中药学题库总论
中药学《总论》复习题ppt教学课件

水,M2 20oC
图0-1 传热学与热力学的区别
(2)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即 始终从高温热源向低
温热院传递,如果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则 始终是守恒的
3 传热学应用实例
自然界与生产过程到处存在温差 传热很普遍
(1)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a 人体为恒温体。若房间里气体的温度在夏天和 冬天都保持20度,那么在冬天与夏天、人在房间里所 穿的衣服能否一样?为什么? b 夏天人在同样温度(如:25度)的空气和水中的感 觉不一样。为什么? c 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房屋都是双层玻璃,以利于保 温。如何解释其道理?越厚越好?
实测平均温度及空气温度分t别w 为 48 C,t f 23 C
,此
时空气与管道外表面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3.42 W
/(m2 K), 保温层外表面的0发.9射率
问:(1) 此管道的散热必须考虑哪些热量传递方式;
(2)计算每米长度管道的总散热量。
解:
(1)此管道的散热有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两种方式。
t r
Φ
tw1 tw2
t R
A
R
A
r
导热热阻 单位导热热阻
t
dx
tw1
dt
Q
tw2
0
tw1
Q
A
x
tw2
图0-2 导热热阻的图示
例 题 1-1
例题 1-1 一块厚度δ=100 mm 的平板, 两侧表面分别维 持在 tw1 300oC,tw2 100oC. 试求下列条件下的热流密度。
(1)材料为铜,λ=375 W/(m.K ); (2)材料为钢, λ=36.4 W/(m.K ); (3)材料为铬砖, λ=2.32 W/(m.K ); (4)材料为铬藻土砖, λ=0.242 W/(m.K )。
中药学总论

第一章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2.《神农本草经》载药CA. 100余种 B.240余种 C.365种 D.730种3.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是AA.《新修本草》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4.自创按自然属性分类来编纂本草的是AA.商弘景 B.苏敬 C.唐慎微 D.李时珍5.“中药”一词最早出现的时期为DA.唐代 B.明代C 清代 D.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二)多项选择题l.《本草纲目》具备下列哪些特点ACEA.收载药物1892种 B.新增药物374种c.附图1100多幅 D.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E.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2.属于官修本草的是ABDE、A.《新修本草》 B.《嘉祜补注本草》 C.《证类本草》D.<开宝本草》 E.《本草图经》二.简答题列举出中药发展史上的六部代表性本草,指明其年代、作者及学术价值(简答题)1神农本草经,东汉,作者不详,2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2)对药物的形态、行为、产地、采制、剂量、真伪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强调产地和采制方法与疗效的密切关系。
(3)首创“诸病通用药”。
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九、川芎等。
(4)考定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规定了汤、酒、膏、丸的制作规范。
(5)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3 李勣,,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隋朝至唐代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5本草纲目,,明,李时珍6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
赵学敏第二章1.可归肝经的药物是ABCDEA.止血药 B.活血药 C.潜阳药D.止痉药 E.明目药2.药性大多偏温热的是ABCDEA.补阳药 B.温里药 C.行气药D.化湿药 E.开窍药3.-般具有辛味的药物是ABCDEA.解表药 B.活血药 C.行气药D.化湿药 E.开窍药4.药性沉降的是ABCDEA.清热药 B.泻下药 C.利湿药D.平肝药 E.平喘药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CA.归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性能。
中药学(总论大题+名词解释+各章节前言)

总论的大题: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一下五个方面: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4)便于贮存、调剂和制剂;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2.举例说明炒黄、炒焦、炒炭的含义及目的火制是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
分炒、炙、煅、煨、烘焙。
炒黄是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色浅的药物)或发出特有的香味(色深的药物);炒焦是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味;炒炭是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的气味(即炒炭存性)目的: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缓和药物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之功。
3.试述中药四气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四气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它反应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中药概念之一。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热证。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用于寒证(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平性:作用缓和(寒热皆宜)它的运用原则一般规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1)寒热错杂之证——热药寒药并用——特殊用法2)真寒假热之证——热药治本,反佐寒药;3)真热假寒之证——寒药治本,反佐热药。
4.试述认识药物为什么要性味合参?性和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的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
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的作用5.试述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中药学总论部分 练习题_共71页

总论部分测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拾遗》2.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五十二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开宝本草》 C.《新修本草》 D.《品汇精要》4.《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A. 1815种 B. 1892种 C. 1746种 D. 1558种5.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本草纲目拾遗》 B.《本草求真》 C.《本草备要》 D.《本草从新》6.《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的药物种数是:A. 921种 B. 716种 C. 183种 D. 730种7.产于四川的道地药材是:A.附子 B.苍术 C.细辛 D.山药8.需经霜后采集的药是:A.桑叶 B.艾叶 C.荷叶 D.大青叶9.应该采集花蕾入药的是:A.金银花 B.菊花 C.红花 D.旋覆花10.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发散风寒药宜冷服 B.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C.安神药宜睡前服 D.泻下药以得利为度11.地黄制熟用的目的是:A.减毒 B.增效 C.改性状 D.变性能12.将药材埋入火灰中,使其受高热发泡的炮制法属于:A.炒 B.煨 C.煅 D.烘 13.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A.焦白术 B.大黄炭 C.血余炭 D.荆芥炭14.药物的平性是指:A.寒热之性不明显 B.药味平淡 C.寒热之性均显 D.缓和药性15.下列哪项不是寒凉性所表示的作用?A.清热泻火 B.清解热毒 C.开窍醒神 D.凉血滋阴16.能补虚的药多具有什么味?A.甘 B.辛 C.苦 D.咸17.性味属阳的是:A.辛、甘、寒 B.辛、苦、热 C.甘、淡、温 D.酸、苦、温18.升降浮沉是为药物作用确定:A.性质 B.趋向 C.部位 D.功能19.归经是表示药物的:A.作用部位 B.作用方向 C.作用趋向 D.有毒无毒20.神昏、心悸应选归哪经的药物?A.心 B.肝 C.脾 D.肺21.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依据是:A.用量是否得当 B.产地是否地道 C.整体是否有毒 D.副作用的大小22.功效相似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功效的配伍关系是:A.相使 B.相须 C.相杀 D.相畏23.生半夏配生姜,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烈之性,这种配伍关系叫:A.相杀 B.相畏 C.相恶 D.相反24.胶类药应当: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药学总论

中药学总论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单选题] *A.《本草拾遗》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正确答案)2.官修本草有: *A.《新修本草》(正确答案)B.《开宝本草》(正确答案)C.《证类本草》D.《嘉祐本草》(正确答案)E.《本草品汇精要》(正确答案)3. 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传统被称为: [单选题] *A.特产药材B.名产药材C.道地药材(正确答案)D.稀有药材E.贵重药材4. 二、八月最宜采集的药材是: [单选题] *A.叶类B.花类C.全草类D.果实类E.根及根茎(正确答案)5. 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 *A.产地(正确答案)B.品种(正确答案)C.质量(正确答案)D.产量(正确答案)E.疗效(正确答案)6. 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研成细末后再入水中搅匀或研磨的炮制方法称为: [单选题] *A.润B.漂C.水飞(正确答案)D.淬E.潬7. 巴豆制霜的目的是: [单选题] *A.消除毒性(正确答案)B.增强药效C.改变药性D.便于贮藏E.纯净药材8. 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 [单选题] *A.减低毒性B.改变药性(正确答案)C.增强疗效D.便于服用E.有利贮藏9.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称为 [单选题] * A.煮法B.蒸法C.炖法D.潬法(正确答案)E.淬法10. 四气的确定是: [单选题] *A.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从疾病的性质中总结出来的C.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正确答案)D.从季节的不同变化结出来的E.以上都不是11. 苦味药的作用是: [单选题] *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正确答案)C.能下能软D.能收能涩E.能行能散12. 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 [单选题] *A.辛味B.甘味(正确答案)C.酸味D.苦味E.咸味13. 芳香药多具有 [单选题] *A.辛味(正确答案)B.甘味C.苦味D.酸味E.淡味14.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单选题] *A.阴阳学说B.脏腑经络理论(正确答案)C.药性理论D.药味理论E.五行学说15.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 [单选题] *A.配伍不当出现的反应B.药不对证出现的不良反应C.达不到常规用量不能控制病情D.超过常规用量时出现的不适反应E.在常规剂量时出现的与疗效无关的不适反应(正确答案)16. 古代认为“毒性”的含义是: [单选题] *A.药物的毒性B.药物的偏性(正确答案)C.药物的副作用D.药物的疗效E.药物的总称17. 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 *A.四气(正确答案)B.五味(正确答案)C.升降浮沉(正确答案)D.归经(正确答案)E.毒性(正确答案)18. 产生中药毒性的主要原因有: *A.剂量过大(正确答案)B.误服伪品(正确答案)C.炮制不当(正确答案)D.制剂服法不当(正确答案)E.配伍不当(正确答案)19. 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 [单选题] *A.协同作用,增进疗效(正确答案)B.拮抗作用,降低疗效C.减毒作用D.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20. 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单选题] *A.相须B.相使(正确答案)C.相畏D.相杀E.相恶21. 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考虑的配伍方法是: *A.相须B.相使C.相畏(正确答案)D.相杀(正确答案)E.相反22.属于十八反的配伍药对是: [单选题] *A.甘草与海藻(正确答案)B.丁香与郁金C.人参与五灵脂D.三棱与莪术E.川芎与牛膝23. 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 [单选题] *A.薄荷、白豆蔻B.蒲黄、海金沙C.人参、阿胶D.磁石、牡蛎(正确答案)E.以上均不是24. 蒲黄、旋覆花等药入煎剂宜: [单选题] *A.包煎(正确答案)B.后下C.先煎D.烊化E.冲服25.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单选题] *A.柴胡B.辛夷C.升麻D.生姜(正确答案)E.白芷26.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 [单选题] *A.麻黄B.白术C.附子D.白芍(正确答案)E.细辛27.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 [单选题] *B.香薷(正确答案)C.桂枝D.细辛E.荆芥28.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麻黄B.桂枝C.香薷D.荆芥E.生姜(正确答案)29.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是: [单选题] *A.紫苏B.藿香C.佩兰D.荆芥E.香薷(正确答案)30.善治鼻渊头痛的药物是: [单选题] *A.羌活B.辛夷(正确答案)C.藁本D.紫苏E.荆芥31.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 [单选题] *B.紫苏C.羌活D.生姜(正确答案)E.白芷32.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的药物是: [单选题] *A.荆芥B.防风(正确答案)C.香薷D.紫苏E.桂枝。
中药学――总论部分

中药学――总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籍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集注》D.《本草拾遗》3.药材的采集原则是()A.果实成熟时B.生长最旺盛时采C.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D.任何时候都可采4.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采集时间是()A.果实成熟时B.秋末、初春C.春夏时节D.任何时候采均可5.衡量一个药材的关键标准是()A.是否产于道地产区B.采集时节是否适当C.产量是否宏丰D.能否确保临床疗效6.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B.提高疗效C.改变药物性能D.便于服用7.甘味药的作用是()A.泄、燥B.补益、和中、缓急C.软坚、泻下D.收敛固涩8.除哪项外,均为升浮药的作用()A.发汗B.涌吐C.开窍D.清热9.咸味药的作用是()A.清泄B.固涩C.软坚D.坚阴10.在配伍关系中,属协同作用的配伍是()A.相须相使B.相畏相杀C.相使相恶D.以上都不是11.下列相恶的药是()A.人参与藜芦B.人参与五灵脂C.人参与五味子D.人参与莱菔子12.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A.相恶B.相杀C.相畏D.相使13.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A.先煎B.久煎C.后下D.与它药同煎14.下列哪类药需要先煎?()A.气味芳香药B.粉末状药C.矿石、贝壳类药D.胶类药15.胶类药入汤剂应()A.先煎B.久煎C.后下D.烊化二、多项选择题1.《本草纲目》具备下列哪些特点?()A.收载药物1892种B.新增药物374种C.全书52卷D.附图1100多幅E.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2.地道药材应具备哪些条件?()A.有地区特色B.炮制规范C.产量宏丰D.质量优良E.疗效卓著3.寒凉性药物分别具有()A.化湿作用B.安神作用C.解毒作用D.凉血作用E.平肝作用4.中药中毒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加工炮制B.配伍C.用量D.用法E.使用时间5.用药禁忌包括()A.配伍禁忌B.证侯禁忌C.妊娠用药禁忌D.饮食禁忌E.以上都是三、填空题:1.把中药________就是中药的性能,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学习题及答案(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习题及答案(广东药学院)总论部分测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拾遗》2(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五十二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开宝本草》 C(《新修本草》 D(《品汇精要》4(《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A( 1815种 B( 1892种 C( 1746种 D( 1558种5(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 《本草纲目拾遗》 B(《本草求真》 C(《本草备要》 D(《本草从新》6(《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的药物种数是:( 921种 B( 716种 C( 183种 D( 730A种7(产于四川的道地药材是:( 附子 B( 苍术 C( 细辛 D( 山A药8(需经霜后采集的药是:A( 桑叶 B( 艾叶 C( 荷叶 D( 大青叶9(应该采集花蕾入药的是:A( 金银花 B( 菊花 C( 红花 D( 旋覆花10(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发散风寒药宜冷服 B( 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C( 安神药宜睡前服 D( 泻下药以得利为度11(地黄制熟用的目的是:A( 减毒 B( 增效 C( 改性状 D( 变性能12(将药材埋入火灰中,使其受高热发泡的炮制法属于:A( 炒 B( 煨 C( 煅 D( 烘13(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A( 焦白术 B( 大黄炭 C( 血余炭 D( 荆芥炭14(药物的平性是指:A( 寒热之性不明显 B( 药味平淡 C( 寒热之性均显 D( 缓和药性15(下列哪项不是寒凉性所表示的作用,A( 清热泻火 B( 清解热毒 C( 开窍醒神 D( 凉血滋阴16(能补虚的药多具有什么味,A( 甘 B( 辛 C( 苦 D( 咸17(性味属阳的是:A( 辛、甘、寒 B( 辛、苦、热 C( 甘、淡、温 D( 酸、苦、温18(升降浮沉是为药物作用确定:A( 性质 B( 趋向 C( 部位 D( 功能19(归经是表示药物的:A( 作用部位 B( 作用方向 C(作用趋向 D(有毒无毒20(神昏、心悸应选归哪经的药物,A( 心 B( 肝 C( 脾 D(肺21(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依据是:A( 用量是否得当 B( 产地是否地道 C( 整体是否有毒 D( 副作用的大小22(功效相似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功效的配伍关系是:A( 相使 B( 相须 C( 相杀 D( 相畏23(生半夏配生姜,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烈之性,这种配伍关系叫:A( 相杀 B( 相畏 C( 相恶 D(相反24(胶类药应当: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烊化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药学题库总论

中药学题库总论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填空题:1.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本草是____。
2.____是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性本草。
3.清代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补充和订正的本草是____。
二、简答题:1.金元时期本草的特征和主要学术价值是什么?2.《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学术价值是什么?3.清代的本草学主要有哪些发展?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一部什么样的药学专著?三、选择题:1.)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山海经B.五十二病方C.神农本草经D.诗经2.) 2.最先采用三品分类方法的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名医别录D.炮炙论3.) 3.初步确立了综合本草编写体例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4.) 4.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开宝本草D.嘉祐本草5.) 5.使大批古代方药文献得以保存传世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6.) 6.当代著名的综合性中药著作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B.中华本草C.中国药学大辞典D.中药大辞典药典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一、填空题:1.中药材为什么具有地域性?2.道地药材”的含义是什么?3.常用药物中的道地药材有哪些?4.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一、填空题:1.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称为____2.将巴豆榨去油称为____3.炮制药物时加生产方式的辅助物质习惯称为____二、简答题:1.什么叫炮制?2.什么叫水飞?三、论述题: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
四、选择题:1.) 1.加工盐杜仲的方法是()A.炒B.炙C.煨D.煮2.) 2.用葛根升阳止泻宜于()A.炒用B.炙用C.煨用D.蒸用3.) 3.生地黄加工成熟地黄的主要炮制方法是()A.蒸B.煮C.潬D.煅4.) 4.朱砂入丸散应当()A.煅潬B.淬C.煨D.水飞第五章中药的性能一、填空题:1.中药的性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填空题:
1.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本草是____。
2.____是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性本草。
3.清代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补充和订正的本草是____。
二、简答题:
1.金元时期本草的特征和主要学术价值是什么?
2.《神农本草经》的主要学术价值是什么?
3.清代的本草学主要有哪些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一部什么样的药学专著?
三、选择题:
1.)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山海经
B.五十二病方
C.神农本草经
D.诗经
2.) 2.最先采用三品分类方法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名医别录
D.炮炙论
3.) 3.初步确立了综合本草编写体例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4.) 4.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开宝本草
D.嘉祐本草
5.) 5.使大批古代方药文献得以保存传世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6.) 6.当代著名的综合性中药著作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华本草
C.中国药学大辞典
D.中药大辞典药典
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
一、填空题:
1.中药材为什么具有地域性?
2.道地药材”的含义是什么?
3.常用药物中的道地药材有哪些?
4.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一、填空题:
1.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称为____
2.将巴豆榨去油称为____
3.炮制药物时加生产方式的辅助物质习惯称为____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炮制?
2.什么叫水飞?
三、论述题:
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
四、选择题:
1.) 1.加工盐杜仲的方法是()
A.炒
B.炙
C.煨
D.煮
2.) 2.用葛根升阳止泻宜于()
A.炒用
B.炙用
C.煨用
D.蒸用
3.) 3.生地黄加工成熟地黄的主要炮制方法是()
A.蒸
B.煮
C.潬
D.煅
4.) 4.朱砂入丸散应当()
A.煅潬
B.淬
C.煨
D.水飞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一、填空题:
1.中药的性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
2.四气又称为____。
是指药物的___、____、____、____四种药性。
3.药物的五味不仅表示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____________的特性。
4.甘味可表示药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方面的作用。
5.中药的归经是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立的。
6.在升降浮沉理论中,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____沉是____。
7.有一种观点认为药物的毒性即是偏性,因而将____统称为“毒药”。
二、简答题:
1.中药的性能与药材的性状有何不同?
2.认识中药四气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苦味药物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4.掌握归经理论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
6.怎样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中药的四气是怎样确定的?
2.举例说明中药的归经是怎样确定的?
3.举例说明药物的升降浮沉是怎样确定的?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是什么?
四、选择题:
1.) 1.以下属于性能内容的是()
A.颜色
B.质地
C.气臭
D.润燥
2.) 2.中药的四气主要表示()
A.药物的阴阳属性
B.药物的寒热药性
C.四时的气候变化
D.药物的香臭之气
3.) 3.药性偏于寒凉的是()
A.利尿通淋药
B.祛风湿药
C.化湿药
D.行气药
4.) 4.芳香的药物一般为()
A.苦味
B.辛味
C.甘味
D.咸味
5.) 5.辛味药物一般不具有的作用是()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生津
6.) 6.寒性与苦味相结合才能表示()
A.清泄
B.降泄
C.通泄
D.燥湿
7.) 7.以下味中属于阳性的是()
A.苦
B.酸
C.淡
D.咸
8.) 8.泻下通便药多为()
A.辛味
B.咸味 C 苦味 D.甘味
9.) 9.某药主要用于益智,其相应的归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