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的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卷第3单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类题》一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卷第3单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类题》一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训练卷第三单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类题》一1.人与自然和谐带给我们健康的身心生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诗佛”王维参禅悟理,对此有深刻体悟,其诗作如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

请你细细体悟以下诗句,将其首联或颔联改写为一段写景文字,展现你眼中的自然之美。

(要求:不少于80个字,合理想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将“雨中、自行车、我”用比喻、排比句式扩写成50字的片断。

(6分)3.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并作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符合逻辑;最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6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50-70字。

(5分)杨柳阳光微风鸟儿春雨繁花5.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80个字。

(6分)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 (2)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 (2)

天宫一号阅读答案1. 天宫一号的背景介绍天宫一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一颗空间实验室。

它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制、长期驻留在轨道上的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宫一号的任务是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做技术验证,为未来的长期载人空间站的建设积累经验。

天宫一号的设计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总长约10.4米,最大直径约3.35米,总质量约8.5吨。

它具备太阳能供电、生活保障、姿态控制等基本功能,并且可以与神舟飞船自动交会对接,实现宇航员进出空间实验室。

2.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分为两个阶段,即“飞行验证阶段”和“载人任务阶段”。

2.1 飞行验证阶段在飞行验证阶段,天宫一号主要开展以下任务:•技术验证:验证天宫一号的姿态控制、光伏发电、空间生活保障等关键技术。

•载人飞船试验:与神舟飞船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为未来载人航天飞行做准备。

•科学实验: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如生物实验、物理实验、地球观测实验等。

2.2 载人任务阶段在载人任务阶段,天宫一号主要开展以下任务:•载人飞船的长期驻留:宇航员可以长时间驻留在天宫一号,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载人空间实验室的运维:维护天宫一号的稳定运行,保证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载人空间站的技术验证:为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积累。

3. 天宫一号的科学实验成果天宫一号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3.1 生物实验通过在天宫一号进行生物实验,科学家们研究了生物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他们发现,微重力环境下,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都会发生改变,这对于进一步探索太空中的农业和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2 物理实验在天宫一号进行的物理实验中,科学家们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流体运动、燃烧过程等。

他们发现,在微重力环境下,流体运动的规律与地球上的不同,这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3 地球观测实验天宫一号还配备了各种地球观测设备,科学家们通过这些设备对地球的大气、水文、地质等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关于“天舟一号”》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天舟一号”》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①“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③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

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材料二:④“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⑤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⑥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

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

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⑦“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三:⑧“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

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

推进舱两侧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正确答案涂黑,如需更改,请先用橡皮擦干净。

3.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形成了思想史上的奇观。

狭义上,诸子之学仅限于先秦时代;广义上,诸子之学则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作为现代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这些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回顾、反思历史上的思想家所说的内容,还需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当今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系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思想的交融,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这两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___女士是一位瘦秀成熟的女性,身上散发着文人气质和军人风度。

她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进行,那里的钟声传得很远,给她留下了清晰的回忆。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解析卷)

专题16 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解析卷)

专题16语言文字运用(病句类)【2023年】(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天宫一号》的阅读题及答案

《天宫一号》的阅读题及答案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这些飞船将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的寿命只有6个月,而重达8吨多的天宫一号使用
寿命要达到两年。

在孤独的旅行中,天宫一号也许会遇到一些“不速之客”——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火箭发动机。

据统计,直径大于1厘米的空间碎片数量就超过了11万个。

千万别小看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由于它们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

一般为几千米每秒至几十千米每秒,因此,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为了防止这些“不迭之客”的伤害,天宫一号自身带有防护板。

可以遮挡微小碎
片对飞行器的撞击,而其自身2毫米~3毫米厚的金属外衣。

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员都会进行碰撞概率的计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没有可能对天宫一号产生威胁。

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过程中,是不会遇到危险“访客”的。

万一遇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一号发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道继续飞行。

2021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含解析)

2021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大气中有两种气体成分,含量很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它们是(D)A.氧气和氮气B.水汽和杂质C.氧气和臭氧D.臭氧和二氧化碳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2.干洁空气中,总体积最大的是(B)A.氧气B.氮气C.水汽D.杂质解析:干洁空气不包括水汽和杂质,氮气总体积最大,占干洁空气的78%。

3.存在于大气中的固定颗粒是(D)A.水汽B.云层中的水滴C.惰性的氮气D.尘埃解析:大气中的尘埃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

读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4米以下)图,回答4~7题。

4.图中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B)A.a B.bC.c D.d解析: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占干洁空气的21%。

5.图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其体积分数增加的是(C)A.a—氮气B.b—氧气C.c—二氧化碳D.d—氩气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因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含量增加。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C)A.a B.bC.c D.d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应图中的c。

7.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放出的气体分别是(D)A.a和b B.c和dC.a和d D.c和b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8.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B)A.对流层飞往对流层B.对流层飞往平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9~11题。

【写作指导】情境任务类作文(三)

【写作指导】情境任务类作文(三)

【写作指导】情境任务类作文(三)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选自2019全国Ⅱ卷)1.(2021改编)找出材料中的写作指令,按提示填空。

任务指令:根据给定的情境和身份完成写作。

身份指令:青年学生。

答案: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演讲稿、书信、观后感。

解析:本题考查找出材料中的技术指令和文体指令。

可分析材料、提示语和写作要求来填写。

“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是技术指令。

“切合身份,贴合背景”,即语言表达要符合“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与所选的时代贴合,反映时代特征。

“符合文体特征”,即要符合所选任务要求的文体特征。

演讲稿,要振奋激昂,写出勇当救国先锋的精神;书信,要娓娓道来,写出典礼上宏大、热烈的场面和人物的光辉事迹,表达对新局面开启的自豪、对功勋人物的敬仰之情;观后感,要写出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意演讲稿、书信的格式,写作时可以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宫一号》的阅读题及答案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
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

这些飞船将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的寿命只有6个月,而重达8吨多的
天宫一号使用寿命要达到两年。

在孤独的旅行中,天宫一号也许会遇到一些“不速之客”——太
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火箭发动机。

据统计,直径大于1厘米的空
间碎片数量就超过了11万个。

千万别小看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由于它们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

一般为几千米每秒至几十
千米每秒,因此,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为了防止这些“不迭之客”的伤害,天宫一号自身带有防护板。

可以遮挡微小碎片对飞行器的撞击,而其自身2毫米~3毫米厚的金
属外衣。

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为了保护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安全性,科技工作者制定了专门
的预警机制,并用黄、橙、红代表不同的预警等级。

红色代表的危
险级别最高,即有可能撞击到天宫一号的碎片。

为了精确计算空间
碎片出现的可能性,科技工作者还引入碰撞概率的概念。

这一概念
是空间碎片预警判断的参数与依据,表示的是碎片与天宫一号发生
碰撞的概率。

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员都会进行碰撞概率的
计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没有可能对天宫一号产
生威胁。

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过程中,是不会遇
到危险“访客”的。

万一遇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一号发
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
道继续飞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型号主管设计师李
兴乾对航天员生活进行了揭秘。

“交会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可以从飞船中进入‘天宫’进行工作和
实验。

在‘天宫’里为航天员配备了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笔记本
电脑里事先会存储好航天员感兴趣的影音节目,从太空中甚至还可
以往地球上发送电子邮件。

”李兴乾介绍,“天宫一号舱体密封性很好,所携带的资源足以供应航天员工作和实验时的需要。


天宫一号里有500余台大小设备,它们对于“天宫”的在轨运行
和正常工作都十分关键,在太空中,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该怎么办?李兴乾说:“设计时已做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有的设备试验次数
达万次以上,就是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原来,研制人员经过大量试验,在参考同类设备实际飞行结果
数据的基础上。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制定了几百种预案,
从系统、到分系统、到单机。

各级、各层面上都做了备份,保证天
宫一号各部件的正常运转。

“在一些关键设备的控制上,我们还设计了‘双保险’,比如无人
期间设备自动控制。

有人时还可以让航天员参与进行人工控制。

”李
兴乾补充道。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还有更加神秘的装置,从这里,在太空
中可以向地面发送电子邮件。

据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人机界面完全是按照裁人的状
态来设计的。

在未来的裁人飞行中,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借助仪表
控制器应用软件,与地面进行短信息编辑和收发电子邮件。

如果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字和图像资料需要在飞行器与地面之
间进行交换,那么航天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流。

而这些界面与我们地面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一样智能,可以直接
输入文字,并可以添加8兆以内的附件,传递大量数据信息。

6.下列关于“天宫一号”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一旦和太空中数量很多、并且相对速度很大的垃圾相碰就
会造成重大损失。

b.它自身的金属外衣和自身所带有的防护板可以遮挡太空中大
大小小的垃圾。

c.它里面设施完备,航天员除可以进行工作和实验外,还可以
进行体育娱乐活动。

d.它里面配备有笔记本电脑,航天员可以借此在太空中往地球
上发送电子邮件。

7.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天宫一号在空中顺利运行,科技人员制定了用黄、橙、红作等级的预警机制。

b.科技人员引入了碰撞概率的概念,从而能够精确计算运行中空间碎片出现的可能性。

c.科研人员经过精心的计算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过程中不会遇到太空垃圾的撞击。

d.天宫一号里面有500余台大小设备,携带资源足以供应航天员工作和实验时的需要。

8.为本文拟一个标题,最贴切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的传奇之旅 b.天宫一号——中国梦的承载者c.天宫一号、神舟飞船邀游太空记 d.天宫一号的太空生活
【试题答案:】
6.b
7.c
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