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制乙烯的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报告制取乙烯(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制取乙烯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法。
2. 掌握乙醇脱水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实验原理: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至170℃左右时,会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 C_2H_5OH \xrightarrow{H_2SO_4, 170℃} C_2H_4 + H_2O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烧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橡胶塞、玻璃片、温度计。
2. 试剂:无水乙醇、浓硫酸、碎瓷片。
实验步骤:1. 取一支干燥的试管,加入约5ml无水乙醇。
2. 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使混合液均匀。
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碎瓷片,防止暴沸。
4. 用橡胶塞密封试管,插入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液面以下。
5.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控制温度在170℃左右。
6. 观察反应现象,当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时,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收集乙烯气体。
7.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水冲洗试管。
8. 将收集到的乙烯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检验,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声音。
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表明有气体产生。
2.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用火柴点燃,火焰明亮,伴有“嘭”的一声,表明气体为乙烯。
实验结果:1. 成功制取乙烯气体。
2. 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70℃左右,反应现象明显。
实验分析: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乙烯气体,验证了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至170℃左右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2.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反应有重要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物的生成。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总结:1. 本实验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法,掌握了乙醇脱水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实验,了解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乙醇脱水反应制乙烯实验”综述报告

收稿日期:2021-10-13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教学示范课“化工专业实验”(13210467);安徽省化工类专业合作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1660);安徽省化工类专业合作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2017jyxm1258);安徽省化工类专业合作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2018jyxm0276);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2020zyrc052)作者简介:荣俊锋(1987-),男,硕士,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环境化学工程,实验室管理,136****************。
“乙醇脱水反应制乙烯实验”综述报告荣俊锋,焦发存,张晔,武成利,王一双,李伏虎,刘铭(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乙醇脱水制乙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石油烃类裂解的方法,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分子数增不变的可逆反应。
提高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压力,都能提高反应转化率。
通过“乙醇脱水反应制乙烯实验”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该反应的反应机理,以及气固相管式催化反应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动态控制仪表的使用,学习气体在线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定量分析,为即将进行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关键词:乙醇;乙烯;脱水反应;气固相管式催化反应器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2.02.010中图分类号:TQ0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2)02-0030-05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乙醇脱水制乙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石油烃类裂解的方法,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分子数增不变的可逆反应。
提高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压力,都能提高反应转化率。
通过“乙醇脱水反应制乙烯实验”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该反应的反应机理,以及气固相管式催化反应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会动态控制仪表的使用,学习气体在线分析的方法和定性、定量分析。
乙醇乙烯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乙醇的制备方法。
2. 学习乙烯的制备方法。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二、实验原理1. 乙醇的制备:乙醇可以通过酒精发酵法、乙烯水化法等方法制备。
本实验采用乙烯水化法制备乙醇。
2. 乙烯的制备:乙烯可以通过乙醇脱水法、乙烷催化氧化法等方法制备。
本实验采用乙醇脱水法制备乙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瓶、冷凝管、温度计、酒精灯、滴定管、试管、铁架台、玻璃棒等。
2. 试剂:乙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水溶液、硫酸铜溶液、碘化钾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乙醇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乙醇放入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2)将烧瓶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同时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在140℃左右。
(3)观察反应现象,当反应液变为无色时,停止加热。
(4)将反应液倒入冷凝管中,冷却至室温。
(5)加入适量的无水氯化钙,过滤除去杂质。
(6)将滤液转移至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7)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蓝色沉淀的形成。
(8)将反应液转移至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溶解。
(9)将反应液转移至滴定管中,用碘化钾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
2. 乙烯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乙醇放入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2)将烧瓶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同时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在140℃左右。
(3)观察反应现象,当反应液变为无色时,停止加热。
(4)将反应液倒入冷凝管中,冷却至室温。
(5)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
(6)将反应液转移至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溶解。
(7)将反应液转移至滴定管中,用碘化钾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乙醇的制备:实验过程中,反应液变为无色,说明乙醇已经生成。
加入无水氯化钙后,过滤除去杂质,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调节pH值至7,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蓝色沉淀的形成,说明乙醇已经制备成功。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实验报告(一)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实验报告(一)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的实验条件和产物收率
•探究乙醇脱水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
•乙醇气相脱水反应:乙醇在高温下与催化剂作用生成乙烯和水•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磷酸系催化剂、硅铝酸盐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装置:包括加热器、冷凝器、反应容器等
2.将乙醇与催化剂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容器中
3.将装置密封,加热至特定温度,并控制温度保持稳定
4.收集冷凝水,记录产物乙烯的收率
5.进行实验单点和多点对比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的乙醇脱水反应
情况
实验结果
•控制温度为300°C、催化剂为磷酸系催化剂的实验,乙醇脱水产物乙烯收率为70%
•提高温度至400°C,乙醇脱水产物乙烯收率上升至80%
结论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催化剂种类来控制乙烯的产率
•高温对乙醇脱水反应有促进作用,但过高温度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和产物选择性的降低
实验改进
•进一步研究不同催化剂在乙醇脱水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调查不同温度下乙醇脱水反应的反应动力学特性
以上是本次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实验的相关报告。
通过实验的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有望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该方法来制备乙烯。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实验报告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乙醇气相脱水制备乙烯,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乙烯产率的影响。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化肥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气体流速和催化剂用量,寻找最佳的制备乙烯的条件。
2. 实验步骤2.1 原料准备准备乙醇、催化剂和载气。
乙醇要保持高纯度,以确保反应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催化剂一般选择酸性固体催化剂,如磷钨酸盐等。
载气可以选择氮气,用于控制反应系统的气氛。
2.2 反应装置搭建搭建乙醇气相脱水反应装置,并将所需的催化剂放置在反应器中。
反应器需要具备对温度和流速的精确控制能力,以确保反应的可控性。
2.3 反应条件设定根据实验要求,设定不同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气体流速和催化剂用量。
通过改变这些条件,可以比较它们对乙烯产率的影响。
2.4 实验操作将乙醇注入反应器中,加热至设定的反应温度。
在反应过程中,控制气体流速,并定期取样分析乙烯产率。
根据乙烯的生成速率和反应时间,计算乙烯的产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反应温度下的产率比较在固定流速和催化剂用量的条件下,分别设定不同的反应温度,并测定乙烯的产率。
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乙烯的产率逐渐增加,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乙烯的产率开始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催化剂在高温下活性减弱,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3.2 不同气体流速下的产率比较在固定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的条件下,分别设定不同的气体流速,并测定乙烯的产率。
结果显示,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乙烯的产率逐渐增加,并达到一个稳定的值。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流速有利于乙醇与催化剂的接触,促使反应更充分地进行。
3.3 不同催化剂用量下的产率比较在固定温度和气体流速的条件下,分别设定不同的催化剂用量,并测定乙烯的产率。
结果显示,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乙烯的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这是因为催化剂的增加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过多的催化剂可能会导致反应中产生的副产物增加,从而降低乙烯的产率。
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动力学实验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乙醇气相脱水制乙烯动力学实验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班姓名:、学号、同组者姓名:指导教师:杨春风日期:2012年3月8日一、实验目的1.巩固所学的有关动力学方面的知识。
2.掌握获得反应动力学数据的方法和手段。
3.学会动力学数据的处理方法,根据动力学方程求出相应的参数值。
4.熟悉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的特点以及其它有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乙醇属于平行反应。
既可以进行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又可以进行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一般而言,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生成乙醚。
因此,对于乙醇脱水这样一个复合反应,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脱水过程的机理也会有所不同。
借鉴前人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将乙醇在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的脱水过程描述成:2C2H5OH→C2H5OC2H5+H2OC 2H5OH→C2H4+H2O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装置:无梯度反应器试剂和催化剂:无水乙醇,优级纯;分子筛催化剂,重3.0克。
内循环无梯度反应色谱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四、实验步骤开始实验之前,需熟悉流程中所有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然后才可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打开H2钢瓶使柱前压达到0.5kg/cm2确认色谱检测中截气通过后启动色谱,柱温110℃,气化室130℃,检测室温达到120℃,待温度稳定后,打开热导池—微电流放大器开关,桥电流至100mA。
2.在色谱仪升温的同时,开启阀恒温箱加热器升温至110℃,开启保温加热器升温至150℃。
3.打开反应器温度控制器开关,升温,同时向反应器冷却水夹套通冷却水。
4.打开微量泵,以小流量向气化器内通原料乙醇。
5.用阀箱内旋转六通阀取样分析尾气组成,记录色谱处理的浓度值。
6.在260-360℃之间选两个温度,改变三次进料速度,测定各种条件下的数据。
五、原始实验数据(附页)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乙醇密度:0.79g/ml 进料速度:0.3ml/min 乙醇进料质量:3.0g计算说明:乙醇的转化率=反应掉的乙醇摩尔数/原料中乙醇的摩尔数乙烯的收率=生成乙烯的摩尔数/原料中乙醇的摩尔数乙醇的进料速度=乙醇液的体积流量×0.79(乙醇的密度)/46(乙醇的分子量)乙烯的生成速度=(乙醇进料速度×乙烯的收率)/[催化剂用量(g)] mol/(g·h)反应器内乙醇的浓度:C A=P A/(R·T)式中P A为乙醇的分压;反应的总压为0.1Mpa。
乙醇制取乙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
2. 熟悉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方法。
3. 了解乙烯的收集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消去反应,脱水生成乙烯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H2OH → CH2=CH2↑ + H2O三、实验器材1. 乙醇(分析纯)2. 浓硫酸(分析纯)3. 铁架台4. 铁夹5. 铝制蒸馏烧瓶6. 温度计7. 石棉网8. 烧杯9. 水槽10. 水龙头11. 集气瓶12. 橡皮塞13. 棉花14. 碎瓷片四、实验步骤1. 将蒸馏烧瓶放在铁架台上,加入适量的乙醇和浓硫酸,总体积约为烧瓶体积的2/3。
2. 用铁夹固定温度计,水银球部分插入液面以下,确保温度准确。
3. 在烧瓶口塞上橡皮塞,并在塞子上插入碎瓷片,防止反应液暴沸。
4. 用石棉网覆盖烧瓶,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底部,使反应液温度迅速升至170℃。
5. 观察反应液,当有气体产生时,打开水龙头,将气体导入集气瓶中。
6. 继续加热至反应结束,关闭水龙头,收集乙烯。
7. 将收集到的乙烯气体进行性质验证,如使溴水褪色等。
五、实验结果1. 反应过程中,烧瓶内液面产生大量气泡,并有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
2. 乙烯气体使溴水褪色,证明乙烯的生成。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确保温度准确。
若温度过高,反应液可能发生炭化,影响乙烯的生成;若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减慢,乙烯产量降低。
2. 实验过程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反应液暴沸,保证实验安全。
3.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反应液总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2/3,避免反应液溢出。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乙烯,并了解了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方法,熟悉了乙烯的收集和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在170℃条件下,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可以成功脱水生成乙烯。
乙烯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原理;2. 学会使用液液气反应装置进行实验操作;3. 掌握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气体的方法;4. 了解乙烯的性质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至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H2OH → CH2=CH2 + H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导管、集气瓶、酒精灯、镊子、碎瓷片、沸石、碱石灰、10%NaOH溶液等。
2. 试剂:浓硫酸、乙醇、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液液气反应装置,将乙醇和浓硫酸按照体积比13:1混合,加入少量碎瓷片、沸石或其他惰性固体,防止暴沸。
2. 将混合液倒入蒸馏烧瓶中,插入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
3. 在铁架台上放置石棉网,将蒸馏烧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至170℃。
4. 观察反应液中的气泡,待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乙烯气体。
5. 将集气瓶倒置,用导管将乙烯气体导入集气瓶中,待集气瓶内气体充满后,用夹子夹紧导管,停止收集。
6. 将收集到的乙烯气体用碱石灰或10%NaOH溶液洗涤,除去其中的SO2。
7. 将洗涤后的乙烯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反应液温度稳定在170℃左右,气泡均匀冒出,说明反应进行顺利。
2. 收集到的乙烯气体点燃后,火焰呈蓝色,并伴有少量黑烟,说明乙烯气体较为纯净。
3. 通过洗涤,除去了气体中的SO2,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乙烯气体,验证了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液液气反应装置的使用方法、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气体的方法。
3. 了解乙烯的性质及安全注意事项,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浓硫酸、乙醇等试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2. 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升高至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乙醇制乙烯的实验
1.实验原理:CH 3CH 2OH CH 2==CH 2
↑+H 2O 。
反应温度为140℃时发生的副反应为:2CH 3CH 2OH C 2H 5-O -C 2H 5+H 2O 。
2.实验装置:
3.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配制该混合液时,应先加5 mL 酒精,再将15 mL 浓硫酸缓缓地加入,并
不断搅拌。
4.浓H 2SO 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③反应的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④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迅速升至170℃左右,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但不要接触瓶底。
⑤用排水法收集满之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里取出,再熄酒精灯,停止加热。
注意: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因为乙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
5.实验现象:烧瓶中的溶液变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烧瓶中的溶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炭化反应:
CH 3CH 2OH+2H 2SO 4(浓)2C+2SO 2+5H 2O 。
7.生成的乙烯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有CO 2、SO 2、乙醇,相关反应为:
C+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8.实验注意事项:
(1)温度计水银球要插入混合溶液里液面以下。
(2)为何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防止温度过低,发生副反应。
(2)为检验生成乙烯的性质,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挥发出来的乙醇。
℃浓硫酸
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