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系统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1.多媒体系统总体结构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数字展台
VGA
VGA
VGA
视频展台 VIDEO
录像机 VIDEO
影碟机 VIDEO
摄像机 VIDEO
▲实物连接图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专题讲座(1) 第 6 页
整理ppt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专题讲座(1) 第 7 页
THANKS 谢谢聆听 整理ppt
反射镜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专题讲座(1) 第 3 页
第一节 多媒体系统总体结构
1.中控系统 2.显示(投影机)系统 3.信源系统(VGA、影碟机、录像机、话筒等) 4.网络系统
整理ppt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专题讲座(1) 第 4 页
▲多媒体系统总体结构图(1)
整理ppt
▲多媒体系统总体结构图(2) 投影屏幕
左 音
投影机
箱
VGA in Video in Cont in Audio in
≈市电 220V
VGA out Video out
Power in 中控器主机
电源延时out
Audio out Cont 1 Cont 2
Audio in VGA in Video in
右 音 箱
功放
中控器
控制面板Control
▲4.多媒体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1.电教技术面临的转变和机遇: 2.现代电教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 3.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新需求: 4.投影机的选购:
▲5.多媒体系统的装配实验与应用案例
▲6.思考题
整理ppt
V信号 S信号 VGA信号
反射镜
信号处 理电路
R
反射镜 液晶板
分色镜 分色镜 滤光镜
多媒体系统结构

多媒体系统结构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系统,它能够同时处理和传输多种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等。
多媒体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两部分。
客户端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它具备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展示和处理的能力。
客户端一般包括软件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硬件设备,例如播放器、编辑器等。
客户端通过用户界面(UI)向用户提供各种操作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进行媒体文件的播放、编辑、存储等操作。
服务端是多媒体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存储、管理和传输媒体数据。
服务端包括多媒体数据库、媒体服务器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等。
多媒体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媒体数据,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存储区域,例如音频存储区、视频存储区、图像存储区等。
媒体服务器负责对媒体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它可以通过编码、解码、压缩等技术将媒体数据转化为通用的标准格式,以便在不同的客户端进行播放和展示。
网络传输设备用于实现媒体数据的传输,例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它们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媒体数据传输到指定的客户端。
多媒体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采集、处理和传输。
首先,在采集阶段,多媒体系统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采集外部的音视频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然后,在处理阶段,多媒体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压缩等处理,使其适应于传输和存储的要求。
最后,在传输阶段,多媒体系统通过网络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指定的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设备进行播放或编辑。
总之,多媒体系统的结构包括客户端和服务端两部分,其中客户端负责展示和处理多媒体数据,服务端负责存储、管理和传输多媒体数据。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满足用户对多媒体数据处理和传输的需求,并实现多媒体系统的功能。
多媒体系统的架构还包括着各种组件和协议,它们共同协作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高质量传输和展示。
1. 编码与解码器:在多媒体系统中,媒体数据经常需要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小数据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使用流程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使用流程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由机柜、计算机、数字展台、投影仪、白板、音响、功放、中控器几部分构成。
其中每部分的作用主要是:1、机柜:将部分设备、线缆等集中组合并装载;隔绝灰尘对元器件的附着。
2、计算机:演示系统的核心;可以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中在一起综合处理,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数字展台:通过连接投影机将资料、实物、幻灯片等显示出来。
4、投影仪:说白了就是一个影像显示设备,类似我们家里平常用的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但是它可以提供其它显示设备所无法比拟的超大画面。
5、白板:是投影机用来承载影响的屏幕。
具有特殊的光学材料以提高它的反射性能,是墙壁无法比拟的。
6、音响:声音的输出系统,即放大音源输出的微弱电信号。
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流程:首先接通总电源,打开机柜,打开中控开关(电脑显示器左边的面板),打开计算机(机柜左下方),显示器与音响会自动开启,打开白板(拉开黑板),开启投影仪(遥控上的红色按钮按一次可看到投影下方红色指示灯变成绿色证明已开启)。
若用户想使用数字展台,可按下其右下方红色开关(清晰度可使用自动调焦、放大、缩小、亮度+-几个按钮来调节),之后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按中控器上的按钮来选择是将计算机还是展台的信号输出给投影仪。
使用完毕后应先关掉投影仪(按两下遥控上的红色按钮投影仪下方的橙色按钮转为红色证明已关闭),关闭展台、计算机,关闭中控器,关好机柜,关上黑板,拔下总电源。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方案

引言概述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是一种通过多种媒体形式传递信息的系统,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商业广告、政府公告、学校通知等。
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结构、功能模块、硬件配置、软件实现等。
正文内容一、系统结构1.客户端设备a.设备种类:包括电视、显示屏、投影仪等。
b.设备布局:根据使用场景,合理布局设备,确保信息展示效果。
c.输出接口:提供各种输出接口,比如HDMI、VGA等,以便连接不同类型的显示设备。
2.中心控制服务器a.功能:负责接收、处理和分发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信息。
b.网络接口:通过Ethernet或WiFi与客户端设备连接。
c.数据存储:存储媒体文件和相关信息,以便根据需求进行管理和分发。
3.用户界面a.设计: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管理媒体内容和系统配置。
b.功能:支持、编辑和删除媒体文件,管理播放列表等。
c.访问权限:根据用户角色划分权限,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二、功能模块1.媒体内容管理a.媒体文件:支持各种格式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
b.编辑媒体信息:提供编辑工具,方便用户对媒体文件进行裁剪、调整音量等操作。
c.分类管理:支持对媒体文件进行分类,方便后续快速查找和管理。
2.播放控制a.播放列表管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创建播放列表,设置播放顺序和播放时长。
b.定时播放:支持按照预设时间表播放不同的媒体内容,方便展示特定信息。
c.实时播放状态监控:提供实时监控功能,方便管理员了解当前系统的播放情况。
3.系统配置a.设备管理:支持添加和管理客户端设备,方便灵活管理各个设备。
b.网络设置:提供网络配置界面,方便用户设置IP地质、端口号等参数。
c.安全管理:支持用户账号权限设置,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4.数据统计与分析a.播放日志记录:记录每个媒体文件的播放次数和播放时长,方便后续统计分析。
b.用户数据分析: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系统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主机,主要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内部结构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和主板。
2、多媒体接口卡: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的,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
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捕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3、多媒体外部设备(工作方式一般分为输入和输出)按其功能划分成4类:1、视频音频输入设备2、视频音频播放设备3、人际交互设备4、存储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手写板(电阻压力板、电磁感应板、电容触控板)一、图像扫描仪,性能指标如下:分辨率——以每英寸上扫描像素点数(DPI)表示,分辨率一般为300DPI到1200DPI。
二、灰度——图像亮度层次范围,灰度级数越多,图像层次越丰富。
三、色彩度——彩色扫描仪支持的色彩范围四、速度——在指定的分辨率和图像尺寸下的扫描时间五、幅面——扫描仪支持的幅面大小按幅面大小分为台式扫描仪和手持扫描仪按图像分为灰度扫描仪和彩色扫描仪数字摄像设备数码产品分为数码影像类、数码随身听和掌上电脑三大类。
数码影像类设备主要分为数字摄像头、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三种。
感光器件是数码影像类器件中非常关键的设备。
摄像头分为数字摄像头和模拟摄像头。
模拟摄像头捕捉到的视频信号必须经过太稳定的视频捕捉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模式并加以压缩后,才可以转换到计算机上运用。
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USB接口传到计算机。
数码相机是指能够进行拍摄,并且能通过自身内部进行处理,把拍摄到的景物转换为数字格式进行存储的照相机。
数字摄像机时能够拍摄连续动态视频图像的数字影像设备。
浅谈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系统结构

浅谈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系统结构网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
它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交互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其中。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系统结构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关键要素: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环境和教学资源。
首先是硬件设备。
网络多媒体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教学内容的展示和学生的学习。
硬件设备包括教师端设备和学生端设备。
教师端设备主要是教师用于制作和展示教学资源的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录音设备等。
学生端设备主要是学生用于接收和学习教学资源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这些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教学网络。
其次是软件平台。
网络多媒体教学需要一种适合于教学活动的软件平台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制作、交互和管理。
常见的软件平台有课件制作软件、在线交互平台等。
课件制作软件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在线交互平台可以提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如在线讨论、作业提交、在线测验等。
软件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教学网络,为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管理和交流手段。
再次是网络环境。
网络是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基础,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分享。
网络环境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两个部分。
局域网主要用于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输,通常采用高速有线网络,保证高质量的传输和交流。
广域网则可以连接不同地区的教育机构和学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远程教学。
网络环境的稳定和带宽的宽足够支持多媒体内容的传输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最后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它包括各种用于学习和教学的资料和工具,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
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说明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说明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其实就像一个大杂烩,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最后成就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效果。
想象一下,当你打开一部电影,屏幕上那五光十色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还有人物的对话,这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哦。
我们得从底层说起,这就像是建筑的地基,基础得稳,才能盖高楼。
这里涉及到的是数据层,这层主要负责存储各种媒体文件,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等。
说白了,就是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个大仓库里,随时可以取出来使用。
接下来就是数据管理层,这个层级就像是一个勤快的管家,负责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和管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强大的搜索引擎,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轻松找到想要的东西。
哎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层级,咱们打开系统就像在大海捞针,想找什么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真是折磨人啊。
然后是表现层,这一层是把数据变成能看、能听的东西。
它把那些枯燥的数据转化成五彩斑斓的图形和动听的声音,让人一眼就爱上。
这就好比把原料变成美味的佳肴,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人欲罢不能。
再往上是用户交互层,这是个互动的舞台。
想象一下,你在看电影时,想暂停、快进,或者调高音量,这些都是通过这个层级实现的。
就像你和朋友一起看球赛,你可以随意发号施令,体验感立刻提升,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用户在这个层次上获得了主动权,可以随心所欲,真是爽歪歪。
而最上面的层次就是应用层,这一层就像是个全能的小助手,聚焦于各种应用程序和功能。
无论是游戏、社交媒体,还是在线教育,统统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归宿。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特色,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简直像个百宝箱,打开来总能让人惊喜不断。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些层次之间其实是有很强的联系的。
就像一根绳子,捏紧了才能绑得牢。
没有数据层,表现层就成了无米之炊;没有用户交互层,表现层也只能是自言自语,谁来听呢?所以,每一层都在为上面一层服务,缺一不可,缺了哪个环节,整个系统就会变得不那么完美。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

多媒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多媒体系统是指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媒体数据(例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能够将它们以适当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娱乐、广告、医疗等。
为实现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需要一个合理的体系结构来组织、管理和处理各种媒体数据。
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组件和模块的设计和组织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方式。
通常,多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1. 数据源:多媒体系统的数据源是指提供媒体数据的设备或应用程序。
它可以是摄像头、麦克风、扫描仪等硬件设备,也可以是音频、视频、图像和文本应用程序等软件应用。
数据源负责收集、采集和生成各种媒体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其他组件进行进一步处理。
2. 数据存储:多媒体系统需要一个存储器来保存各种媒体数据。
通常,大规模的多媒体系统会采用分布式的存储结构,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物理节点上,以提高存储容量和性能。
数据存储组件还可以提供高速缓存功能,以减少数据访问的延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数据传输:多媒体系统的数据传输组件负责将数据从数据源传输到目标设备或应用程序。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也可以通过存储介质进行。
数据传输组件需要考虑带宽、延迟和数据传输质量等因素,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处理:多媒体系统的数据处理组件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对各种媒体数据进行解码、编码、转换、编辑、合成等操作。
数据处理组件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媒体类型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处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5. 用户界面:多媒体系统的用户界面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
它可以是图形用户界面(GUI)、触摸屏界面、语音界面等不同形式。
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对多媒体数据的浏览、播放、编辑、搜索等功能,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6. 控制器:多媒体系统的控制器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组件的工作。
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和系统的状态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2 投影仪
多媒体投影仪可以与录像机、摄像机、影碟机和多媒 体计算机系统等多种信号输入设备相连,可将信号放 大投影到大面积的投影屏幕上,获得巨大、逼真的画 面,从而方便地供多人观看,成为计算机教学、演示 汇报等的必备设备,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于一 般显示设备的标准外设种类。
到目前为止,投影机主要通过三种显示技术实现,即 CRT投影技术、LCD投影技术和DLP投影技术。
第二层是多媒体的软件系统。它主要包括多媒体操作 系统、多媒体通信软件等部分。操作系统具有实时任 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多媒体设备的 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功能。
第三层为多媒体应用程序接口(API)。这一层是为上一 层提供软件接口,以便程序员在高层通过软件调用系 统功能,并能在应用程序中控制多媒体硬件设备。
同处理各种多媒体数据。
7.3多媒体I/O设备简介
7.3.1 扫描仪 7.3.2 投影仪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7.3.4 触摸屏 7.3.5 数码相机 7.3.6 数码摄像机与摄像头 7.3.7 手写输入设备 7.3.8 显示设备 7.3.9 打印设备
7.3.1 扫描仪
扫描仪是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是桌面模拟/数字转换器, 它可将各种图片、图纸等资料扫描输入到电脑,转换成 数字化图像数据保存和使用。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四层为多媒体著作工具及软件。它是在多媒体操作系 统的支持下,利用图形和图像编辑软件、视频处理软件、 音频处理软件等来编辑与制作多媒体节目素材,并在多 媒体著接面向用户,是为 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服务的。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第二类是在现有的CPU芯片中增加多媒体与通信的功能, 如Intel的MMX微处理器;
第三类称为媒体处理器(Media Processors),它以多媒体 和通信功能为主,同时融合CPU芯片的原有计算机功能。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静态图像输入 扫描仪
数字相机
存储设备 大容量硬盘 数据磁带 光存储设备
图7-5 投影仪的外形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视频展示台是一种新型数字化电教设备。数字 视频展示台不但能将胶片上的内容投影到屏幕 上,更主要的是可以直接将各种实物,甚至能 将可活动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视频展示台实际上是一个图像采集设备,它的 作用是将摄像头拍下来的景物,通过与外部输 入、输出设备的配套使用,如通过多媒体投影 机、大屏幕背投电视、普通电视机、液晶监视 器等设备演示出来。
多媒体硬件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系统、音频与 视频获取系统、磁盘存储系统和显示系统等。如图7-2所 示。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实时地处理多媒体信息,对多媒体数 据进行压缩编码和解码,早期的解决办法是设计制造专 用的接口卡。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将上述功能集成到处理 器芯片中,这种芯片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采用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的通用和专 用的数字信号芯片,可用于数字信息的处理;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7.3.4 触摸屏
触摸屏是一种定位设备,系统主要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传感器、控制部件、驱动程序。当用户用手指或者其 他设备触摸安装在计算机显示器前面的触摸屏时,所 摸到的位置以坐标形式被触摸屏控制器检测到并送到 CPU,从而确定用户所输入的信息。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扫描仪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主要由光学成像部分、 机械传动部分和转换电路部分组成。 扫描仪的核心是完成光电转换的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CCD是电荷藕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的
简称,它能够将摄入光线转变为电荷并将其储存、转移, 把成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出,完成光电转换功能, 因此是理想的摄像元件。
第7章 多媒体系统结构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7.3 多媒体I/O设备简介 7.4 多媒体存储系统 7.5 多媒体操作系统* 7.6 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对基本计算机系统的软、硬 件功能的扩展,作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 统,它应该包括5个层次的结构,如图7-1所示。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处理器
多媒体计算机的核心。Intel公司推出了基于MMX技术的 微处理芯片。MMX技术将面向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指令集 成到CPU芯片内,加快了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速度。 媒体处理器
媒体处理器可定义为一种专门用于同时加速处理多个多 媒体数据的可编程处理器,在媒体处理器中执行特定多 媒体功能的软件称为媒体件。由媒体处理器和媒体件共
显示器
模拟视频
数打字印信机号
司步部件
计算机主机
图像采集卡
摄像机 录象机 电视机 视盘机
投影电视
电视 模拟信号
音频采集卡
显示器
话筒
MIDI
声音回放
图7-2多媒体硬件系统组成框图
网卡 网络通信接口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 用VLSI实现的通用和专用的数字信号芯片,以数字计算 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
多媒体应用系统
第五层
多媒体著作工具及软件 多媒体应用程序接口(API) 多媒体操作系统 多媒体通信软件 多媒体输入/输出控制卡及接口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 多媒体外围设备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图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7.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
最底层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其主要任务是能够 实时地综合处理文、图、声、像信息,实现全动态视 像和立体声的处理。同时还需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 的压缩与解压缩。
7.3.1 扫描仪
图7-3 扫描仪外形
7.3.1 扫描仪
图像扫描仪的分类 图像扫描仪一般分为平板式、手持式和滚筒式 三种。
扫描仪的性能指标 扫描仪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分辨率、色彩位数和 扫描速度等。此外,用户还要考虑接口形式、 幅面大小、操作环境、随机软件是否丰富以及 安装的方便性等因素。
光学符号识别(OCR) OCR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认字,也是一种文字 输入法,它通过扫描和摄像等光学输入方式获 取纸张上文字方式图像信息,利用各种模式识 别算法,分析文字形态特征,判断出文字的标 准码,并按通用格式存储在文本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