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籍抗战烈士
粟洋烈士简历介绍资料

粟洋烈士简历介绍资料
【提纲】
一、粟洋烈士简介
粟洋,原名粟多珍,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一个农民家庭。
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杰出的军事家。
二、粟洋烈士生平事迹
1.参加革命
粟洋早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2.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粟洋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率领部队在江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打败日军。
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粟洋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著名战役。
他作战勇敢,指挥若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粟裕军事指挥才能
粟洋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善于抓住战局变化,灵活运用战术。
他在战争中总结经验,创新战法,为我军战斗力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粟洋烈士荣誉和评价
粟洋烈士一生荣誉无数,1955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是我军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深受党和人民的爱戴。
四、粟洋烈士陵园纪念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粟洋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粟洋烈士而建。
陵园内安葬着粟洋的遗骨,供后人瞻仰和怀念。
每年清明节,都有众多干部群众前来祭扫,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粟洋烈士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一封“寻亲信”揭开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

一封“寻亲信”揭开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作者:周楠来源:《华声文萃》2021年第08期一封特殊来信,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11份泛黄档案,隐藏着11个壮怀激烈的英雄故事。
揭开尘封的历史今年5月,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收到一封特殊来信。
两名老红军后代、烈士寻亲志愿者在信中说,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埋葬了12名湖南籍师团职红军烈士,自从1951年迁葬到陵园,烈士亲人和原籍地政府从未前来祭扫,其中有6人没有登记在湖南革命烈士总名录中。
来信提出在合适时候组织烈士家乡人和亲人前往陵园祭扫、为6名红军补发烈士证书等请求。
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随即要求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抓紧核实相关情况,做好烈士身份认定工作,以告慰烈士英灵。
“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前往河北了解情况。
”5月24日,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易德才带队前往河北、山西,通過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核查相关情况。
“经过核查,志愿者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有些出入。
”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是颜隆茂烈士的原始档案记载其籍贯为“湖南省莲花县”,莲花县历来属于江西省辖区范围,这一信息迅速被通报给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由他们继续核查。
二是经多方核对,这12位同志的信息此前均已录入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管理系统,认定为烈士身份。
三是并非没有烈士亲人前往陵园祭奠。
据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刘桂云、周万成、范坚才、郭陆顺、蓝芳、吴强、喻忠良7名烈士的亲属都已联系上。
其中,郭陆顺、吴强等烈士的亲属此前曾多次前往陵园祭奠。
吴强烈士的孙子吴一挥生活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这位66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家人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收到爷爷牺牲的噩耗,后来知道他安葬在石家庄一处陵园。
当时条件有限,1983年才开始到陵园祭奠,此后每隔一两年去祭奠一次。
”湖南省多位市县史志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的烈士数量多,很多市县烈士陵园有专门的纪念碑,镌刻烈士名字,供后人祭奠。
每逢清明,部分烈士的亲友会选择在当地陵园祭奠,刘桂云、范坚才等烈士的亲友祭奠属于这种情况。
溆浦籍红军烈士名录

溆浦籍红军烈士名录
溆浦县是湖南省娄底市下辖的一个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革命烈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一份溆浦籍红军烈士名录,以纪念这些英勇的革命先烈: 1. 肖尚荣:1925年生,1944年参加红军,1945年在湖南省泸溪县战斗中壮烈牺牲。
2. 刘德贵:1926年生,1947年加入红军,1949年在河南省宝丰县战斗中英勇牺牲。
3. 王友田:1927年生,1948年参加红军,1950年在江西省南昌市战斗中壮烈献身。
4. 张超:1928年生,1947年加入红军,1949年在湖南省岳阳市战斗中英勇牺牲。
5. 欧阳建中:1929年生,1948年参加红军,1950年在贵州省凯里市战斗中壮烈牺牲。
6. 卢光耀:1930年生,1949年加入红军,1951年在广西省北海市战斗中英勇牺牲。
7. 邓仕贵:1931年生,1949年参加红军,1952年在云南省普洱市战斗中壮烈献身。
8. 阮家兴:1932年生,1951年加入红军,1953年在广东省潮州市战斗中英勇牺牲。
9. 孟庆贵:1933年生,1950年参加红军,1954年在四川省宜宾市战斗中壮烈牺牲。
以上仅是部分溆浦籍红军烈士的名字,还有更多的革命先烈没有在此列出,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民革命军---湖南湘乡籍抗日烈士

国民革命军---湖南湘乡籍抗日烈士易式谷少将副官处长22军军部(军长为湘乡县人谭道源)。
湖南湘乡县人,保定军官学校,1938年3月徐州伤重殉国。
彭名璋副师长湖南湘乡人。
民初卒业广西讲武堂,1938年5月22日尹集伤重殒命何集生湖南湘乡县人云南讲武堂,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级教育班受训,结业后历任河南省第十区、第八区上校保安副司令,伊川、洛阳县长。
1943年4月洛阳城牺牲抗战胜利后公葬其于洛阳西郊刘芸田上校团长第143师2旅4团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出生于湖南湘乡。
早年入西北军当兵。
1937年8月17日在张家口外围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时中弹殉国。
李炎光团长 57师339团湖南湘乡参加“八一三”沪淞抗战,阵亡于大场之役。
王迪光团长零道师管处补充第四团湘乡市翻江镇古塘村黄埔军校第6期1895年12月18日生1945年3月1日在零道战役中抗日阵亡,为国捐躯成春山王迪光的妹夫 1930年大北口战役为国捐躯李继昌,字应梅,营长五军一师一团一营湘乡县永丰镇和风总(今双峰县永丰镇和塘街)黄埔军校第七期1939年12月17日昆仑关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6岁王子隆(1902~1937年)营长 62师186旅372团湖南湘乡人。
在漴缺沿海地区胡桥牺牲杨希龄上尉连长第一战区第八师四十七团一连湖南湘乡国民党湖南衡阳军官讲习所毕业。
1937年10月6日,上海蕴藻浜与全连30余名战士一起壮烈牺牲。
赵梅初中尉副官第八师司令部湖南湘乡中央军校第六期毕业。
1937年10月6日上海地区项宅阵地幸身受重伤,英勇牺牲罗俊卿上尉连长一战区第八师湖南湘乡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
1937年10月8日上海蕴王家边阵地8日中弹牺牲。
龚保连少尉连副第一战区第八师湖南湘乡庐山军训团第三期毕业。
1937年10月9日,淞沪抗战中,奉命增援王家边阵地时,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头部中弹,英勇牺牲。
罗俊卿上尉连长第一战区第八师湖南湘乡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
1937年10月8日上海蕴藻浜,奉命率部调守王家边阵地,在指挥部下乘胜追击中,不幸中弹牺牲。
牺牲在陕北的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

牺牲在陕北的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1、吴起镇牺牲的2纵队10大队队长——黄珍黄珍(?——1935),又名王珍。
湖北阳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参加红军。
后任红3军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福建军区闽中独立团团长,红3军团5师13团团长,3军10团团长,红军陕甘支队第2纵队10大队大队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21日,在陕北吴起镇“割尾巴”战斗中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战后,陕甘支队政治部发表“庆祝我们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个大胜利”的捷报,对黄珍同志带领的10大队予以表扬,对黄珍同志的牺牲表示哀悼,号召全体指战员继承黄珍同志的遗志,为苏维埃事业奋斗到底!捷报中说:“这次战斗中,我们全支队的指战员都表示出无上的英勇气概,为苏维埃的事业而奋斗到底的决心。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我们光荣的10大队。
10大队全体指战员,在这次战斗中,表现了无上的坚决顽强,无论如何要完成上级命令的决心。
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之下,作最残酷的斗争,使我们整个的支队能够顺利击溃敌人。
10大队队长黄珍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光荣地为苏维埃流了最后一滴血,这是最值得我们追悼的。
我们要继续黄珍同志的遗志而奋斗!”2、吴起镇牺牲的3军团秘书长——李鸣铁李鸣铁(1898——1935),曾用名李民铁、李气象、李源刘。
1898年生,湖南资兴人。
1926年10月,在资兴县立中学积极筹建“学生联合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1927年3月,投身农民运动,为资兴县北乡区农运负责人之一。
“马日事变”后潜入地下,在北乡区、西乡区一带发动了抗租运动。
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组织农民武装斗争。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3月中旬,参加何长工率领前来接应湘南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2团,任4连文书兼连党支部委员。
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参加了巩固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5月,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红4军11师32团4连党代表。
信仰的力量雨花先烈事迹选编

信仰的力量雨花先烈事迹选编《信仰的力量——雨花先烈事迹选编》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勇的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
其中,雨花先烈的事迹至今仍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励着我们坚守信仰、追求真理。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一下雨花先烈的生动事迹吧。
雨花先烈,即卫立煌,湖南衡山人。
他出身贫寒,但不甘平庸的他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努力奋斗。
他眼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类解放的渴望,因此决定投身革命事业。
他坚定了信仰,相信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人民才能走向幸福。
1907年,卫立煌考入了湖南自强学堂,这为他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呼吁独立、民主,为革命事业发声。
1915年,卫立煌赴上海进入同盟会,为实现国家独立而奋斗。
他曾积极参与“胜利会”的活动,为革命播撒种子。
1917年,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面对时局的变化,卫立煌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
通过深入农村调查,他了解到了农民的困境与需要,深入人民之中,唤起他们的觉醒和抗争的意识。
他深知,只有农民真正觉醒,革命的胜利才能得以实现。
1927年春,南昌起义爆发,卫立煌积极参与并成为起义领导者之一,以实际行动向国内外宣告革命的决心。
起义虽然遭遇失败,但卫立煌依然奋不顾身地指挥战斗,最终带领少数积极分子成功突围,为今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岁月,卫立煌一直积极投身于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中。
他先后担任中共南下各级领导职务,带领人民策应抗日战争,为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2年,他因执行任务被敌人俘虏,面临生死考验。
他被关押在日军占领区,处境危险。
但他坚守信念,丝毫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任务,甚至在困境中取得了一些战果。
1943年12月,卫立煌烈士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他的事迹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被很好地保密,但他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他的信念和行动,展示了信仰的力量无惧恐惧,也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慈利烈士陵园的烈士故事

慈利烈士陵园的烈士故事
慈利烈士陵园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慈利县的一处纪念馆,纪念了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烈士。
这些英勇的烈士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座陵园中,可以看到许多烈士的纪念碑和墓碑。
这些碑上刻满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让人们铭记着他们的英勇事迹。
其中一位烈士的故事是关于王XX,他是慈利县的一个普通农民。
在日本侵略时期,他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他带领游击队突袭了敌人的据点,解放了一个村庄。
然而,他为了保护村民们的安全,最终牺牲了。
另外一个烈士的故事是关于李XX,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投身到革命行列中。
他积极参加地下抗日活动,组织群众抵抗日军的侵略。
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他被日军发现并追捕。
为了保护同伴的安全,他选择了牺牲自己,最终被俘虏并处死刑。
除了这些个人英雄的事迹,陵园中还设有展览厅,展示了更多烈士的事迹和照片,让人们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
每年的烈士纪念日,陵园都会举行庄严的纪念仪式,让人们缅怀先烈,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许多人会前来瞻仰陵园,为烈士们献上花圈和鲜花,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纪念。
慈利烈士陵园作为一个重要的纪念地,不仅让人们了解烈士的事迹,更加深了人们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珍视和敬重。
这些烈士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铭记。
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六章革命烈士英名录利汝光利汝光,男,1920年出生,石排镇庙边王乡利屋村人。
利于1944年参加广东抗日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1945年在东莞县东坑乡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曾松柏曾松柏,男,1926年出生。
石排镇石排乡曾屋村人。
曾于1943年8•月参加广东抗日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三大队。
1945年6月在东莞县石排乡炮楼作战牺牲。
胡广松胡广松,男,1930年出生。
石排镇田边乡石贝村人。
胡于1942年参加广东抗日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任第二支队第三大队小队长。
1945年6•月在东莞县石排镇塘尾村与李潮匪军作战牺牲。
曾凤通曾凤通,女,1921年出生。
东莞县石排镇石排乡曾屋村人。
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三大队,后分配到“江虎队”当卫生员,同年8月,•在博罗县马嘶圩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王晃耀王晃耀,男,1921年出生。
东莞县石排镇埔心村人。
王于1943年8月参加广东抗日人民游击队东江给队,1945年在东莞县樟木头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王克仔王克仔,男,1927年出生。
东莞县石排镇中坑村人。
王于1944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任第一支队第三团班长。
1948年10月,在东莞县黄江北岸岗后山作战牺牲。
王寿钦王寿钦,男,1927年出生。
东莞县石排镇谷下村人。
王于1945年6月参加东江纵队。
同年年底,•在东莞县桥头石水口村与国民党作战牺牲。
王厚森王厚森,男,1927年出生。
东莞县石排镇庙边王乡人。
王于1947•年参加粤赣湘边纵队,•属该队一支三团战士。
1948年在东莞县桥头鸡心岭与国民党军作战牺牲。
林兴发林兴发,男,1921年出生。
东莞县石排镇谷下乡石井村人。
林于•1942•年参加广东抗日人民游击队东江纵队,1945年冬在宝安县观澜与国民党新一军作战牺牲。
邓浩广邓浩广,男,东莞县石排镇福隆乡人。
1939年夏,一天清早驻石龙镇的日寇一个大队200余人,•疯狂向我区福隆乡一带进犯,包围袭击。
当时福隆乡驻有国军保安队一个加强连,连长梁一柱当即率领全连官兵,奔赴前线迎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利籍抗战将士名录于文生(1910-1941)汉族,慈利县蒋家坪乡(现零阳镇)金龙村庙台人。
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三营九连指导员,1941年在山西省灵丘县作战时牺牲。
于蔚章(1918-1939)汉族,慈利县城关镇(现零阳镇)东北街人。
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王云章(1904-1945)汉族,慈利县岩泊渡镇红花村晒谷桥人。
1930年参加红军,抗战中系山西省兴县教导队队长,1945年7月,在山西省兴县作战时牺牲。
王有进(1920-1938)汉族,慈利县宜冲桥乡长岭村挖断岗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卫生处医生,1938年7月在山西省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王子云(1911-1939)汉族,慈利县许家坊乡龙坪村张家峪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连长,1939年在陕西省抗战中失踪。
1957年11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王育瑛(1919-1971)又名王季雄,慈利县溪口镇人。
1939年任国军一九八师(后划为五十四师)师长。
1940年5月又率部挺进广西边境抗击日军历时3月,升为副军长,代理军长。
王育根(1919-1947)慈利县溪口镇人。
国军飞行大队长,在抗战中首次打落敌机两架,被誉为英雄飞行大队长。
王保先(1919-)慈利县许家坊人。
抗战中随三五九旅参加过平型关大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曾获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
邓汉清(1909-1942)汉族,慈利县宜冲桥乡东方红村关凤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连长,1942年8月在山西省右玉县对日作战时牺牲。
邓桂生(1919-1938)汉族,慈利县宜冲桥乡农科村八岭峪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事务长,1938年在陕西省富平县失踪。
1957年11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邓德贵(1920-1945)汉族,慈利县宜冲桥乡农科村八岭峪人。
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贵州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连长,1945年在山西省作战时牺牲(烈士)。
汤春林(1903-1938)汉族,慈利县溪口镇溪口村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参谋,1938年1月在山西省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向玉庆(1908-1938)汉族,慈利县岩泊渡镇笼子头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七一六团一营教导员,1938年5月在山西省榆林车站作战时牺牲(烈士)。
朱同陆(1919-1939)汉族,慈利县高峰乡高华村胜利湾人。
1935年4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医疗队医生,1939年在陕西省富平县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朱良虎(1914-1939)又名朱梅生,男,汉族,慈利县溪口镇茶场村大松树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连长,1939年在山西省抗日作战时牺牲(烈士)。
朱治初(1897-1939)汉族,慈利县金岩乡南坪村岗上人。
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七团一营三连副连长,1939年8月在山西省作战时牺牲。
朱际凯(1904-1949)慈利县土著武装头子,国军中将。
1937年任国军八七军一九九师五七四旅上校副旅长,奉命到安徽抗日,兵败而返(后伏法)。
朱敷祥(1921-1938)汉族,慈利县金岩乡金盆村金盆人。
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医疗队卫生员,1938年在陕西省失踪。
1957年11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李志洪(1909-1938)汉族,慈利县宜冲桥乡双溪村上茅岭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七一五团二营六连排长,1938年7月在山西省五寨失踪(烈士)。
李超(1918-)慈利县城关镇人。
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某部班长,常德会战中83名幸存者之一。
李明康(1919-1998)慈利县三官寺乡人,常德会战中83名幸存者之一。
李德友(1922-1997)慈利县杉木桥镇人。
军级干部。
1934年参加革命。
抗战中历任排长、连长,在西北战役中任副团长。
李伯祥(1913-1938)汉族,慈利县溪口镇和岩村和岩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1938年2月在抗战中牺牲(烈士)。
李远千(1918-1938)汉族,慈利县阳和乡民主村漫榨峪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七一六团卫生队通信员,1938年在山西省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杨进明(1918-1940)汉族,慈利县苗市镇保安村保安桥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机枪连排长,1940年7月在山西省省作战时牺牲。
杨竹青(1911-1938)汉族,慈利县许家坊乡杨桥村杨家桥人。
1933年10月参加红军,共产党员,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五团连长,1938年在河北省北平市抗日作战时牺牲(烈士)。
杨吉武(1918-1942)汉族,慈利县许家坊乡棋盘村场坪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排长,1942年在陕西省三层山抗日作战时牺牲(烈士)。
杨洪根(1904-1938)汉族,慈利县赵家岗乡新庄村杨家坪人。
1935年4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电话班电话员,1938年在陕西省失踪。
1960年2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张沈川(1900-1991)慈利县阳和乡人。
抗战中随周恩来到重庆工作,是中共第一部电台的创始人之一。
张玉琴(1908-1972)女,慈利县岩泊渡镇人,1926年参加革命,1938年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9年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后任新四军组织科副科长。
张运生(1919-1982)慈利县许家坊乡人,离休干部。
在抗日战争中担任班长,因立奇功,荣获独立自由奖章。
张德(1910-2002)慈利县江垭镇人,军级干部。
抗战中任连长、营长,多次立功。
吴远柱(1917-1939)汉族,慈利县东岳观镇新泉村枫树院子人。
1935年8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教导中队长,1939年3月在山西省临汾县作战时牺牲(烈士)。
吴福之(1909-1943)汉族,慈利县江垭镇莲坪村莲坪人。
1935年3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电话班电话员,1934年在陕西省富平县失踪。
1957年12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吴显明(1919-1942)汉族,慈利县江垭镇莲坪村双岭人。
1935年3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连长,1942年在陕西省富平县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陈海堂(1916-1939)汉族,慈利县高桥镇高桥村二湾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任八路军一纵队一团一营二连副连长,1939年在陕西省定边县作战时牺牲(烈士)。
陈青武(1913-1943)汉族,慈利县许家坊乡邓界村赵家岗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军人供销社主任,1943年2月在陕西省哈东镇被日军杀害(烈士)。
陈春生(1906-1944)汉族,慈利县庄塔乡枫香坪村葛塔人。
1935年8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营长,1944年8月在陕西省绥德县作战时牺牲(烈士)。
陈学高(1905-1938)汉族,慈利县三合口乡望月村拱桥边人。
1935年8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副指导员,1938年在陕西省延安作战时牺牲(烈士)。
卓复和(1919-1938)汉族,慈利县杉木桥镇豹子村高家院人。
1935年3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连指导员,1938年在山西省大青山作战时牺牲(烈士)。
卓炯(1908-1987),慈利县国太桥乡人,高级干部。
在抗战中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广东民族抗日先锋队做宣传工作。
周信初(1900-1939)汉族,慈利县许家坊乡杨桥村唐家坡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连长,1939年在河北省抗日作战时牺牲(烈士)。
赵子青(1919-1942)汉族,慈利县蒋家坪乡(现零阳镇)北岗村文家岗人。
1935年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一营五连连长,1942年在陕西省延安作战时牺牲。
赵长力(1899-1939)汉族,慈利县杉木桥镇湖丘村赵家湾人。
1935年3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排长,1939年在山西省失踪。
1957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赵世桂(1913-1948)慈利县高桥镇人,1934年参加红军,在辽河西岩战斗中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战,因立下战功,而升为八路军某部团长。
唐自林(1919-1940)汉族,慈利县三合口乡望月村将军柱人。
1935年9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二营副连长,1940年在山西省临县作战时牺牲(烈士)。
唐芳翰(1919-1998)慈利县江垭镇人。
在抗战中任国军七十三军某连连长,在1943年热市抗战中立过战功。
袁晓初(1911-1943)汉族,慈利县三官寺乡株林村袁守平人。
1940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系延安团结军人合作社第一分社经理,1943年9月在延安病故。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袁汉民(1914-2005)慈利县三官寺乡人,松沪抗战中屡建战功的英雄班长。
袁任远(1998-1986)慈利县三官寺乡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抗战中任一二O师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1943年任绥德专员,多次受到毛主席赞扬。
莫文清(1907-1943)汉族,慈利县龙潭河镇文高村文家湾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连长,1943年10月在陕西省失踪。
1957年11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康菊生(1909-1938)汉族,慈利县三官寺乡三官寺村三官寺人。
1935年3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班长,1938年在山西省失踪。
1957年11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彭名炎(1911-1939)汉族,慈利县阳和乡桃溪村彭家田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连长,1939年在山西省灵丘县失踪。
1957年11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彭晓春(1919-2007)慈利县朝阳乡人,参加柳沪战斗任排长,多次负伤,立过战功。
彭辉明(1898-1938)汉族,慈利县金岩乡南岳村彭家垭人。
1934年11月参加红军。
后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二营五连指导员,1938年8月在山西省卒州作战时牺牲(烈士)。
蔡国明(1919-1939)汉族,慈利县蒋家坪乡(现零阳镇)龙坪村王家咀人。
1934年12月参加红军,共产党员,后系八路军警备七团一营二连连长,1939年9月在甘肃省庆阳县失踪。
1956年6月被县人委追认为烈士。
蔡昌源(1911-1939)男,汉族,慈利县许家坊乡浮石村园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