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建筑艺术
俄罗斯建筑艺术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报喜大教堂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Благовеш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Благовеш 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собор 天使长大教堂
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собор 天使长大教堂
• 内部空间很简单,但保暖性能良好,有俄 式炉灶,高而宽大的炉台上可以睡人。大 门与正房之间有一穿堂。不但穷人,就是 许多有钱人的住房革命前也是木头的。莫 斯科克里姆林宫最初是木宫,17世纪开始 增建砖石结构,但沙皇米哈伊尔还是宁愿 住在木宫里,他觉得这木宫里更暖和舒适。
• 他的儿子、沙皇阿列克塞· 米哈伊洛维奇还 在莫斯科近郊科罗缅斯科耶村建造了一座 木结构皇宫,它有270个房间,3000多个 各式各样的窗户,当时被人誉为“世界上 第八个奇迹”。遗憾的是这座皇宫于18世 纪被毁。确实,木屋比石屋暖和多了,适 合于寒冷的俄罗斯。除了皇宫外,其他许 多木屋也盖得颇为讲究,窗户和阳台栏杆 上都有精美的刻花装饰。
巴洛克风格
•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 是外 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 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 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 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 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 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 洲广泛流行。
3、彼得大帝开创的时 期( 公元17—18世纪)
•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俄国政局混乱, 经济衰落,建造的大型建筑物不多。17世纪 中叶,政局稍稳,经济逐步恢复,工商业者 增多,市民文化兴起,西欧文明也开始传入 俄国。俄国的大型建筑增多,建筑风格也发 生变化。西欧巴洛克式的宏大豪华、着力夸 张、富于动势的建筑风格对俄国发生影响, 广泛使用红砖、带轴的陶砖,用白石作装饰 细部,立面上有色彩艳丽的绘画。西欧建筑 常用的壁柱、山花、檐部、线脚等也被采用。
俄罗斯文化分析

crazy
巴列赫清漆微型画在不同的物品上均可绘制,在首饰 盒上,小箱子上,薄板上……
返回
霍赫拉玛
霍赫拉玛是俄罗斯古代的一种民间工艺,它是俄罗 斯赫赫有名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是一种木质餐具和家 具的装饰工艺。它以红色和黑色作为主色调,以金色为 背景色,在描绘完工后,喷涂银色的锡粉,之后再涂以 特殊成份经三到四次烧制而成。
彼得保罗大教堂
彼得洛夫宫(夏宫)及它的园林
叶卡撒琳娜宫
冬宫
返回
俄罗斯民间艺术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工艺品是俄罗斯民间艺术的象征,是人民 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玲琅满目的俄罗斯 民间工艺品,反映了世世代代俄罗斯人的审美 观和民间艺术特性。
俄罗斯套娃
巴列赫微型画
霍赫拉玛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是一种传统俄罗斯玩具,由许多形状 相同的木制娃娃由大而小相套而成。
套娃造型多为农妇,身穿传统的俄罗斯服装,手中 提着篮子或拿花束,造型纯朴,色彩鲜艳。每套俄罗斯 套娃都有细节上的差别,一般一套有3至24个娃娃不等。
返回
巴列赫微型清漆画
巴列赫微型清漆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精美无比的艺 术。它吸收了古代俄罗斯绘画艺术和民间创作的基本元素 ,继承了祖祖辈辈的圣像画家的技艺,已成为俄罗斯装饰 实用艺术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crazy
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的发展密切 相关,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目录
历史建筑 民间艺术
俄罗斯历史建筑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3-16世纪 @第二阶段:16世纪 @第三阶段:17-18世纪
返回
第一阶段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简介
俄罗斯建筑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它一直在发展演变。
俄罗斯建筑特点之一是它的庞大和宏伟。
通常情况下,俄罗斯建筑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华丽感。
这些建筑具有众多的拱门、柱子以及大型的圆顶。
同时,俄罗斯建筑材料多样,涵盖砖、木材、玻璃等。
在俄罗斯建筑中,圆顶建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形式。
这种建筑结构常常被运用在教堂或公共建筑中。
圆顶的建筑形式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在建筑结构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此外,俄罗斯建筑中的木制建筑很有特色。
木头是俄罗斯建筑中最古老的材料,因其坚固和经济实用性而备受推崇。
在俄罗斯,在许多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有很多木制建筑完好无损地历经数百年。
总的来说,俄罗斯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其庞大、宏伟和具有装饰性的特点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国际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彼得洛夫艺术宫建筑介绍

彼得洛夫艺术宫建筑介绍
彼得洛夫艺术宫是伏尔加庄园内的艺术、音乐、研学的圣地。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属于巴洛克风格,据说每年的新年音乐舞会都在这个宫殿大厅举办。
彼得洛夫艺术宫吸取了俄罗斯多个古典建筑元素,里面有很多的艺术品,从油画到色彩斑斓的玻璃,艺术的精华在色彩中凝结在这个空间。
一楼金色大厅悬挂着十幅巨型壁画,均来自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原创作品。
宽敞明亮的大厅内被五彩的琉璃玻璃窗倒映出的色彩装点成了彩虹的模样。
彼得洛夫艺术宫不仅是一个艺术殿堂,也是新人们最期盼的婚礼场地。
俄罗斯雕塑和建筑

米哈伊尔宫(М ихайловск ий Дворец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俄罗斯出现了现代派风格 代表作:莫斯科大学
М ГУ
Скульптура
• 俄罗斯的雕塑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в(Суздале 1、古罗斯的雕塑 Древнерусская скульптура)
1.)基督教传入前: 东斯拉夫人信奉多神教,他们崇拜的是木质、石 质和金属偶像。 2.) 基督教传入后: 立体雕塑被视为有罪的艺术和多神教的艺术,只 有少数的纪念品流传至今。著名的有:苏兹达里圣诞大教堂 (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собор в Суздале)的大门等。
《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 )
Архитектура
古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14世纪起)
Софийск ий собор в Новгороде Софийск ий собор в Киеве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建筑群(14-17世纪)Ансамбль М оск овск ого Кремля
• 2) 18世纪的雕塑家有: (1)、巴· 卡· 拉斯特雷利(Б.К.Растрелли)(1675—1744):多年从事彼 得一世形象的雕塑工作、代表作: 彼得一世全身雕像、彼得宫的大瀑 布以及巨型雕像群―安娜伊凡诺夫娜与小黑人。
Памятник Петру I
(2)费· 伊· 舒宾(Ф.И.Шубин)(法国):代表作有:亚· 米· 戈里津、保罗一世、 米· 瓦· 罗蒙诺索夫半身 雕像,叶卡捷琳娜二世全身雕像 (3)米· 伊· 科兹洛夫斯基(М.И.Козловский):主要贡献表现在纪念性雕塑方 面。最出色的是位于彼得堡的亚· 瓦· 苏沃洛夫巨型群雕(монумент А.В.Суворову)。18世纪末塑造了彼得宫大瀑布的中心雕塑结构以及参孙 Бю ст М . Самсон) В. Ломоносова ( фигура 的雕塑。
俄罗斯教堂建筑的宏伟壮丽

俄罗斯教堂建筑的宏伟壮丽俄罗斯教堂建筑以其宏伟壮丽的外观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教堂代表着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象征。
本文将介绍几座著名的俄罗斯教堂,探索它们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
一、圣瓦西里大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位于莫斯科的红场,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由十个独立的小教堂组成,外观色彩斑斓,屋顶上覆盖着炫目的金色圆顶。
教堂采用了东正教建筑的特色,包括多层塔楼和尖顶。
它的设计风格独特而绚丽,每个小教堂都有不同的图案和细节雕刻,展示了俄罗斯的宗教艺术。
圣瓦西里大教堂作为莫斯科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欣赏这座令人惊叹的教堂,感受俄罗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圣以撒主教座堂圣以撒主教座堂是圣彼得堡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这座教堂坐落在涅瓦河上,是圣彼得堡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教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它独特的大理石外观和金色的穹顶,使其成为俄罗斯建筑艺术的杰作。
圣以撒主教座堂的建造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工程,耗时近40年才完成。
它是以撒·牙哥孟德为纪念物,也是圣彼得堡市的地标性建筑。
作为一座活跃的教堂,圣以撒主教座堂每天都会举行宗教仪式,那里的钟声传遍整个城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位于莫斯科河畔,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它是为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也是对毁于苏联时期的旧教堂的重建。
这座教堂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观金碧辉煌,屋顶镀金,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教堂内部装饰豪华,充满宗教艺术品和壁画,展示了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
结语俄罗斯教堂建筑的宏伟壮丽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教堂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绚丽的外观吸引着无数人的注意。
无论是圣瓦西里大教堂的色彩斑斓,圣以撒主教座堂的意大利风格,还是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新古典主义,每座教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意义。
俄罗斯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有何特色

俄罗斯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有何特色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承载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其建筑艺术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展现着岁月的变迁和民族的精神。
俄罗斯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特色之一在于其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
在历史的长河中,俄罗斯曾受到拜占庭、蒙古、西欧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为俄罗斯带来了东正教的宗教建筑风格,其典型代表是教堂建筑。
这些教堂通常有着宏伟的穹顶和华丽的装饰,体现了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例如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色彩斑斓的洋葱头穹顶成为了俄罗斯建筑的标志性符号。
而蒙古文化的影响则体现在建筑的坚固和实用上。
在蒙古统治时期,俄罗斯的建筑更加注重防御功能,城墙和堡垒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厚重和坚固。
西欧文化的影响则在一些宫殿和公共建筑中有所体现,带来了更为规整和对称的建筑布局。
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其对色彩的运用。
俄罗斯的建筑往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无论是教堂还是宫殿,都大胆地使用了红、蓝、绿、金等鲜艳的颜色。
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使建筑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更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
比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其外观的白色与金色相间,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奢华。
俄罗斯建筑在结构和形式上也独具魅力。
穹顶是俄罗斯建筑中常见的元素之一,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穹顶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轮廓。
有的穹顶高大雄伟,如救世主大教堂的巨大金色穹顶;有的则小巧玲珑,如一些乡村教堂的穹顶,增添了几分亲切和温馨。
此外,俄罗斯建筑的装饰也非常丰富。
雕刻、壁画、马赛克等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内外装饰。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常常蕴含着宗教、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在教堂内部,精美的壁画和圣像画讲述着宗教故事,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俄罗斯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木建筑在俄罗斯乡村地区曾经非常普遍,木屋的结构简单而实用,外观通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
这些木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朴素而和谐的美。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

俄罗斯建筑风格发展浅析(斜体字为照片所示建筑)基于老师课上希望建筑系同学们介绍一点俄罗斯建筑的知识,我才疏学浅,在结合学科知识之后,写下此文,还望指正。
(一)拜占庭风格时期俄罗斯建筑艺术发端于10-13世纪,当时古代城市基辅与诺夫哥罗德产生了一批建筑艺术杰作,诸如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索非亚教堂。
在此时期,东正教教堂建筑是古罗斯向拜占庭学习石建筑术和圆弧顶教堂的见证,既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又标志着基辅罗斯由多神教向基督教信仰的过渡,彰显了古罗斯希望结束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意愿。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他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4个以上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中发展成熟。
罗马帝国末期,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而东正教不像基督教那样重视圣坛上的神秘仪式,而是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集中式形制的教堂由于空间的向心性和圣坛与信众的接近,所以更加适应俄罗斯。
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主要是帆拱、鼓座、穹顶。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结构,简单的说,是由中间的穹顶在四周的侧推力像东西两面各由半个穹顶扣在大券上抵挡,然后他们的侧推力又有斜角上两个更小的半穹顶和东西两端各两个墩子抵挡。
另外,该教堂是希腊十字平面,内部空间既集中又曲折多变,内部装修色彩灿烂,有大量马赛克装饰,增添了宗教气息。
(二)去拜占庭时期推翻鞑靼蒙古压迫后,莫斯科建筑艺术得以与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一起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当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这一建筑群不但体现出雄伟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形象,而且还成为其民族自我意识增长和专制制度确立的标志,以及俄罗斯摆脱东正教拜占庭控制、引进西方建筑艺术的例证。
实际上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建筑群。
步入宫门,便是红石铺成的中央教堂广场。
广场上矗立着三座金顶大教堂,旁边以15世纪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宫最为突出,这是一座完全按俄罗斯传统建造的宫殿,又名多棱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建筑艺术
谈到俄罗斯就会想到它的民族多样性和它那色彩艳丽的建筑,无处不透漏着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味。
俄罗斯教堂建筑艺术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教堂,每次看到外国纪录片时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教堂以及那些很有文化内涵的壁画,不得不赞叹西方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与浓厚的文化底蕴。
俄罗斯也不例外,很多人提到它的教堂都会想到洋葱头,然后,俄罗斯的教堂特色一开始并不是这样,它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则在于,它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它的信仰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堂风格变化。
俄罗斯文化发端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
斯拉夫民族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俄罗斯的主要民族。
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东斯拉夫人。
他们有着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信奉多神教,如太阳神,林神,水神,雷神,风神,畜神等。
在基辅罗斯初期,多神教曾经是国教。
俄罗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于是修建起了早期的多神教祭祀庙宇。
他们用圆木水平的叠成承重墙,在墙角圆木相互咬榫,这样既稳固又美观。
古罗斯在多神教时期已经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
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大公在让罗斯接受基督教洗礼,并将之定为国教。
从此罗斯开始接近欧洲的基督教文化艺术,在文化发展方面有了巨大的转变和突进。
俄罗斯真正的建筑艺术时代开始了。
自罗斯受洗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
这对今后的古罗斯的石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989 年,由希腊建筑师营造的第一批石头建筑的代表——基辅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奠基。
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1037-1057)是基辅罗斯的一个艺术丰碑,是11世纪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一个高峰。
建筑技术的方法和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带有拜占庭东正教堂建筑的特征,同时保有自己的建筑特色。
建筑气势博大,十分壮观。
教堂内部的墙壁镶嵌着壁画和马赛克,体现出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水平。
基辅罗斯建筑学上的另一重要作品:诺夫哥罗德的索非亚大教堂(1045 -1050)也于这时期诞生。
教堂有五个按照象征性秩序排列的拱顶。
墙壁用当地的石灰岩砌成,显得分外庄严肃穆。
教堂内部没有鲜艳的镶嵌画,只有壁画。
而且也没有基辅流派的动感。
在这里,明鲜的多神教古风的装饰性图案与结绳型图案融为一体,体现出多神教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力。
12 世纪,各个公国的教堂在继承拜占庭和基辅建筑艺术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地区特色。
这个时期宗教建筑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形成了俄罗斯祭祀建筑的圆筒型塔式教堂建筑模式。
14 世纪下半叶~15世纪,石头建筑在莫斯科崭露头角,莫斯科的石砌大教堂受弗拉基米尔的建筑影响较大。
建筑物墙壁主要用白石砌成,规模并不是很大,属于内部有四根柱子,带十字架的单圆顶教堂。
当然莫斯科亦有自己的创新。
它不尚华丽,而更注重实用性。
其特色在于:尽量去除立方感,并通过梯级拱顶建立新的向上的结构。
角锥式教堂的出现是16 世纪俄罗斯建筑的最高成就,它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基于木头建筑学的俄罗斯传统的民族特色。
1555-1561年在克里姆林宫附近建造的波克洛夫大教堂是俄罗斯中世纪建筑的一座丰碑。
教堂本为木制,后改为砖石
结构。
实际上是一建筑群。
8个色彩绚丽的塔顶围绕中央教堂的高大锥形尖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金色、绿色为主色的穹顶,雄伟壮观,中央塔顶的高度达到65米,象征着永恒的欢乐。
17世纪,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渐渐取代中世纪旧的价值观,文化艺术开始强调人的作用。
这种观念引起了社会思想的重大变化,文化艺术中的世俗成分加强了,并渐渐向着世俗化道路发展。
在这个混乱时期,建筑技术落后、建筑人才和建筑材料缺乏,但建筑业却没有停滞下来,建造了不少新的建筑物。
这个时期建筑物的主要特征是追求建筑外形的美观,强化建筑的装饰,弃绝了宗教祭祀建筑的严峻冷酷,并且祭祀和民用的建筑形式在趋同。
18 世纪是俄罗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纪,也是俄罗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8 世纪中叶,莫斯科的建筑师创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是在俄罗斯的宗教艺术范围内形成的一种风格,教堂建筑将四个侧圆顶与主圆顶紧紧相连,使五个圆顶连成了一片,使其具有一种紧凑感和坚实感。
18 世纪下半叶,巴罗克风格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古典主义建筑时代的开始。
19 世纪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开始急剧的发展,并与沙皇专制体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此时的建筑倾向不再仅仅是只注重建筑物的自身,而且也开始注意建筑物与其周围空间,与周围其他建筑物、广场、街道的相互关系。
教堂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受到最大的重视,而城市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斑斓。
(参考文献:《宗教影响下的俄罗斯建筑艺术介绍》)如今,俄罗斯教堂的大堂比过去更加巍峨气派,出现了现在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洋葱头形的大圆顶,这些圆顶大多数被装饰为金色,在阳光下耀眼夺目,显得极具气势,远远超出昔日的辉煌。
整个教堂给人以独特、高大、敦厚、明快、新鲜的美感。
教堂内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设施,如照明、音响、空调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当代俄罗斯的教堂艺术在继承原有俄罗斯教堂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正迈向现代化。
俄罗斯庄园文化
提到俄罗斯的建筑艺术,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俄罗斯的庄园文化,虽然我没有去过俄罗斯,没有参观过俄罗斯的庄园,但是俄罗斯有很多文化名人,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庄园,通过这些作家对俄罗斯庄园的引人入胜的描述,我常常会想象出那些如画的生活场景,那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也吸引着我,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可以自己亲自在画中走一走。
俄罗斯庄园文化是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是俄罗斯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俄罗斯的庄园文化就如同俄罗斯的教堂建筑风格一样有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据史料,它存在的历史已有三百年左右。
在18世纪之前,家园的组成很单纯,无非是一所所人住的大房舍、几间经营活动或日常事务用的附属房舍,富裕一点的人家还有供佣工和奴仆住的小房子,加上围圈起来的房前屋后附属土地,类似篱笆圈起来的庭园。
只因俄国历来地广人稀,房舍周围的地界开阔,有条件允许把庭园扩大,变成花园或园林的规模。
18 世纪彼得大帝改革后,俄国开始完全效仿西欧,许多西欧艺术家来到彼得堡,庄园开始大肆兴建。
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财富和领地的贵族们回到自己的领地,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庄园。
这类庄园大都仿照皇帝、皇族和宫廷要员在城市郊区设立的行宫或公馆式样,其功能仅为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时的贵族庄园已具备日常起居、经济事物、文化活动的综合功能,吸引
各界文化人士前去集会、交流,反过来又能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
贵族庄园已经不仅是“贵族之家”和文化策源地,而且是俄罗斯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民族文化中心和精神活动中心,从而形成一批“文学庄园”。
经过18 世纪中叶至19 世纪中叶100 百多年的发展,贵族庄园遍布全国,大约有8 万~10 万座贵族庄园。
(参考文献:《俄罗斯的庄园文化》作者:李明滨)
从建筑风格来看,贵族庄园的发展经历了效仿西欧的巴洛克时期,验证规范、刻板一律的古典主义时期,自由自在、激情奔放的浪漫主义时期,直至融合各种风格的折中主义。
这些庄园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建筑风格的发展的写照,更是人们生活状态改变的真实记录。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庄园是俄罗斯的象征之一,但它并不是深入所有人生活的东西,换句话说,庄园是富人的专利,是权势财富的体现。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庄园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恬静却又不失气势的原因了。
许文笛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0902班
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