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之行有感
“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9篇

“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9篇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一井冈之行已经结束,溜走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记忆。
从最开始刚到井冈山的憧憬向往,到最后离开时的不舍难分,四天三夜的基地培训历历在目。
红色井冈行,我们从共青走来,来到这片红色热土,共和国的摇篮接受熏陶和洗涤。
学习党史,与历史时空对话,不忘来时路,才能看清脚下并坚定勇敢地往前走。
从党史中汲取思想、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学习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涵,用来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谱写时代发展新篇!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二看见了,看见了,那火红的党旗,中国现代革命圣地井冈山到了,看着那神圣的党旗,心中涌起无限的激动。
车到茨坪,换车直奔毛泽东故居。
在导游小姐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大井红军领袖故居红军造币厂等革命胜迹。
在黄洋界,我们领略了当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壮烈场景。
我们感受到当年革命领袖、红军战士和井冈山人民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所进行斗争的艰苦性。
同时井冈山的一草一木和流传下来的动人故事感动着我们每一位游客。
当年战争年代的那棵毛泽东、朱德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菏树,如今已成了公路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默默见证着历史。
而我也很感恩可以和一行伙伴们共同见证这段宝贵难忘的岁月。
红色基因代代传青春井冈行培训活动心得体会三为期四天的青春井冈行是受益匪浅的,是满载而归的,亦是刻骨铭心的。
无论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或是在参观井冈山烈士陵园纪念馆等活动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都令我深受震撼。
我深刻感悟到了在艰辛的革命道路上无数革命烈士对中国大地及中国人民深深的热忱,深切体会了红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我也学到了何为艰苦奋斗,何为信仰坚定,何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游井冈山心得体会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摇篮,这里孕育了红军的诞生地,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在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不畏艰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三、人文历史
除了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井冈山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我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这些历史的痕迹让我对井冈山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游井冈山心得体会
我一直向往着井冈山的壮丽风景和革命精神,终于在上个月有了这个机会,亲身到井冈山一游。在这次旅程中,我收获颇丰,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还深刻体会到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我的井冈山心得和体会。
一、自然风光
井冈山处处是美景,山峦叠嶂,峰峦起伏,清澈的溪流缓缓流过,滨水的垂柳依依。走进井冈山,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我特别喜欢站在山巅,俯瞰群山,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云雾这次井冈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幻魅力,更让我对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相信,这次旅行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七、未来展望
回到日常生活中,井冈山的美景和革命历史仍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让这种崇高的理想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光发热。同时,我也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机会,再次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继续感受它的魅力,汲取它的力量。
四、革命精神
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是我最为震撼的地方。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革命理想,让我深受感动。面对敌人的种种艰难险阻,红军始终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这种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奋斗。
游井冈山心得体会

游井冈山心得体会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
我有幸游览了井冈山,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山的历史意义和壮丽景色。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井冈山心得体会。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发源地。
这座山区曾经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井冈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井冈山看到了许多纪念碑和纪念馆,了解了井冈山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艰辛。
在这里,毛泽东等革命先烈带领农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的自然景观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山势险峻,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我沿着山路漫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井冈山的植被丰富多样,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
我看到了许多野生动物,如猴子、鹿等,它们栖息在这片原始森林中,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除了自然景观,井冈山还有许多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
我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了更多关于井冈山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细节。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照片,这些都是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见证。
我还参观了井冈山的纪念碑和纪念馆,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井冈山的旅行中,我还有幸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井冈山以其独特的山地农家菜而闻名,这些菜肴以当地的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口味鲜美。
我尝试了井冈山的腊肉、酸菜鱼等特色菜肴,都非常美味。
此外,井冈山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井冈山豆腐干、井冈山米粉等,都值得一试。
总的来说,我的井冈山之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在井冈山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和井冈山的壮丽景色。
井冈山的历史和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我相信,井冈山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井冈山心得(精选6篇)

井冈山心得(精选6篇)井冈山心得篇1八月二十四日,正当太阳喷薄欲出的时候我们一行三十一人驱车驶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始了为期六天的红色之旅。
井冈山与丹江口市相距千余公里,车程12个小时,傍晚时分我们才赶到目的地,那满天的星斗和着幽爽的凉风让我初感井冈山夏日之美。
夜宿无话。
揭密八十四年前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成为我此行的最大动力。
天色初放,我就起床信步在井冈山街头,观之周遭发现这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有一条主干道通向山上,四周都是山,周围有很多早锻炼的人,他们都报人以微笑,幸福荡漾在每个人脸庞。
井冈山这个现实中的小县城,让人一看就觉得她妩媚秀丽,曲径通幽,其外表是多么平静和幽然,很难让人能和几十年前那金戈铁马、枪炮声隆隆、人喊马嘶联系得到一起的。
我们知道,当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井冈山组建起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所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仅以七百余人的队伍在国民党反动部队的残围剿酷下,一步一步地把中国革命从艰难险阻中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并在实践中培育出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这种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这种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井冈山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朱德同志曾经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既是指其开辟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首创性,也是指其丰富和发展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原创性。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3000字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3000字此次井冈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同志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20年1月,在井冈山视察期间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必须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把革命传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并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
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于井冈山,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缔造于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践于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大智大勇的革命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
年7月26日,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这一“伟大开篇”及随之诞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国情出发,客观回答了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和中国革命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在面对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新变化面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
这些都是对井冈山精神不唯上、不唯书,求真务实、敢创善闯的传承、发展和延续。
二、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秋收起义部队的5000余人在到达井冈山后仅余700多人,装备着土枪土炮,而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精锐部队20余万人,装备精良,给养充足,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物质匮乏,条件艰苦,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盖的是“干稻草、‘金丝被’”,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在弥漫扩散,逃跑、开小差等现象在部队内经常出现。
井冈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井冈山红色之旅心得体会思政部浦爱东2013年8月5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思政部组织我们思政教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这片热土,先后瞻仰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过的旧址旧居、参观了茅坪八角楼、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观看了给我们以无限回想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所有这一切,仿佛把我们唤回那打土壕、分田地的“工农革命”年代,听到了同仇敌忾、震耳欲聋的黄洋界隆隆炮声,看到了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扩展红色政权的燎原之火。
走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建成的铜像广场上,心情也越发的肃穆,参观的时候,一个个有关毛主席的故事情境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是呀,就是他们,就是他,带领我们创建了新中国。
从毛泽东勤政为民、清廉如水、博览群书、雅情逸趣一直到他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毛泽东辉煌的、富有魅力的人生是让每名党内干部不敢轻易忘记的。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毛泽东——这位从韶山冲一步一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缔造者的伟人的一生,要永远思考他给我们党、给我们国家甚至给整个国际社会的留下的宝贵财富。
就参观学习而言,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不仅仅属于他那个时代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是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今天,他的思想仍在继续影响中国,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同志创造的神话仍然在中国继续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
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

革命胜地感受红色情怀游井冈山有感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闪耀着精神的光芒,井冈山便是其中之一。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红色历史的追寻,我踏上了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红色之旅。
当双脚踏上井冈山的土地,那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英勇与坚韧。
这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革命的烽火,铭刻了先烈的足迹。
我们首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这座宏伟的建筑,犹如一部立体的史书,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让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变得清晰可触。
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用过的简陋武器,那是他们在艰难环境中与敌人顽强抗争的见证;看到了他们穿过的破旧衣衫,那上面的补丁诉说着他们的艰苦朴素和坚定信念。
在博物馆里,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着革命的激情与热血。
走出博物馆,我们来到了黄洋界。
站在哨口,俯瞰着群山峻岭,耳边仿佛回荡起当年的炮声。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主席的诗句在脑海中浮现,眼前的景象让我对这句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年红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股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走进了井冈山的小村落。
那些古朴的房屋,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村民们热情地向我们讲述着革命时期的故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厚。
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茨坪毛泽东旧居,简陋的房间里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床铺。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着革命斗争,为中国的未来描绘着宏伟的蓝图。
他们不畏艰难,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回顾这次井冈山之行,我感慨万千。
井冈山的红色情怀,不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激励。
井冈之行_高三作文

井冈之行今天,我们沐浴着阳光,从江西省会南昌出发,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
很快,我们便来到了山脚下。
可是,上山的路弯道十分多,害得我们一个个晕头转向。
好不容易才来到了井冈山的茨坪镇。
我们吃完午饭后,便乘着去黄洋界的车,来到了黄洋界景区。
起初,天空只是飘着一些小雨点,我根本就不想买雨衣。
井冈山的天真像孩子的脸不一会儿便“哇哇”大哭起来。
大家纷纷跑去给自己买雨衣。
我们上山时,雨还是没停下。
我们走着走着,便来到一条壕沟边。
这条壕沟是当年歼敌所用。
壕沟边上,便是那两座有名的石碑。
一座上写着“黄洋界”三个金大字。
而另一座上,则写着一句鼓舞许多战士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的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留完影,便继续向前走。
忽然,一座大炮映入我们眼帘。
这正是打中国国民党指挥部大炮的复原形。
据说这枚大炮是在一场战斗中缴得。
炮膛里只有三枚炮弹。
起初两枚都没打中。
然而第三枚炮弹就像长了“眼睛”,将国民党指挥部炸得粉碎。
我和弟弟都情不自禁地冲上去开了这一炮。
炮这边上,是为黄洋界保卫战立下大功的滚石阵。
我仿佛看到山下一大群国民党军冲上来,红军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将乱石从山上推下。
国民党军被这一突然袭击吓坏了,急忙往林中跑。
岂料又中了我军的尖竹阵,一个个痛得哭爹叫娘。
红军战士们趁势猛攻,将到来的国民党军打回老家,创造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今天的云不知为什么,刚才还晴空万里。
好像是为了让我们不忘这段历史才哭得这么伤心。
我们到车站时还没停下,害得我的鞋子也成了“落汤鸡”。
一会儿后,我们大家都上了去龙潭的车,来到了龙潭景区。
龙潭景区由五龙潭和金狮面组成。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去看了五龙潭。
五龙潭由碧玉潭(青龙潭)、金锁潭(黄龙潭)、珍珠潭(赤龙潭)、飞凤潭(黑龙潭)和仙妇潭(白龙潭)五个瀑布潭组成。
一进龙潭的圆山门,我就感到自己进入了绿色仙境:四周山峦重叠,绿树掩映,就像一层给大山铺上的绿毯子。
身边山涧里常常有叮咚的泉水流出,有的给人洗了洗脚,有的还会给人冲头呢!走到揽云台边,伸手便可揽着山里的“仙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之行有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井冈之行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井冈之行有感
运行部/田飞
9月26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井冈山学习培训活动,让我有机会重温党的发展历史光辉历程,悼念革命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井冈山当地环境及现场教学,感悟了井冈山精神,增强了党性修养,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井冈山住处的街道,如果有路树妨碍车辆行驶,树枝被锯掉,或其他原因留下的伤口,画上了与树干基本相同的花纹和色彩,达到了近乎完美的衔接,几乎可乱真,之前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因为住处和学习的地方(包括现场教学)分别在不同的方位,每天都要从街道上穿梭两个来回,偶有机会的茶余饭后闲逛,从未见打麻将的情形。
街上穿红军服的人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红军服几乎没有回头率。
可以想象络绎不绝(我们学习的学院2017年学院就是29896人,这样的培训学院数十家,以及个人旅游)的人们在上井冈山,但几乎没有看到KTV等娱乐场所的身影。
虽然人群如织,但看不见超过五层的建筑。
井冈山烈士墓刻有15744个在经过斗争中牺牲的名字,可是,井冈山牺牲的革命先烈是48000多人,三分之二的人为革命献出
了什么,名字都没留下。
农民将军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47岁孙女甘红梅比村妇还朴素,跑着上讲台,讲述甘将军和龚奶奶的感人故事,跑步出教室。
仅读过两年私塾的川藏(时称康藏)公路创始人、重庆交通大学首任校长、交通部部长助理穰明德在革命生涯、建设祖国的过程中,不懈努力学习,写出了专著《西南公路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密码脑袋王永浚,总在行军途中用被子裹着在马背上睡觉,掉下了,裹上被子上马接着睡。
曾守电台7天7夜,4部电台同时响起,准确判断哪一台是重要情报。
当时最年轻、文武兼备的师长张子清,用菜刀、竹镊子做了三次手术,伤口深度溃烂,一次又一次将腐肉剔除。
战士们心疼他,每天从伙食中省一点盐,给他洗伤口,而他却一层一层的包起来放在枕头下,当从昏迷中苏醒的他得知重伤员多,把盐献了出来,也献出了29岁的生命。
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志的儿子石来发,因战争原因,一出生就留在了井冈山,7岁养父母战亡,与外婆乞讨度日,多年后,母子在广州相聚。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母亲曾志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但石来发选择回到井冈山,朴实地说:“家里有80岁的老外婆,没有我,她就活不成,我的回去守着她,给她养老送终,人得讲良心啊!”
井冈山之行虽然短暂,但让每一个参与学习培训的人思想、
心灵一次次受到刺激、震撼,让我们感觉到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更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给我们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也使我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信念,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