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合集下载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一、引言群落演替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生态群落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群落中物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研究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原生演替(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群落演替的起始阶段,此时裸地上没有生物存在。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养分。

(2)先锋物种阶段:在初级阶段之后,一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物种开始侵入裸地,形成先锋物种。

先锋物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裸地,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灌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乔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位占据能力。

2.次生演替(1)破坏阶段: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导致原有群落受到破坏,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发生变化。

(2)恢复阶段:破坏后,群落开始逐渐恢复。

先锋物种侵入,逐渐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2.物种相互作用物种相互作用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2、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干旱荒漠 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例如 由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 异养性演替:如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 解作用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
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1.最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边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 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 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 前草等处在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 止了,在路周边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 植物,逐步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 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 象。
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 于水生环境中,但普通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 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干旱缺 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 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首先,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动物死 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 矿物质颗 粒,日积月累,湖底逐 步升高,湖水逐步变浅。此时某些 浮叶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荇莱等出现。这些植物的叶盖满水 面,阳光不能透入水底,因而水下 植物不能生存而逐步消失。浮叶根 生植物普通都是较大的。它们的根 埋在土中,它们死后沉入水底,这 些都促成湖底进一步升高。某些直 立扎根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 泽泻等也于此时逐步出现。湖底上 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 于是多个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 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群落的演替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演替课件(共25张PPT)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二. 演替的类型 1.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形成原因:灌木和小乔木开始 生长。灌木比草本更为高大, “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 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变化: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 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 食物,于是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 物种的多样化使群落的结构较为稳 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一. 演替的概念 1. 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 过程,叫做群落演替。 2. 演替的原因: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 演替的类型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38-40,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1.裸岩上的演替经历了哪些阶段? 2.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3.地衣阶段又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苔藓和地衣有怎样的种间 关系?哪种生物占优势? 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这个事 实说明什么呢? 5.就裸岩上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6.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二. 演替的类型 1.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形成原因:在地衣开拓的基础 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 比地衣长得高,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
变化: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 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 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也 越来越丰富。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土壤表层的有机物逐渐增多, 土壤的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 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生 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群落演替指的是一个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根据环境和外来物种的影响而发生的,而且通常很难预测。

群落演替一般是指物种数量的变化,但是有时候也会指群落中组成发生变化。

群落演替的六种类型是稳定转移、混合转移、凋亡、替代、复合迁移和向前迁移。

首先,稳定转移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比例或者数量稳定不变,只有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外来物种影响时,物种比例会发生变化,但比例会回到最初的水平。

其次,混合转移是指在不受外来物种影响的情况下,群落中物种所占比例会发生变化,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如果外来物种入侵,这种演替会受到阻碍。

第三,凋亡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量减少,通常是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四,替代是指一个物种消失之后,会有另一种物种替代,这种物种有可能是新入侵的物种,也有可能是原来群落中的物种。

第五,复合迁移是指两种以上物种在数量和比例上发生变化,环境和外来物种都会影响这种变化。

最后,向前迁移是指一个物种或者一群物种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它们会发生迁移,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在不同形式的群落演替中,其原因也不同。

一般来说,环境变化是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这种环境变化不仅包括气候变化,还包括土壤条件的变化、水流的变化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除了环境变化,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群落演替。

人类的活动可以直接导致群落演替,比如土地利用改变、森林采伐等活动。

此外,动物也可以改变群落结构,比如捕食者可以改变群落中猎物的数量。

在维持群落演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群落可持续性的问题。

虽然一些群落演替可能有利于促进群落的多样性,但是过度的演替可能会损害群落的可持续性。

因此,在实现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群落的可持续性,这样才能保障群落未来的发展。

总之,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有六种不同的演替类型:稳定转移、混合转移、凋亡、替代、复合迁移和向前迁移。

这六种演替类型的原因不尽相同,主要受环境变化和外来物种的影响。

群落演替的类型与影响因素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演替的类型与影响因素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演替的类型与影响因素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生态学中,群落演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有着不同的类型,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火山喷发后的裸岩上开始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

例题:一块火山喷发后的裸岩,几年后上面逐渐长出了一些苔藓和地衣。

这属于哪种群落演替类型?答案:初生演替。

因为裸岩是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方。

2、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恢复的过程都属于次生演替。

例题:一片森林被砍伐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逐渐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这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答案:次生演替。

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而且可能还存在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

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1)生物的迁入、迁出和群落内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的迁入和迁出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群落内生物的生长、繁殖、死亡等生命活动也会对群落演替产生影响。

例题:一个湖泊中,鱼类的数量突然大量增加,这会对湖泊中的群落演替产生什么影响?答案:鱼类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湖泊中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群落演替的进程。

(2)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竞争、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等种内和种间关系也会影响群落演替。

例题:在一片草原上,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会如何影响草原群落的演替?答案:狼的数量增加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兔子所食用的草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影响草原群落的演替。

2、外部因素(1)气候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等,对群落演替有着重要的影响。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883年8月7日印度 尼西亚喀拉喀托火 山爆发
几年后
1909年 1919年 1934年
思考:
小草
1种蜘蛛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小树林
880种动物
1. 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 这一地区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 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次生演替
(2)例如:
火烧演替、弃耕演替、放牧演替等。 (3)特点: 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群Fra bibliotek演替的影响因素
内因: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自然因素 气温、洪水、干旱等
外因
人为因素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 地、建造水库等
课堂训练:
标志
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 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 步替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类型
原生演替(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初生演替)
1. 概念 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 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火山喷发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6)森林阶段
在灌木群落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优势,成 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 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 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原生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一步之差!!!
我们欣慰!!!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 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 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 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 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 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 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 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 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 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 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 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苔藓阶段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 分解 ,土层 加厚, 有机物 增多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越来越 多 。
草本植物阶段
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 越来越 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 好 。
灌木阶段
灌木的生长起到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 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 稳定 , 抵御环境的能力 增强 。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人 和谐相处 自然
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 做些什么呢?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我们应该走这 样的路吗?!
方发生的演替。
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等
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来有群落环境,只 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森林阶段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 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 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 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农田
讨论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弃耕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B
小灌木
灌木林
C
乔木
D
树林

替 的
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次生演替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 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 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1.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 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4.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思考 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为树林?
阅读课本69页:
总结生物群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 落演替的催化剂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 洪水、干旱等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2.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
()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的苔藓说明了人类 活动的影响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 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对群落 演替的影响
生长或是有过生物生长但
初生演替 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

地上发生的演替。




例子: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阅读课本68页回答以下问题:
1.裸岩上的演替经过哪几个阶段? 请思考 2.生物种类和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粉芽
上皮层
藻类
菌丝
下皮层
地衣是 真菌 和 藻类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地衣酸)可加速岩 石分化形成土壤。
喀拉喀托 火山
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事件: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
人称“声震一万里,灰撒三大洋”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阅读课本67—68页,回答以下问题:
• 1、群落演替的概念? • 2、群落演替的特点是什么? • 3、群落演替的类型?
是指在一个从未有过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