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关于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嘉峪关文旅特色

合集下载

嘉峪关城楼简介

嘉峪关城楼简介

嘉峪关城楼简介嘉峪关城楼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嘉峪关市,是古代的重要关隘之一。

嘉峪关城楼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军事设施的城楼,在古代曾起过重要的防御作用,也是中外旅游者探访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之一。

嘉峪关城楼呈“口”字形,整座建筑富于中国古代特色,同时又充满现代感。

城楼周围是水沟,视线扫过去,草木葱茏,景色宜人。

城楼高约30米,共九层,外墙被重新涂上鲜艳的红色,整座城楼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气势。

城楼内部布局独特,正厅风格典雅庄重,尤其是一楼的古色古香的茶室,是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之一。

城楼顶部则呈八角形,四面各有一座碉楼,构造严谨,美轮美奂,令人惊叹。

嘉峪关城楼的历史悠久,至今仍有相关铭文、碑刻等文物可供参观。

其中,珍藏有“嘉峪关居民条约”的“五言律诗”碑,成为了中国碑刻艺术文化的重要珍藏之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居民之间的自愿协商、和睦相处的精神。

嘉峪关城楼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为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同时也为了加强嘉峪关关隘的防御力量,城楼周围建立起了兵营、驿站、市场等一系列相关设施,形成了既有交通、贸易,又有军事防御功能的综合性城市。

这种城市布局及其相关设施的完备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巅峰之作。

嘉峪关城楼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军事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楼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嘉峪关城楼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在现代社会,嘉峪关城楼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因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嘉峪关城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承载着地域性与全民性文化的内在价值,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继续发扬光大。

嘉峪关探秘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

嘉峪关探秘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

嘉峪关探秘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嘉峪关,位于中国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

作为连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流中心,嘉峪关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嘉峪关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索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本文将带领你深入嘉峪关,揭开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西端起点的神秘面纱。

一、嘉峪关的历史背景嘉峪关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关隘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作为连接中国和西域的重要咽喉,嘉峪关以其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军事意义而闻名。

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而嘉峪关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二、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嘉峪关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地处嘉峪关市域内,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的西北端,地理位置独特。

其东面是河西走廊,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而其西面则是辽阔的戈壁草原。

三、嘉峪关的建筑风格嘉峪关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壮观,代表了中国古代关隘建筑的典范。

关城构造严谨,墙体高大厚实,坚固耐用。

整座关城由内外两道城墙组成,城墙上分布着众多的瞭望台、箭楼、城楼等建筑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嘉峪关内城中的“千里嘉峪关,雄关漫天雪”石刻,字迹古朴而雄浑。

四、嘉峪关与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嘉峪关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交融。

五、嘉峪关的文化遗产嘉峪关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嘉峪关博物馆。

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嘉峪关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文化景点,如塔尔寺、雄关古道、嘉峪关长城等,这些都是丝绸之路历史遗存的见证。

六、嘉峪关的旅游资源嘉峪关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著名。

游客可以参观嘉峪关的各个景点,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天下第一雄关简介

天下第一雄关简介

天下第一雄关简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牛气冲天的地方——天下第一雄关!没错,就是那个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的嘉峪关!嘉峪关,它坐落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边大概五公里的地方,那可是河西走廊上最狭窄的山谷里。

你想象一下,两边是巍峨的群山,中间一条小路蜿蜒而过,嘉峪关就像个守护神一样,屹立在那里,守护着咱们的大好河山。

这地方,地势险要,建筑雄伟,简直就是天生的军事要塞,难怪被叫做“天下第一雄关”呢!说起来,嘉峪关的历史可悠久了。

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比山海关还早建了九年呢!那时候,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这里修建关城。

这一修,可不得了,嘉峪关成了西部国防的重中之重,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嘉峪关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独特!城内有城,楼宇相连,既有中原的庄重,又有西域的奔放。

你走进关城,就能看到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这些建筑,它们不仅体现了嘉峪关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展示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独特思维。

特别是那块被放置在重关门楼后担台之上的砖,那可是工匠们精确计算用料的见证,让人不得不佩服!当然啦,嘉峪关不仅仅是个历史遗迹,它还是个旅游胜地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雄伟的长城和古老的关隘,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如果你喜欢探险,还可以去爬长城,沿途的风景简直美翻了!总之啊,嘉峪关这个地方,真的是让人一去难忘。

它不仅仅是一座关隘,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每次提到它,我都觉得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敬畏。

如果你还没去过嘉峪关,那可得赶紧安排一下了,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21.12.24•【文号】文物革发〔2021〕41号•【施行日期】2021.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革发〔202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2021年12月24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统筹推进“十四五”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下,全国革命文物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革命场馆体系基本形成,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1600多家。

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教育传承功能明显增强,融合发展作用大幅提升,机构队伍建设实现突破,整体态势日益向上向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建设文化强国、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保护管理还有弱项,研究展示存在短板,运用手段有待拓展,融合发展仍需提升,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嘉峪关新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是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壁画砖艺术在其中具有独特的特色。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的特色之一是多样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在这些墓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等。

这些题材的表现手法也非常多样,有的是富有浓厚的装饰性,有的是极富表现力,有的是细腻且生动,给人一种立体感。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的特色还体现在其精湛的绘画技巧上。

这些壁画砖艺术作品在绘画技巧上非常高超,无论是线条的处理还是色彩的运用,都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才华和智慧。

他们能够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粗细和长度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的特色还表现在画面的布局和构图上。

这些壁画砖艺术作品在布局和构图上非常讲究,注重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他们运用对称和比例的原则,使画面更具稳定感和和谐感。

他们还善于运用空间的距离和大小来营造画面的深度感。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的特色还体现在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上。

这些壁画砖艺术作品中的图案和符号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有的图案和符号可以代表幸福、吉祥和神秘等意义,有的可以代表人类的欲望和追求。

通过对这些图案和符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信仰和文化。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具有多样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精湛的绘画技巧、独特的画面布局和构图,以及丰富的象征意义等特色。

通过对这些特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嘉峪关新城位于嘉峪关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魏晋墓室遗址。

墓室内的壁画砖艺术是该遗址的特色之一,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等方面的特色。

本文将对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进行研究,通过对壁画的内容、风格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异同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魏晋时期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壁画内容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以人物、动物、花卉、果实等为主要绘画内容,其中人物为最为突出。

壁画砖上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中,以舞蹈、宴会、游乐等场景为主,描绘了生活的愉悦和欢快。

壁画砖上的神话、传说等题材也是较为丰富的,如宫殿、神兽、神仙等形象在壁画上均有所呈现。

二、风格特色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线条的简练和色彩的深沉。

在壁画砖的绘画中,线条简练而有力,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轮廓,同时营造出一种清晰、明了的艺术效果。

在色彩方面,以深厚的红色、黄色、绿色为主调,突出了鲜艳的色彩对比,表现了魏晋时期的独特审美趣味。

三、与其他地区异同与其他地区的魏晋墓室壁画相比,嘉峪关新城的壁画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不同。

在内容上,嘉峪关新城的壁画砖更加突出生活性和乐观性,内容更加注重展现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在形式上,嘉峪关新城的壁画以简练的线条和深沉的色彩为主,与其他地区的壁画形式相比显得更加鲜明和突出。

四、在魏晋时期的艺术地位和价值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是中国古代壁画砖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历史上,嘉峪关新城壁画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西部地区魏晋时期艺术史的空白,丰富了魏晋时期艺术史的内涵。

在艺术上,嘉峪关新城的壁画砖通过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嘉峪关文物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嘉峪关文物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嘉峪关文物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景点地址
嘉峪关文物景区景点介绍
嘉峪关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在这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有雄伟壮不雅的汉代和明代万里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心脏,以及展现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活的黑山岩画、魏晋墓地下画廊等人文古迹;有亚洲距城市比来的七一冰川及祁连积雪、瀚海蜃楼等独具特色的西部风光,有博大精深的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

有西北民俗风情旅游和讨赖河大峡谷探险、沙漠探险、花海魔鬼城探险等具有西部情调的探险旅游胜地;有乾圆山庄、新城草湖等休闲度
假的好去处;此外还有石关峡、黑山湖等多处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嘉峪关关城为龙头的四大资源(空中气流资源、山地冰川资源、陆地资源和地下资源)、八大景点(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浅石刻岩画、长城博物馆、魏晋墓地下画廊、七一冰川),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本地生产的旅游产品主要有:夜光杯、风雨雕、驼绒画、祁连玉雕、嘉峪石砚、文物复制品及反映魏晋时代人文景不雅的墓砖画等。

嘉峪关文物景区美食。

嘉峪关关城关帝庙油饰彩画保护维修纪实

嘉峪关关城关帝庙油饰彩画保护维修纪实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074Vol.202根据国家文物局2015年批复,对嘉峪关关城内游击将军府、关帝庙、井亭、碑廊木结构建筑进行保护维修。

2017年嘉峪关市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对其组织勘察设计、造价编审、招标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油饰彩画修缮工程。

经过此次保护维修,游击将军府、关帝庙、井亭、碑廊木结构建筑整体的观感效果得到提升,在较好保护建筑本身的同时更加完整地将其呈现在人们面前。

1 关帝庙历代维修情况据史料记载,嘉峪关关城内的关帝庙原称武安王庙,明代中期建造,原位于关城内城中,庙内供奉三国蜀汉大将关羽。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故明代中期前称其庙为武安王庙。

明正德元年(1506),修建嘉峪关东西两楼时,将武安王庙移建于关城东瓮城东墙边,改称关帝庙。

明神宗万历帝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故改武安王庙为“关帝庙”。

据《重修武安王庙碑记》碑(明万历十年,即1582年)记载:“酒泉佘公讳动,别号东泉。

持行忠孝事神恤民,罔不竭诚。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膺承天眷,命守斯关,驻麾是地,诣谒神庙,睹其规模狭隘,像仪矮卑,心既谦然而欲新之。

”于是“遂捐俸资,鸠工抡林。

举关商民士卒子来趋效,各竭其力”,最终在万历十年(1582)完成维修。

“庙貌门庑,焕然一新,丹漆辉煌,规模清雅,诚足以栖格神明,永膺福祉。

”据《重修关帝庙》碑(清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记载:“第圣像旧系装画五彩,历年久远,未免暗淡无色,天棚马殿山门旗台两廊彩壁并满堂神像均已剥蚀,有心者不能不触目而心感矣。

”于是“予同乡熊公蜀西人,职膺游府数载于兹,概然倡首,营中官兵共捐俸饷,本关善士往来宦商随缘乐助,爰于丁卯夏兴工,戊辰秋告竣”。

公元1807年夏天开始维修,于第二年秋天完工。

维修后的关帝庙“迄今圣像辉煌焜耀,凡一切应修理者靡不焕然一新,其地路当孔道,冠盖驰驱入庙瞻仰,敬由心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文物局关于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嘉峪关
文旅特色峪泉古街项目的意见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文物保函[2017]1918号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7.11.30
【实施日期】2017.11.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文物局关于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嘉峪关文旅特色峪泉古街项目的意

(文物保函〔2017〕1918号)
甘肃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实施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嘉峪关文旅特色峪泉古街项目的报告》(甘文局发〔2017〕17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项目。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