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
尘肺现场调查的内容

尘肺现场调查的内容
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
为了了解和预防尘肺病,需要进行现场调查。
以下是尘肺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1. 现场勘察:了解工作场所的通风情况、粉尘来源和扩散情况,以及工人接触粉尘的浓度和时间等。
2. 人员访谈:与工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防护措施、健康状况等,并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工龄等。
3. 健康检查:为工人进行体检,检查肺部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 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尘肺病或相关症状。
4. 粉尘检测:采集工作场所的粉尘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和浓度测定,以评估粉尘对工人的危害程度。
5. 环境监测: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以了解环境因素对粉尘扩散和工人健康的影响。
6. 历史病例调查:查阅以往的病例资料和报告,了解该地区尘肺病的历史发生情况和趋势。
7.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和工人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与尘肺病发病的关系。
通过以上内容的现场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尘肺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工人的健康提供保障和维护。
尘肺调研报告

尘肺调研报告尘肺是一种职业性肺部疾病,其主要发生原因是长期吸入粉尘颗粒物,尤其是石棉、煤尘、二氧化硅等有害粉尘颗粒物,导致肺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肺部纤维化和气流受限。
尘肺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负担。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尘肺的发展态势和防控措施,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尘肺的有效防治。
一、尘肺的发展态势尘肺的发展态势严峻,全球范围内尘肺病例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尘肺死亡的人数高达数万人,患病人数更是难以估计。
在我国,尘肺病例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安徽等煤炭、石棉等重点行业集聚地区。
尘肺疫情除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身体与经济负担外,也给社会带来了相应的医疗资源压力和劳动生产力的减少。
二、尘肺的防控措施为了控制尘肺的发病,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危险性岗位操作规程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各企业或事业单位对尘肺的认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
二是监管部门的力度和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足够的监管力量和资源投入。
三是尘肺患者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有限,尚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
三、尘肺的防控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尘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其次,加大监管力度和资源投入,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尘肺防控工作。
同时,加强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执法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另外,加强尘肺患者的诊疗能力,推进尘肺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最后,建立健全尘肺防治体系,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合力。
四、结语尘肺是一种严重的职业性肺部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负担。
要有效防治尘肺,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提高诊疗能力、普及防护知识,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尘肺的发病。
集装箱制造企业电焊工尘肺的流行病学调查

集装箱制造企业电焊工尘肺的流行病学调查【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某地集装箱制造加工企业中的电焊工含有的尘肺病的情况,确定有效的预防对策。
方法:应用职业流行病学理论展开调查工作,分别调查A、B两家集装箱生产企业的电焊工人身体状况,确定具体的尘肺病发病信息。
结果:调查期间发现企业内部的电焊烟尘浓度合格率比较低,在0-40%范围之间;A 厂使用的是新型除尘通风系统,系统改造后,合格率上涨至85%。
两厂共有813名电焊工人接受了检查,患有尘肺的工人共计19例,尘肺病患有率是2.34%,其接尘工龄为6-8年,包括每分钟及最大通气量、肺活量流速等指标均优于B厂。
结论:集装箱制造企业的电焊工存在含有尘肺的问题,其接尘工龄偏短,影像学改变为圆形阴影p,控制该种职业的职业病,应当着重关注电焊烟尘污染问题。
【关键词】集装箱制造企业;电焊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集装箱在现代运输业中比较常见,其促进了运输产品标准化系统建设工作,提升了整体运输货物工作的实际效率,该种物流系统也逐渐变得更加科学灵活。
集装箱企业迅速崛起,其生产集装箱时,需要注意质量、安全以及效率方面的技术要求,这一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相比其他现代产业,自动化程度偏低,很多集装箱焊接工作需要电焊工人手动完成,电焊工人受到工作环境中的电焊烟尘的影响,患有尘肺的概率极高。
本文选择某地两家集装箱生产企业,结合对比研究与职业流行病调查两种方法,确定电焊工人患有尘肺的具体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本文在某地选择了两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分别为A厂与B厂,对两厂中的813名电焊工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接受调查的电焊工的工龄均超过了6个月,所有电焊工均为男性,直接询问其具体的患病史与患病症状,测定调查者的肺功能,给患者拍摄胸片。
选择20例健康且无烟酒等不良嗜好的男性组成对照组,其均为非接尘者,对其展开测定肺功能的工作,对照组年龄范围在(32.4±4.5)岁之间。
尘肺病的调查与诊断

• 一、肺结核 • 是矽肺常见的并发症,高达20%-50 %,尸检较生前发现的更多,约36%- 75%。此并发率随矽肺病期的进展而增 加,Ⅰ-Ⅱ期并发肺结核者为20%-40 %,Ⅲ期达70%-95%。矽肺直接死因 中肺结核占45%。矽肺并发结核时,相 互影响,加速恶化。可出现结核中毒症 状,痰中找到结核菌。结核空洞常较大, 形态不规则,多为偏心,内壁有乳头状 凸起,形如岩洞。结核病变周围胸膜增 厚。
18:27:08
其中已经有14万多人死亡,现有 患者44万多人。但专家同时指出,由 于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 报告不全,因此估计实际发病要比报 告的例数多10倍,尘肺病实际发生的 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全国58万人 患有尘肺病。
18:27:08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 德学对我国职业病危害的趋势分析:我 国职业病危害正在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 转移,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由大 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 害分布越来越广。
18:27:08
(二)粉尘分散度
• 粒径较小的颗粒百分比愈大(颗粒愈多), 分散度愈高; • 颗粒愈小(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漂浮 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吸入机会愈 多 • 分散度与粒子在呼吸道内阻留部位有关,进 入呼吸道粉尘分类 • 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积愈大,生物活性愈 高,愈易参与理化反应,对机体危害愈大。
讨 论 15分钟
18:27:08
问题
1.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其 在致病中的意义是什么?
18:27:08
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暴露时间 1、化学成分: • 游离SiO2的含量 • 二氧化硅 结晶形 致纤维化作用强 • 结构不同 非结晶形 • 游离型 含量越高,致纤维化作用越强, 危害越大
中国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

中国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
中国的尘肺病国家诊断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以反映医疗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于尘肺病认识的深化。
截至2023,最新的尘肺病诊断标准是2015年颁布的《GBZ 70-2015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
该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尘肺病的诊断:
1. 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诊断尘肺病需有确切的粉尘暴露历史,这通常通过工作记录和健康监护资料来确认。
2. 胸部影像学表现: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胸片或CT扫描的结果。
影像学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等,根据其密度和分布范围进行分期。
3. 现场职业卫生学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接触时间等,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粉尘暴露的水平。
4. 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进行尘肺病诊断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风险因素。
5.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依据。
根据《GBZ 70-2015》,尘肺病被分为几个不同的期别,包括一期、二期和三期,每期的诊断标准都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标准还提到了观察对象,即那些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需要进行动态观察的粉尘作业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尘肺病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具
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生在具备职业病诊断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综合各种资料和信息,遵循国家标准进行诊断。
尘肺发病规律及直接死因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尘肺发病规律及直接死因调查曹诚铜陵有色职防院(安徽244000)摘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大型铜的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粉尘是其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作业者占40.74%(11294/27720),分析该公司尘肺病例资料发现:⑴至1996年共发生尘肺1676例,患病率为7.50%(847/11294),病死率为49.46%(829/1676),高于1986年全国和有色系统水平(P<0.01)。
⑵1996年平均发病工龄较50年代后期增加15年,发病年龄增加27岁。
⑶尘肺晋期率为33.31%(501/1504),平均晋期年限分别为7.63年,进展属慢型。
⑷88.13%(1477/1676)患者的统计工种是井下凿岩、运搬、支柱及爆破四大工种。
⑸1996年平均病程较50年代后期增长近7倍,最低死亡年龄增加了1倍。
⑹死因分析显示肺结核是首位直接死因,恶性肿瘤次之,但随年代推移其所占比例逐渐上升。
关键词:尘肺、发病、死因1.概述: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以矿山为基础的大型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八大重点基地之一。
1996年在职职工2.8万人。
主要产品有粗铜、电解铜、铜材、硫酸等。
粉尘是公司覆盖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40.74%的职工是接触粉尘作业人员。
为探索公司尘肺分布和发展规律,笔者对该公司1997年以前发生的1676例尘肺病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
2. 调查结果2.1各诊断年份尘肺发病情况表1 各诊断年份尘肺发病情况与病死率诊断年份新发病例死亡病例累计病例累计死亡病例病死率(%) 病例1956- 141 2 141 2 1.42 139 1961- 110 32 251 34 13.55 217 1966- 266 73 517 107 20.70 410 1971- 149 63 666 170 25.53 496 1976- 316 97 982 267 27.19 715 1981- 380 148 1362 415 30.47 947 1986- 186 16 1548 582 37.60 966 1991- 118 199 1666 781 46.88 8851996 10 46 1676 829 49.34 8471956年该公司仅有尘肺80例,而至1996年底已累计发生尘肺达1676例。
四川大竹尘肺患病状况调查

龄(68 ± . ) 其 中尘肺合并结核病死率为 6 % , 4 . 1 5 6 岁, 5 4 单纯尘肺病死率为5 . %。结论: 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 害因 08 粉 素之一 , 严重 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由于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尘肺病的发病工龄、 年龄逐渐延长。但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 大,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
量也 不断 增 多 , 应继 续加 强粉 尘治理 , 至消除 尘肺 病 。 直
【 关键词】 尘肺病 ; 接尘职工;调查分析; 职业病
I v si a o fPn u n e tg t n o e mo o l s fW o k r i c no i o r e s s
s N u — k n HE H a u
v n o . t o sT ep v ln e s u t n o n u c o isso o k r n Da Z u o i u n p o ic n t ep s 4 e r a n lz d w t p d mil gc 1 e t n Meh d h r ae c i ai fp e mo n o i fw re s i h f Ch a rvn e i a t 0 y a sw a ay e i e i e oo ia . i e t o S h s h
关于尘肺病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尘肺病调研社会实践报告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尘肺病患者的生活状况、就医情况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同时也对尘肺病防治工作进行一定的调研。
我们选择了某工业区作为调研地点,对尘肺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和访谈,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尘肺病的情况。
一、尘肺病调研问卷调查我们编制了一份尘肺病患者问卷,涉及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发展、就医情况、家庭状况等方面,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尘肺病患者的情况。
问卷调查从怀疑自己患有尘肺病到确诊的过程,从就医过程到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尘肺病患者的确诊过程都比较曲折,很多人在出现症状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医,直到病情加重,才开始寻求医治。
在就医过程中,医疗费用也是他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很多人由于医疗费用过高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继续恶化。
二、尘肺病患者家庭状况在调研中,我们也对尘肺病患者的家庭状况进行了了解。
通过一对一的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尘肺病患者在病情加重后都无法正常工作,家庭收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患者还没有进行预防措施,导致家庭其他成员也可能受到二次感染。
三、对相关部门的访谈为了全面了解尘肺病防治工作,我们还进行了对相关部门的访谈。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相关部门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已经采取的一些措施。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防护设备的供应不足、对尘肺病患者的帮扶措施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尘肺病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我们发现尘肺病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家庭状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相关部门在尘肺病防治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尘肺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尘肺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及时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地区分布2007-2011年内江市5个县(区)5年内检出尘肺病新例,以威远县发病人数最多,共398例,占总数的65.68%,这可能与威远县煤矿资源较其他县(区)丰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有关。
3.3行业分布内江市尘肺病例主要发生在煤炭行业,其次是建材行业;发生的6种尘肺中主要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占65.18%和31.68%;病例主要出现在矿山主要工种(如掘进、采煤、凿石等),这与煤碳业在该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符。
3.5合并症情况肺结核是尘肺病的主要并发症和主要直接死因之一[7],内江市606例尘肺病例中合并肺结核13,合并肺结核发生率2.15%,比相关报道的15.7%[8]要低,这与近几年内江市市煤矿企业重视防痨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核的管理和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关。各期合并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3,P>0.05),这与李绍奎[9]等煤工尘肺合并调查分析的尘肺期别越高,肺结核合并率越高结果不符。
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内江市2007-2011年尘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内江市新发606例尘肺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2010年发病病例数占2007-2011年5年发病总数的62.4%;尘肺患者主要集中在威远县,主要在煤炭和建材行业,分别占86.80%和4.79%;发病工种中矿山主要工种占尘肺患者总数的87%;尘肺病例中主要发病病种是煤工尘肺、矽肺,分别占尘肺患者总数的65.18%、31.68%;新发尘肺中I期尘肺患者最多,占尘肺患者总数的67.3%;接尘工龄<5年速发病例占15.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5岁人群;新发的606例病例中,合并肺结核的有13例,占总数的2.15%,各期合并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江市三县两区中威远县发病最多,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煤工尘肺和矽肺是主要病种;606例新发病例中I期患者最多,45~65岁是尘肺的高发年龄段,速发病例较多。因此,威远县是尘肺防治的重点监测地区,认真做好“八字”方针,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3.4人群分布在所有的尘肺患者中,Ⅰ期患者的比例大,小于35岁无病例发生,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5岁,主要发病年龄段与报道结果相似[5]。接尘工龄间接反映了接尘工人的累积接尘水平,理论上随着累计接尘量的增加,发生尘肺的可能性就越大。本研究显示,从接尘开始,患病人数随接尘时间延长在递增,但在≥30年时出现了下降,这一现象在其他研究中也有出现[5],对这一现象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数据还显示,接尘工龄<5年、5~9年的发病病例也较多,分别达到了15.2%和20.0%,特别是接尘<5年的病例,一是说明速发型尘肺病例较多,这表明接尘人员实际接尘浓度及接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较高,且缺乏有效的防尘措施,应严格整顿。二是许多疑似职业病患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时,由于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还不到位,为避免诊断后在赔偿中的麻烦,对实际接尘工龄的长短有所隐瞒所致。在罗进斌[6]等研究中,表明尘肺期别越高,反而接尘工龄较短;但本次研究表明,3个不同期别尘肺接尘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79,P>0.05),尚不能证明尘肺期别与接尘工龄有关。
1.3诊断标准2007-01-01/2009-10-30,根据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009-11-01/2011-12-31,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结果
2.1发病情况2007-2011年,全市新确诊尘肺病患者606例,尘肺各期分布情况见表1,以2009年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2010年。606例病例中尘肺Ⅰ期408人,占总确诊人数的67.33%;尘肺Ⅱ期159人,占总确诊人数的26.24%;尘肺Ⅲ期39人,占总确诊人数的6.43%。
尘肺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中对工人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例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三分之二[1],在所有因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中,煤矿工人发生尘肺的比例最高,其中美国达70%以上,英国达75%以上,我国也占到了50%以上[2]。内江市工业企业中煤碳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事煤碳业的掘进及采煤作业工人上万人。为了更好的掌握内江市近年尘肺病的发病现状及特点,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本文对2007-2011年内江市新发尘肺病例606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2.6接尘工龄分布情况从表6可以看出,2007-2011年间发病人数随接尘时间延长,患病人数呈现递增趋势,但在≥30年时出现了下降,3个不同期别尘肺接尘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79,P>0.05)。
3讨论
3.1病例概况2007-2011年内江市尘肺病的发病例数出现波动情况,2009、2010年病例数突然增多,与此相同的是成都市2009、2010年的病例较多,分别约为2006、2007年的39和16.6倍[3],长沙市2009、2010年的病例也出现了明显增长[4],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与09年张海超事件有关,事件的报到使接尘工人健康意识加强,要求体检的人数增加,诊出率提高。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内江市2007-2011年诊断的606例新发尘肺病例资料。
1.2方法将尘肺病例的概况、地区、行业、病种、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和尘肺合并肺结核情况的网络报告数据用Excel格式导出,用Excel2003进行整理,并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