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2. 古代文明的传播:通过战争、贸易、宗教等途径,文明如何在不同地区间传播与交流。
3. 古代科技与文化:包括农业、建筑、文字、法律等方面的成就。
二、封建社会的发展1.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2. 亚洲封建社会的特点:以中国为例,介绍科举制度、官僚体系等。
3.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如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地理大发现:探索新航路的动机、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影响。
4.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兴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四、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形成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英国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等。
2. 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
3.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工人阶级的形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地的争夺、殖民地的经济剥削与文化影响。
2.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非暴力抵抗、非洲的独立运动。
3.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联合国的成立。
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核武器竞赛、冷战的结束。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化1. 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生物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3.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思维导图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思维导图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思维导图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思维导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思维导图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思维导图
第16课 冷战
思维导图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思维导图俄国的改革思维导图美国内战思维导图日本明治维新思维导图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思维导图近代科学与文化思维导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列宁与十月革命思维导图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思维导图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思维导图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思维导图第13课罗斯福新政思维导图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思维导图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第16课冷战思维导图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思维导图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思维导图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思维导图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思维导图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思维导图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思维导图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思维导图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思维导图
第3课 美国内战
思维导图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思维导图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思维导图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思维导图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思维导图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维导图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源自思维导图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思维导图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线索(含课程标准、填空、思维导图、单元总结)

【新】部编⼈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线索(含课程标准、填空、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新】部编⼈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线索(含课程标准、填空、思维导图、单元总结)第⼀单元古代亚⾮⽂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明(1)兴亡:位于⾮洲东北⾓,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的军事帝国,北⾄叙利亚和⼩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学的突出成就之⼀。
象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之⼀。
2.⾦字塔:古埃及⽂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平,是古埃及⼈智慧的结晶。
3.法⽼的统治(1)统治: 法⽼是全国的最⾼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权于⼀⾝,国王经常⽤王杖责打⼤⾂。
(2)危机:随着社会⽭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字塔之后越修越⼩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明。
1.古代两河流域⽂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斯河,两河流域⼜称“美索不达⽶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了⼀些以城市为中⼼的⼩国。
(3)统⼀: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
2.古巴⽐伦王国(1)统⼀: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事业,建⽴了统⼀、强⼤的奴⾪制国家。
(2)统治:实⾏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在位时是古巴⽐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部较为完整的成⽂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伦分拥有公民权的⾃由民、⽆公民权的⾃由民和奴⾪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制度在古巴⽐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的现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8--15思维导图(共12张)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 认为,青 铜器在 商周时 期被视 为“政治 的权力 ”。可 推断,商 周时期 青铜器 主要用 作(
•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 社会,“ 家给人 足,居则 有室,佃 则有田,薪则有 山,艺 则有圃 ……婚 媾依时,闾阎安 堵,妇人 纺绩,男 子桑蓬 ,臧获 服劳,比 邻敦睦” 。该材 料反映 的农业 经济状 况是(
)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
答案:A
•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 业时期 的生产 工具非 常简单 ,主要 是石斧 和骨镰,耧车在 西汉时 才开始 出现,曲 柄锄属 于铁制 生产工 具,原始 社会没 有使用 铁器,所以① ③符合 题目要 求,故答 案为A项。
第14课打击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法西斯专政1922
西 斯 国 家
经 济
德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内独裁外扩张 国
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欧洲策源地形成
的危 侵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略 扩 张
打 击
日 1936年,广天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本 ,亚洲策源地形成。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22课)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22课)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巴西)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英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反对西班牙)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1857--1859年力量:士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英雄:章西女王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目的:向西方学习(方式),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可打印)

部编人教版九上历史思维导图(可打印)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思维导图】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思维导图】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思维导图】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思维导图】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全册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②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
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 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
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例
推
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 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
开 放 互 动 的 世 界
1.同住地 球村
复 杂 多 变 的 关 系
1.当今世界的特征。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 革大调整。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 困扰着人类社会。
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
灭顶之灾。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做法。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面对全球性挑战,
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
求 互 利 共 赢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亲爱的同学们:九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这份思维导图将九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大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一、世界近代史1. 工业革命起源: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殖民扩张与殖民主义主要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等主要地区:美洲、非洲、亚洲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国家:英国、法国、美国等主要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影响: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二、世界现代史1.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德国法西斯扩张、意大利法西斯扩张、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等主要战役: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影响: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2. 冷战与美苏争霸起因:二战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主要事件: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影响:影响了世界格局,推动了科技发展,但也带来了核战争的威胁3.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主要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影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三、世界当代史1. 经济全球化特点: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等挑战2. 和平与发展主要问题:战争与冲突、贫困与饥饿、环境污染等解决途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3. 中国的崛起主要成就: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等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希望这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思维导图
第3课 美国内战
思维导图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思维导图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思维导图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思维导图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思维导图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维导图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思维导图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思维导图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思维导图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思维导图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思维导图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思维导图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思维导图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思维导图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思维导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思维导图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思维导图
第16课 冷战
思维导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