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61页PPT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技术及常见病的防治PPT课件(63页)

水产养殖技术及常见病的防治PPT课件(63页)
(5)胆子小怕惊扰。
(6)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7)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 很快便死亡。
1.2鲢鱼的养殖技术
1.2.1池塘的选择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 鱼、团头鲂的池塘中,处于服从地位,它的池塘 选择与在所申请认证的上述主养鱼类完全一致。
1.2.2水质要求
鲢鱼的水质要求与所申)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 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2)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静水中产卵,生殖季 节和鲢相近,比较集中在5月间。
(3)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 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 最迅速。
(4)草鱼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且生长迅 速,产量高,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 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
春节前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
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 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鱼 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2.2.4饲料投喂
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 辅投青绿饲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 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
防治方法:⑴用生石灰全池遍洒,每亩水面用
15-20千克。⑵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4克全池 遍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乌桕叶干粉6.25克或鲜 叶25克,放入含2%的生石灰水中浸泡并煮沸10分 钟,全池遍洒。
水产养殖技术及常见病的防治
第一部分四大家鱼种类列举








1.1鲢鱼的概述与习性
1.1.1鲢鱼的概述
(1)鲢鱼是滤食性鱼类, 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 游动物,长达1.5厘米 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 游植物,亦吃豆浆、 豆渣粉、麸皮和米糠 等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水产动物病毒性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水产动物病毒性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虾、蟹类常见病毒性疾病
1. 白斑综合症 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3.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 4. 对虾杆状病毒(BP)病 5.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 6. 呼肠孤病毒病(REO) 7. 桃拉综合症 8. 河蟹的颤抖病 9.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 对虾疾Leabharlann 发生的特点 ➢ 养殖对虾疾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病原微生物容易经过
水面1米水深泼洒250克纤虫克星或虾蟹杀虫净。
小核糖核酸病毒(颤抖病)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 虾肌肉白浊病
课堂小结
1、鳗狂游病 2、鳗鱼出血性张口病 3、暴发性传染病 4、鳜 5、鲈疱疹状病毒病 6、牙鲆弹状病毒病 7、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8、鳖病毒性出血症、虾、蟹病毒病
复习思考
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找出2012年—2016年斑点叉尾鮰
一、鳗鱼狂游病
1、病原:鳗冠状病毒样病毒 2、流行情况
鳗鲡狂游病在我国广东、福建均有发生。主要 危害欧洲鳗和非洲鳗,其中,当年鳗及2龄鳗最易 受害,死亡率高,且在同一池塘中总是大鳗先死。 流行季节为4~10月,5 ~8月为发病高峰。
鳗狂游病 头部扭曲、张口
鳗狂游病 头部上翘、张口
4、治疗办法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必须强调预防,以 下措施供参考。 (1)在鳗池上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 (2)注意保持池水环境清洁和相对稳定,防止水 质、水温变化过大。
1、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CCV)为一种疱疹病毒 ,病毒 颗粒有囊膜,呈20面体,颗粒直径175-200nm。
2、流行情况:CCV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斑点叉尾鮰,且 主要对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鱼苗、鱼种产生危害, 但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成为带毒者 。CCVD的流行 水温是20-30℃,水温低于15℃,CCVD几乎不会发生。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重要性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对于保障水产 品质量安全、维护水产养殖业可 持续发展和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 要意义。
常见的水产动物疾病类型
病毒性疾病
如鲤春病毒病、鲑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等。
细菌性疾病
如鳗鲡红点病、虾弧菌病等。
寄生虫病
如吸骨虫病、锚头鳋病等。
营养性疾病
如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历史与现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 》ppt课件
目录
•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概述 •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 • 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实践案例 •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是指通过一系 列措施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 的综合技术。
养殖密度的动态调整
根据水体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养殖密度,保持养殖环境 的稳定。
养殖密度的优化
通过优化养殖密度,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效率和疾病抵抗力。
科学饲养管理
01
02
03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选择营养均衡、质量可靠 的饲料,合理投喂,有助 于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殖周期的管理
饲养管理、定期进行药物预防等。
案例二:虾类白斑综合征的防治
总结词
虾类白斑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虾病,防治措 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水质、使用免疫 增强剂等。
详细描述
虾类白斑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虾病,其症状 包括虾体色发红、甲壳软、肌肉萎缩等。该 病主要由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对虾养殖 业造成严重威胁。为了防治虾类白斑综合征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水质、使用免疫增强剂等。同时,还 需要及时隔离和治疗病虾,防止疾病的扩散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PPT课件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PPT课件

现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灰白色等,透明度也会随之
大大降低.
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pH值、氯化物、硫
化物等与鱼病流行的关系极为密切.
了解周围的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源或流行病的
传播源,鱼池周围的环境卫生等.
<三> 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对投饵、施肥、放养密度、放养品
种和规格、各种生产操作记录以及历 年发病情况等都应作详细了解. 另外,对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各地敌 害的发生情况也应一并进行了解.
二、病鱼的检查
<一>鱼体的肉眼检查
一些较大的寄生虫和真菌如蠕虫、 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幼虫、体型较大 的原生动物、水霉等,用肉眼即可识别 出来.
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 出充血、发炎、腐烂、脓肿、蛀鳍、 竖鳞等.
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出粘液过
1 、体表
将病鱼置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嘴、 头部、鳃部、体表、鳍条仔细观察.
4、使用时注意原则
1>必须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剂常用加倍量,使 血中磺胺药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2>内服时,应给予等量碳酸氢钠,使尿液呈碱性, 避免在肾脏内出现磺胺结晶引起肾结石的发生.
5、常用的磺胺药
1>磺胺嘧啶<SD>
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鱼病防治上用以治疗赤皮 病、肠炎病,鳗鱼弧菌病等.
2.呋喃西林
本品难溶于水,能耐热,对光敏感,容易分解,应遮光 ,密封保存.内服毒性较大,因此主要是外用,治疗细 菌性皮肤病.
3.呋喃那斯
抗菌作用强,对鱼类病原菌如弧菌和产气单胞菌 的抗菌作用比呋喃唑酮或四环素强10-30倍.其用 法为:
1>口服—每100kg鱼每天用药2-4g混于饵料中 投喂,连喂3-5日;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按病理变化的某阶段误诊:
4脂肪肝病 4肝淤血或肝血肿 4肝硬化或 肝腹水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病因
4 综合此类疾病的致病原因,认为与药物 或饲料有关,并确定为药源性原因,但 具体的致肝损伤物质和致病因素还不清 楚,病理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 [7][8],不能有效控制。使目前只能做广 泛性的预防。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药源性疾病 4 药源性胃病 4 药源性肝病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二、中华绒螯蟹(河蟹)的 “抖抖病”的诊断与控制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科学养殖要点
4 河蟹养殖目标: 4 大闸蟹的标准-----青背、白肚、黄爪、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病理:
4 如日本鳖(Amyda japonica)的"脂质 代谢异常疾病"[16][17]
4 "中华鳖脂肪肝病"与中华鳖非寄生性肝 病早期症状相同;
4 "中华鳖肝血肿病"与中华鳖非寄生性肝 病中期症状相同;
4 日本鳖"腮腺炎"[12]、中华鳖"蜡样症"[15] 与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晚期症状相同。
4 2、河蟹“抖抖病”的诊断方法 4 3、虾黑体病的病因与防治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一、养殖中华鳖(甲鱼)的几 种疑难病的诊断与控制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科学养殖要点
现代水产养殖病害的检验与诊断技术 暨防治的科研与实践体会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ppt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ppt
②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H值、光照等理化因素(主要包括水温突然
大幅度改变、水体的pH低于5或高于9.5、溶氧过低、氨氮浓度过高、缺乏 必要的营养要素等)。
另外还有化学污染(有毒工业废水和含农药的农用水可能流入水体, 成为鱼类中毒的原因)、浮游生物有害种群影响等。
2
③人为因素:放养密度、比例、日常管理、拉网操 作消毒:用50毫米/升聚维酮碘溶液或10—20毫米/升高锰酸 钾溶液药浴10—20分钟。
工具消毒:可用200毫米/升漂白粉溶液或50毫米/升聚维酮碘 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置阳光下晒干。
饲料消毒:鲜活饲料都应以10—20毫米/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消毒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 诊断与预防
1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鱼病发生的原因:
①病原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寄生虫( 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 鱼蛭等)、敌害(指吞噬或危害鱼类的生物,如老鼠、水蛇、水鸟、凶猛 鱼类、水生昆虫、水螅、青泥苔等)。
。其中病毒和细菌是引起重大流行病的主要原因。患病的动物机体、水体和 水底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生物。即使是健康的动物机体也会带有这种或 那种病原生物。
5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鱼病诊断要点及程序:
①采样及送检样品 供检查的鱼类,应是患病后濒死个体或死后时间较短的新鲜
个体。取样时,健康、生病、濒死的个体均应采样,以便比较 检查。
②现场调查与询问 检查养殖鱼类所处的生活环境、面积、水深、水质变化、
透明度、温度、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源情况、 鱼种放养及来源、投饵施肥情况。
夏季(阳历6-8月) 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 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 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 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 发生泛塘。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ppt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ppt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牙鲆、大黄鱼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大菱鲆、牙鲆、鲈鱼
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石斑鱼、大黄鱼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黑鲷、石斑鱼
弧菌(Vibrio sp.)红鳍东方鲀
最小弧菌(Vibrio mimicus)真鲷
眼球突出,眼球周围充血





鳃盖内侧充血发

红或剧烈出血
流行情况:不论是海区网箱养殖,还是池塘养殖 的鱼都有病例报告,而且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鱼 类感染途径可能是由食物而来,若投喂的低值杂鱼等 被链球菌污染,加上水质环境不良等因素影响,很容 易暴发此病。全年都可发病,7~9月的高温季节易流 行,水温降至20℃以下时则较少发生。
流行情况:流行季节4~7月,10月亦有所见,虫体最适繁 殖水温为23~27℃,适宜盐度为22.4~26.2,pH值为7.7~8.0, 尤以水体中富含有机质且水流较缓、养殖密度大时最易发病。 虫体无需中间宿主,靠包囊及其幼虫传播,传播速度快,苗种、 成鱼均可被迅速感染,死亡率高,短期内可致毁灭性死亡。
病原:瓣体虫(Petalosoma spp.)。虫体椭圆形, 背腹扁平,背部微隆起,腹面平坦,前部较薄, 腹面有一圆形胞口,能够伸缩。后部较厚,稍偏 一侧有一卵圆形核。虫体大小为52~98u,半透 明。在其前部及其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 够借助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流行情况:每年5~8月为 流 行 高 峰 , 水 温 20 ~ 27℃ , 主要危害10cm以下的苗种, 尤其是晚春初夏入箱的5cm 以下的小苗。该病蔓延迅 速,死亡率相当高,严重 时2~3d内全部死亡。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课件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课件

精品课件
13
2.Ph值(水的酸碱度)淡水6.5~8.5, 海水7.0~8.5 。
pH值的变化对养殖水产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 响。
对养殖动物的影响:pH值过低(酸性水,pH低 于6.5),可使养殖动物血液的pH值下降,降低其 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 可使鱼虾等水产动物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 剧下降,水产动物吃再多也生长缓慢。pH值过高的 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精品课件
6
主要学习内容
一、水产养殖病害如何产生及怎么预防? 二、学会简单病害的诊断方法。 三、渔药使用和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四、了解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
精品课件
7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一)发病的原因?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主要是由环境、病原菌、水 产动物三者相互作用引起。
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外界环境恶化,病原菌 大量滋生,水产动物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免 疫力下降,最终抵挡不住大量病原体的侵袭,结 果发病,轻者生长受阻,重则死亡。
精品课件
5
►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使用了劣质的饲料、 购买了带病菌的种苗、药物使用不当、日常 管理不科学等,都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目 前,疾病是妨碍养殖渔业增收的主要原因, 控制住了疾病,丰收就有保障。水产动物不 同于陆上家禽,其生活于水中,平时难于观 察,当我们发现鱼因生病浮在水面时,已经 是到了疾病的中、后期了,此时治愈难度大, 且鱼在水中,实施救治也难。因此,在养殖 中我们提倡“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接下来,围绕此原则学习以下的内容。
► PH值偏高时的调节 ①注入新水 调节;②用醋酸调节,每次每 亩用500ml左右,充分稀释后全 池泼洒③施用滑石粉(又称光 粉、皂石粉)每亩每米水深施 用1-2kg,可降低PH值0.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