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简答题整理
文学概论的期末考试试题

文学概论的期末考试试题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A. 一种艺术形式B. 一种科学C. 一种娱乐方式D. 一种社会现象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特点?A. 想象力B. 创造性C. 逻辑性D. 情感性3. 文学作品的分类有哪些?A. 诗歌、散文、小说B. 历史、哲学、科学C. 法律、经济、政治D. 音乐、绘画、雕塑4. 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提供娱乐B. 促进文学创作C. 指导读者阅读D. 以上都是5.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一项?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后现代主义D. 象征主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文学作品的三大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古典主义文学强调________和________。
8. 浪漫主义文学注重________和________。
9.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________和________。
10.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张文学研究应关注作品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12. 简述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与技巧的关系。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4. 阅读以下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文学特点和所表达的主题。
[此处为文学作品片段]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4. D5. D二、填空题6. 语言、形象、情感7. 理性、秩序8. 自然、情感9. 真实、客观10. 形式三、简答题11.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同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2. 文学创作过程中,灵感是创作的起点,提供了创作的动力和方向,而技巧则是实现灵感的具体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文学作品的完成。
文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

文学概论简答题备注:照复习笔记上的简答题少几道,大家自己对照一下吧1.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系统研究、论说。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规律、特点、属性等,包括三大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和任务看:对象是文学,文学是以作品为核心的整个活动,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任务:1)性质论2)关乎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3)关乎创作的规律和探讨4)文学理论是对作品的研究5)关于文学接受规律的探讨③从品格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1)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的归纳总结概括2)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文学理论具有较鲜明的价值取向:褒贬、扬抑、肯否。
价值取向秉持的原则:1)民主性:对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利益2)科学性:严谨地论说、摆事实、讲道理、有逻辑性、学理性、体系性3)现代性:把古代的进行现代的转型,将西方的进行融化。
2.文学理论的形态为什么是多样的,试举一例说明其研究文学的角度、思路依据:①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②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是多样的.举例:P8—103.阐述文学作为活动的属性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反映得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是文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读者具有再创造性质。
(各要素都有关于自己内容的常识,可以添加到答案中P30-35)4。
试述文学的发展规律有两种情况:①从宏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正比;②从微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反比,表现在:1)经济落后,某一文学类型繁荣,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或答: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
)2)18世纪法国不如德国,但文学与哲学上更有成就(或答: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A.本质特征B.形象特征C.结构特征D.美感特征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A.独立说B.再现说C.体验说D.表现说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A.规范语体B.自在语体C.抒情语体D.叙事语体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A.布洛B.英加登C.荣格D.弗洛伊德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A.童庆炳B.英加登C.凯塞尔D.索绪尔7.在广义的文明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身分是( )A.制度文明B.精神文明C.物质文明D.全部文明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A.王维B.李白C.司空图D.王昌龄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A.本质特征B.表现手腕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A.省略B.平息C.概略D.减缓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分歧审美感触感染把人物辨别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A.格雷马斯B.康德C.歌德D.福斯特12.形成文学作风的决定身分是( )A.小我气质B.人格情操C.创作才干D.创作个性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的是( )A.刘勰B.曹丕C.曹植D.曹操14.“一个大作家毫不能只要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作风的( )A.多样性B.单一性C.不乱性D.独创性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A.八体B.十体C.十二体D.二十四体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A.刘勰B.苏轼C.苏辙D.郑板桥17.文学批评的工具是(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C.文学作品D.作家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文体是( )A.小说B.诗歌C.戏剧D.散文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A.情节设想B.布局严谨C.文学风格D.语言精练20.艺术设想的过程是(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文学概论考试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本质是()。
A. 社会意识形态B. 社会经济基础C. 社会上层建筑D. 社会生产力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
A. 形象性B. 创造性C. 客观性D. 情感性答案:C3.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作者B. 作品C. 读者D. 社会环境答案:D4.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点?()。
A. 亚里士多德B. 黑格尔C. 马克思D. 弗洛伊德答案:C5. 以下哪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和描绘?()。
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后现代主义答案:B6. 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威廉·福克纳D. 简·奥斯汀答案:D7. 以下哪种文学手法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A. 讽刺B. 象征C. 意识流D. 隐喻答案:C8.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A. 加西亚·马尔克斯B. 弗朗茨·卡夫卡C. 米兰·昆德拉D. 威廉·福克纳答案:A9. 以下哪种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的解读决定的?()。
A. 形式主义B. 结构主义C. 接受美学D. 解构主义答案:C10.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观点?()。
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诺姆·乔姆斯基D. 列夫·托尔斯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作品的分类可以按照哪些标准进行?()。
A. 题材B. 体裁C. 风格D. 时代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
A. 作者的个人经历B. 社会历史背景C. 文化传统D. 语言特点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简答题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简答题一、简答题1、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
其原因是:(1)时代的原因。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
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
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代发展。
(2)文学自身的变代。
根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代运动,这就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一般总是这样螺旋式发展。
文学自身的这种运动。
(3)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以上三点是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代的原因2、文学是什么?答: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的语言艺术。
4、什么是符号论的文化教育定义?答:符号论认为,文化教育是人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产生的具有意义的精神产品,它不同于广义和义的文化教育定义。
5、文学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答: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惮憬人类的末来。
6、文学与科学文化教育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教育(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放科学的视野。
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
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
但是,文学与科学文化化中,科学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识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学家,进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从某些方面启示艺术文化的开展。
反之,艺术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动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
文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形象性B. 思想性C. 艺术性D. 情感性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A. 评价作品B. 指导创作C. 娱乐消遣D. 影响读者答案:C3.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
A. 强调理性和秩序B. 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C. 强调社会现实和批判D. 强调自然和科学答案:B4.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弗朗茨·卡夫卡D. 简·奥斯汀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B. 读者C. 作品D. 出版商答案:D6.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准确性B. 规范性C. 形象性和创造性D. 简洁性答案:C7. 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是()。
A. 个人情感B. 社会现实D. 理想主义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A. 阅读B. 理解C. 想象D. 创作答案:C9.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
A. 反传统B. 反理性C. 反叙事D. 强调现实主义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文学流派?()A. 象征主义B. 表现主义C. 未来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包括()。
A. 个人经历B. 社会生活C. 自然环境D. 想象力答案:ABCD12. 文学批评的方法包括()。
A. 历史批评B. 社会批评C. 心理批评D. 形式批评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B. 教育C. 娱乐D. 宣传答案:ABCD14.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括()。
A. 反传统B. 反理性C. 强调形式D. 强调内容答案:ABC15. 文学接受的过程包括()。
A. 阅读B. 解读C. 评价D. 创造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来创造形象和表达情感。
文学概论简答

简答题一、什么是再现说?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 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1.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 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1. 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1.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 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 时代原因。
2. 自身发展的原因。
“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 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1.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 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 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2. 叩问人生的意义;3.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4. 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1. 通过有效的阅读。
2. 品质阅读。
3. 价值阅读。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1.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 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 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文学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A)活动。
– A. 艺术– B. 科学– C. 商业– D. 运动答案:A2.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指(B)。
– A. 作者的思想– B. 故事中的事件发展– C. 文学作品的风格– D. 作品的结构答案:B3.下面哪个选项是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D)。
– A. 忠诚于现实– B. 追求利润– C. 不关注读者反馈– D. 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答案:D4.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为(C)。
– A.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 B. 文学语言和商业语言– C. 实际语言和艺术语言– D.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答案:C5.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文学的基本类型(A)。
– A. 报告– B. 小说– C. 诗歌– D. 戏剧答案:A第二部分:问答题1.什么是文学?答:文学是通过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并以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一种人文活动。
它涵盖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用于表达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思想。
2.文学作品的要素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包括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
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是故事中的事件发展,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语言是作品的表达方式。
3.文学作品的分类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可以根据形式来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内容来分类,比如科幻文学、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等。
4.文学作品的价值是什么?答:文学作品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可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最后,文学作品也可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
5.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答:欣赏文学作品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尽量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其次,要注意作品的形式和语言,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最后,可以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共鸣,思考和个人经历的联系,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讲:叙事性文学言语(一)何谓“叙述”、“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是一种行为,是叙述主体运用语言这种特定的媒介将信息传达给受叙者这样一个交流行动。
(1)叙述主体(叙述者):所谓叙述者,是指叙述作品中的讲述者,也就是体现在文本中的所谓“声音”。
任何一部或长或短的叙事作品,至少有一个叙述者。
(现实主体是作者本人,与审美主体间是断裂的,审美主体与直接叙述者之间有一个隐藏在书中的拟作者,即隐含作者,叙述角色又分为情节中的人物和不是情节中的人物)1、叙述者 = 情节中的人物,故事参与者,第一人称鲁迅《一件小事》2、叙述者 = 情节中的人物,故事见证者,第三人称“他”鲁迅《孔已己》、《呼啸山庄》旁观者3、叙述者≠情节中的人物,不参与故事,用第三人称“他”鲁迅《药》全知全能、上帝视角(2)叙述视角:叙述的故事是随哪个人物的视点变化的,也就是由谁的眼睛看到的(感知或心理的视点)—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1、全知视角: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但采用自由的角度描述事件和人物心理。
叙述者无所不知(全知全能),叙述者大于角色。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红与黑》2、内视角:叙述者就是人物。
叙述者从内部分析事件和心理活动。
只限于说出角色(叙述者)所知道的。
叙述者等于角色。
叙述者的视角受到限止,不再无所不知,不再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展开评述,提供意义;不再拥有将自己的思想和倾向强加给读者的特权。
借用情节人物的视角展开故事,故事展开的时间与读者阅读的时间是同步的,叙述更具现场感。
(包法利先生眼中的爱玛,莱昂眼中的爱玛,罗道尔夫眼中的爱玛)3、外视角:叙述者从外部观察事件,知道的比角色少。
叙述者可以在情节之外,也可以是见证者。
叙述者小于角色。
叙述者只记录,不发表意见,是一种“客观的”或“行为主义”的叙事,又称为客观化叙事视角。
对读者而言,这种叙事方式制造悬念、引起猜测。
第十二讲:叙事性文学言语(二)——叙述言语中的时间叙事文本的节奏是由什么导致的?如何形成的?(概述和场景描写)时长——叙述速度和节奏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还表现在时长上。
如果叙述故事所用的时间长度与故事持续的时间长度不相对应,就会出现叙述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构成四种节奏类型:快叙、慢叙、平叙、零叙。
时间的两种形态(时间观念):•自然时间/物理时间:又称客观时间,是被钟表记录的时间。
•心理时间,又称主观心理时间,是个体对时间的内部体验形式。
它受自然时间的制约,又体现体验者的个体差异。
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时间里发生的事件。
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叙事节奏由叙事方法引起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矛盾构成。
同样是故事时长不变,当采用描写、详叙方法时,文本时间拉得很长和较长,叙述速度缓慢和较缓;当采用概括叙述和省方法时,文本时间缩短和最短,叙述速度显快和最快;上述几种不同的叙述速度交替在文本中岀现,构成快慢有变的叙事节奏。
(文本时间即叙述故事所用的时间)1、快叙的节奏是如何构成的?•叙事文本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语式。
•叙事再现生活,大多倾向于快叙,因为生活纷繁复杂,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文本内概括地再现生活景象。
•为了带动文本故事情节的发展,采用快叙。
•快叙一般采用概述性的叙事言语。
(概述)2、慢叙形成的原因之一:•心理时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在很短的物理时间内展开大量的心理内容,心理活动的速度快,涉及的范围广,因此,将心理活动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所需要的叙述时间就多于进行这一心理活动所需的时间。
慢叙形成的原因之二:•运用大量的篇幅详细描写某一段生活内容:场景描写是调整小说叙述节奏的枢纽。
•快叙和慢叙多由叙事所要达到的效果来决定。
以老舍《断魂枪》为例。
3、平叙:也叫分叙,指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事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用我们古典小说的行话来说,就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4、零叙:指叙事上的空缺和省略。
故事仍在进行,叙事者却有意忽略过去的一部分,被略去的部分,也就是被略去的时间,不一定不重要,相反,它可能是为了完成更为重要的叙述效果。
第十六讲: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了解什么是文学?(文学本体论)一、什克罗夫斯基:文学是“其使用的所有文体技巧的总和。
”•文学是对语言的特别应用。
•诗歌是对语言的一种文学的应用。
了解:文学(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诗性语言VS实用语言:实用语言关注的是传达有关世界的知识,或者用于自我表达,或者说服他人,或者建立社会联系。
但诗性语言只关注语言自身。
二、罗曼·雅各布森:“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文学性”是使文本成为艺术品的技巧或构造原则;•“文学性”文学科学研究的对象;•构成“文学性”的核心范畴是“材料”和“程序”;“材料”:语言是文学艺术的材料,“诗的材料不是形象,不是激情,而是词。
”“程序”:又称为“形式”,即艺术手法。
所谓艺术作品,“就其狭义而言,乃是指那些用特殊的手法创造出来的作品,而这些程序的目的就是要使作品尽可能被感受为艺术作品。
”语言的特点和结构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结构基础。
三、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文学(艺术)的特殊任务:•感觉“自动化”—“陌生化”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文学作品更新我们对现实生活的知觉方式。
(自动化存在于人的感受方式和各种活动中,由于反复会使这些感觉方法变成无意识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不假思索地去做事情,人的感受丧失了丰富性与诗意性。
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如何才能达到陌生化?通过什么方法实现陌生化?形式主义关注的并不是那“陌生的”感觉,而是能够产生“陌生化”技巧的性质。
·语言文字的陌生化。
主要是通过语言方面的组织运用来达到的。
阻碍便捷理解的延异之法:迂回、重复、变形、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及视角的陌生化等,使人产生陌生的感觉,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
(1)迂回:描写一件事则好像它是第一次发生(2)叙述视角;用通常并不使用的词语来说明和描绘事物;以影射的方式描绘事物;排比;重复了解:陌生化的演变:•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直白”(反串,暴露身份,让人重新思考现实生活)•穆卡洛夫斯基:前景化:“前景化是对语言各部分有意识的审美扭曲”。
陌生化的观念与文学史。
文学史看作一个永远革命的进程。
(本身未被淘汰,而是被背景化了)第十七讲英美新批评1、了解对于英美新批评来说文学是什么?(文学本体论)文学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而又有机的客观实体,文学受这个世界内部的特殊规律所支配。
强调文学的自足性和美学的自律性。
文本中心论。
“本文主义”。
(文学是有生命的,逐渐生长的,特殊规律只存在于在文学的内部,只遵从情感逻辑,不受叙述逻辑支配)2、如何区分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科学语言(记号用法的代表):“在语言的科学使用中,不仅指涉物必须是正确的,指涉物相互间的联系也必须是符合逻辑的。
”陈述、指称和逻辑是科学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感情用法的最高代表)“语言的情感性使用是件更为简单的事,即用语言来表达或激起情感和态度。
”3、诗歌陈述作为“伪陈述”的含义?•“伪陈述”:诗歌陈述,由于它是一种感情的陈述,涉及到的是人的情感和态度,没有具体的指称客体,因而无法得到经验事实的证伪,所以称为“伪陈述”,但它却是“诗的真实”。
4、了解:文本的意义来自何处?(常识)·意图谬误:“意图缪误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其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标准,其终则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
”(作者)文本意图=作者意图·感受谬误:“感受缪误在于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
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出批评标准,其终则是印象主义和相对主义。
”(读者)5、理解:T·S·艾略特:诗歌的“非个人化”和诗人的“历史意识”6、对于新批评来说,意义从哪里来?生成意义的方式是什么?意义来自对文本的细读:对具体文本的细致分析,从结构上来阅读和理解诗歌语言,进而找出由悖论、反讽、隐喻、象征等形成的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
第二十讲接受反应批评一、主要问题1、何为本文?2、何为读者?3、何为阅读?4、何为意义?二、接受反应批评是如何看待本文的?1、姚斯(认为是一种客观社会现象,形式化倾向)文学作品是“作品中运用的一切风格技巧的综合”,一部作品“特有的差异性,而不在于它与非文学系列的关系”。
艺术形式的特殊成就不再被定义为模仿,它是“能够形成和改变感觉”的媒介。
文学的形式和类型既不是作家主观的创造,也不仅是反思性的有序概念,而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
作者的意图“根源及范型”:“作者明确或不明确地假设他那个时代的读者所知道的诸多作品的背景之中。
”(作者意识到有这种本文形式存在)2、伊瑟尔(1)本文是“图式化”的框架,有待读者现实化、具体化,从而使得意义产生;本文是“被经验的结果”。
(图式化是指作者意识投向的本文本身,和读者的意识相结合,两个意识和对象的结合,缺一不可。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意识具有意向性,是一种向外的反思的意象,意识总是要投向意识之外。
文本是在意识的投向中完成的。
)英伽登现象学的文本理论:文学作品的四个层次和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语音、意义单位、再现对象、再现对象得以呈现的图式化内容。
第二个维度:时间维度。
文学作品中含有的句子、段落与章节的系列组成。
本文的特点:未定点、具体化;具体化的结果就是作品具有的具体化形态。
具体化形态:非读者的心理状态,读者的个人经验;也非作品本身。
(是意识和作品之间相互结合产生的)(2)“召唤结构”(为什么会对读者起召唤作用?):文学作品有两极,艺术极和审美极。
艺术极即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它存在许多空白,即本文中未写出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
(审美极指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文学阅读机制,是一种集体行为)(3)“隐含读者”:(作家写作时预想的作品问世后出现和应该出现的读者,由作家的创作动机、文本的思想内涵、选材、文体等决定。
)“作为一种概念,深深地植根于文本的结构中;隐含的读者是一种结构,而绝不与任何真实的读者相同。
”(文本的框架结构是为了隐含读者进行的)“这个概念表明了一个由本文引起读者响应的结构组成的网络,它强迫读者去领会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