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家电结构设计规范标准[详]
![家电结构设计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d501f845f111f18582d05a2e.png)
产品的配合装饰线间隙(高)尺寸因其体积的大小而不一。设计时应考虑装饰线与产品整体的协调。通常有(0.30mm,0.50mm,0.8mm,1.0mm。)宽度通常有(0.30mm,0.50mm,1.0mm)。
A类产品装饰线为0.3x0.3。
B类产品装饰线为0.5x0.5。
6)塑件精度要求高,应采用较小的拔摸角。
塑件较高较大,应采用较小的拔摸角,即按落差计算。
塑件形状复杂,不易脱模,应采用较大的拔摸角。
塑件收缩率较大,应采用较大的拔摸角。
塑件壁较厚,收缩也增大,应采用较大的拔摸角。
7)产品表面如果有侧面行位开摸,则行位位置拔摸角可忽略。
图4-1
图4-2
5.倒圆角:
1)产品的所有外形棱线必须要导圆角。特别注意电铸件或电铸按键的棱线
2)B类:塑件外形高低150~250mm,如座式电话机(ABS),壁厚度一般为1.8mm~2.5mm。
3)C类:塑件外形高低250mm以上,如电饭煲(PP),器械外罩(ABS)。壁厚度一般为2.5mm~3.0mm。
4)D类:对于对壳体有特别要求的产品,如音箱(壁厚对音响效果影象较大),壁厚由3.0mm~4.0mm不等。
5)A类产品侧壁厚要求1.8mm以上,凸止口为0.8x1.0(宽x长)或1.0x1.0。凹凸止口的间隙为0.05,加3·的拔摸角。
B类产品侧壁厚要求2.3mm以上,凸止口为1.0x1.0或1.2x1.5。凹凸止口的间隙为0.08,加3·的拔摸角。
C类产品侧壁厚要求3.0以上,止口为1.5x1.5或1.5x2.0。凹凸止口的间隙为0.15,加3·的拔摸角。
2)双止口的使用相对会少。一般用于防水或比较密封和须要用打胶方式固定的产品。还有胶位厚的产品也常用。
智能家居产品使用说明手册

智能家居产品使用说明手册第一章:产品概述 (2)1.1 产品简介 (3)1.2 产品特点 (3)第二章:开箱与安装 (3)2.1 开箱准备 (3)2.2 设备安装 (4)2.3 连接电源 (4)第三章:设备连接与配置 (4)3.1 连接WiFi (4)3.1.1 准备工作 (4)3.1.2 连接步骤 (5)3.2 配置智能家居系统 (5)3.2.1 添加设备 (5)3.2.2 设置设备名称 (5)3.2.3 设定设备场景 (5)3.3 绑定设备 (5)3.3.1 绑定设备至账户 (5)3.3.2 解绑设备 (6)第四章:基本操作 (6)4.1 智能家居APP使用 (6)4.1.1 与安装 (6)4.1.2 注册与登录 (6)4.1.3 主界面功能介绍 (6)4.1.4 添加设备 (6)4.1.5 控制设备 (6)4.2 语音操作 (6)4.2.1 开启语音 (6)4.2.2 语音唤醒 (7)4.2.3 语音命令 (7)4.3 设备控制 (7)4.3.1 开关控制 (7)4.3.2 调节控制 (7)4.3.3 定时控制 (7)4.3.4 场景控制 (7)4.3.5 联动控制 (7)第五章:场景设置 (7)5.1 创建场景 (7)5.2 添加设备 (8)5.3 触发条件设置 (8)第六章:安全与隐私 (8)6.1 数据加密 (8)6.1.1 加密技术概述 (8)6.1.2 加密算法 (8)6.1.3 加密密钥管理 (8)6.2 账号管理 (9)6.2.1 账号创建与认证 (9)6.2.2 账号权限管理 (9)6.2.3 账号安全保护 (9)6.3 隐私保护 (9)6.3.1 用户信息保护 (9)6.3.2 数据存储与处理 (9)6.3.3 数据共享与使用 (9)6.3.4 用户隐私设置 (9)第七章:智能家居设备维护 (10)7.1 设备保养 (10)7.1.1 清洁保养 (10)7.1.2 定期检查 (10)7.2 软件升级 (10)7.3 故障处理 (10)7.3.1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0)7.3.2 故障处理注意事项 (11)第八章:智能家居系统扩展 (11)8.1 添加新设备 (11)8.1.1 设备连接 (11)8.1.2 设备配置 (11)8.1.3 设备调试 (12)8.2 系统兼容性 (12)8.2.1 设备兼容性 (12)8.2.2 系统兼容性升级 (12)8.3 系统升级 (12)8.3.1 升级方式 (12)8.3.2 升级步骤 (12)8.3.3 注意事项 (12)第九章:售后服务 (13)9.1 售后政策 (13)9.2 联系客服 (13)9.3 常见问题解答 (13)第十章:用户反馈与建议 (14)10.1 反馈渠道 (14)10.2 意见收集 (14)10.3 改进与发展 (15)第一章:产品概述1.1 产品简介本智能家居产品是一款集成了现代科技与人性化设计的高科技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家电产品塑料件结构设计

03、壁厚的选择
塑胶零件的壁厚对零件的质量影响很大,壁厚过小时成型的流动阻力大,大 形复杂的零件就很难充满型腔,塑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 求:
➢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 脱模时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与震动 ➢ 装配时能承受足够的紧固力 塑胶零件规定有最小壁厚值,它随塑胶品种牌号和零件大小不同有不同,对于外壳零件, 推荐如下壁厚ABS,PC+ABS,PC, 透明PC,透明ABS,壁厚为:2.0-3.5mm。一些小的 外观零件(如按键帽,灯罩,旋钮)可以做到1.2-2.0mm同一个塑胶零件的壁厚尽可能 一致,否则可能会由于壁厚不均而产生壁厚处缩水。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 壁厚适当、均匀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 壁厚适当、均匀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 不同厚度的壁之间应该有过渡部分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 不同厚度的壁之间应该有过渡部分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 表面凹痕的消除或掩盖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 要有足够的脱模斜度
10、塑料件设计要点
家电产品塑料件结构设计
2023/02/10
目录
CONTENTS
01 术语和定语 02 材料的选择 03 壁厚的选择 04 拔模斜度的设计 05 柱位的设计 06 加强筋的设计 07 装饰线、止口、叉骨、扣位的设计 08 圆角的设计 09 常用透明零件的设计
01、术语和定语
1.1 缩水、缩痕 制品表面产生凹陷的现象,由塑胶体积收缩产生,常见于局部内厚区域,如加强肋或柱位与面 交接区域。
06、加强筋位的设计
柱位上的加强筋:胶柱在结构允许情况下必须设计加强筋。柱位上的加强筋由于是跟柱位一起 顶出,可以比普通的加强筋高得多,其高度方向上比柱位端面低1-3mm就可以了。同时,柱位的 加强筋尽量对称加工,以保证柱位变形尽量小。其形状如图1,指示的斜度为D=3-5度。
家电结构课程设计

家电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常见家电的基本结构组成,如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2. 学生能掌握家电各部件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并了解它们在家电整体运行中的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家电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技对家电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拆解和组装,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家电故障。
3. 学生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家电结构进行评价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家电结构的兴趣,激发探究家电科技的欲望。
2. 学生认识到家电结构优化对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家电基本结构认识:- 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常见家电的内部结构组成。
- 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家电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的工作原理。
- 家电性能的提升及结构优化的历程。
- 家电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 拆解与组装家电,了解各部件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
- 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家电故障,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 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家电结构,评价其优缺点。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与课本章节紧密关联。
教学大纲明确,包括家电结构认识、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三部分。
具体安排和进度如下:1. 认识家电基本结构(1课时)2. 了解家电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1课时)3. 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2课时)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家电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全自动吸尘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越来越繁忙,于是怎样更大程度地将人们从烦琐的日常事物中解脱出来,就成了新一代家电所追求的目标,而自动化正是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
本文介绍的全自动吸尘器初步实现了无人情况下的自主工作方式。
它自带电源,利用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通过向前进方向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接收相应的返回声波脉冲,对墙壁等进行判断;通过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实现对超声发射和接收的选通控制,并在处理返回脉冲信号的基础上加以判断,选定相应的控制策略;通过驱动器驱动两步进电机,带动驱动轮,从而实现行走转向等功能;通过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对人的活动进行检测,减少人对吸尘器行走的影响。
在吸尘器行走的同时,由其自身携带的小型吸尘部件,对经过的地面进行必要的吸尘清扫。
关键词:步进电机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电子罗盘目录摘要 1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 1.1 家用吸尘器的原理 11.1.1 家用吸尘器的分类 11.2 全自动吸尘器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1.3 全自动吸尘器的发展 3 第2章全自动吸尘器控制部分设计 42.1单片机的结构和性能 42.2电子罗盘的性能 62.3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 72.4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的原理及性能 82.5整个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9 第3章全自动吸尘器结构的设计 113.1全自动吸尘器外壳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全自动吸尘器吸尘部位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全自动吸尘器行走部位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全自动吸尘器主要参数计算 11第4章电源及驱动电路的设计 134.1供电电源的设计 134.2步进电机的原理及驱动电路 144.2.1 步进电机的原理 144.2.2 步进电机的特性 164.2.3 步进电机的驱动 184.3电动风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 194.3.1 电动风机的工作原理 194.3.2 电动风机的特性及驱动电路 20 第5章全自动吸尘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制 235.1全自动吸尘器工作过程分析 235.2步进电机的脉冲信号 235.3发生器的脉冲信号 255.4 系统的总体控制流程 26 第6章全自动吸尘器的技术经济分析 27 结论 28 致谢 35 参考文献 29第1章绪论1.1家用吸尘器的原理吸尘器是现代家庭中受到人们广泛喜爱的清洁用具,传统的用具清扫房间往往不能将家里的微细尘埃清扫干净,尘埃总是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尤其是地毯﹑窗帘等处的灰尘就更难以清除,利用吸尘器来做清洁工作就无此弊。
家电结构设计常见尺寸-图文详解

3 8
H
d1=d-2x
5 8
H;d2=d-2x
3 8
H
H=√23 P=0.866025404P
D=内螺纹大径;d=外螺纹大径;D2=内螺纹中径;d2=外螺纹中径 D1=内螺纹小径;d1=外螺纹小径;P=螺距;H=原始三角形高度
9
粗牙螺纹尺寸查询
10
热铆铜螺母M1.4、M1.6、M2.0
11
热铆铜螺母M3.0、M4.0
家电设计常见尺寸
目录
一、壁厚 1)、1.2MM:无线网卡、阅读器、车载MP3播放器 2)、1.5MM:手机 3)、2.0MM-2.2MM:POS机 4)、2.5MM:便携B超 5)、3.0MM、4.0MM:牙科CT、开立B超
二、美观槽、止口、反插骨 三、螺丝柱、热熔铜螺母 四、卡扣 五、软胶拉住 六、按键间隙、按键设计(弹性壁) 七、开口尺寸:IC卡、SD卡、SIM卡、T-F卡 八、电池仓、电池门扣
2 2
一、产品壁厚
1)、壁厚1.2MM产品:无线网卡、2)、壁厚1.5MM产品:手机 3)、壁厚2.0MM-2.2MM产品:4)、壁厚2.5MM产品:便携B超
阅读器、车载MP3播放器
POS机
无线网卡 阅读器
终端机
POS机
车载MP3
3
壁厚3.0MM、4.0MM产品
5)、3.0MM、4.0MM:牙科CT、开立B超、汇影B超
倒C角
16
六、按键间隙、按键设计(弹性壁)
硅胶按键
17
拨动键
周边间隙0.1
预留行程
18
POS机P+R按键
19
阅读器复位键
按钮
热熔柱
20
电子书P+R侧键
产品结构设计-第1章 壳体箱体结构设计

设计理论(3)
(3) 金属型铸造:用金属制成的铸型 型腔,进行浇注获得逐渐的铸造方法, 如图所示,金属型可反复多次使用,铸 型常用铸铁制成,也可采用钢材或铜材 制作。与砂型铸造比较,金属型铸造有 以下特点:
【1】实现了“一型多铸”。
【2】铸件的力学性能提高。
【3】精度及表面质量提高,加工量小。
【4】金属型的制造成本高、周期长;
壳体、箱体的通常设计步骤和程序如下: (1)初步确定形状、主要结构和尺寸。 (2)常规计算。利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固体力学理论和计算公式,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 校对,修改设计以满足设计要求。 (3)静态分析、模型或实物实验及优化设计。通常,对于复杂和要求高的产品进行此步骤,并据此对设计 进行修改和优化。 (4)制造工艺性和经济性分析。 (5)详细结构设计。
离心铸造的铸型有金属型和砂型两种,目前广泛应用的是金属型离心铸造。
设计理论(3)
与砂型铸造相比较,离心铸造有如下特点: 【1】工艺过程简单,铸造中空筒类、管类 零件时,省去了型芯、浇注系统和冒口, 节约金属和其他原材料。 【2】离心铸造使液态金属在离心力作用下 充型并凝固,铸件组织致密,无缩孔、气 孔、夹渣等缺陷、力学性能较好。 【3】离心铸造中,铸造合金的种类几乎不 受限制。 【4】离心铸造的不足之处是,铸件的内表 面质量差,孔的尺寸不宜控制。
设计理论(3) 1.1.2 壳体、箱体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
(2)便于拆、装。考虑产品的组装、拆卸和维修、维护, 壳体、箱体多涉及成分体结构,各部分通 过螺钉、锁扣等进行组合连接。对于长久使用或可能多次拆卸的产品,需考虑采用便于拆卸、耐用 的结构,如塑料壳内嵌金属螺纹件;对经常拆卸、分合、启闭等的产品,需考虑采用便于快速拆卸、 组装的结构。
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传动装置结构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全自动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全自动洗衣机的产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洗衣机是国内家电业唯一不打价格战的行业,经过几年的平稳发展,国产洗衣机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功能上都和世界领先水平同步。
目前在我国生产的洗衣机中,波轮式洗衣机占了80%以上。
一般来说,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具有洗涤、脱水、水位自动控制,以及根据不同衣物选择洗涤方式和洗涤时间等基本功能,其结构主要由洗涤和脱水系统、进排水系统、电动机和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支承机构等5大部分组成。
此次设计主要是对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的传动装置结构进行了设计,传动系统主要是由电动机和减速离台器两部分组成。
一台洗衣机通过电动机要进行洗涤和脱水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这主要是由洗衣机的传动系统来完成的。
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的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内容较多,但大多数零部件选用无需进行设计,设计内容主要有:方案设计、电动机选用、带传动设计、行星减速器设计等。
其中,行星减速器设计为此次设计的重点部分,针对它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校核。
关键词:全自动洗衣机;传动系统;离合器;行星减速器Abstract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lly automated home appliances becom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duction of 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is very convenient for people's lives. Washing machine is the only non-domestic appliances industry price war in the industry, after several years of steady growth, domestic washing machine in terms of quality or functionality keep up with world-leading levels. At present in China in the prod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top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accounts for 80% or more.In general, automatic top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with washing, dehydration, water level automatic control, and choo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 of washing clothes and washing time and other basic functions, the structure mainly by the washing and dewatering system, into the system, motor and transmission ,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s, supporting institutions, five major component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is a fully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structure design, drive motor and reducer mainly by the two parts away from the tuner. A washing machine through the motor to washing and dewatering two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is basically is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by washing machine to finish. Fully automatic top loading washing machine design calculation of more content, but most parts are selected without the need for design, design elements are: design, motor selection, belt drive design, planetary gear design. Among them, a planetary reducer design for the design of the key parts in it, a detailed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Keywords: 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transmission system; clutch; planetary reducer绪论毕业设计是大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压铸件设计
2.3、加强筋
设计筋的目的是增加零件的强度和刚性,避免因单纯依靠加大壁厚而引起的气孔,裂 纹和收缩缺陷,同时能使金属流路顺畅,改善压铸的工艺性.筋高不超过15倍壁厚,最大筋宽 不超过1.5倍壁厚,对筋高30mm以下,拔模斜度不小于3°,筋高30mm以上,拔模斜 度不小于2°(通常在我司为节省成本,减轻重量,拔摸斜度一般都放得很小,一般情拔 1°,高筋高30mm以上的拔2度,对于批量不大的产品应该也不会有很大问题),在特殊 情况下加强筋端面的拔模度可设为0.5°。 例:特殊情况下加强筋的运用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
2020/11/18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课程大纲
一.结构设计知识简述 二.压铸件设计 三.钣金件设计 四.塑胶件设计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一、结构设计知识简述
随着电子技术的使用范围的推广,灯具的功能、体积、重量、动转可靠性以及对各种环境 的适应性等诸多问题被纳入到结构设计的范畴,使灯具的结构设计逐步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 技术,未来的灯具在光学设计、热学设计、安全设计、机械设计与工艺设计的科学化程度将大 大提高,各种专业软件的算法已经应用到或是即将应用到配光设计技术、温度模拟分布、热流 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特别是灯具系统化设计的理论和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纯机械技术和 工艺失去意义,现有的结构设计方法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二、压铸件设计
<2>压铸件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
壁的单面面积 axb(cm2)
最小壁厚(mm)
正常壁厚(mm)
<=25 0.8 2.0
>25~100 1.2 2.5
例:壁厚设计-990801-89灯头壳-GF-A-C版
>100~500 1.8 3.0
>500 2.5 4.0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二、压铸件设计
1、术语和定语
流痕:指铸件表面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且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的纹路。 冷隔:指铸件表面有与周边熔接不良的小块。 铬化:指铸件与铬酸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在铸件表面形成一层薄的铬酸盐膜。 欠铸:指铸件成形不饱满。 网状毛刺:压铸件表面上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迹。 溢流口:指金属液冷却凝固时为补偿金属收缩所设置的穴。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二、压铸件设计
<1>材料成份和力学性能
合金牌号 ADC10 ADC12
Si(%) 7.5-9.5 9.6-12
Cu(%) 2-4
1.5-3.5
Mg (%) <0.3 <0.3
Fe(%) <1.3 <1.3
Al 余量 余量
抗拉强度(MPa) 241 228
耐力(MPa) 157 154
2.4、圆角
圆角设计可使金属液流畅,气体易排出,有利于铸件成形,并能避免因锐角致使零 件和模具产生裂纹,有利于提高模具寿命,因此对过渡处应避免锐角设计, 圆角半 径以取最大为原则,一般取值如下: 对相等壁厚: 1/2h<= r<=h 对不等壁厚: 1/4(h1+h2)<=r<=1/2(h1+h2) r为内圆角半径, h、 h1和 h2为壁厚
目前,灯具的结构设计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整机组装结构设计 2、热设计 3、电磁兼容性设计 4、结构静力计算与动态参数设计 5、防腐蚀设计 6、连接设计 7、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设计) 综合上述,结构设计(灯具)现已包含着相当广泛的技术内容,其范围涉及到力学、机械 学、材料学、热学、电学、化学、光学、美学、环境学等,本讲义不想涉入到上述的具体内容 中去,而是配合上述过程问题讲述各种不同加工方式的结构的工艺性设计:压铸件工艺性设 计、钣金件工艺性设计、塑胶件工艺性设计等。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二、压铸件设计
示例:相邻距离的合理设计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二、压铸件设计
2.7、铸孔
铝合金可铸最小孔径为2.5mm, 可铸孔径大小与深度有关,对盲孔,孔深为 孔径的3到4倍, 对通孔,孔深为孔径的6到8倍。对孔径精度或孔距精度要求较高 的,一般不直接铸孔,采用后序机加工处理, 但对壁厚较厚的孔,为避免机加后出现 表面有砂眼,一般先铸出底孔,然后用机加去除加工余量。
>10~18 2° 2°30’
>18~30 1°45’ 1°45’
>30~50 1°15’
>50~80 1°
>80~120 0°45
1°30’ 1°15
1°
>120~180 0°30’ 0°45’
>180~250 0°30’
0°30’
2.6、相邻距离
尽量避免窄且深的凹穴设计,以免对应模具处出现窄而高的凸台,因受冲击易弯 曲、断裂。如下图所示,当a过小时,易使模具在此处开裂,为使模具在此处有足够的强 度,a值应不小于5mm。
家电产品结构设计手册[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压铸件设计
2.5、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的大小与零件的结构、高度、壁厚及表面粗糙度有关,在允许的范围内,尽 可能取大值,有利于脱模。 非圆形内侧壁的拔模斜度如下表,外侧取表下表值的一半。
拔模高度 圆形 非圆形
<=3
>3~6
4°
3°30’
5°30’ 4°30’
>6~10 2°30’ 3°30’
2、铸件设计及工艺 2.1、选材
铝合金压铸件的常用材料有:日本工业标准牌号ADC1,ADC3,ADC10,和ADC12;美国 工业标准牌号:A360和A380;我国标准:YL102,YL104,YL112和YL113,对于我司来讲, 压铸件的选材统一要求为ADC12,珠三角压铸厂商常用材料为 ADC10,ADC12和A380 . 以上几种材料的成份和力学性能见表<1>
延伸率(%) 1.5 1.4
硬度(HB) 73.6 74.1
A380
7.5-9.5
3-4
<0.1
<1.3
余量
245
1.6
74
2.2、壁厚
壁厚设计以均匀为佳,不均易产生缩孔和裂纹,易引起零件变形,同时会影响到模具的使 用寿命。壁厚很厚的铸件内部易产生缩孔,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大形铝合金,其壁厚不 宜超过6mm,因壁厚增加,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将明显下降,因此推荐壁厚如表<2>。对外侧 边缘壁厚, 为保证良好的压铸成形,壁厚s>=1/4h, 且s>=1.5mm, s为边缘壁厚, h为边 缘壁的高度,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