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婚俗文化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婚俗

少数民族婚俗


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 并且特别注重“父母之命,媒约之 言”,但最有特点的是媒人提亲之 前则是“对歌择偶,木叶传情”自 由恋爱。此外,还有“坐娘家”、 “转房”等习俗。 布依族青年 男女结婚前,要举行过彩礼仪式。 由男方通知女方过彩礼的日子,女 方同意后,男方即请媒人带上酒肉、 烟糖、衣物等东西到女方家过彩礼。 这种做法的用意一是与女方家商定 婚期,二是向女方交结婚彩礼。过 彩礼仪式举行后,男女双方都按约 定的婚期积极筹办婚事。
瑶 族
• 收割完田里的稻谷,就进入 腊月间了。这段时间对居住 在大山深处的瑶族同胞来说, 是收获一年劳动成果的金秋 季节,也是瑶族姑娘、小伙 子们收获爱情果实,走向爱 情殿堂的吉祥时光。 瑶 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 秘,不但有着很多的传奇色 彩,也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 底蕴。
不 但 后 能 结 , 见 婚 父 面 前 母 , 一 便 俗 段 为 称 时 他 婚 间 们 前 内 选 不 , 择 见 男 吉 面 女 日 双 结 , 方 婚 结 却 。
苗 族 青 年 男 女 经 过 恋 爱 情 投 意 合
30
苗 族
" "
侗族
• 家 得 人 的 心 底 , 。 永 久 地 存 留 在 这 侗 难 娘 辈 , 新 一 名 里 , 可 数 们 闹 , 。 说 上 碗 。 于 钱 最 屈 指 后 生 来 她 ” 。 子 放 筷 礼 或 意 钱 吃 , 罢 诚 掏 , , 对 将 也 次 , 钱 架 在 小 乎 份 而 在 悄 悄 碗 三 与 一 生 一 参 , 打 油 茶 线 或 “针 , 将 , 们 的 茶 只 能 娘 新 娘 碗 底 人 喝 茶 多 少 后 牛 人 吃 , , 油 子 曰 新 压 , 乎 碗 茶 或 是 在 一 油 不 后 新 娘

高山族的风俗

高山族的风俗

高山族的风俗高山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高山区域。

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高山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习俗凝聚着高山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一、婚俗习惯高山族的婚俗习惯独具特色。

在高山族的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神圣而庄重的事情,因此婚礼仪式非常隆重。

首先,婚礼的地点一般选择在家族祖先的墓地旁,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穿上传统的高山族服饰,新郎头戴红色头巾,新娘则戴上花环。

在婚礼上,还会有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喜庆的气氛洋溢。

二、节日习俗高山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每年这些节日都会成为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刻。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高山族的新年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

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拜年,祭祀祖先,亲朋好友相聚,共度欢乐时光。

此外,高山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三、服饰习俗高山族的服饰非常独特,展示了他们浓厚的民族特色。

男性一般穿着黑色长袍,头戴红色头巾,脚踩蓝色布鞋;而女性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袍,头上戴着花环,脚踩绣花鞋。

高山族的服饰绣制精美,图案多样,展现了高山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四、饮食习俗高山族的饮食以米饭、玉米和土豆为主食,同时也注重食用肉类和蔬菜。

高山族人民喜欢吃辣,因此他们的菜肴通常都带有辣味。

另外,高山族还有一种特色食品,叫做“酥油茶”,这是一种由茶叶、牛奶和酥油煮制而成的饮品,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五、民间艺术高山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绘画等。

舞蹈是高山族人民最喜欢的表演形式之一,他们的舞蹈动作矫健而优美,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音乐方面,高山族的乐器种类繁多,有笛子、二胡、锣鼓等,人们常常在节日和庆典上演奏音乐,增添欢乐气氛。

此外,高山族的绘画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常常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六、信仰习俗高山族人民信仰多神,他们相信神灵的庇佑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中国少数民族婚俗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婚俗资料

景颇族婚俗

单向姑表婚,即姑家的男子可以娶舅家的女子为妻,
但舅家的男子不可娶姑家的女子为妻。这就是景颇族所说
的“血不倒流”的婚姻规则。这种单方姑表婚形成了景颇
族“丈人种”和“姑爷种”的关系。

景颇族结婚,首先要请董萨占卦,选择要娶的对象,
之后请媒人提亲。在历史上,婚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明媒正娶
白族婚后竟有“自由”假期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 灿烂的文化,在恋爱、结婚、家庭问 题上也是高度的文明和开化。虽然有 婚外情的人会受到投江溺死的严厉惩 罚,但是如果婚姻存在问题,每年都 会有机会“转山岭”去寻找真爱。
白族规定,每年在某个时段要给 每个家庭成员三天时间,凡是婚姻存 在些问题的家庭成员,在这三天中可 以找往日的情人去到周围山中某个安 静的地方互诉衷肠,可以卿卿我我甚 至可以同居,以宣泄这一年的思念之 情,别人无权干涉。三天过后则必须 回归家庭。
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 统计约4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拉 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 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 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
拉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结婚不办宴 席,只是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双方祝 福,然后大家围着火塘载歌载舞,就算仪 式结束了。但是拉祜族离婚就必须办宴席, 要由提出离婚的一方办宴席,而大家却不 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意味的习俗,目的 在于戒告年青人择偶要认真,一旦结婚, 就要终身相随。
傣族--- Leabharlann 个小和尚回家在傣族,是男嫁女娶。男孩子到
了一定年龄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子 到了一定年龄则会把女婿娶回家。

少数民族婚俗礼仪

少数民族婚俗礼仪

少数民族婚俗礼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婚俗礼仪方面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以下是几个少数民族的婚俗礼仪介绍。

藏族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婚俗礼仪极为庄重和丰富。

1.求婚:传统的求婚方式是男方派人前往女方家做婚姻提亲。

求婚者要带上礼物,通常是一块白色哈达和少量珠宝首饰。

如果女方家同意,就会为男方送上一个红色的回礼哈达,表示接受求婚。

2.聘礼:婚事确定之后,男方会按照一定的规定准备聘礼,聘礼包括各种蔬菜、肉类和奶制品等。

此外,还会准备一些酥油茶、糌粑、高崴,以及面团制作的“人”和“羊”,象征着美好的前程和丰收。

3.婚礼:婚礼通常在农历八月至九月之间举行。

婚礼前,男女双方要互送礼物,女方要为男方织一块羊羔绒手套,男方要为女方制作一把藏刀。

婚礼当天,男方家会提前准备婚房,将房间布置得非常漂亮。

在婚礼上,男女双方会穿上藏族传统服装,进行舞蹈表演和歌唱,并进行祭拜仪式。

结婚后,新娘会搬到男方家,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其婚俗礼仪也非常独特。

1.拜天地:在朝鲜族婚礼开始之前,新娘会先到新郎家拜天地。

新娘会将祭品摆放在地上,然后跪拜天地神灵,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2.迎亲:在新娘完成拜天地之后,新郎会亲自去接新娘回家。

迎亲的队伍通常会有鼓手、吹箫者和舞者等,整个队伍热闹非凡。

3.敬茶:在新娘进入新郎家之后,酒席开始举行。

这时,新娘要向长辈敬茶,表达敬意和尊重。

4.投喜糕:朝鲜族婚礼上,还有一项传统仪式叫“投喜糕”。

新娘要将喜糕投向室内的一个角落,谁吃到这块糕点,谁就能早日结婚。

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其婚俗礼仪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娶亲:在哈萨克族传统婚礼上,新郎需要带领一些朋友和亲戚一同前往新娘家。

到达新娘家后,新郎要履行一系列的仪式,如赛马、胡楞子(哈萨克族传统的一种棋类游戏)等,并送上一段阿達尔(哈萨克族特产)作为聘礼。

2.婚礼:哈萨克族婚礼通常会持续两天或更久。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少数民族求爱风俗大全

少数民族求爱风俗大全

少数民族求爱风俗大全背新娘习俗1.广西少数民族婚嫁习俗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广西少数民族对此十分重视,形成了种种奇情异趣的风俗.壮族男女青年除了对唱山歌、抛绣球、投果子表白恋爱之情外,还有碰红蛋、当街对望、打木槽示爱、赠鞋定情、服饰示恋、手电筒探情等多种向对方表白恋爱之意。

结婚时,新郎用牛车去接新娘。

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

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

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新娘出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

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

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

她登完竹梯,一位父母健在的男青年立即将竹梯砍断。

进入洞房,后面又立即有人拆去新桥。

砍梯、拆桥,表示新娘后路已断,今生永落夫家,生育子女,创家立业,也寓意新人结合,如意美满,白头偕老,永不变心。

晚上,伴娘和歌手要与寨上小伙子们对歌。

新娘次日回门,新郎当日或次日接回。

晚上伴娘和歌手又要与寨上小伙子对歌,连唱夜,有茶歌、赞歌、情歌等等。

有些青年通过这种机缘机中了意中人。

壮族青年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

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

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歌或表演节目。

再轮换抛球。

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

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

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定点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

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夜婚桂北部分壮族地区婚俗,也称火把婚。

内蒙古结婚风俗流程

内蒙古结婚风俗流程

内蒙古结婚风俗流程内蒙古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内蒙古的婚礼风俗也是独具特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内蒙古结婚的流程吧。

一、纳彩礼在内蒙古,结婚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庭纳彩礼。

彩礼是一种表示诚意的礼物,一般包括金银首饰、红包、糖果等。

男方需要亲自送礼,表达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二、定亲仪式内蒙古的结婚习俗中,定亲仪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天,男方的长辈会带着一些礼物,和女方的长辈商量婚事。

双方长辈商定好婚期后,会给予一些祝福和鼓励的话语,表示对新婚生活的祝福。

三、婚礼筹备在内蒙古,结婚前的准备工作是相当繁琐的。

首先,双方家庭要商量好婚礼的规模和场地。

然后,女方家庭要准备新娘的嫁妆,包括衣物、首饰、家居用品等。

男方家庭则需要准备喜糖、敬酒用具等。

此外,还要邀请亲友们参加婚礼。

四、迎亲仪式内蒙古的婚礼中,迎亲仪式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传统的蒙古族婚纱,盖上红色的头巾。

新郎带着一群哥们,手持长刀,骑着马去接新娘。

新娘坐在装饰华丽的花轿上,由伴娘和伴郎抬着,一路上还会有亲友们扔红果子、撒红花,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五、拜堂仪式内蒙古的婚礼中,拜堂仪式是非常庄重的一环。

新娘和新郎需要穿上传统的礼服,双方家长带领着新人拜堂。

拜堂过程中,长辈们会给予新人一些婚姻经验和祝福的话语。

拜堂结束后,新人会进行交杯酒仪式,象征着新婚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六、婚宴内蒙古的婚礼中,婚宴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婚宴上,新人会与亲友们共进晚餐,品尝各种美食,共享快乐。

婚宴上还会有一些表演节目,如舞蹈、歌唱等,以增加气氛。

七、敬酒仪式内蒙古的结婚习俗中,敬酒仪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婚宴上,新娘和新郎要向亲友们敬酒,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亲友们也会给新人敬酒,祝愿他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八、洞房花烛夜内蒙古的婚礼中,洞房花烛夜是新人们期待已久的时刻。

新娘和新郎进入洞房后,伴娘会散发小孩子的声音,新郎要找到新娘才能进入洞房。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自然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婚俗也更是各不相同。

新人们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吧!盘点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瑶族婚俗“耍望节”是瑶族男女青年选择意中人的一个民俗活动,如果最后郎有情妾有意,那么双方的家长就要用新鲜猪肉和酒作为礼品,请媒人上门说亲了。

在举行婚礼时,更要大摆宴席,如果按照传统习惯来办的话,婚宴必须请寨老来参加,见证新人喝交杯酒哦!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女青年的传情方式,具体是指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当买者是姑娘中意的人的时候,姑娘就会拿出凳子,让买者坐在自己身旁进行交谈,交谈结束以后,如果双方都相互满意,情投意合,那么两人就会端着鸡,拎着凳子进到树林里互吐衷肠;如果买者不是姑娘的中意的人,那姑娘就可能会把价钱加倍来卖了。

在订婚的时候,还会有个环节叫做“吃小酒”。

“吃小酒”意思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要是热菜,第二道要盐多的菜,第三道要有甜食。

这三道菜分别代表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建成的时候还要贺新房,先由小伙子抬着牛头上楼,唱祝福歌,由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则是抱被褥上楼,最后姑娘们把饭菜端着依次而上,最后在火塘上支好支架,把酒菜摆上桌,开始唱贺新房歌,来吃饭的乡亲们还会给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如果是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家里都要举行婚礼,不过现在大多是只在女方家举行了。

举办婚宴时,饭桌上要用绿芭蕉叶铺上,菜肴也多是寓意很吉祥的菜式。

在宴席正式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拴线仪式,就是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再用两根白线各自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这个举动象征纯洁,然后由一位高龄老人把糯米饭捏成三角形后沾上盐巴,放在火塘上三脚架的最上方,让他被火烧化后自然掉下,这一举动象征新郎新娘的爱情像铁一样坚固。

苗族婚俗在苗族中,糯米饭是男女婚姻恋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在举行婚礼时,新人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会请新娘和新郎吃一种上面画有奉娃娃和龙凤图案的糯米粑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
接亲 送亲 入门 拜堂 回门
西部接亲队一般由新郎、两个媒 人、陪郎等组成 苗族姑娘出嫁必须有娘家人陪送 穿“老年装”——“进门酒”——“送亲客” 团团围坐——卸“老年装”——担喜水
拜堂结束正宴开席后,“新娘”及所有送亲 人返回“新娘”家
苗族
后勤工作安排表
负责接待的安排名单
谢谢观赏!
与婚俗有关的歌











侗族
灯的概念:
灯,也叫“灯当”或是“灯根”,侗话里面,“灯”是“树根” 之意,“当”有“藤”之意,当地人一般都简称“灯”。“灯”, 在独炯当地人的理解中,大致相当于一个人的根骨、血统、出身 底细、家世之类的,有稳定性、遗传性,与权势、资产无关。
按灯分层:
彝族

“胜”寨约亲
侗族
以下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的婚嫁过程。
第一日接亲
傍晚,男方派关亲郎去女家接新娘。 “抢吉利” 女家“拦门” “画脸” “炒豆”
第二日迎亲
“酿海”
送“包袱”
接亲路上禁忌
吃“六合”
新娘到家
第三日送亲
新娘和陪亲“皇客”转回家去
侗族
十二碗离娘粑 跨扁担穿草鞋
哭嫁
买美打油茶
挑金水
藏族
先卜合属相,相合则可
求婚
前往女方家族求亲,择 出订婚吉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吉日起草婚约证书,
婚约以诗歌形式写成,


订婚
可以朗诵。送哈达、敬 茶酒、念订婚书(订婚
这一天,男女青年都不
参加,只是家人出席)
藏族
饮酒者: 四只古瓢挂四方, 你能一一道来否?
你若不说听我言,
此酒当由你来喝。
酒女:


接 ( 婚亲婚礼—礼 对—活 歌动 :献持哈续达三、要东天歌说头)舞四挂等—方有四古活—古铜动“瓢瓢回,, 门礼”(婚后三个象月征或汉六地浓个香月茶);
亲 过
姻 程
南面挂有长柄瓢,


象征甜蜜甘蔗糖;
西头挂有福禄瓢,
象征藏地陈佳酿;
北面挂有短柄瓢,
象征藏北水晶盐。
苗族
三大方言苗族传统婚俗礼 仪虽大体相同,但又有其 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而 言,凡正常完整的婚姻都 应履行“提亲、“订亲”、 “催婚”“交礼”、“接 亲”、“送亲”、“入 门”、“拜堂”、“回门” 等等仪式,其中的许多礼 规礼节要求极为严格。
习 有的彝族人会讲究身份阶级的不同而确定自己的未来配
举行婚偶礼的身背份“亲。里一活般比来测说”,—彝—族抢人争分斗为笠黑—彝婚—和宴婚白宴篝彝—,火—分摔别跤代比表赛
俗 贵族和平民,这是可以从姓氏中判断出来的,有的对阶
回门
级观念彝比族较新看婚重的定的夫亲家妇时庭婚女会礼方阻后家止按向黑惯男白例方彝有家族回人之门泼间习水的俗通,婚一般。是过 门的次日,或三、五、七或九日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
——以藏族、侗族、苗族、彝族为代表
侗族 彝族
藏族
苗族
侗族
侗族 主要聚居于 湘、黔、桂三省 (区)毗邻地区以 及鄂西地区,分 为南部方言区和 北部方言区两块。
恋爱 方式
结亲 过程
婚礼特色 看灯结亲


文化内涵 通婚准则
侗族
同族“月”亲
“行歌坐月”(南部方言区) “玩山凉月”(北部方言区)
彝族十分注重家族的概念,一个


家族通常都拥有同一个姓氏,即 使有所不同,不同的姓氏之间也 通常以兄弟相称。在彝族有这样 的谚语:“再缺粮食,甜荞苦荞 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 羊皮不能同穿;再缺配偶,兄妹

人 之

间 不

能准

婚则
嫁 仪 式 与
不能结婚。”同一个姓氏的人属于
、 恋

近亲,不能结婚、恋爱;一个家族
找对象 方法
结亲 过程
婚姻 仪式
婚礼 饮食
苗族
许婚
串对子——提亲——订婚
拉婚
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 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
强婚
认婚
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 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说婚 提亲——订准——给婚——结婚
苗族
提亲 定亲 催婚 交礼 婚礼 再嫁
中部方言苗族提亲一般两次方成 中部只请一个“媒人”,西部须 请一个“主媒”、一个“副媒”
以酒宴形式确定
男女将达结婚年龄,男方家开始告知女方家准备婚礼 系列活动。能否举办“婚礼”,决定权在女方家 由男方家女方家交付姑娘结婚所用的金银首饰、衣物 布料、礼金及其父母养育的辛苦费等等。
苗族寡妇可以再嫁,但随嫁子女如要改随父姓,必 须经前夫同族许可,并给鸡一只拿去做改姓仪式后 方得改姓

范畴下的兄弟、亲戚姓氏之间也

是不能结婚、恋爱。
彝族
提亲、定亲与合八字



婚前认亲
仪 结婚前一年,男方家必须要去女方家拜年


与 婚前
彝族的历迎法亲采—用—太打阳亲历—,—根背据亲太(阳“历阿选米择习良”辰)吉—日—,三所道 以婚期多门选—在—蛇唱、婚马嫁、歌羊—、—猴发、亲鸡、狗月的冬季。
准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