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区位因素分析(完整)
大连城市地理位置分析

大连地处北温带,是具有海洋性 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地形以 山地丘陵为主,属海岸地貌;河流短 小,多为季节性河流。
(1)经纬度位置 120°58′—123°31′E 38°43′—40°10′N
(2)海陆位置 大连位于欧亚大陆东岸,辽东 半岛最南端,北依东北三省,南与 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 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西北 邻渤海,东南面向黄海。
(1)大位置 东北亚核心位置 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远洋海港
(南北水运大通道 临近国际干线 我国四大深水中转港之一
(3)小位置 东北三省经济走廊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保障
大连地理

大连地理第一节概述一填空1.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2。
大连市管辖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和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三个县级市和长海县。
3。
大连市陆地总面积是12574平方千米。
人口约589.4万(2000年)。
4。
大连市有3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5。
大连市海岸线的长度1906千米,居全国市级政区的第一位。
6。
大连黄海沿岸的海湾主要有大连湾、大窑湾,大连市最南端的旅顺口是天然军港。
7。
我国长江口以北的第一大岛是长兴岛,渤海中闻名中外的奇岛是蛇岛。
二简答1.从交通上看大连的位置有哪些优越性?大连市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北连辽阔的东北腹地,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主要出海口。
大连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区,有同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的有利条件。
大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交通要道和海防战略要地,被誉为“东北前哨”、“辽海之关键,京津之门户”。
2.目前大连人口变化呈现出哪些特点?(1)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2)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
(3)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4)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5)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6)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第二节自然条件一填空1.大连市主要山脉是千山山脉,最高峰是步云山,海拔1130.7米。
2。
大连市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是金刚石,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南部地区。
3。
大连市四大非金属矿产是金刚石、石灰石、大理石和硅石。
4。
大连市的气候类型是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5。
大连市河流主要特点是多小河、多季节性河流、多独流入海。
最大河流是碧流河。
二简答1.说明大连市地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连位于辽东丘陵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2。
大连市多春旱的原因是什么?大连市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高度集中于夏季,占全年60%以上。
大连市区位因素分析(完整)

1、位置概况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市分为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6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
另外,还有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
2、气候条件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3、交通状况现有海运航线108条,其中外贸航线84条,内贸航线24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航区。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航班起降10.7万架次;航线总数达到163条,其中国内航线141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2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
大窑湾北岸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港城一体化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工程完成围填海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香炉礁物流园区四大功能区划基本实现;大连港冷链物流园完成70万平方米布局,成为中国唯一集保税港、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以及港口后方冷库群于一域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
4、2014年大连市经济发展状况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0亿元以上,增长6%左右,人均18760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自营出口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8亿元,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和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5%;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大连市自然资源

大连市自然资源
大连市位于中国辽宁省南部,东临黄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
大连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包括陆地、海洋和气候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海洋资源四个方面介绍大连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大连市地处辽宁半岛南端,东临渤海、黄海,西南濒临辽宁省境内的锦州市和丹东市。
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大连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连市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岸线等地形交错分布。
地形地貌:大连市地形多样,主要包括大连山脉、大连丘陵、平原和海岸地带。
大连山脉绵延数百公里,为大连市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大连丘陵起伏有致,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市区周边,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海岸地带拥有优美的海滩和海岸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气候特征:大连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同时,大连的气候还为城市旅游业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海洋资源:大连市作为滨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连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为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大连市海域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渔业和海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总体来看,大连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大连市区星级饭店区位因素的影响机制探析

( 东北财 经大 学职业技 术 学院 , 宁 大连 162 ) 辽 103
【 摘要 l 以大连市 内 区星级饭店为研 究对 象, 星级饭 X章 四 对
店的空间布局总体特征进行描述 , 并深入探讨 星级饭 店区位 因素 的影响机静 。大连市 区星级饭店的大部分集中分布在 以中山广场 J
下( 含待评 )7家 ( 1 如图 1 。四、 ) 五星级 的高档饭店仅占 1 %; 7 三 星及二星的中低档饭店则为大多数 , 6 %; 占 8 二星以下( 含待评 ) 也较少 , 1%。由此可见 , 占 5 大连市区星级饭店等级结构 呈橄 榄 型 , 中间大、 即“ 两端小” 。这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 了大连市区星级
第 四 , 用 “ 图” 单 中 的专 题 制 图功 能 , 作 各 种 空 间分 利 地 菜 制
岗区、 沙河 口区 、 甘井子 区) 拥有星级饭店 1 2家( 1 含待评 )其 中 ,
五 星级 5家 、 四星 级 1 、 星 级 4 4家 三 1家 、 星 级 3 二 5家 、 星 以 二
0
3
7
5
3
甘 井子区
合计 0 5 1 1 42
4 1
4
3 5
3
1 7
二、 大连 市 区星级 饭店 空 间布 局特征 探讨
( ) 术处 理 过 程 一 技
成功的三个重要的因素是地点 、 地点 、 地点。” 而区位的经济含 研 义是 某经济主体所 占有 的场所 , 含有 “ 位置 、 布局 、 分布 、 地点、 位
中 山区 西 岗区
而服务业 的区位研究多侧重在零 售商业 、 行业 囝 银 等领域 , 作为
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 的旅游饭店业的区位研究 尚不多见 。区位 因素在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中发挥着举 足轻 重的作用 。美 国商业 饭店之父斯塔特勒有一 句著名的格言 :对 任何饭店来说 ,取得 “
大连概况

大连对外贸易概况一、大连概况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海岸,辽东半岛最南端,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2415平方公里,人口617万,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点城市和东北经济圈对外开放门户,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有1906公里的岸线资源,以大连港为核心的港口集群加速形成,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临海临港产业快速发展,具备明显的口岸优势。
有国家赋予的各项功能性开放政策,引进兴办了13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近10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连投资兴业,具有较强的开放优势。
有23所普通高等学校,38家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45万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科教优势。
碧海蓝天,气候宜人,荣获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环境“全球500佳”和E 类“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具有突出的环境优势。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17.7亿元,增长15%。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71833元,折合美元为10515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400亿元,增长18%。
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4元,增长8.7%。
人均消费支出15330元。
实际使用外资60.17亿美元,居全省首位,增长20.2%。
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70家。
实际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127家。
香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是大连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对外经济合作,境外投资3.01亿美元,增长24.3%。
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9亿美元,增长98%。
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10%。
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在线登记服务外包合同金额9.17亿美元,执行金额5.77亿美元,增长96%。
全市有服务外包企业891家,从业人员8.8万人。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208亿美元,同比减少12%,降幅低于全国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8个百分点;进口195亿美元,同比减少7%。
大连为什么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大连为什么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我觉得大连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倒是很正常的。
毕竟,不论地理位置,历史的悠久程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行政地位等方面来说,大连都不具备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
看看本文上面的那张地图中的那些重点城市才是国家中心城市。
一、地理位置大连的地理位置过于靠边缘。
虽然是沿海城市,但是,大连的位置其实是很尴尬的。
由于渤海海峡的阻隔,大连与近邻山东省有了距离。
其实,这个直线距离并不算远。
但是,因为有大海的阻隔,所以,导致距离实际很远。
而大连与东北的各大城市距离并不近,在地理位置上,大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受到制约的。
二、历史的悠久程度虽然大连本地的各大博物馆不断地发掘大连本地的历史。
但是,相比于北京,西安,郑州等城市,大连的历史还是太短了。
而且,其城市的发展更多的受到了殖民者的影响,其市区规划比较乱。
真正的城市历史短,城市的发展远不及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
三、经济发展程度和周边影响其实,地理位置的劣势有时可以突破的。
比如插图中的那些城市,也有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广州,与大连类似,都是那种前方无路的沿海地区。
不过,它们却成为了国家中心城市。
我觉得还是这几个城市经济发展得好,而且,周边的邻居富裕,能得到相应的帮助。
上海周边是江浙省份,是富裕地区;广州离着港澳腹地较近,离深圳也近,所以,经济的发展也不错;至于天津,离北京如此之近,也会分得些羹。
四、行政地位大连虽然是计划单列市,但是,其实行政地位和那些直辖市以及某些省会城市也是比不了的。
我倒觉得,大连想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申请成为直辖市,或许能好些。
大连区域分析

城规081班03号:赵珂指导老师:易秀娟选择你所熟悉的区域,通过经济.人口.产业和交通条件等资料收集,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提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战略。
要求:手绘图两张:区位图和空间结构规划图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1.现状概况:包括区位.区域发展状况.人口.产业.经济.交通条件等。
2.运用怎样的发展战略,理由是什么?3.发展战略的详细说明。
一.大连市现状概况 (1)1.1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1)1.2大连市人口现状 (1)1.3大连市经济概况(2009年统计) (1)1.4大连交通分析 (2)1.5大连产业 (2)二.大连市空间发展战略 (2)三.参考文献 (2)大连市空间结构与区位分析一.大连市现状概况:1.1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京津的门户,北依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广大腹地,南与中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
靠近港澳,本身发展就较早;处在沿海地区港口较多,海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相对与中国其他经济大区较厚实;交通便利;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集散地旅游业较发达。
1.2大连市人口现状:到2010年,全市户籍人口将控制在590万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635万左右。
近年以来,大连市每年流动人口育龄人群持续保持在47万人以上,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余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25%以上,并且处于生育高峰期的人群较大。
由于这部分人口流动性强,管理的难度非常大。
1.3大连市经济概况(2009年统计):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大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增幅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6.9亿元,增长1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位置概况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
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市分为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6个区(中山区、西岗
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
顺口区、金州区)。
另外,还
有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
放先导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和花园口经济区。
2、气候条件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3、交通状况
现有海运航线108条,其中外贸航线84条,内贸航线24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航区。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航班起降10.7万架次;航线总数达到163条,其中国内航线141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2条,与8个国家、2个地区的89个国内外城市通航。
大窑湾
北岸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太
平湾临港经济区港城一体
化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大连
临空产业园填海工程完成
围填海面积约15平方公
里。
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快,香炉礁物流园区四大功能区划基本实现;大连港冷链物流园完成70万平方米布局,成为中国唯一集保税港、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以及港口后方冷库群于一域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
4、2014年大连市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0亿元以上,增长6%左右,人均18760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6800亿元,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自营出口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8亿元,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0%和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10.5%;万元GDP能耗下降3.8%。
虽然经济发展出现波动,但实体经济发展平稳,就业、物价始终保持稳定,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1)工业发展状况
2014年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东风日产汽车、比亚迪电动客车整车下线,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0%,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产值600亿元;嘉盛新材料、铭源石化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投产。
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200亿元,增长9.3%;19个省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全部超过百亿元,其中3个超过千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助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开展38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组建了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2个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我市有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大连化物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发明专利授权量6440件,完成技术交易额11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多极支撑格局。
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9个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大连机床、光洋科技等企业研制的产品进入航空航天、核工业和军工领域,国产首台三代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完成,比克电池大连产业项目投产。
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增长95%。
集成电路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达70亿元。
(2)服务业发展状况
2014年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
实施了加快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各类生产性服务企业390户;电子商务长
足发展,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东北亚现货商品交易所等16家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崛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485亿元,增长10%。
全年共接待游客584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65亿元,增长18.2%;主城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新兴服务业态不断出现。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3.9%,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
(3)农业发展状况
2014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战胜50年一遇的旱灾,农业减产不减收。
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新建海洋牧场10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家,加快推进1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和9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农业部评审。
(4)商业金融发展状况
2014年非公经济持续壮大。
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发展各类企业27310户、注册资本1333.4亿元,分别增长69.9%和113%。
出台小微商贸企业专项贷款扶持政策,为700户小微商贸企业授信贷款7.56亿元。
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年活动,全年发放风险贷款9.4亿元,新增小微企业信贷余额65亿元。
重点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达到26个,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