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辽宁省稻米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 0 8年 , 由于 世 界 稻 米 库 存 猛 降 , 际 交 易 实
量 下滑 ,今年 世界 大 米 贸易量 预计 将减 少 10万 1 t 。在这 种情 况 下 , 多大米 出 口国实 行 了出 口限 许
制 , 而导 致订单 涌 向第 一 出 口大 国泰 国 , 国米 从 泰
价 暴涨 。截 止到 3月 2 日, 为全 球大 米 价格 基 7 作 准 的 泰 国大米 报 价 从 5 0美 元 / 涨 到 了 7 0美 8 t 6
国内稻米 价格 整体 稳 中上涨 。
基 金 项 目 : 越计 划一 质 高 产 、 适 型粳 稻新 品 种 辽 星 1 跨 优 广
号 生产 技术 试 验 示 范 ( 0 7跨 1 。 20 )
2 辽宁省水稻生产概况
水 稻是辽 宁农 业 的支柱 产 业 ,在全 省粮 食 生
收 稿 日期 :0 8 0 — 1 2 0 — 5 2 作 者 简 介 : 跃 东 (9 2 )男 , 士 , 研 究 员 , 李 17 一 , 硕 副 主要 从 事 农 业 科 技 管 理 和 稻米 加 工 技 术 研 究 。
关键 词 : 宁 ; 米 ; 营效 益 ; 业 带 动 ; 加 工 ; 业 链 条 ; 辽 稻 经 产 深 产 发展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3 4 3 F0.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8 0 — 0 9 0 1 7 — 7 7 2 0 )4 0 5 — 4
维普资讯
V0I 8 N0, . 3 4
辽 宁省 稻米加 工业的现 状及发展对 策
李 跃 东 ,刘 博 , 隋 国民
( 宁省 稻作 研 究 所 , 阳 10 0 ) 辽 沈 1 11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之一,农业在辽宁的发展对于该省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障碍情况如下:一、现状:1. 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辽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区,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经济作物如大豆、水果等产量也有一定增长。
2. 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辽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逐渐推广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3. 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辽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一些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建立,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障碍:1. 土地资源受限:辽宁土地资源有限,特别是耕地面积减少,垦殖潜力不大。
土地资源的有限对于农业发展产生了限制。
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辽宁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田灌溉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人口老龄化和农民素质不高:辽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
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4.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辽宁农业产业结构偏单一,以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业发展缺乏多元化。
5.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1. 资源合理利用:针对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要加大土地的保护力度,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整治和合理利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加强农村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专业人才。
4. 促进农产品多元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副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辽宁省桓仁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辽宁省桓仁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张雪;丁芬;张城;王彦荣;田书军;孙驰;李春凯;郑文静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2
【摘要】辽宁省桓仁县素有“贡米之乡”的称号,是最早的国家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商品粮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县。
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单一,品种抗病抗倒性差,全程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稻米品质优势不强,而且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绿色优质米产业的发展。
文中从自然环境、优质水稻品种、关键栽培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发现优势,查找不足,探讨桓仁县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张雪;丁芬;张城;王彦荣;田书军;孙驰;李春凯;郑文静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1
【相关文献】
1.桓仁县优质大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培植结构调整新亮点——泰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3.辽宁东部山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4.浅谈稻米的优质及我省垦区生产加工的前景展望
5.基于“互联网+”的沈阳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地区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设想

·29·1.东北地区优质水稻生产现状1.1东北地区生产优质水稻的优势1.1.1自然条件好东北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水土资源配置最好的地区之一。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炎热多雨。
年平均降水量400-1000mm,光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4100-5400mj/m 2,这种比较好的自然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年降水量和日照充足特别适合水稻种植。
耕地面积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东北地区早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辽河平原中下游、吉林省东部山间盆地、牡丹江中下游河谷平原和黑龙江省三江平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已成为中国三大水稻主产区之一。
1.1.2稻米品质好东阿比地区的稻米品质比较好,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东北地区土壤质量比较好,土壤自身的营养水平高。
东北黑土带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
黑土层很深,理化生物特性好、土壤肥力水平高,已成为生产优质水稻的宝地。
生产的响水米在历史上曾是朝廷的贡米。
第二,东北的气候条件有助于优质水稻的生长。
东北地区日常时间长,降水量丰富。
南方水稻生育期日照时数一般小于14小时,日照率小于50%;北方日照时数一般在14小时以上,有利于优质稻米的形成。
三是冬季寒冷,病虫害发生频率小。
11月至次年3月,稻田基本结冰,最低气温可达200℃—300℃,使越冬虫卵大部分冻死。
由于东北地区大米品质优良,成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主要消费产品,已成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高档大米的主产区。
1.1.3稻米商品率高我国东北三省耕作地多,土地资源丰富,种植水稻的商品化几率高。
随着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其作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粳稻生产基地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辽宁、吉林商品率均在60%以上。
东北大米不仅满足东北地区的需求,还销往我国许多的省市,水稻生产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生产要素。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类主要的食品来源之一。
水稻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有限水稻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要求较高的作物,而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剧,土地资源的压力更加明显,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2. 环境污染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特别是农药的使用频繁,不仅对土壤有害,也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生产效率低下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耕作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不高、种植方法单一等,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的稻田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田间管理也较为粗放,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二、发展建议1. 推广水稻精准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给水稻种植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如精准施肥、水稻机插秧、大田覆膜、精准灌溉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加科学地种植水稻,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
2. 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并且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水稻田间管理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和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水稻的生长质量,可有效减少水稻种植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
4. 科技支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率。
注重培养农民的科技素养,提高他们的种植和管理水平。
5. 实施生态农业倡导绿色、有机、生态的农业种植方式,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通过循环农业、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维护水稻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6. 政策支持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推动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
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与展望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 分 类 号 : 一 S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1 0 - 0 3 0 1 7 — 7 7 2 1 )5 0 7 - 3
Pr d cin tt s a d o u to S au n Ou lo fr Lio i g Rie to k o a n n c
稻发 展方 向。
选 育 与 应 用 、 作 技 术 发 展 、 米 加 工 和产 业化 是 促 进 水 稻 发 展 的重 要 因素 。 此 基 础 上探 讨 了 辽 宁水 稻 生 产 进 一 步 发 展 稻 稻 在 的途 径 , 加 强 优 质 水 稻 新 品 种选 育 和 推 广 、 稻 先 进 实 用 技 术 研 究 与 推 广 、 稻 生 产 环 境 监 控 与 质 量 标 准 建 设 、 质 稻 即 水 水 优
Ab ta t r a t r u h wa d i c r d c in fo 1 9 o 2 0 n L a n n r vn e t e t tl te d wh c h s r c :B e k h o g s ma e n r e p o u t r m 9 9 t 0 9 i io i g p o i c , h oa r n i h t e i o
ZHU L i
(i nn an rAk l e Ln ti t n ad R sa h Istt, aj ioig 14 1,C ia La igSl eo la n a d Uiz i n eer ntue P ni Lann 2 0 0 hn ) o i i la o c i n
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研究

在 水 稻生产 中, 化肥成 本受 肥料用 量 与价格 两方
稻 的积 极 性 ,为 辽 宁水 稻产 业 的发展 奠 定 了坚 实 基
础。
区, 辽 宁省 因其 独特 的 自然 条件 而使 水稻种 植 面积 和 产量 一直 呈现平 稳 稍有上 升 的趋势 。 但从 东北 地 区来
看, 辽宁 省 的水 稻种 植面 积和 生产 总量要 比黑 龙江 省
落后 。通 过调查 分 析 , 发 现有诸 多 “ 瓶颈 ” 问题 制约 辽
第1 0期 总 第 2 3 2期
2 0 1 3年 1 0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c e &Te c hn o l o g v a nd Eq ui om e nt
NO . 1 0 T o t a 1 NO . 2 3 2
宁水 稻产 业 的健 康 发展 . 亟需 采取措 施加 以解 决 。
1 辽 宁 省 水 稻 生 产 相 关 问 题 分 析
1 . 1 水 稻 品 种
农 以种 为先 . 水稻 的优质 高产首 先基 于优 良的 品
种。 在水 稻 生产 中 , 高产 、 优 质 以及抗逆 性较 强 的品种 是 确保水 稻产 量 和质量 的 良好 基础 。因此 , 在 当前 的 市 场和 生产 背景下 . 水 稻品 种 的更新 换代 与推 广应 用 已成为水 稻 生产 中亟需 解决 的 问题 。 辽 宁 水 稻研 究 单 位 比较 多 .如 辽 宁省 稻 作研 究 所、 沈 阳农业 大学 、 沈 阳农 科 院等 。 这 些科研 院所 为辽
动成 本上 升的最 主要 因素 。 总 的说 来 ,水稻 生产人 工费 用 的变化 不是很 大 。
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簋
稻
V.N. o2o I 5 4
辽宁省水稻产 业发展现状及展 望
侯 守贵 ,隋 国 民 ,马 兴 全 ,陈 盈
( 辽 宁 省水 稻 研 究 所 , 阳 10 0 ; 1 沈 111
2 辽 宁 省农 业 科 学 院 , 阳 沈 摘
10 6 ) 1 1 1
要 : 稻 是 辽 宁 省 重要 的粮 食 作 物 , 稻 产 业 的健 康 发展 对 辽 宁 省 粮 食 安 全 具有 重 要 的作 用 。 过 总结 辽 宁省 水 稻 产 水 水 通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6 3 (0 2 0 - 0 0 0 1 7 - 7 7 2 1 )5 0 7 - 4
T e De eo me tSae a d Oulo n Rie I d sr si io i g P o i c h v lp n tt n t k o c n u t e n L a nn r vn e o i
r lst n u e fo e u t . t on e u h e y t n r a e r e p o u t n a d l o o t e d v lp n i ci n o c oe o e s r o d s c r y I p it d o t e k y wa o i c e s i r d c i n o k t h e eo me t r t fr e i t c o d e o i i d s i sb n lsn h i t g fco . n u t e y a ay i gt e l i t r r mi n a
展方 向 , 对于大 幅度提升 辽宁省水 稻产业科技 创新
水 平 , 现水 稻生 产 的“ 实 高产 、 质 、 效 、 优 高 生态 、 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侯守贵1,隋国民2,马兴全1,陈盈1(1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01;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摘要: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辽宁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总结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限制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辽宁省水稻增产的途径,并展望了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辽宁省;水稻;产业;因素;发展中图分类号:S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737(2012)05-0070-04水稻生产不仅担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也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按400~450kg 计算,我国农作物的单产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粮食的安全供给。
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1/3以上,产量占40%以上,是我国近2/3人口的主食。
高效、高产、持续的稻谷生产系统对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限制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具体措施,并展望未来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大幅度提升辽宁省水稻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7%左右,水稻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3%左右。
辽宁省是北方粳稻主产区之一,占全国粳稻面积的10%左右,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0万hm 2左右,总产稻谷约450万t 。
2003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少,只有39.2万hm 2,总产也仅有310.6万t ;2004年~2007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中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62.4万hm 2,总产460.5万t ;2007年种植面积达66.8万hm 2,总产525万t 。
辽宁省水稻种植县有64个,根据气候资源、耕作栽培以及生产水平,可将稻作划分4个区域,分别为东南沿海稻区、辽河平原三角洲稻区、辽宁中部平原稻区和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201029)。
收稿日期:2012-05-15作者简介:侯守贵(1961-),男,研究员。
The Development State and Outlook on Rice Indust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HOU Shou-gui 1,SUI Guo-min 2,MA Xing-quan 1,CHEN Ying 1(1Liaoni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110101,China;2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enyang 110161,China)Abstract:Ric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food crops in Liaoning,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ies have important rol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It pointed out the key way to increase rice production and look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ice industries by analysing the limiting factor.Key words:Liaoning province,Rice,Industry,Factor,Development辽北稻区。
其中,中部平原稻区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辽宁的粮仓,稻田面积占全省的70%以上。
水稻是辽宁农业的支柱产业,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限制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1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辽宁是北方水资源严重亏缺的省份之一,水资源总量为36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860 m3,分别为我国及世界的1/3和1/12;每公顷均占有量为8955m3,分别为全国及世界的1/3及1/4。
由于水资源短缺,加之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每次灌水量过大,总的灌溉定额也偏高,高出作物实际需要的2~5倍,使水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据估计,我省每年农业浪费的水量达50亿m3。
由于水资源不足加之管理不善,水的利用率低,使我省水稻年种植面积仅维持在60万hm2左右,严重制约了辽宁省水稻产业的发展。
每年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使全省耕地数量锐减,人地矛盾加剧,全省人均占有土地0.36hm2,人均耕地只有0.1hm2。
人均土地占有量和耕地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可垦复为耕地的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
到2007年我省有未利用土地218万hm2,其中可开采为耕地的后备资源为8万hm2,占未利用地的3.7%。
近年来,由于农民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只注重化肥的投入,造成稻田土壤肥力下降,使全省水稻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现有中低产田17.3万hm2,占全省水稻面积的26%,常年水稻产量只有6750~7500kg/hm2左右。
2.2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水稻育苗、插秧和收割在农业生产中用工量最大、劳动强度最高、难度也最大,而目前辽宁水稻生产的农机化水平较低,机收不到20%,机插不到5%,即使不与国外相比,在国内这一水平也相当落后(江苏水稻机插已达到40%以上)。
此外,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和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农业生产的用工费用在不断提高,加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偏高,使水稻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水稻生产的比较效益在下降,从而降低了农民水稻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2.3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普及能力弱。
目前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处于自谋生路的状态,既无实力和条件,也无心思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即使提供技术服务,大多是对农户敷衍了事,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由于没有实用技术,导致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有些地方服务体系虽然存在,但人员素质差,知识更新慢,业务水平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以及与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4农民文化水平低下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目前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表明,2006年辽宁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2.3%,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和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二是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农村。
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而言,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
这部分沉积劳动力的整体特征是“两高、两低”,即年龄高、妇女比例高,文化程度低、实践技能低。
由于种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稻区出现大量中低产农户。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难度比较大,这将成为制约辽宁水稻产业整体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2.5抗灾减灾能力较低辽宁省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辽宁的水利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
虽然近几年各地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检查维护保养力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用水及农业防洪抗灾能力。
截止到2006年底,辽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150万hm2和11.6万hm2,有效灌溉率和旱涝保收率分别为38%和3%;另外,在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监测系统方面还不够健全,对重大病虫害预测能力还较弱。
2.6水稻的产业化水平低目前辽宁省的稻谷加工企业众多,但鱼目混珠状况十分严重,无论是米业还是种业发展都缺少在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缺少知名品牌。
在2003年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评选出的“十大金奖大米”名单中,作为东北大米主产区的辽宁只占一席,可见辽宁的水稻虽然具备一定科技优势,但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却与之不相适应。
此外,作为连接市场与广大农户的企业,没能真正发挥企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几个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订单实现拉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很多企业还处于一种农民种什么,我就加工什么和销售什么的水平,而且由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使农民生产稻谷这一重要原料发生经常性变化,导致大米加工企业产品的不稳定性,致使辽宁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和知名的品牌。
3辽宁省水稻增产途径辽宁省水资源短缺,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靠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产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要想提高辽宁水稻总产,只有在保证现有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超级稻品种的推广、良种良法的配套、科学技术的普及、病虫草及各种灾害的综合防控、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等各种技术及集成与应用,才能提高辽宁的水稻单产,稳定水稻总产,进而实现水稻产业的发展。
3.1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的选育与推广是前提由于受耕地和水资源限制,靠扩大面积来增加水稻总产已没有太大空间。
因此,在稳定现有水稻面积的基础上,提高水稻单产、进而提高水稻总产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大科技投入、依靠优良品种选育和新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水稻增产中的作用。
目前,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限制,我省科研单位将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水稻常规品种选育上,在杂交粳稻育种攻关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还明显不足,育成的具有突破性的品种少。
鉴于粳稻所具有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以及良好的工作基础,应在加强对现有常规品种推广应用基础上,加大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北方杂交粳稻的育种、制种及生产、加工,通过加大财力支持使研究单位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常规稻和杂交稻研究并重,将常规育种技术与高新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功能米、多用途米品种。
同时,把杂交粳稻的研究及产业做强做大,使我国北方杂交粳稻与南方杂交籼稻平衡发展,以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世界领先地位,全面提升我省乃至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具有单产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一般产量在11250kg/hm2以上,高产可达12000kg/hm2。
目前,我省水稻种植面积约67万hm2左右,年产稻谷50亿kg。
如按现有优质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每公顷增产1500kg计算,则推广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后,我省水稻的年综合生产能力将提高10亿kg,农民收入每年将增加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