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国内外行业发展现况-工业工程论文-工业论文

工业机器人国内外行业发展现况-工业工程论文-工业论文

工业机器人国内外行业发展现况-工业工程论文-工业论文工业机器人国内外行业发展现况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们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介绍。

然后,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应用情况。

接着,我们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

最后,我们总结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性和前景。

1. 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实现自动化操作的机器人。

它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危险或高精度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强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业制造过程中的物料搬运、加工和装配等操作的机器人。

根据其结构类型,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固定类型、移动类型和机器人装配单元。

根据其工作方式,又可以分为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

3. 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市场需求与应用情况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应用情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进工业机器人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纺织品制造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完成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加工操作。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在医疗、军事等领域展示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4.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逐渐提高,具备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能力。

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化和协作性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然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人机安全合作、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5. 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性和前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对于促进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器人课程论文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述及其应用班级: 2012031B01学号: *******B0134**: ***成绩:____摘要: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本文将从工业机器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阐述。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

走向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的实用化,昭示着机器人技术灿烂的明天。

引言: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

机器人可以代替或者协助人类完成各种工作,凡是枯燥的、危险的、有毒的、有害的工作,都可由机器人大显身手。

机器人除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外,还应用于资源勘探开发、救灾排险、医疗服务、家庭娱乐、军事和航天等其他领域。

机器人是工业和非产业界的重大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智能技术,所以工业机器人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将大大的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科学研究,资源勘探方面,工业机器人可替代人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促进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国防领域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强调零伤亡战争的今天,机器人可替代士兵前往危险的前沿地区,而且没有人性的一些弱点,增强了战斗力,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1.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做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去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能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1]。

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结课论文

《工业机器人》结课论文

工业机器人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复杂任务的可编程装置。

由于其高效、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工业机器人已经在生产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的,用于协助汽车制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工业机器人得到了许多技术创新和改进。

当今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许多先进功能,例如感知能力、人机协作和自主导航等。

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感知环节: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来感知外部环境,例如视觉传感器、力测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周围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等信息。

2.规划与控制:基于感知结果,机器人需要进行规划与控制,确定执行任务的路径和动作。

这通常通过预先编程或者机器学习等方法来实现。

3.执行任务:一旦机器人确定好路径和动作,它会自动执行任务。

机器人的执行通常包括移动、抓取、放置等动作。

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执行重复性的、危险的或繁重的任务,例如焊接、喷涂、装配等。

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医疗保健工业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手术中,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高精度的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风险。

物流和仓储工业机器人在物流和仓储领域可以帮助实现自动化的仓库操作。

机器人可以自动搬运货物、装载和卸载货车,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机协作: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注重与人的合作。

机器人将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实现紧密的协作,相互补充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化能力。

毕业论文 机器人

毕业论文 机器人

毕业论文机器人机器人,是指能根据预定程序或经过学习能力,自动地执行人类指令的智能化机械设备。

自20世纪40年代初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以来,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篇毕业论文将就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一、机器人发展现状1.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业是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在工厂的装配、生产线、质量检验等领域,机器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出至少260万台机器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日本机器人已达到了140万台。

在我国智能制造的实践中,机器人也是关键技术之一。

2.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现在已经可以进行心脏手术、肝移植等复杂手术。

另一类是照护型机器人,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实现自动化护理。

3.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可以实现苗种培育、自动种植、农作物检测、果实采摘等工作。

二、机器人的应用场景1.生产制造机器人在生产制造领域是广泛应用的。

它可以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加工和组装,有力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

2.医学护理机器人在医学护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进行诊断,还可以提供长期的照顾服务。

3.军事作战机器人可以在战争领域中发挥作用,可以在地面、海洋或者空中协助作战,减少了士兵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作战效率。

三、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进一步改进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

2.多功能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不仅仅只为一件事情而存在,更多的是具备多个功能的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的运用价值和使用范围。

3.生物医学生物医学领域也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通过机器人帮助人类进行远程手术等,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

工业机器人论文8000字一、机电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一)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可替代人的劳动,对于高辐射、高噪声污染、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工作场合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个理想的选择。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通过预设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动作,无法应对多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其可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并反馈给动作单元,从而进行些适应性的工作,这种机器人虽然智能化程度较低,但已经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得以成功应用。

在机电体化技术相对成熟的今天,第三代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可以通过强大的传感原件收集信息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类似于人脑的判断,因此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独立作业,但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应用。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是通过台中央计算机对负责现场测控的多台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指挥,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安全性,使其成为当前大型机电体化系统的主流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层级可分为两级,三级或更多级,通过中央计算机完成对现场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操作控制等,同时,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可以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在线最优化、生产计划统计管理等功能,成为一种集测、控、管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低故障率、便于维护和可扩展等优点,因此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二、机电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一)人工智能化。

人工智能就是使工业机器人或数控机床模拟人脑的智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具备定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可大幅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甚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对于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可预见机电体化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论文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论文

关于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论文摘要:我国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因为电脑技术、电子产品及生物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大踏步发展,“机械人”的研发热潮已从专业人士的实验室中走了出来,成为一种综合科研能力的开发活动。

工业机器人,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市场需求发展一、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那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到底怎样,制约机器人发展的因素有那些?机器人的使用与工人就业的关系如何?中国工业机器人现在的总装机量约为1200台,其中国产机器人占有量约为1/3,即400多台。

与世界机器人总装机台数75万台相比,中国总装机量仅占万分之十六。

对中国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差距是很明显的。

装机数量少,说明了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大。

因为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应用发展是以工业生产高度自动化和柔性化为大背景的。

除数量外,差距还表现在已有的机器人的利用率不高,以进口的弧焊机器人为例,据调查,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安全正常运转状态,原因是生产管理及使用维护存在不合理现象或问题;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这是由于机器人质量问题或缺乏备件,以及请不起外方维修人员造成的。

机器人应用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机器人事业,应该说是从“七五”期间的科研攻关及实施“863计划”开始的,经过十几年来的研制、生产、应用,从纵向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在一些机种方面,如喷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水下、爬壁、管道、遥控等机器人),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解决了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和配置、软件的设计和编制等关键技术,还掌握了自动化喷漆线、弧焊自动线(工作站)及其周边配套设备的全线自动通信、协调控制技术;在基础元件方面,谐波减速器、机器人焊接电源、焊缝自动跟踪装置也有了突破;于此同时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队伍。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论文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今工业领域的一大趋势。

工业机器人在这一变革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让制造过程更加精准、高效。

那么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发展究竟如何呢?这篇论文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要明白,工业机器人可不是简单的自动化设备,它们拥有高度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能够完成许多复杂、繁琐的任务,比如精密装配、质量检测等。

它们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生产,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简单的重复劳动,还能进行复杂的学习和优化。

它们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自我调整,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

这种高度的自适应能力,让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如何让工业机器人更好地与人类协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它们将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推动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

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 工业机器人概述在当今的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让许多复杂的生产流程变得简单而高效。

想象一下那些大型的机械臂灵活地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它们能够不知疲倦地完成人类需要长时间操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这些机器人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节奏,它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产物,而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好帮手。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论文论文题目:工业机器人论文编号:81115180126论工业机器人摘要: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种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机器人一般是由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综合了人和机器的特长、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它具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反应,也有机器可以长时间工作、精确度高、坑恶劣环境的能力,可以用来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

随着电脑技术、电子产品及生物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大踏步的发展,机器人的研发热潮已经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流水线,走进了人类的生活。

关键词:机器人组成分类应用正文:一、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结构系统、伺服驱动系统、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大多数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

(一)机械结构系统:即机器人‘‘本体’’,由机身、手臂、手腕和末端执行器四大件组成。

图1 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1--手部(末端执行器);2--手腕;3--手臂;4--机身(二)伺服驱动系统:伺服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于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

(三)检测装置:由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组成,其作用就是获取机器人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息,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

控制系统有两种分式。

一种是集中控制,即机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计算机完成。

另一种是分散(级)式控制。

二、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有哪些分类?随着人类对机器人的深入研究,机器人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工业机器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按照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形态分类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球坐标型工业机器人、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和并联型工业机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行器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趋势,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组成;发展;应用;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与组成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组成: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

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代,第—代,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主要由机器手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可按预先引导动作记录下信息重复再现执行,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

第二代为感觉型机器人,如有力觉触觉和视觉等,它具有对某些外界信息进行反馈调整的能力,目前已进入应用阶段。

第三代为智能型机器人它具有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在工作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它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2.1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的发展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1年,美国的ConsolidedControlCorp和AMF公司联合研制了第一台实用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其技术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

日本在1967年从美国引进第一台机器人,1976年以后,随着微电子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日本当时劳动力显著不足,工业机器人在企业里受到了“救世主”般的欢迎,使其日本工业机器人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无论机器人的数量还是机器人的密度都位居世界第一,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

德国引进机器人的时间比英国和瑞典大约晚了五六年,但战争所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国民的技术水平较高等社会环境,却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在德国规定,对于一些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普通人的劳动。

这为机器人的应用开拓了广泛的市场,并推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目前,德国工业机器人的总数占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法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机器人技术,通过大力支持一系列研究计划,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使法国机器人的发展比较顺利。

在政府组织的项目中,特别注重机器人基础技术方面的研究,把重点放在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上。

而由工业界支持开展应用和开发方面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使机器人在法国企业界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从而使法国在国际工业机器人界拥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英国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并实施了一系措施列支持机器人发展的政策,使英国工业机器人起步比当今的机器人大国日本还要早,并曾经取得了早期的辉煌。

然而,这时候政府对工业机器人实行了限制发展的错误。

这个错误导致英国的机器人工业一蹶不振,在西欧几乎处于末位。

近些年,意大利、瑞典、西班牙、芬兰、丹麦等国家由于自身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大量需求,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

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L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

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毗U及奥地利的工GM公司。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2.2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应用化期。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世界科技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世界掀起了一个高潮,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定机器人及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漆,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从2O世纪9O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了一大步,先后研制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经过“七五”攻关计划、“九五”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已经成熟,应用上已经遍及各行各业,但进口机器人占了绝大多数。

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

目前我国机器人技术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特别是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精密、高速与高效的关键部件。

我国目前取得较大进展的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装备、隧道掘进机器人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相关技术。

现已开发出金属焊接、喷涂、浇铸装配、搬运、包装、激光加工、检验、真空、自动导引车等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

我国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

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点有:第一,危险、恶劣环境作业机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压带电清扫、星球检测、油汽管道等机器人;第二,医用机器人:主要有脑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遥控操作辅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机器人:主要有移动机器人,网络遥控操作机器人等。

其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3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随着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从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向非制造领域延伸。

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用于维护维修的机器人等。

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生活服务等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汽车制造是一个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的产业,也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行业,几乎占到整个工业机器人的一半以上。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初也是应用于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中。

在汽车生产中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主要的制动化设备,在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的弧焊、点焊、喷涂、搬运、涂胶、冲压等工艺中大量使用。

据预测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拥有率上升时期,在未来几年里,汽车仍将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

所以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年增幅达到50%左右,工业机器人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除了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在电子,食品加工,非金属加工,日用消费品和木材家具加工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在亚洲,2005年安装工业机器人72,600台,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0%,而应用在电子行业的就占了31%左右。

在欧洲地区,据统计2005年与2004年相l:tI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增长了17%左右,在非金属加工行业的应用增长了20%左右,在日用品消费行业增长了32%,在木材家具加工行业增长了18%左右。

工业机器人在石油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海上石油钻井、采油平台、管道的检测、炼油厂、大型油罐和储罐的焊接等均可使用机器人来完成。

在未来几年,传感技术,激光技术,工程网络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机器人工作领域,这些技术会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为高效,高质,运行成本低。

据预测,今后机器人将在医疗、保健、生物技术和产业、教育、救灾、海洋开发、机器维修、交通运输和农业水产等领域得到应用。

4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举例4.1点焊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具有性能稳定、工作空间大、运动速度快和负荷能力强等焊接机器人特点,焊接质量明显优于人工焊接,大大提高了点焊作业的生产率。

点焊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整车的焊接工作,生产过程由各大汽车主机厂负责完成。

国际工业机器人企业凭借与各大汽车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向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各类点焊机器人单元产品并以焊接机器人与整车生产线配套形式进入中国,在该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焊接生产线要求焊钳一体化,重量越来越大,165公斤点焊机器人是目前汽车焊接中最常用的一种机器人。

2008年9月,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完成国内首台165公斤级点焊机器人,并成功应用于奇瑞汽车焊接车间。

2009年9月,经过优化和性能提升的第二台机器人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该机器人整体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机器人水平。

4.2弧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焊接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