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树突状细胞参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剖学 研 究 ,0 4 2 ( )6 . 20 ,6 1 :6
养 。() 3 建立永 生化 的神经 干 细胞 系 虽 然 可提 供 引, 细胞数 量上 的保证 , 存 在致 瘤 性 的 问题 ; 但 目前 对 神 经干 细胞 的研究 除 了对 帕 金森 病 的研究 有 部 分 已应 用于临床 , 其余 的研 究 对 象 多为 大 鼠和小 鼠 , 与人 其 类 的种属 差异 很大 。 () 4 神经 干细胞迁 移 的机 制及 调 控 仍不 十分清楚 。
学 综 述 ,0 5 1 ( ):1 . 2 0 ,15 3 3
[ 1 陈刚 , 1] 薛德麟 , 马廉亭. 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应用进 展[ ]华南 J.
国 防医 学 杂 志 ,0 62 ( )3 —3 . 20 ,0 1 :7 8
中科 院 院士鞠躬 曾引用 过一 种说法 , 神经 科学是 生命科学 的最后 前沿 , 而发 育神经 生物 学是最 后前 沿 中的最后 前沿 。虽 然 神经 干 细胞 在 动 物 实验 上 取 得
码 神经 营养 因子 等的基 因片 段导入 神经 干细胞 中 , 使 其 改善局部 微环境 , 以维 持细胞 的生 存和增 殖 。 由于 神 经干细胞 具有基 因 的可操 作性 , 携带 多个外 源基 可 因 , 染后 外源基 因在体 内、 外稳定 表达 , 转 体 移植后 可 整合 到宿 主脑组织 中并在 宿 主脑 内迁 移等 优点 , 使其
些 并没 有影 响其 临床应用 的步伐 , 相信 随着神经 干细 胞基 础 和临床 研究 的不断 深入 , 经干细 胞在 临床上 神
的应 用将 取得 突破性 的进展 。 参 考文 献 I
[ ] 李晓波 , 1 丁新生 . 神经 干细胞 的研究 进展 []南 京医科大学学 , J.
养 。() 3 建立永 生化 的神经 干 细胞 系 虽 然 可提 供 引, 细胞数 量上 的保证 , 存 在致 瘤 性 的 问题 ; 但 目前 对 神 经干 细胞 的研究 除 了对 帕 金森 病 的研究 有 部 分 已应 用于临床 , 其余 的研 究 对 象 多为 大 鼠和小 鼠 , 与人 其 类 的种属 差异 很大 。 () 4 神经 干细胞迁 移 的机 制及 调 控 仍不 十分清楚 。
学 综 述 ,0 5 1 ( ):1 . 2 0 ,15 3 3
[ 1 陈刚 , 1] 薛德麟 , 马廉亭. 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应用进 展[ ]华南 J.
国 防医 学 杂 志 ,0 62 ( )3 —3 . 20 ,0 1 :7 8
中科 院 院士鞠躬 曾引用 过一 种说法 , 神经 科学是 生命科学 的最后 前沿 , 而发 育神经 生物 学是最 后前 沿 中的最后 前沿 。虽 然 神经 干 细胞 在 动 物 实验 上 取 得
码 神经 营养 因子 等的基 因片 段导入 神经 干细胞 中 , 使 其 改善局部 微环境 , 以维 持细胞 的生 存和增 殖 。 由于 神 经干细胞 具有基 因 的可操 作性 , 携带 多个外 源基 可 因 , 染后 外源基 因在体 内、 外稳定 表达 , 转 体 移植后 可 整合 到宿 主脑组织 中并在 宿 主脑 内迁 移等 优点 , 使其
些 并没 有影 响其 临床应用 的步伐 , 相信 随着神经 干细 胞基 础 和临床 研究 的不断 深入 , 经干细 胞在 临床上 神
的应 用将 取得 突破性 的进展 。 参 考文 献 I
[ ] 李晓波 , 1 丁新生 . 神经 干细胞 的研究 进展 []南 京医科大学学 , J.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如 何打 破 肿 瘤 的 免疫 耐 受 、 活 机 体 免 疫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伤 肿 瘤 , 当 激 是
前 肿 瘤 免 疫 治 疗 研 究 的 主要 方 向 。 树 突 状 细 胞 (ed t el d nri cl, ic D ) 作 为 体 内 最 强 的 抗 原 递 呈 细 胞 ( P ,其 膜 表 面 高 表 达 C A C) MH 类 分 子 , 捕 获抗 原 后 带 至 邻 近 的 淋 巴器 官 , 抗 原 肽 递 CI I 可 将 呈 给 T细 胞 和 B细 胞 , 激 初 始 C 4 刺 D T细 胞 增 殖 , 诱 导 产 生 并 相 应 的 T细 胞 免 疫 应 答 , 机 体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的 始 动 者 。我 们 就 是 D C在 肿 瘤 免疫 方 面 的研 究 现 状 做 一 概 述 。
t o c pu e a t e s a d y t a t r n i n n mir t o l mp a i ra s r s n n ie s t el,t u n u e s e i c n i mo mmu e g g a e t y h t og n ,p e e t a t n o T c l c g s h s id c p cf a t u r i i t n r s o s .Re e t , DC a e a c n a e n a h t o n i t mo mmu o h r p .T e p o u t n f D v c ie a d ep ne c nl y b s d v c i e h s b e op i t n u r i n tea y h r d ci o C a cn s n o t e p a t e i l ia r l e e rv e e e e h r ci n c i c l t a s w r e iw d h r . c n i
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肿瘤疫苗
利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细胞,是目前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多项临 床试验已证明肿瘤疫苗在部分癌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免疫疗法联合治疗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免疫疗法药物或手段联合使用,如与PD-1 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联合,可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和 生存率。
伦理问题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涉及到 伦理问题,例如从胚胎或干细
胞中提取树突状细胞。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发展新技术
需要发展更先进的技术来分离、培养 和检测树突状细胞,以提高研究的敏 感性和特异性。
深入研究功能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 能和异质性,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免疫 系统中的作用。
促进临床应用
树突状细胞与其他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感染性疾病
树突状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利用树突状细胞治疗 某些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05
树突状细胞与癌症
1 2
癌症免疫逃逸
树突状细胞在癌症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它 们能够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促进肿瘤生长和扩 散。
肿瘤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肿瘤抗原,将其呈递 给T细胞,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3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开发肿瘤免疫 治疗方法,如DC疫苗,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 应答。
04
树突状细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 ( C ) 指 具有典 型树 突状或 伪足 样突起 , D s是 膜 表 面 高 表 达 MH C—I 类 分 子 , 移 行 至淋 巴 器 官 和 刺 激 初 I 能 始 型 T细胞 增 殖 活化 , 具 有 一 些 相 对 特 异 性 表 面 标 志 的 一 并
类 专 职 抗 原 提 呈 细 胞 (AP ) 是 目 前 已 知 功 能 最 强 大 的 Cs , A C, 有 摄 取 、 工 和 提呈 抗 原 的 能 力 , 启 动 、 控 和 维 持 P 具 加 是 调
NA, 负载 DC s后 既 可 产 生 显 著 抗 肿 瘤 免 疫 反 应 , 可 避 免 诱 又
工 和 呈 递 。③ D s在 抗 原 摄 人 后 到 有 效 抗 原 提 呈 的 时 间 是 C
2 4~4 巨 噬 细 胞 则 只 能 保 留数 小 时 , 原 的 延 迟 提 呈 , 8h, 抗 有
的 策 略 。虽 然 在 技 术 上 尚未 成 熟 , 用 肿 瘤 R 但 NA 负 载
原 性 决 定簇 发 挥 激 发 功 能 。⑤ D s能 显 著 刺 激 初 始 型 T 细 C
胞 , 巨噬 细 胞 、 而 B细 胞 仅 能 刺 激 已 活 化 的 或 一 记 忆 性 T 细
胞 。 因此 , C 是 激 发 机 体 免 疫 反 应 最 原 始 的 细 胞 , 免 疫 应 D s 在 答 的诱 导 中具 有 独 特 地 位 。 目前 以 D s疫 苗 为 基 础 的 抗 消 C 化 系 统 肿瘤 免 疫 治疗 作 为 传 统 治 疗 的 重 要 辅 助 手 段 发 展 迅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志 Mo enJu n l fItgae rdt n lC ieea d Wetr dcn 0 1F b 0 4) d r o ra o ne rtd Ta io a hn s n sen Me iie2 1 e ,2 ( i
树突状细胞与消化系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进一 步研 究证 明 ,D a 细 胞将 分化 为具 有 典型 C l 祖
郎 罕 细 胞 标 志 的 D 表 达 Brek颗 粒 、 a 抗 原 和 C, i c b Lg
E—cd e n 而 C 1 祖 细 胞进 一 步 分 化 为 C 4 a.r ; hi D4 D1
C l 细胞 再 分 化 为缺 乏 Brek颗 粒 、 Da 祖 I e b
间 的相互作 用激活 T淋 巴细 胞 , 发特 异 性 免 疫反 引
应。
近 年来 的研 究 表 明 , 腺 外组 织 和淋 巴外 组织 胸 的D C有 两 种 不 同 的来 源 , 类 来 源 于 骨 髓 源 的 一 Cl Da 祖细胞 , 一类 来 源于 骨 髓 源 的 C 1 祖细 胞 。 D4
活信号 , 而树 突状 细 胞 ( edicCl c 是 目前 发 D nri esD ) t l
现 的功能最 强 的抗 原 提呈 细胞 。后 者能摄取 各类 抗 原 ; 达丰 富 的主要 组织相 容性 复台 物( Hc 分子 、 表 M )
同时 发生迁 移 , 由外 周 组织 ( 获取 抗 原 信号 ) 过 附 通
维普资讯
Hale Waihona Puke Meia ora ,a 0 2, 12 No de l unlJn 2 3 V0.4. J
况分析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 ;( )2 9 13 2 12
分析 . 中国医学影像拄术
杂志 19 ;3 7 : 0 93 1( )4 0
20 ;14 :5 00 l( )2 9
抗原
和 E—cdei, 达 C 2 C 9 C 6 ah r 表 n D 、 D 、 D 8和 共 调 节 因 子 XⅡ l a的 经 典 D 。 对 两 种 来 源 的 D C C功 能 研 究 发 现 , 源 于 C 1 祖 细 胞 的 D 来 D4 C有 较 强 和 更 长 时 间
树突状细胞与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高水 平 的 T H1型应 答 主导 因子 I一2 。 L 1 13 抗 原摄 取 、 工 、 递 及 D . 加 呈 C的移 行 抗 原 可
C 3 造 血 祖 细 胞 ( D 4 hma p i i poe i r D4 C 3 e t o t rgnt o ec o
cl, D 4 H C) 它 经 过 4个 阶 段 即 髓 系 D e C 3 P , l C前 体 、 成熟期 D 迁移 期 D 未 C、 C及成 熟期 D C分 化成成
同的加 工呈 递途 径 。 1 3 1 内源性 抗 原 的加 工 和 呈递 内源 性抗 原 在 ..
L S等 炎性介 质作 用下 , 育成成 熟 D J P 发 C 。
D C按其来 源 可 分 为 髓 样 D ‘ C 和淋 巴 样 D 它 C, 们均起 源 于多 能造 血干细 胞 。淋 巴样 D C主要 分 布 于淋 巴结 、 脾脏 、 膜相关 组织 中的淋 巴滤泡 生发 中 黏
中国图书分类号
1 9 . 1 21 3
文献标识码
树 突 状 细 胞 ( e diccl, C) 17 D n ri e D 是 9 3年 由 t l Sen a t m n首先 在小 鼠脾 脏 中发 现 , i 后来 V n ohs avo i 在
④ 外 周血 D C和 淋 巴 D 主要 分 布 于外 周 血 及输 入 C,
维普资讯
2
树 突状 细 胞 与血 液 系统 肿 瘤 免疫 治 疗 研 究进 展①
邓 曼 窦晓兵② 综 述 史亦 审校 ( 浙江 中医药大学附属 中西 医结合医院血液肿瘤科 , 州 300 ) 杭 104
A
0 04 4 2 O 0 -1 50 文章编 号 1 0 -8 X(O 7) 20 8 -4
C 3 造 血 祖 细 胞 ( D 4 hma p i i poe i r D4 C 3 e t o t rgnt o ec o
cl, D 4 H C) 它 经 过 4个 阶 段 即 髓 系 D e C 3 P , l C前 体 、 成熟期 D 迁移 期 D 未 C、 C及成 熟期 D C分 化成成
同的加 工呈 递途 径 。 1 3 1 内源性 抗 原 的加 工 和 呈递 内源 性抗 原 在 ..
L S等 炎性介 质作 用下 , 育成成 熟 D J P 发 C 。
D C按其来 源 可 分 为 髓 样 D ‘ C 和淋 巴 样 D 它 C, 们均起 源 于多 能造 血干细 胞 。淋 巴样 D C主要 分 布 于淋 巴结 、 脾脏 、 膜相关 组织 中的淋 巴滤泡 生发 中 黏
中国图书分类号
1 9 . 1 21 3
文献标识码
树 突 状 细 胞 ( e diccl, C) 17 D n ri e D 是 9 3年 由 t l Sen a t m n首先 在小 鼠脾 脏 中发 现 , i 后来 V n ohs avo i 在
④ 外 周血 D C和 淋 巴 D 主要 分 布 于外 周 血 及输 入 C,
维普资讯
2
树 突状 细 胞 与血 液 系统 肿 瘤 免疫 治 疗 研 究进 展①
邓 曼 窦晓兵② 综 述 史亦 审校 ( 浙江 中医药大学附属 中西 医结合医院血液肿瘤科 , 州 300 ) 杭 104
A
0 04 4 2 O 0 -1 50 文章编 号 1 0 -8 X(O 7) 20 8 -4
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张宇;崔晓靓;段鹂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0(16)21
【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巳知的体内功能最强,且惟一能激活静息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它能有效摄取加工肿瘤抗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活化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DC的功能活性,增加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有助于诱导机体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展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3262-3264)
【作者】张宇;崔晓靓;段鹂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21
【相关文献】
1.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J], 彭丹;王洪武
2.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彭丹;王洪武
3.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毕迎春
4.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李帅;马建波
5.中药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J], 高嘉枫;胥辉豪;崔静雯;郝智慧;林珈好;林德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设计策略的研究进展

成为极具潜力的癌症及慢性感 染性疾 病 的治疗性疫 苗, 已有
合 体 ( Hc M )I、 Ⅱ类 分 子 , 附 分 子 和 共 刺 激 分 子 , 呈 抗 原 黏 提
能 力 强 , 者低 表达 上 述 分 子 , 理 抗 原 能 力 强 , 提 呈 抗 原 后 处 而 能力弱 。
多 项 疫 苗 进 入 I、 Ⅱ期 临 床 研 究 阶 段 。但 由 于 缺 少 客 观 的 临 床疗效的证据 , D 使 C疫 苗 还 不 能 进 入 Ⅲ期 临 床 实 验 j 因 。 此, 化 D 优 C疫苗 的设 计 和制 备 策 略 ,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其 免 疫 最 诱导和调节潜能已成为生物 治疗领 域研究 的热点 问题之一 。 现重点介绍以 D C为 基 础 的 肿 瘤 疫 苗 设 计 策 略 方 面 的研 究 进
Ka J ,Ch n o H e PJ,La M Y ,e a. He a ii g n tp s i t 1 p tts B e oy e
c r l t wih ln c l o t o or ea e t c i ia u c me i p te s s n a int wih hr ni t c o c
r ko eao e ua ac o [ ] N E g d 20 , 4 i f p tcl lr ri ma J . n lJMe ,0 2 3 7 s h l c n
( ): 8 l 4 3 1 一 . 6 7
Ku n Y, k wa v i S Ma e k r e a.He a i s B a g S I a n it , n e an N, t 1 e j pt i t
1 6 T/1 6 2 7 7 4A t t ns he a i s C n e to a d c d n 2 9 mu a i o , p tt i f c i n. n o o 4 i
合 体 ( Hc M )I、 Ⅱ类 分 子 , 附 分 子 和 共 刺 激 分 子 , 呈 抗 原 黏 提
能 力 强 , 者低 表达 上 述 分 子 , 理 抗 原 能 力 强 , 提 呈 抗 原 后 处 而 能力弱 。
多 项 疫 苗 进 入 I、 Ⅱ期 临 床 研 究 阶 段 。但 由 于 缺 少 客 观 的 临 床疗效的证据 , D 使 C疫 苗 还 不 能 进 入 Ⅲ期 临 床 实 验 j 因 。 此, 化 D 优 C疫苗 的设 计 和制 备 策 略 ,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其 免 疫 最 诱导和调节潜能已成为生物 治疗领 域研究 的热点 问题之一 。 现重点介绍以 D C为 基 础 的 肿 瘤 疫 苗 设 计 策 略 方 面 的研 究 进
Ka J ,Ch n o H e PJ,La M Y ,e a. He a ii g n tp s i t 1 p tts B e oy e
c r l t wih ln c l o t o or ea e t c i ia u c me i p te s s n a int wih hr ni t c o c
r ko eao e ua ac o [ ] N E g d 20 , 4 i f p tcl lr ri ma J . n lJMe ,0 2 3 7 s h l c n
( ): 8 l 4 3 1 一 . 6 7
Ku n Y, k wa v i S Ma e k r e a.He a i s B a g S I a n it , n e an N, t 1 e j pt i t
1 6 T/1 6 2 7 7 4A t t ns he a i s C n e to a d c d n 2 9 mu a i o , p tt i f c i n. n o o 4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b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ity
Immune tolerance
Antigen presentation
Hot Issu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DCs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Dendritic cells
Pre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b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ity
Immune tolerance
Antigen presentation
• IL-10
#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9;19: 1487Y1493
Convert fully differentiated DCs to macrophage-like DCs
• IL-10
#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9;19: 1487Y1493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ity
Immune tolerance
Antigen presentation
Immune tolerance
#Journal of Cancer Molecules 2(6): 213-215, 2006.
Dendritic cells
Convert different DCs to macrophage-like DCs
# Immunol. 2013 Nov 25;4:403
Macrophage-like DCs share some striking traits
• Release of immunosuppressive IL-10 (high) • Expression of HIF1a, TGF-β, VEGFA,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Activation of T cell
• Signal1 • Signal2 • Cytokines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Dendritic Cells
Not only antigen presentation!
Dendritic cells
Pre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b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ity
Immune tolerance
Antigen presentation
Induce innate immunity
IMMUNOBIOLOGY OF DENDRITIC CELLS Jacques Banchereau et al. Annu. Rev. Immunol. 2000. 18:767–811
Dendritic cells
Presence of danger signals
Absence of danger signals
Convert fully differentiated DCs to macrophage-lik Nhomakorabea DCs
• IL-10
# J Invest Dermatol. 2011 Feb;131(2):418-25. doi: 10.1038.
Convert fully differentiated DCs to macrophage-like DCs
MMP3, MMP9, IL-8, and TNFa
– Contribute to tumor-promoting processes –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 Tumor growth and invasion
• Changes that occur in myeloid cells in cancer
Antigen presentation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Endogenous antigen
Kuby Immunology 6th edition
Exogenous antigen
• MHC II • Invariant chain • CLIP (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 HLA-DM和HLA-DO
induction – Carry low levels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onvert monocyte to macrophagelike DCs
• IL-10, IL-6, or PGE2
# Blood. 2011 November 17; 118(20): 5498–5505.
#NATURE REVIEWS | IMMUNOLOGY VOLUME 12 | APRIL 2012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ACTING AS
MASTER SWITCHES OF TUMORINDUCED DC SUPPRESSION
# Immunol. 2013 Nov 25;4:403
CD14+ macrophage-like DCs
• CD14+ DDC (dermal dendritic cell )
– Poor inducers of allogeneic T cells – Require high DC:T cell ratios for Th1
Convert different DCs to macrophage-like DCs
# Immunol. 2013 Nov 25;4:403
CD14+ macrophage-like DCs
• Poor T cell stimulatory abililites • T cell suppressive activity • Called M2-type macrophages • CD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