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概论第1章

合集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第3版)》通信概论第一章习题

《现代通信技术及应用(第3版)》通信概论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信号可分为数字信号和信号。

2、通信是人与人、人与机、______________之间信息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3、世界电信日是每年的。

4、产生信息的人或机器叫。

5、接收信息的人或机器叫。

6、三网融合包括、和。

7、TMN的中文含义是。

8、通信按传输媒质分为有线通信和。

9、电信业务分为基础业务和。

二、单项选择题1.世界电信日是每年的()A、5月20日B、5月30日C、5月17日D、6月17日2.电话通信技术是在哪一年产生的()A、1906B、1896C、1876D、18373.ITU的中文含义是()A、国际电报联盟B、国际电信联盟C、国际数据联盟D、国际电话联盟4.发明电话的人是()A、贝尔B、莫尔斯C、奈奎斯特D、高锟5.莫尔斯电报是在哪一年产生的()A、1906B、1896C、1876D、18376.在电话网中传输的话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A、100~3400HzB、100~4000HzC、300~3400HzD、300~4000Hz7.6比特最多可表示的信息数为()A、8B、32C、64D、2568.一路模拟电话占用的带宽是()A、0.3kHzB、3.1kHzC、3.4kHzD、4kHz9.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A.无线通信B.明线通信C.微波通信D.有线通信10.产生信息的人或机器叫做()A、信道B、信源C、信宿D、信号11.中国移动获得的3G牌照是()A、TD-SCDMAB、WiMAXC、CDMA2000D、WCDMA12.电信重组发生在()A、2007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13.天翼品牌属于()A、中国电信B、中国铁通C、中国联通D、中国移动14.国际长途业务属于()A、增值业务B、第一类基础业务C、第二类基础业务D、补充业务15.中国电信获得的3G牌照是()A、TD-SCDMAB、WiMAXC、CDMA2000D、WCDMA16.中国3G牌照发放在()A、2007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17.沃品牌属于()A、中国电信B、中国铁通C、中国联通D、中国移动18.3G的标准包括()A、TD-SCDMAB、GSMC、CDMA2000D、WCDMAE、WiMAX19.中国联通获得的3G牌照是()A、TD-SCDMAB、WiMAXC、CDMA2000D、WCDMA20.全球通属于()A、中国电信B、中国铁通C、中国联通D、中国移动21.手机上网属于()A、增值业务B、第一类基础业务C、第二类基础业务D、补充业务三、多项选择题1.模拟通信系统的特点()A、存在噪声积累B、近距离传输C、对信号加密,安全性强D、抗干扰能力弱E、传输可靠2.按照服务范围划分,通信网可以分为()A、本地网B、国内长途网C、国际长途网D、同步网E、信令网3.简单的通信系统组成包括()A、信源B、接收设备C、发送设备D、信宿E、信道4.电信支撑网包括()A、业务网B、信令网C、管理网D、同步网E、电话网5.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A、不可消除噪声积累B、远距离传输C、对信号加密,安全性强D、传输可靠性高E、便于集成化6.按照业务划分,通信网可以分为()A、移动通信网B、信令网C、数据通信网D、同步网E、固定电话网7.三网融合包括()A、电信网B、有线电视网C、计算机网D、数据网E、电话网8.增值业务分为()A.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业务B. 存储转发类业务C.固定通信业务D.蜂窝移动通信业务E.信息服务业务9.目前我国的三大运营商为()A、中国电信B、中国网通C、中国联通D、中国铁通E、中国移动10.三网融合的含义是()A、技术趋同B、网络互通C、业务渗透D、经营竞争合作E、终端统一11.下列属于中国的设备制造商的是()A、摩托罗拉B、诺西C、三星D、华为E、中兴四、判断题1.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第1章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

第1章通信网络概论及数学基础

(2)
t
••• X(t)
(n)
t
1.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2)
随机过程是随机变量概念在时间域上的延伸。直观地讲, 随机过程是时间t的函数的集合,在任一个观察时刻,
随机过程的取值是一个随机变量。或者说,依赖于时间 参数t的随机变量所构成的总体称为随机过程。
X(t) (1)
X(t) (2)
X(t1) t1
(3)任一个长度为 的区间内,到达的用户数服从参
数为的Poisson分布,即
P(A(t ) A(t) n) n e
n!
n 0,1,2,... (1-14)
其均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差均为 。
增量平稳性
由于在区间内平均到达的用户数为 ,则即为
单位时间平均到达的用户数或称为到达率。
1.3.2 Poisson过程(4)
CX (t1,t2 ) RX (t1,t2 ) mX (t1)mX (t2 ) (1-7)
1.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8)
下面介绍几类典型的随机过程: 1.独立随机过程
2.马尔可夫(Markov)过程 3.独立增量过程 4.平稳随机过程 5 .Poisson过程 6 .马尔可夫链
1.独立随机过程
•一般的宽平稳过程不是严平稳过程,因为“一阶矩 与时间无关”是不能推出它的概率分布也与时间无 关;同样,自相关函数只依赖于时间差,也不能 推出它的二维联合概率分布与采样时间有关。
•如果一个过程的所有的高阶矩或高阶相关函数完 全由一阶矩、二阶矩决定,此时,宽平稳与严平 稳是等价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的具有此 类特征的过程只有正态过程(高斯过程)
3.独立增量过程
设X(t2)- X(t1)= X(t1 ,t2)是随机过程X(t)在时间间隔[t1 ,t2) 上的增量,如果对于时间t的任意n个值0t1<t2 <… <tn , 增量X(t1 ,t2), X(t2 ,t3),…, X(tn-1 ,tn)是相互独立的,则称 X(t)为独立增量过程。

《通信技术基础》课件——任务1 通信的一般概念

《通信技术基础》课件——任务1 通信的一般概念

— 25 —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数字信号: 如:电传机(键盘字符→ 数字信号)、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
— 26 —
数字信号:特征量取值离散的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 27 —
模拟信号与数宇信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模拟信号可以通过 A/D转换变为 数字信号,而数宇信号通过 D/A 转换又可以变为模拟信号,在通信中常见的 A/D转换方式有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各种方式。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 30 —
通信系统
通信是将信号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输的过程。用于完成信号的传递与处理的系统 称为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现代通信要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相互连接,这种 由多用户通信系统互连的通信体系称之为通信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通信网络 以转接交换设备为核心,由通信链路将多个用户终端连接起来,在管理机构(包含各种通信 与网络协议)的控制下实现网上各个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信道
— 29 —
广义信道,可以分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两类。 调制信道是指信号从调制器的输出端传输到解调器的输入端经过的部分;编码信道是指 数字信号由编码器输出端传输到译码器输入端经过的部分。 本书中我们讨论的信道主要指有线信道和无线电波信道这两类狭义信道。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通信技术的一般概念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信系统将是信源指产通生信的中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介构成的总体。

第1章-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严晓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严晓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Bd),每秒钟传送一个符号的传输速率为1波特。
通信系统的质量评价
注意:在给出码元速率时需说明是何进制的码元。 符号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可换算;若是二进制码,符号
传输速率则与信息传输速率相等。 若两个系统的传输速率相同,其信道效率有可能不同。信道
效率用单位频带的信息传输速率或符号传输速率来表示,其
用以代表信息的物理量。
返回
1.1.2 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模型如图1-1所示。 信息源(信源)
作用: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发送设备(发送机)
作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使原始信号(基带信号)适应信道传输特性的要求。
通信系统模型
信道(通路) 作用:在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在通信中主 要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又是传递信号的设施。 分类:有线信道(如明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无线信道(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无线接入等)
据波长不同可分为中/长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等。
3. 按调制方式分类
基带传输:将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在线路上传输。 频带传输(调制传输):先对信号进行调制后再进行传输。
通信系统的分类
4.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5. 按收发者是否运动分类
固定通信 移动通信
内容简介
1.4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4.1 ICT技术产业概述 1.4.2 ICT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返回主目录
内容简介
1.5 国家通信职业资格制度简介 1.5.1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 1.5.2 通信行业职业(工种)资格 1.5.3 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
内容简介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

通信网络概论及基础第一章1.如果能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都建立一条物理传输通道,就可以解决相互通信问题,但共需要N 2条物理传输通道,(N 为通信的用户数)。

2.一个基本的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通信终端,物理传输链路(通道)和链路的汇聚点(网络节点)组成。

3.根据用户类型(移动或固定),业务的种类(电话、多媒体、计算机数据)传输链路或媒介(有线、光纤、无线),节点采用的技术体制(A TM 交换体制、电路交换体制、分组交换体制)。

4.数据传输链路是指在物理传输媒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传输系统、卫星传输电路等)上利用一定的传输标准(它通常规定了电气接口,调制解调的方法,数据编码的方式,比特同步,帧格式和复分接的方式等)形成的传输规定速率(和格式)的数据比特传输通道。

5.数据传输链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户到网络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简称接入链路);另一类是网络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到网络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简称网络链路)。

6.典型的数据传输网络有分组交换网和A TM 网。

7.分组交换网需要完成三个基本的过程:○1分段和重装的过程;○2选择传输路径(确定路由的过程);○3各网络节点的交换过程。

虚电路:分组交换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方式。

即两个用户之间完成一次数据通信的全过程。

类似电话通信。

数据报:类似于电报处理过程的一种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方式。

8.ATM 网络中,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5个字节为信元头,48个字节用来运载信息。

9.分层:○1OSI 协议的体系结构模型分为七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功能: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接入OSI 的环境,并提供分布式的信息服务;表示层,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向应用程序和终端处理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数据转换服务,从而使应用程序与数据表示的差异性无关;会话层:负责控制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为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连接(回话);运输层,在两个端点之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传输,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网络层,高层的功能独立于用来连接网络节点的传输和交换技术,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连接;数据链路层,为信息跨越物理链路提供可靠的传输,发送带有必要的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信息的数据块(帧);物理层,关注在物理媒介上(非结构化)比特流的传输,处理接入物理媒介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通信原理第1章

通信原理第1章

1.5.1 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指标的具体表述
*码元传输速率通常又可称为码元速率、数 码率、传码率、码率、信号速率或波形速率。
码元速率:指单位时间(每秒钟)内传输码
元的数目,用符号RB来表示。
➢码元速率:RB - 波特(B) 码元速率RB与信号的进制数无关,只与 码元宽度Tb有关:
RB
1 Tb
通常在给出系统码元速率时,有必要说 明码元的进制,多进制(N)码元速率RBN与二 进制码元速率RB2之间,在保证系统信息速率 不变的情况下,相互可转换,转换关系式为 :
象等 6. 按收信者是否运动分:固定与移动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TDM、FDM、CDM
1.3.2 通信方式
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A
信道
B
(a)
A
信道
B
(b)
A
信道
B
(c)
(a) 单工方式; (b) 半双工方式; (c) 全双工方式
2. 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101
发 送 设 备
接 收 设 备
解: 信源输出的信息序列中,A出现23次,B出现14次, C出现13次,D出现7次,共有57个。
该信息源总的信息量为 :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速度~质量) 模拟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 可靠性指标:均方误差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 可靠性指标:差错率
一种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
(10)因特网。因特网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地球变成“地球村”。
通信发展现状和趋势
1)融合趋势:PSTN、CATV、计算机网络三网业务 融合;语音和数据融合;电域与光域融合;移动与 WLAN融合

通信网络基础1-1

通信网络基础1-1

2020/4/28
西安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 郭娟
通信网络举例(1)
2020/4/28
西安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 郭娟
通信网络举例(2)
它 包 括 的 网 络 ( 通 常 称 为 子 网 ) 有 : ATM 网 络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转移模式) 、 X.25 分 组 数 据 网 、 PSTN/ISD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FDDI环网(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局 域网及高速骨干核心网等。整个网络通过以WDM链路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作为核心路由器的 高速通道,形成高速信息传输平台,将上述各子网互连 互通,可形成一个无缝覆盖的网络。
在该网络中,以分组作为载体来运载 不同类型的业务。这些业务可以是话 音、图像、视频,也可以是电子邮件、 Web业务等等。 为了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除通信 网络本身以外,网络中还挂有不同类 型的服务器,如S1、S2、S3等。因 此在通信网中,通信的双方可以是人 与人、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等,通 信的形式既可以是一个用户对一个用 户,也可以是一个用户对多个用户或 多个用户对多个用户。
GPRS/CDMA链路
高速上网: 支持GPRS class 8; 支持最高53.6Kbps的下载速度。 双频支持:GSM双频 (900MHz/1.8GHz) CDMA上网卡:数据传输速率最 高达256Kbps,实际接入速度平 均可达每秒233Kbps,网速是 GPRS的3-4倍,CDMA网络升级 到3G,无需更换设备 速度更可高 达1.9MBps

复习-Ch1 通信网络概述

复习-Ch1 通信网络概述

1.2 通信基本概念
1.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幅值连续、时间上也是连续的信号。其 特点是幅度连续 (连续的含义是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取 无限多个数值)。
2.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幅值和时间两个方面都离散的信号。其 特点是幅值离散(离散的含义是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取 有限多个数值)。如常见的脉冲信号。
1.2 通信基本概念
在具体介绍PCM 30/32路系统前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1.时隙: 很小的时间片断,在PCM 30/32路系统中每个时隙 长度为3.9微秒,每个时隙中可以传输8个bit。 2. 帧: 由若干个时隙所组成的结构,在PCM 30/32路系统 中每个帧的时间长度是125微秒,每帧中有32个时隙。 3. 抽样频率: 在PCM中每秒抽样次数。在PCM 30/32路系统中抽 样频率为8000次/S,每次抽样间隔为125微秒。
1.2 通信基本概念
1.2 通信基本概念
七. 通信模型
具体通信系统中涉及大量具体设备,但所有通信系统可 以抽象为一个通信模型,其涵盖了所有通信系统的特征。
噪声源
信源
变换器
信道
反变换器
信宿
1.2 通信基本概念
八. 通信网络结构
1. 通信网的组成 通信网是由若干用户终端A,B,C,…,并通过传输 系统链接起来。用户终端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节点链接, 在节点处提供交换、处理网络管理等功能。
三. 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通信系统常用的技术,通常在有线通 信中使用。 1. 概念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 互不干扰,称多路复用。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另外还有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
1.2 通信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连接;传送网节点的基本交换单位粒度很大,例如SDH传送网 基本的交换单位是一个虚容器(最小是2 Mb/s) 。 业务网交换节点的连接是在信令系统的控制下建立和释放的,而 光传送网节点之间的连接则是通过管理面控制建立或释放。

目前主要的传送网有SDH/SONET和光传送网(OTN)两种类型。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终端节点
是用户与通信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
例如: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视频终端和PBX等。
主要功能: (1) 用户信息的处理 (2) 信令信息的处理

交换节点
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 例如:电话交换机、分组交换机、路由器、转发器等。
第1章 绪 论
用户 接口
交换 功能
中继 接口
交换节点主要功能: (1) 用户业务的集中 和接入功能。 (2) 交换功能。 (3) 信令功能。 (4) 其他控制功能。
构成传送网的主要技术要素:
传输介质、复用体制、传送网节点(分插复用设备(ADM)和交
叉连接设备(DXC))技术等。
第1章 绪 论

传送网节点与业务网的交换节点相似之处:
传送网节点也具有交换功能。

传送网节点与业务网的交换节点不同之处:
基本交换单位;节点间的连接控制机制。
业务网交换节点的基本交换单位粒度很小,例如一个时隙、一个
第1章 绪 论 3.按信号传输方式分
可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4.按运营方式分 可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注意: 从管理和工程的角度看,网络之间本质的区别在于实现技术(交 换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业务实现方式)的不同。 决定采用何种技术实现网络的主要因素:用户的业务流量特征、 用户要求的服务性能、网络服务的物理范围、网络的规模、当前
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接收器:将从传输系统中收到的信号转换成信宿可以接收的 信息。 信宿:负责接收信息。
第1章 绪 论
实现多用户间的通信: 一个合理的拓扑结构; 定义标准的通信协议; 形成一个通信网络。
第1章 绪 论 2.交换式网络

网状网结构
缺点: (1) 成本太高; (2) 信道资源独占,线路利 用率低; (3) 难以集中控制和管理。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网的交换技术
1.3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
1.4 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1.5 通信网的发展史
思考题
第1章 绪 论
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1.点到点的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使用光信号或电信号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多址技术 FDMA/FDD TDMA/FDD TDMA/FDD TDMA/FDD FDMA/TDD TDMA/TDD CDMA/FDD
第1章 绪 论

中继线复用技术:
静态复用(包括频分多路复用FDM、同步时分复用TDM、波分
复用WDM等)
动态复用(统计复用)
第1章 绪 论
1.1.2 通信网的定义和构成 1.定义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 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 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信息在网上通常以电或光信号传输,因而现代通信网又称电信网。
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可分为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从网络的物理位置分布来划分,通信网还可以分成用户驻地网 CPN、接入网和核心网三部分。
第1章 绪 论
电话网 ATM 网
Internet FR 网
移动网 支撑网 业务网 信令网 管理网
SDH/SONET
传送网 同步网
接入网
光传送网
用户驻地网CPN
(d)
第1章 绪 论
5.环型网 所有节点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环网
可以是单向环,也可以是双向环。
优点: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抗故障能
力强;
缺点:节点数较多时转接时延无法控制, 并且不易扩容。 适用范围:用于计算机局域网、光纤接 入网、城域网、光传输网等网络中。
(e)
第1章 绪 论 6.树型网
是星型网络的扩充。 优点:结构简单,线路成本低,线 路利用率高; 缺点:抗故障能力低,稳定性差。
பைடு நூலகம்
支撑网
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 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 包含三部分: (1) 同步网 负责实现网络节点设备之间和节点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信号的 时钟同步、帧同步以及全网的网同步,保证物理设备之间数字 信号的正确接收和发送。 (2) 信令网(对于采用公共信道信令的通信网) 负责在网络节点之间传送业务相关或无关的控制信息流。
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电路/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网(X.25)
帧中继网 数字数据网DDN 计算机局域网 Internet ATM 网络
低速数据业务(≤64 kb/s)
局域网互连(≥2 Mb/s) 数据专线业务 本地高速数据(≥10 Mb/s) Web、数据业务 综合业务
分组交换机
帧中继交换机 DXC 和复用设备
图1.4 现代通信网的功能结构
第1章 绪 论

业务网
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
例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 表 1.1 主要业务网的类型
业务网
公共电话网 移动通信网 智能网 IN
基本业务
普通电话业务 移动话音、数据 以普通电话业务为基础的增值 业务和智能业务
交换节点设备
数字程控交换机 移动交换机 业务交换节点、业务 控制节点
第1章 绪 论 (3) 补充业务:又叫附加业务,由网络提供,在承载业务和用户终
端业务的基础上附加的业务性能。 常见的补充业务有主叫号码显示、呼叫转移、三方通话、闭合用 户群等。 注:补充业务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基本业务一起提供。
第1章 绪 论 (3) 管理网
通过实时和近实时来监视业务网的运行情况,并相应地采取各种
控制和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通信的服务质量。
1.1.3 通信网的类型 1.按业务类型分
可分为电话通信网(如PSTN、移动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网(如X.25、 Internet、帧中继网等)、广播电视网等。 2.按空间距离分 可分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和电信骨干网中广泛采用分级的 复合型网络结构。
(c)
第1章 绪 论
4.总线型网 属于共享传输介质型网络。 优点:需要的传输链路少,节点间通信 无需转接节点,控制方式简单,增减节
点也很方便;
缺点:网络服务性能的稳定性差,节点 数目不宜过多,网络覆盖范围也较小。 适用范围: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电信接 入网等网络中。
2.星型网 又称辐射网。 优点:降低传输链路的成本,提高 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网络的可靠性差。
适用范围:通常在传输链路费用高 于转接设备,可靠性要求又不高的 场合。
(b)
第1章 绪 论
3.复合型网 由网状网和星型网复合而成。 优点:整个网络结构比较经济, 且稳定性较好。
适用范围:在规模较大的局域网
有线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 点到点接入方式,共享介质接入方式。
共享介质方式接入方式,需要解决多址接入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有:
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
码分多址接入(CDMA)、空分多址接入(SDMA)
第1章 绪 论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和信宿。
第1章 绪 论
源系统 信源 发送器 信道 目的系统 接收器 信宿
(a)
公共电话网 工作站 Modem
PSTN
(b)
Modem
信息服务器
图1.1 点到点通信系统模型
(a) 模型图
(b) 实例
第1章 绪 论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
发送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 信号。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负责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传输信 号。
控制功能
信令功能
图1.3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结构
第1章 绪 论

业务节点
通常由连接到通信网络边缘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组成。 例如:智能网中的业务控制节点(SCP)、智能外设、语音信箱系统, 以及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服务器等。 主要功能:
(1) 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业务的执行和控制。 (2) 实现对交换节点呼叫建立的控制。 (3) 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有差异的服务。
分组交换
帧交换 电路交换
集线器(Hub)、网桥、 共享介质、随机 交换机 竞争式 路由器、服务器 ATM 交换机 分组交换 信元交换
第1章 绪 论

传送网
在传统传输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和交换智能后形成的。 独立于具体业务网,负责为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的互连分配电路, 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还包含管理功能。

交换的信息:
用户信息(如话音、数据、图像等)
控制信息(如信令信息、路由信息等)
网络管理信息
第1章 绪 论
注:网络只是实现大规模、远距离通信系统的一种手段。 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网络设计时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2.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 硬件: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 软件: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