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设置的探讨和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作者:吴亚娟,吴玲,徐君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14期吴亚娟吴玲徐君(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粮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00)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
分析了我高职学院开设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5(b)-0169-02据统计,全国所有高职院校中,已有近70%的学院开设计算机软件或其相关专业。
但是,在人才市场上却有很多学生及家长因找不到工作而抱怨。
究其原因,我认为各院校的办学定位还不够明确,没能按照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办学,致使高职院校的一些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1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但是学生在毕业后直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人员只占少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到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不到位。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都十分重视。
但普遍的做法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忽视了对理论知识进行层次性和模块化的教学,缺少创新性。
(2)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
虽然,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在高职教学中,一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方法僵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他们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能很好地把企业所需人才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传授给学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核心是一些高职学院的教师没有重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3)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充足。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学科以及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改革现存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摒弃以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逐渐探索出高职院校计算机的专业特色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学改革伴随着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也飞速地发展。
但对于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来讲,应该从教学方法和计算机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一)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有了飞快地发展,成为了各个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
当前,几乎每一个高职院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业也很好,但是专业对口的却不是很高。
这就表明了计算机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就会处于尴尬的境地,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计算机专业没有关系。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存在以及发展的挑战,是由于计算机专业招生过多导致的吗?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通过网上招聘信息,可以发现,很多公司都需要计算机人才,但是他们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什么原因致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呢?伴随着信息技术地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而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计算机内容相对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单位或者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其需要相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有的院校讲究计算机学科的系统性,减少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减少计算机课程,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操作也不是很熟,和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有很大的差距,计算机专业毕业人员进入单位之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入职培训,才有可能独立地完成用人单位所布置的任务,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的技术性人才的优势就无法显现出来。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
在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在通过概述创新创业教育,分析了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现状,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基于案例学习的教育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融合、案例学习、实践教学、重要性、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需求的结合,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求。
如何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为此,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设问题,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虽然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培训,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中,学生们往往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156-01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计算机技术已经不能片面的认为只是一个专业,而是一项每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辅助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又是一门综合性要求很强的学科,既要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又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计算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为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安排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谈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点体会,并提出几项改革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与实践能力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科研与实践教学又是高职院校的两个基本职能,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和实践应用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能够使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对自身所教授的学科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加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到企业中进行实地考察、聘请企业专家进行专项培训、参加国家及省级的优秀老师培训等等,通过这样的专项培训,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与传统的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一味的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这门新学科的需求,由于现在计算机大多采用图形操作的界面,若不为学生演示,仅仅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与想像,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掌握不了计算机的真谛,所以计算机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演示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出实时、交互、直观的操作界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发布时间:2022-03-31T06:00:59.23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月30期作者:许珊珊[导读]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在教师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许珊珊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摘要: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在教师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本论文以《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这一章节为例,尝试运用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理论实验相结合等方法,来解决网络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问题,应对策略,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1.概述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便利,世界各国的人们依赖网络联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计算机网络基础》一般作为必修基础课,学好了网络相关知识,将有助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掌握OSI模型、TCP/IP模型对各层的划分以及各层的功能、各层的通信协议,掌握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另外为学生安排一定数量的上机实验,熟悉网络环境、网络工具,理解网络的组织与运行方式。
2.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面临以下问题:2.1课程内容繁琐,难以系统授课网络课程内容繁琐细致,各层协议抽象难懂,授课难以形成系统,突出重难点。
以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为例,要让学生透彻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发展历史、分类、功能、性能指标、体系结构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每一部分又有更详细的划分[1],讲课容易陷入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困境。
2.2学生参与度不高,印象不深刻网络课程内容枯燥,学生难以参与,因此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工科类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刻苦钻研的作风,但工科类课程枯燥无趣是众所周知的,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倾心去听,不进入状态,就会有浮躁厌学的情绪。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

职教平台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清]袁枚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赏析诗人写漓江风光不写其他奇景但写漓江之水而写漓江之水又极力渲染一个清字漓江之水清澈见底但诗人不从清水着笔而以江水中青山的倒影来衬托江水之清通过这首诗同学们更真切地理解了岩溶地貌的代表--桂林山水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第二首在讲解水资源景观时笔者准备了体现黄河气势的浪淘沙与学生一起欣赏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波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赏析这首诗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及诗人追慕理想的情怀一二句写黄河卷着泥沙翻着浊浪从天边奔腾而来写出了黄河势不可挡的气势历代诗人赞美黄河留下了不少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同样表现了黄河一泻万里的景象而这首诗诗人突发奇想要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直到天上银河边牛郎织女家去做客表现了诗人不畏险阻为追求理想迎难而上的精神2人文景观类在学习江南三大名楼时教材主要介绍了它们的地理位置始建年代等内容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笔者多方查找资料补充了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的历代题诗以及与名人有关的典故等二畅谈民俗风情品味生活积淀中国各民族都有各自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它与本民族的兴衰和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北方西南中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概况及民俗民俗知识着重从饮食服饰婚俗节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教材主要线索的引导下笔者精心备课使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最大限度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们会通过教师对民俗风情的细致讲解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奇与兴趣主动去学习与各民族有关的知识下面是笔者总结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俗的内容纲要1节日火把节泼水节三月街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芦笙节雪顿节等少数民族节日的活动时间内容传说等2婚俗哭嫁串寨子游方跳月等婚俗趣闻3饮食酥油茶糌粑萨其马馕三道茶的制作方法或典故4服饰披星戴月白衣民族擦尔瓦儋耳的来由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更深地体察各民族的文化积淀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例如在饮食方面提到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有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第一道茶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冲制第二道茶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烤茶煮茶放入红糖核桃仁桂皮等第三道茶回味茶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喝时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趁热喝下酸甜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三图文并茂中领略锦绣山河在学习中国的自然旅游景观时由于教材图片较少学生在学习时只见其字难见其景更不能闻其声对自己所要了解和掌握的自然旅游景观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笔者就从各种渠道收集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做成课件给学生们展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学生增添了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兴致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增添了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在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必要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即使通过了导游资格证考试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旅游服务人员参考文献[1]刘锬等游山玩水赏古诗1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崔进旅游文化纵览1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8[3]潘宝明等中国旅游文化1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4]徐伦虎人文旅游景观观赏指南古建筑文化2版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9不少学校都曾开设过的PA SCA L FO X BA SE语言天书似的汇编语言让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四年级学生都感到摸不着头脑的编译原理等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计算机课程但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不会或只学了一点皮毛结果只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如何定位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其中争论的焦点是是否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是否需要讲授计算机最基本的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又应开设些什么课程主张开设计算机低级编程语言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但计算机底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做准备的不学习基本的编程规则就很难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性质也不可能利用计算机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揭吁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摘要多年来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教学的评价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因此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可谓五花八门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计算机课程该如何设置才更科学哪些课程的比较价值更高一些哪些是符合市场需求且我们的学生又有兴趣学好计算机教师又能胜任的成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定位比较价值14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2006年第7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难以学会新的应用软件这也是一部分专家权威的认识而主张砍的教师则认为学习计算机原理和底层编程语言没有用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相比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计算机语言别说C语言就是汇编语言也需要有相当的数学基础学生学起来感到没有兴趣理解起来很困难联合国开发署U N D P的首席技术顾问W.A l l e n博士也有类似的观点基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而对大多数平均水平的学生是没有用处的上述两种观点中前者是站在计算机学科的角度而后者则是站在实用技术的角度很显然大多数老师可能会支持前者而绝大多数学生会认同后者上计算机低级编程课的教师都深有体会上课时教师既使表达清晰分析透彻能接受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学生既无心听也听不明白原因是什么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这些弱点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却是致命的底层的编程语言很难立刻看到效果需要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不能和PH O TO SH O P FLA SH等应用软件比较结果的直观性因此学生认为既然看不到什么明显结果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了于是惰性开始产生差距越来越远最后考试不及格但这一切我们并不能全怪学生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弊端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比如V i s ua l Foxpr o,作为教师我们确实感到比D B A SE和F O XBASE好用但学生不这样认为尤其是新名词如属性事件方法类等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摸不着头脑再比如计算机原理今天仍末超出冯诺依曼规则上这些课教师感觉压力相对小些因为这个规则目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可以不变应万变这么说似乎有点同室操戈不过确实是事实不少计算机教师讲起道理来条条是道但面对计算机简单的故障却不知如何解决常常束手无策在学生的评教和评学意见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计算机但最不喜欢的教师也是教计算机硬件和低级语言的教师原因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差不多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本人是计算机教师也曾经担任过计算机底层编程语言课程的讲授所以深有体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偏向哪一方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怎么才能做到教和学的统一呢我觉得知识应该要学以致用但却并不苟同把它分为有用和无用计算机课程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直接把有用的挑出来把没用的全部删除我很认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知识的看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自然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更科学哪些课程的比较价值更高一些哪些是社会需求且我们的学生又有兴趣学好我们的计算机教师又能胜任的成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其课程的设置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定位也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讲有个偏激的说法只要带计算机名称的专业学生就好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教师的行话就是素质好一些但难管一些可这只能说明他们的理论基础相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来说略好一些至于他们为什么报考计算机专业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估计他们自己开始并不明确所以大多数学生抱着这样的心理学校既然已经安排了课程那就接受吧但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弊端随之暴露出来于是学习情绪开始变得低落甚至抵触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虽然我们天天讲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却被遗忘了从高职院校教师角度来看他们的负荷也相当沉重科技的飞速发展时代对计算机教师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一点也不夸张地形容每个计算机教师都要适应十倍速更新的计算机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理论知识是通过实践来验证的同时还要熟悉市场否则他们培养的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但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教师的满工作量都比较多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时间此时是一件奢侈品有些上级领导或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不理解认为电脑可以方便的处理数据计算机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小的其实计算机的聪明并不象科幻电影当中描述的神乎其神实际还是靠操纵和使用它的人的聪明从高职院校的就业角度来看我们开设的课程是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变换的因为我们的特殊性我们是民办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不能不面向市场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就好比一个商店要生意兴隆首要考虑的是顾客需要什么而不是货物种类的多少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尤其是民办高校的毕业证书被社会认可的程度或者说含金量较低很多人对这张文凭存在偏见那么高职院校如何应对呢关键就是确保毕业生上岗后的工作能力提高企业认可度具体的措施就是提高学生的持证率大多数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参加由国家人事部电子产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以程序设计算法理论为主通过率较低至于等级考试虽然相对于计算机水平考试容易一些但缺乏时效性考试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像二级的C语言PA C SA L就已经过时还有如微软认证A DBO E公司认证等权威性实用性确实是不容置疑但费用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虽然有一次的补考机会但通过率仍然不容乐观那什么样的考试证书含金量高能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又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呢我个人觉得劳动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是不错的选择它的考核重点放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侧重专门软件的应用在考试时间上也比较灵活不同于全国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采用随培随考的方式向社会公开考题和答案不搞题海战术体现了公平的竞争原则现在我们学院也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考证体系值得推广最后摘抄并略修改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说过的一段话来作为论文的立场和结束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应当由那些将来要制造计算机的尖子去学习而不是让一般学生和使用计算机的人都去学习这和学生为了能使用书籍并不需要去学习如何出版和装订书籍是一样的道理参考文献1马必学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发展战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学习资料汇编2程智等课程建设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第三次专题研讨会交流文稿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15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程序语言类课程教学研究

改进方 法。 关键 词 : 高职院校教学 ; 程序设计 思想 ; 技能培养 ; 实训
中图分类号 :62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0 3 2 1 )3— l5一 3 10 —29 (0 1 0 0 1 O
1 引言
对 于实践 教学 体 系包 括 实 训 师 资 和实 训 设 施 的建 设 也仅 仅是增 加实 验机 房 的设 置 而 已 , 尚没 有 真 正有 效
模 式 , 生可 以了解 软 件 企业 的不 同 岗位 群 的 实 际技 学 术需 求 , 而 及 早 确 定 自己 的 职业 规 划 , 的 放 矢 地 从 有 确定 要学 习 的专业 内容和 技能 。
2 4 项 目为 核心 的 实训模 块 . 在实 训 中将软 件企 业 的真 实 项 目引 入 , 照工 作 按
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下转187页)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背景,以Java 程序设计基础课为例,总结了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改革办法,如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探索崭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类课程;Java;教学改革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作为本专业的必修课来开设的。
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具有基本的编程能力,通过系统地学习编程技术,为学生从事软件开发和网站开发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点问题较为突出:(一)难以维持完整的专业技术课程曲线1.程序设计类课程授课方式单一。
高职学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单一。
在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时,通常都是从编程语言、语句、语法等基础学起,学生难以产生成就感,更难提起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而程序设计课程基本会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师通过网络广播软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操作,教师讲解,如此反复。
学生则往往要一直面对一个黑窗口来一行行敲着代码。
所以,这样的计算机编程课相对枯燥乏味。
2.程序设计类课程课时安排不足。
要学好程序设计技术,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练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问题,而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往往不足以使学生完全掌握技术。
以Java 程序设计基础课为例,每堂课90分钟,至少要去掉一半的老师讲解的时间,便只剩下40分钟给学生课堂练习,如果学生课堂利用率不高,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门技术的学习。
3.程序设计技术抽象难懂,学生易失去耐心。
程序设计类课程有一个明显特点,当刚刚入门学习时,学生均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一是因为刚接触编程,技术比较简单,又可以让计算机按照自己的思维工作,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二是因为社会上对编程人才的需求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