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读书笔记3篇
顾城的诗读后感范文

顾城的诗读后感范文
《顾城的诗读后感》
顾城是当代中国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读完顾城的诗作以后,我深有感触,感受到了他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
这篇读后感将从顾城的创作背景、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三个方面来分析顾城的诗歌作品,希望能够对读者对他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顾城的诗歌创作背景非常特殊。
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个时期整个社会充斥着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气氛,而顾城的创作却与这种氛围背道而驰。
他的诗作既没有政治色彩,也没有强调阶级斗争,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生活的普通人和普通事物上。
这种与时代背景相反的创作态度使得顾城的诗作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让读者在冰冷的时代氛围中找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其次,顾城的诗歌表达方式异常独特。
他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和意象细腻地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物。
他的诗作没有明确的叙述线索,常常以碎片化的语言展开,呈现出一种模糊而有力的美感。
比如在《相遇》一诗中,他将一对情侣对望的神情比喻为\
第 1 页共 1 页。
顾城的诗读后感(4篇)

顾城的诗读后感(4篇)顾城的诗读后感(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顾城的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城的诗读后感1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行为,另外一种是语言。
行为是直接的,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对于两者以外的人起不到最为直观的感染力,语言弥补了这个不足。
但是,语言是不是或者说能不能够成为表达情感最为适宜的方法呢?我想,不能。
语言是禁锢的,它只代表了一种外型,是一种符号,旁者能不能够懂得它的精神(语言的精神),是不可预测的。
所以,有的人不喜用语言表达情感,甚至认为除了精神外的其他主体性存在都是剩余,包括语言、躯体、行为、交流。
顾城爱诗,但不是说他爱诗句和语言,他是爱精神,爱自然的精神、自然的境界,享受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由。
一个人追求这种境界,我想,要分刻度。
成为写诗撰文的大家,这只是最初层次,这一层次只是喜好语言,透过语言表达情感,靠语言欢喜,靠诗句梦想,终其一生停留在斟词酌句上,这是个圈子。
不如放大了说,语言是符号,它依靠代表性涵义同思想共鸣,就像一个弯路,而用思想去描绘情感、去体验自然真谛,是很直接的。
顾城做到了,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过着鲁滨逊般的日子,但又和那不一样,只要满足生存则够了,其余时光,他用来聆听自然、品味世界——他精神的世界。
他笑着,不会用语言描述什么,因此,他变的沉默,但不拘谨,深邃的眼光伴随着幸福的笑,顾城把自我的一切都用在了对自然的梦想上了,好似思乡般的深情,他没有时光照顾其他,对生命、甚至是灵魂的归宿都不注意了,我想,如果有再生的话,他甚至不必添饱肚皮,而让每个轮回都转化成对自然的渴求而永久的留存于他的头脑,他的精神世界,还有他那深邃的笑里。
心是你的眼为世界着色绿的黄的吮吸着味道自然用自然的生命用生命的我只用我的抱歉,我说的这些“语言”是不是也禁锢了我的情感呢?顾城的诗读后感2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
《顾城的诗》读后感_《顾城的诗》读书心得五篇

《顾城的诗》读后感_《顾城的诗》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顾城的诗》读后感一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
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
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
”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我想做的事情。
但是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
它像我的家。
戴着帽子我就能够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
"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持续自我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
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刻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
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
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每一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我最大的回报。
顾城的诗读后感范例

顾城的诗读后感范例 读顾城 的诗歌 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 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 界完全不同的童话 世界, 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 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 记了现实。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的诗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 1:顾城的诗读后感 早就知道顾城是当代的朦胧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拜读过; 这次仔细的品味了几首诗,确实如此,诗中表现出一种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 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心中浮想联翩, 特别是名句“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充分表达 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忧伤, 觉醒后的忧伤, 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 忧伤。
回想我们走过的路, 孩童时期梦想着成为华罗庚式的科学家, 成为黄继光和 雷锋式的英雄„„, 充满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挣扎、奋进、努力拼搏,表达的正是龙的传人的精神血 脉,表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渴望。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愿意编织美好的 画,画下未来,去寻找光明的前程。
但现实的路并不是想象中的美丽, 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样, 一个一个的 破灭,“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现实 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从来就没有嗟来之食, 需要脚 踏实地学习和工作,经历生活风雨的磨炼,最终才是美丽的彩虹。
“我是一个任 性的孩子”,不断地画,不断地努力,最终会寻找到我的归宿,虽然许多的梦想 破灭,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 坏的孩子,我任性”,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就想呼唤:祖国-我伟大的母亲。
联想到当代,社会进步非常大,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 成果,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发扬中华龙的优秀传统,任 性地坚持、任性地传承,为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东方添砖加瓦。
《顾城的诗》读后感_《顾城的诗》读书心得五篇

《顾城的诗》读后感_《顾城的诗》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顾城的诗》读后感一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
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
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
”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我想做的事情。
但是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
它像我的家。
戴着帽子我就能够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
"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持续自我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
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刻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
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
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苦短,每一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我最大的回报。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顾城的诗》读书笔记顾城诗集有着纯真无瑕,朴实真挚等特点,非常值得阅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顾城的诗》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顾城的诗》读书笔记一读顾城的诗歌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话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记了现实。
他的诗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罢不能的奇幻活泼的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拒绝技巧的,诗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
换句话说,诗不是他灵感的产品,诗是对面飞来的精灵,她可能来自丛林,可能来自溪水,可能来自蝴蝶轻轻舞动的翅膀,可能来自神秘的时间深处。
《许多时间,像烟》这一首诗,也会就会唤醒我们的这种奇妙的感觉。
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往事,当我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蓦然回首的时候,常常能有烟波浩渺之感。
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多少蓬莱往事,回首处,烟霭纷纷。
斜阳外,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时间里的浪子为之唏嘘不已。
西沉的落日,万点的归鸦,无语东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胧的烟霭中轻轻地裹着,仿佛是一幅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主题的水墨,让人想来就有无涯的落寞。
而与这种落寞紧紧地绾结在一起的,就是时间。
时间是永恒的,但是与往事相关的.时间又是飘忽不定的。
而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又都在变成往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每一刻都生活在烟云笼罩之中。
“许多烟从花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这一句就让我们见到一幅诗人独对火堆的剪影。
夜色降临,一堆火轻轻地燃起,那些温和的火苗里,袅袅的白烟静静地升腾。
在诗人的眼中,那闪闪烁烁的火苗,就是烟的眼睛。
诗人反复地叹惋“有些晚了”,因为那些美丽的火苗,都要变成“美丽的图案,烛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将要熄灭了,我们也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火将熄未熄的时候,那柴草上闪烁的火星有着另外的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感。
顾城的诗读后感5篇

顾城的诗读后感5篇顾城的诗读后感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城的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1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
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
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
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
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顾城,也算是个伟大诗人了,可是他却和很多伟人一样,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也没有把自己写东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伟大永远是口头禅,文章中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却很难做到,何不从现在开始,打开心扉,吸取自己所产生的精华,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兵演练,所有人都做个“伟大的人”。
顾城的诗很难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诗人的心。
肤浅地谈下我的读后感:这是诗人的一个梦,顾城试图通过诗将梦重现:我将铁链理解为阳光(一节节阳光的铁链),因为此梦和水有光,所以出现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鱼而有水则有岸则有“台阶”,大海同"晴空"一样都是青色,鱼与‘鸟’相恋象征宿命的绝望。
白马从森林深处踏着闪烁的阳光奔来,开遍鲜花。
青色的大海翻滚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这晴空最强的兵,它们可以冲破一切束缚夺向自由。
在海中,我望见飞鸟与鱼相恋,我想起了你……然而这阳光确如铁链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梦中。
这是一曲对心中美好的颂歌与哀歌,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或许是爱情),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面对大海,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
顾城的诗的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的读书笔记顾城的诗的读书笔记篇1顾城的诗: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摘要:这篇读书笔记将探讨顾城的诗歌,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诗歌的特点和主题,以及其作品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我们将关注顾城的诗歌如何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如何反映在顾城的诗歌中。
一、顾城及其诗歌风格:现代主义的影响顾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他以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注重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顾城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爱情等主题的关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顾城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城的诗歌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作品的主题也从单纯地关注自然和爱情转向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在顾城的晚期作品中,他开始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以戏谑、讽刺的方式揭示现代社会的荒谬和虚伪。
三、顾城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对后现代主义诗学的贡献顾城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对于后现代主义诗学的贡献不容忽视。
他的晚期作品以一种独特的后现代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荒谬和虚伪,这使得他的诗歌成为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顾城的作品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游戏性、叙事的不确定性、颠覆宏大叙事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他的诗歌在后现代主义诗歌领域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结论: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的作品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再到后现代化的转变。
通过分析顾城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它们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体现。
顾城的诗的读书笔记篇2顾城的诗:探索、孤独与自然之美在阅读顾城的诗作时,我被其独特的诗歌风格深深吸引。
他的诗歌充满了探索、孤独与自然之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神秘又深情的诗人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800字(1)
朦胧诗在诗人顾城的手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顾城的诗》读书笔记800字。有时如水清澈,有时似云无垠,但当一切寂静无声,反复阅读它,便会读出其中最真挚、最富有哲理的东西。
读到《自信》时,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周。寒风嗖嗖地吹着,透进围巾的缝隙,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像是在告诉我期末考试,将会像潮涌般袭来并无声覆盖。而我的数学也将会卷进这场风暴中。这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开了《顾城诗选》,知道只有这些小诗才能让我抛开烦恼。
在决定写这篇文章前,有意在网上查阅过顾城诗的表达特点概括地说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说实话,这么多复杂的表现手法,我并不了解许多,但顾城的诗歌确实是看了不少,就简单总结一下书城翻阅书目。不经意间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时原本以为要结束今天平淡的书城之行的我。却被这如吸铁石般的一句话深深的所吸引…心中仿佛有股无名的躁动。令我不禁遐想联翩。在黑夜中。无声。无光。一人被黑夜包围。而这黑夜也赋予了他黑色的眼睛。可他坚毅的眼神。有力的凝视前方…
雨果说过:“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是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在他们刚出生时,就像是拥有了一幅新的画卷,这画卷也就是他们的人生路程,至于最后是暗淡无光,还是绚丽多彩,就看他们自己是怎样涂写的了。所谓:“是燕雀,是鸿鹄,就在一念之间”。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觉得现代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贫穷或富有,是白种人,黄钟人或黑种人,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美国黑人总统候选人Obama,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美国黑人当总统候选人的纪录,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过去的社会由于严重的种族歧视,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贱,但现在,事实证明,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能成功。
可如今文革时期以不复存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光明的一切:光明的白昼,光明的眼睛。我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我不如顾城有令我不满的社会。我也无需去撰写文章去对祖国评头论足。白昼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要让自己成为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想,我虽不如顾城那般勇敢,虽不如他那般坚毅。但是我却有我自己的梦想。有我自己的追求。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数学成绩频频“创造新的纪录”时,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强科去弥补我不高的数学成绩。这种听天由命的学习态度是我总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开始庆幸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虽然时间不多了,还剩下一周,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变现实,就一定会有进步。
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丝希望,启示人们不要放弃,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顾城诗选》被撒满了阳光,我忍不住再读了一遍,感谢它在我迷惘时给予我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800字(2)
正回过神来。无尽的遐想更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于是信手拿起这本书。翻开。阅读。书页。一页接着一页。从一到十再到一百。最后。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此时我对这句话的意思。也更深了一层次。也许黑夜便是作者所处的社会。而这社会也给予了他如此的生平。可固执的他。却不安现状。对社会不满。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己就如一个任性。叛逆的孩子,可这个孩子却固执。却坚毅。我想黑夜给了他黑色眼睛。同时也给了他一只黑色的笔。在那个黑暗文革时期。他呐喊。他彷徨、他斗争、他注定要用这支笔书写那一代人的心声!
第一次读到《自信》时,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当再一次读时,便有了自己的体会。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骄傲的在前面走着,面带微笑。而另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但却是虚幻的,他皱着眉头,像是要哭了,这个是他的命运。多么形象的一首诗,简洁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正如英国丁尼生所说的:“人就是人,是他命运的主人”。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认为一切都是天注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谓的手相、面相。如果他们真的会算命,为何不去为自己算一卦呢?又为何依然坐在街头等待生意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思考吗?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读后感《《顾城的诗》读书笔记800字》。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