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参考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全面版

世界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全面版

• 2.特点
• (1)“__一_超__多_强____”,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 (2)世界格局的多_极__化_____仍然只是一个发多展极趋化 势,________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 杂的过程。
• 思考3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 【答案提示】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从根本上 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 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 的。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综合国力,争取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发 展作出更大贡献。
• (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 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 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 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
• (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 (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 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 了挑战。
• 世界形势出现了______与______、______与 ________并存的局面。
• 3.表现
• (1)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_国_____为首的北 约人打权高着于“主_权_______________”的旗号,科趁索沃南 联盟内部发生________危机的情况下,向南
安联理会盟发动战争。这是北约在没有经过联合国 ________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 是北约成立50年来20首01 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 2.苏联解体
• (1)过程: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 党的领多导党地制 位,实行________。②1991年底, 俄罗斯等11独个立加国盟家联共合和体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 ________________两__极。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优选PPT课件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优选PPT课件

3.东欧剧变的过程: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制度质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的“和平演变”
西方的和平演变
• 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 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 西方条件。
•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 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 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江泽民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 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 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知识整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世界形势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 总趋势:走向缓和 强”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共46张PPT)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共46张PPT)

想一想,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导致世界 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冷战的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1989——1991) 1、概况:
5、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1超多强”向多极 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正确的表述是
①“1超”指美国是唯1的超级大国 ②“多强”指世界上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 ③多极化格局形成是1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④“1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 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 6、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说法正 确的是( )①“一超多强”局面出 现②和平与动荡并存③世界形势趋于 缓和④多极化格局即将形成⑤恐怖主 义泛滥⑥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 •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9· 11事件现场 据统计,近年来美国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的事 件占世界此类事件的比重连年上升,1996年 为25%,1997年为30%,1998年为35%,2001年 “ 9· 11”事件是有史以来针对美国的空前严重 的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 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 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3)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课件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人教版】课件

8、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 段,对其正确的表述是
①“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多强”指世界上还有 其他几个力量中心 ③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④“一超多强”的局面意味着当前美国单独主宰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9、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 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两极格局瓦解, 总趋势:走向缓和 暂时“一超多强” 和平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单元小结: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美苏
对峙
两极格局
多极化 趋势出现
世界形势紧张动荡
苏联
解体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体走向缓和
反战的呼声
小试牛刀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11.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 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美 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说:“‘冷战’的结束正在 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以 上材料说明
A.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B.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十分 艰巨的任务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各国利益的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评价
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 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

过程与方法
说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答问题,逐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在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 力的信念。
教学方法
说目标
● ● ●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过 程 与 方 法
知 识 与 能 力
确依 立据 如︽ 下课 三程 维标 目准 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说目标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理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运用 分析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历 史的思维方法
美国总统克林顿称:除非南联盟总统米洛舍 维奇从科索沃撤出部队,否则北约对南采取的空 中打击将“既不会减弱也不会停止”。
1999年3月24日晚,战争爆发,图为贝尔格 莱德市中心遭到轰炸。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
在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
三 多极化趋势加强
活动设计:
探究发现
以“接龙”小游戏的方式, 从教师开始,依次快速地讲 出欧盟的成员国。重复、讲 错或说不出算不过关。
设计意图:
用欢快的方式再次使大部分 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感 受欧盟发展壮大的过程。
三 多极化趋势加强
合作探究:
探究发现
1 同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问题上为什么一些欧盟国家和美 国持不同意见?除欧盟外,还有哪些政治势力对世界格局的发 展变化产生影响? 2 你知道上述政治势力各自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吗?哪些势力的 对外策略给世界和地区和平带来了潜在威胁? 3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 化过程?上述各种政治势力共同作用,相互制约,又会促使世 界格局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4 你认为中国要如何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 挑战,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6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6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 壮大。 ③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 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特点 (1) 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 战”较量引起的。 (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 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3)长期过渡。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 的过程。
1992 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
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 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 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 话的国际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试解:________。(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好。)
解题流程:
A 项正确 B 项不符 C 项错误 D 项不符
关键词:1992,社会主义 ——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 A 项。
二、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由来: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已初露端倪,七八 十年代更趋明朗化。两极格局结束后,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 展的主流。
2.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原因 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 极世界。
答案:D
一、选择题 1. (2012· 唐山检测)1989 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 1990 年 10 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 ( ) 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C.不结盟运动兴起 B.多极化格局形成 D.苏东剧变
4.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2)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 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
依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
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
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主题
主干梳理
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
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 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 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 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练出高分
1
2
3
4
5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
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
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 答案 D
练出高分
1
2
3
4
5
3.(2014· 江苏高考)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 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 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 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
1992年,欧共体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PPT课件 29 人教课标版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PPT课件 29 人教课标版
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B.“美式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伊斯兰激进分子的 仇美情绪 C.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 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成为惟1的超级大国 C C.多个国家联盟力量中心的存在 D.欧洲联盟的成立
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 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B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执政党丧失政权但社会制度未发生根本性变 化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界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201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22)2011年10 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 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 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 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 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C(
2、表现:
(1)欧洲: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P127):
“冷战”结束后,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 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2、表现:
(1)欧洲: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政治: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军事:拥有可以匹敌美国的军力。 经济: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P127):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极力 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 多极化进程。
2、表现:
(1)欧洲: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俄罗斯: 经济与国力复苏。
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 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 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 斯拉夫动武, 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2、苏联解体
⑴过程:
戈尔巴乔夫
改革失败, 加剧政局动荡, 民族分裂
八一九事件
国家政权性质 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国旗降下
苏联解体
“八一九”
事件
• “八一九”事件是一部分企图维持原苏 联国家体制的党、政、军领导人密谋发 动的一场政变,以阻止联盟国家的解体 趋势。
• “八一九”事件的结果与其发动者的愿 望相反,进一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 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已失去实际领导国 家的威望和能力,成为按叶利钦意志行 事的傀儡。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 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 地五角大楼, 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厂严重威胁。 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
பைடு நூலகம்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78天
思考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总结苏东剧变的启示: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2)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4)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 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 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 爆发。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 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 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 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 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 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 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 开 这性 样” ,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 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 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 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 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轰 炸 南 社
格 莱 德




总 部 大 楼
弹 袭 击
南联盟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 南斯拉夫大使馆
在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
科索沃战争
• 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 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 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 方式。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 、利用北约这个地区组织对 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一场非 正义、反人道的战争。
红色区域为社会主义国家
大 西 洋
民 德
波兰
苏联
罗马尼亚
阿 尔 巴 尼 亚
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纲要求】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 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 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 (1)经济改革: (2)政治改革: ①指导思想: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②具体操作: 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9.11事件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 政治经济困境。 2 (1)经济改革: (2)政治改革: (3)外交方面: 放弃积极进攻战略,由扩张转为全 面收缩,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 针,寻求缓和。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1)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2)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⑴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⑵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⑶原因:
内因: 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政局动荡; 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和平演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 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思想渗透、经济施压、分化 瓦解,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对派等 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 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 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直接原因
根 本
激化各种矛盾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2、苏联解体
⑴过程: ⑵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东欧 剧变
⑴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⑵表现: 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等 ⑶原因:
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 (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 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 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 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 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 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 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戈氏的改革之风, 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有影响,起 了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