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运 行方式

合集下载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运行计划一.水解酸化池运行道理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响.微生物经由过程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衔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响.酸化是一类典范的发酵进程,微生物的代谢产品主如果各类有机酸.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合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标不合.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标主如果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消融性有机物改变成消融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重要将个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改变成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步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斟酌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重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进程1.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前提下经由过程厌氧微生物(包含兼氧微生物)的感化,将废水中各类庞杂有机物分化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资的进程.厌氧生化处理进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进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1)水解阶段水解可界说为庞杂的非消融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略的消融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进程.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界说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进程,在此进程中消融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尾产品,是以这一进程也称为酸化.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感化下,上一阶段的产品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资.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资.2.水解酸化剖析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伟大,不克不及透细致胞膜,是以不成能为细菌直接应用.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化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化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品可以或许消融于水并透细致胞膜为细菌所应用.水解进程平日较迟缓,多种身分如温度.有机物的构成.水解产品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略的化合物并排泄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半是严厉厌氧菌,但平日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消失于厌氧情形中,这些兼性厌氧菌可以或许起到呵护严厉厌氧菌免受氧的伤害与克制.这一阶段的重要产品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品的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前提.底物种类和介入酸化的微生物种群.三.水解酸化池污泥的造就酸化水解池污泥造就比较慢,重要包管养分物平衡;水解酸化池污泥斟酌接种其他相似造纸厂的生化污泥,或是逐渐的将好氧池内的残剩污泥按期的排入水解酸化池,采取此办法接种的污泥所含的微生物能较快的顺应情形,缩短驯化周期.四.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形请求及影响身分1.pH值—6.5之间.2、温度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对工作温度无特别请求,平日在常温下运行,也可获得较为知足的水解(酸化)后果.3、消融氧为包管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前提,水解区消融氧掌握在0.2mg/l以下.五、我厂水解酸化池工艺掌握(一).污泥驯化鉴于我厂今朝现实情形,我厂污泥驯化重要分为两大类:.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本身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1、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因为我厂生化池活性污泥活性受进水影响较大,浓度不必定可以或许知足生化池须要,仅靠生化池回流污泥不克不及知足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须要.为此,需在水解酸化池刚开端运行时代从外厂引入活性污泥进行接种,晋升污泥浓度至10000mg/l,污泥驯化时光为25天.2、本身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依据生化池污泥龄及污泥负荷情形,盘算天天残剩污泥排放量,该残剩污泥排入水解酸化池,进行驯化包管水解酸化池厌氧菌污泥活性.浓度.(二).水解酸化池掌握参数1、PH值PH值最佳掌握规模在—.2、DO为包管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状况,DO值掌握在0.2mg/l 以下.3、温度温度无特别请求,水温在常温即可.4.水力负荷依据设计请求水解酸化池上升流速掌握在0.5m/h-1.8m/h.今朝在1750m3/d处理水量情形下,上升流速为0.49m/h(按1750m3/d盘算).根本与设计请求相当.4、污泥浓度包管污泥浓度在10000mg/l以上,在运行时代,如污泥浓度在运行时代有降低趋向,持续从外部引入菌种进行接种.直至污泥浓度稳固.在运行时代,如污泥浓度在10000mg/l邻近时水解酸化后果不睬想,持续晋升污泥浓度(最高可达20000mg/l),并按请求测量水解酸化指标,直至水解酸化后果达到幻想想过5、泥位掌握泥层厚度一般在2m-4m.(三).运行方法1、为包管水解酸化池布水平均,按期不雅察布水孔液位,实时调剂布水阀门.2、为包管能有足够的水力冲击,包管污泥可以或许悬浮,开启2台水解池轮回泵.3、依据污泥浓度.泥位情形在包管污泥浓度的情形下排泥,包管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泥位恒定.排泥时分阶段排泥,因为我厂水解酸化池底部无漏斗,排一准时光后会产生污泥真空,此时停滞排泥,待污泥从新填满真旷地带后再行排泥4、污泥排泥从底部排泥,水解池底部可能会积聚渺小沙粒,按期排泥,以防止沙粒在底部积聚.5.取样:取样时光天天上午7:00;取样地点:两组水解酸化池池中心.取样深度:可以或许平均取到泥样;取样方法:用取样器取样(或水泵抽取).(四).检测指标及检测频次1、检测指标DO.MLSS.VFA.SV30.SVI.MLVSS.PH.进水B/C.出水B/C.镜检2、检测频次SV30:天天现场取样,并测量SV30.DO:天天测进水DO.水解池DO.出水DO.MLSS:天天测MLSS.SVI.MLVSS:每周测MLVSSPH:天天测进水PH.水解池PH.出水PH进水B/C:每周测2次出水B/C:每周测2此VFA:下礼拜持续一向测VFA,今后每周测2次VFA泥位:天天测泥位.用水泵取MLSS时测量(五).其他事宜1、包管配水及内心正常2、冬季做好布水器清通和保温,防止进水管道.水封装配冻结3、按期消除浮泥.浮渣及沉砂.。

污水处理技术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技术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该工艺已在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设计简述本工程水解酸化池分为两组,单组设计水量为2万m3/d,设计平均停留时间为5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54h,平面尺寸为48.85m×12.73m,由于施工设计等原因,有效容积为7327m3,实际平均停留时间为4.4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12h,每池采用31套布水器,每池设计14套排泥管。

2、目前运行情况目前运行效果良好,COD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

3、控制参数与影响因素结合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的理论研究,水解酸化池的主要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包括污泥浓度、水力负荷、泥位控制等。

3.1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是水解酸化池的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

水解池功能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维持反应器内高浓度的厌氧微生物(污泥)。

由于污泥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即其本身在重力场下的沉淀作用,及污水从下而上运动造成的污泥上升运动,因此污泥与污水可充分接触,达到良好的截留和水解酸化效果,目前污泥浓度控制在14g/l,污泥层厚度在3.7m—4.5m 之间。

一般建议污泥浓度控制在10-20g/l可达到良好效果。

3.2水力负荷水力负荷主要体现在上升流速和配水方式的设计上,上升流速是设计水解酸化池的主要参数,一般建议上升流速设计在0.5m/h-1.8m/h,目前运行上升流速在1.34m/h;配水方式采用小阻力配水,穿孔布水管每池31套,主管为DN200,长为11m,在管子两侧45°方向开孔,每管14个孔口,具体见图1。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水解酸化池是回用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

为了被微生物利用,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

而酸化则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因此,水解酸化池作为预处理单元,能够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并去除废水中的COD。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为0.765m/h,有效水深为6.5m。

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³/h,水力停留时间按8.5h,总有效容积为7600m³。

水解酸化池共
有4座,每座有9格,共36格。

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
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够使布水均匀。

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和排泥。

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为3m,上部1m为保护区,底部2.4m为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
为972m³。

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
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

填料的作用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增加了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和优化措施。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作用:水解酸化池是通过细菌的水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

1.2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氢离子。

1.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氢离子会降低pH值,从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好氧处理的进行。

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2.1 有机物质降解:水解酸化池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2.2 氨氮去除:水解酸化池中的细菌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为后续的硝化作用提供底物。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调节作用可以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处理过程的进行。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方法3.1 进水控制: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2 搅拌措施:通过搅拌设备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状态,促进细菌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3.3 通气方式:提供适量的氧气或气体替代物,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适宜氧气浓度,促进细菌的活性。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pH控制:通过添加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提高处理效果。

4.2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提高细菌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4.3 有机负荷控制: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避免过载运行,保证处理效果稳定。

总结: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进水、搅拌和通气等因素,同时通过pH、温度和有机负荷的控制来优化处理效果。

通过对水解酸化池的合理管理和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

水解酸化池排泥

水解酸化池排泥

水解酸化池排泥
目前水解酸化池排泥采纳静压排泥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案是对水解酸化池进行切割成小的单体并行运行,每个小单体都在底部设锥形排泥斗,这样造成水解酸化池的土建投资较大;
其次种是采纳较为中型水解酸化池,在底部设计集泥沟,敷设穿孔排泥管进行排泥,这种排泥方式往往
造成水解酸化池排泥不匀称,即靠近出口处排泥多,远端排泥量较少。

第三种是在水解酸化池一端设置集泥斗,通过刮泥设备将污泥集中到集泥斗内,然后通过静压排泥,这种设计造成设备投资大,运行维护成本高。

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该装置包括排泥主管、排泥支管、吸泥管、气动排泥阀,所述吸泥管的下端开设有可吸取酸化池底部淤泥的吸泥口,其上端与排泥支管连通;所述排泥支管另一端与排泥主管连通;
所述气动排泥阀串接在排泥主管上。

本有用新型产品采纳静压排泥,解决了大规模高浓度污水处理中大面积水解酸化池排泥问题,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布置污泥斗,科学设置吸泥口,采纳新型材料最大限度降低水力损失,实现排泥的等程、同效、小水损、耐腐蚀、易操作、疏通便利。

新型的大面积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排泥主管、排泥支管、吸泥管、气动排泥阀,所述吸泥管的下端开设有可吸取酸化池底部淤泥的吸泥口,其上端与排泥支管连通;所述排泥支管另一端与排泥主管连通;所述气动排泥阀串接在排泥主管上。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其中,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操作步骤、运行参数、优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道处理工艺,主要通过细菌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酸。

1.2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温度、pH值和有机负荷等参数,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厌氧细菌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

1.3 水解酸化池的反应过程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首先经过水解作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等物质。

然后,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细菌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二、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步骤2.1 进水调节进水调节是水解酸化池操作的第一步,通过调节进水的pH值、温度和有机负荷等参数,为后续处理提供适宜的条件。

2.2 混合搅拌混合搅拌是水解酸化池操作的关键步骤,通过搅拌保持池内的均匀温度和pH 值,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反应。

2.3 污泥回流污泥回流是水解酸化池操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将部份已经降解的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中,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处理效果。

三、水解酸化池的运行参数3.1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普通在35-40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3.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pH值普通在6.5-7.5之间,过低或者过高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影响处理效果。

3.3 有机负荷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池内的有机物质的质量,适宜的有机负荷可以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 混合搅拌优化通过优化混合搅拌设备和搅拌方式,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保证有机物质的均匀分布和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果。

4.2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通过调节水解酸化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选择,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产甲烷过程。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化反应器,通过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 值,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温和体产物。

水解酸化池通常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前段,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过程。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来降解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

这一过程主要由厌氧菌和厌氧发酵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菌和酸化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一过程主要由酸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酸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乙醇、氢气和二氧化碳。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尺寸和容积: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容积应根据进水量、有机负荷、停留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占总处理系统容积的10%-30%。

2. 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摄氏度,这是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3. pH值的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应保持在4-6之间,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4. 混合方式: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温和提混合两种,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1. 进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BOD、SS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 温度和pH值的控制:定期检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和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加热、通风等方式进行调节。

3. 混合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合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阻塞和故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以便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更加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要求。

一、水解酸化池的基本介绍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预处理设备,通常位于生化池之前。

其主要功能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将大份子有机物分解为小份子有机物,为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进气装置、搅拌装置、反应池等组成。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反应池,出水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

进气装置用于提供氧气,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搅拌装置用于保持反应池内的污泥悬浮状态,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果。

2. 工作原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首先经过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使污泥均匀悬浮在水中。

同时,通过进气装置向反应池中供氧,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在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为小份子有机物,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可以为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普通在30-40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者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水解酸化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对反应的进行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pH值应控制在4-6之间,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并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

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以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普通采用曝气方式进行氧气供应,通过进气装置向反应池中注入氧气。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氧气的供应量和均匀性,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案
一、水解酸化池运行原理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
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
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
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
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过程
1、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
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
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
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
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
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
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水解酸化分析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
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
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

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
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三、水解酸化池污泥的培养
酸化水解池污泥培养比较慢,主要保证营养物均衡;水解酸化池污泥考虑接种其他类似造纸厂的生化污泥,或是逐渐的将好氧池内的剩余污泥定期的排入水解酸化池,采用此方法接种的污泥所含的微生
物能较快的适应环境,缩短驯化周期。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环境要求及影响因素
1、pH值
对于水解(酸化)一好氧处理系统来说,由于后续处理为好氧氧化,不存在丙酸的抑制问题,因此,控制的pH范围也较宽,从而可
获得较高的水解(酸化)速率,一般pH维持在5.5—6.5之间。

2、温度
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对工作温度无特殊要求,通常在常温下运行,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水解(酸化)效果。

3、溶解氧
为保证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条件,水解区溶解氧控制在
0.2mg/l以下。

五、我厂水解酸化池工艺控制
(一)、污泥驯化
鉴于我厂目前实际情况,我厂污泥驯化主要分为两大类:、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自己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

1、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
由于我厂生化池活性污泥活性受进水影响较大,浓度不一定能够满足生化池需要,仅靠生化池回流污泥不能满足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
需要。

为此,需在水解酸化池刚开始运行期间从外厂引入活性污泥进
行接种,提升污泥浓度至10000mg/l,污泥驯化时间为25天。

2、自己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
根据生化池污泥龄及污泥负荷情况,计算每天剩余污泥排放量,
该剩余污泥排入水解酸化池,进行驯化保证水解酸化池厌氧菌污泥活性、浓度。

(二)、水解酸化池控制参数
1、PH值
PH值最佳控制范围在 5.5—6.5之间。

2、DO
为保证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状态,DO值控制在0.2mg/l以下。

3、温度
温度无特殊要求,水温在常温即可。

4、水力负荷
根据设计要求水解酸化池上升流速控制在0.5m/h-1.8m/h。

目前在1750m3/d处理水量情况下,上升流速为0.49m/h(按1750m3/d计算)。

基本与设计要求相当。

4、污泥浓度
保证污泥浓度在10000mg/l以上,在运行期间,如污泥浓度在运行期间有下降趋势,继续从外部引入菌种进行接种。

直至污泥浓度稳定。

在运行期间,如污泥浓度在10000mg/l附近时水解酸化效果不理想,继续提升污泥浓度(最高可达20000mg/l),并按要求测量水解酸化指标,直至水解酸化效果达到理想想过
5、泥位控制
泥层厚度一般在2m-4m。

(三)、运行方式
1、为保证水解酸化池布水均匀,定期观察布水孔液位,及时调
整布水阀门。

2、为保证能有足够的水力冲击,保证污泥能够悬浮,开启2台水解池循环泵。

3、根据污泥浓度、泥位情况在保证污泥浓度的情况下排泥,保
证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泥位恒定。

排泥时分阶段排泥,由于我厂水解酸化池底部无漏斗,排一定时间后会产生污泥真空,此时停止排泥,
待污泥重新填满真空地带后再行排泥
4、污泥排泥从底部排泥,水解池底部可能会积累细小沙粒,定
期排泥,以避免沙粒在底部积累。

5、取样:取样时间每天上午7:00;取样地点:两组水解酸化
池池中央。

取样深度:能够均匀取到泥样;取样方式:用取样器取样(或水泵抽取)。

(四)、检测指标及检测频次
1、检测指标
DO、MLSS、VFA、SV30、SVI、MLVSS、PH、进水B/C、出水B/C、镜检
2、检测频次
SV30:每天现场取样,并测量SV30。

DO:每天测进水DO、水解池DO、出水DO。

MLSS:每天测MLSS、SVI。

MLVSS:每周测MLVSS
PH:每天测进水PH、水解池PH、出水PH
进水B/C:每周测2次
出水B/C:每周测2此
VFA:下礼拜连续一直测VFA,以后每周测2次VFA
泥位:每天测泥位。

用水泵取MLSS时测量
(五)、其他事宜
1、保证配水及仪表正常
2、冬季做好布水器清通和保温,防止进水管道、水封装置冻结
3、定期清除浮泥、浮渣及沉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