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公共营养师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新)

碘
血中矿物质检测指标
营养素 硒 检测项目 全血硒 血浆硒 正常值 0.89~7.1 umol/L 0.82~4.2 umol/L
铁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血清锌 红细胞锌
13-31 男性15-200umol/L 女性12-150 11.60-22.95 12-14mg/L
锌
血糖测定值 正常3.9-6.1mmol/L 空腹高于6.1mmol/L但低于7.0mmol/L为糖耐 量减低。 血糖增高可见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 死、甲抗、颅内出血等。
体重检测参考数值(P40) 体重维持和监测(二级教材43页)
体重变化特点(孕早期/足月后平坦) 简答:孕妇体重测量方法和检测的意义是 什么?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
上臂围反映肌肉发育和皮下脂肪的沉积 测量时手臂下垂 成年男性23.8-29.6cm 成年女性22.4-28.2cm 紧张围>松弛围可反映肌肉发育情况,差值越 大越好。
血中矿物质 检测指标
营养素 钙、磷 检查项目 1、血清钙 其中游离钙 婴儿 儿童 2、血清无机磷:成人 儿童 3、血清钙磷乘积 4、血清碱性磷酸酶 (比色法) 血浆无机碘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 (方免法) 正常值 2.25~2.75 mmol / L 1.125~1.375 mmol / L 2.5~3.0 mmol / L 1.0~1.5 mmol / L 0.75~1.25 mmol / L 1.0~1.5 mmol / L >30~40 儿童:5~28金氏单位 成人:3~13金氏单位 0.8~6.0 2~10 ug/ L mU/L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杨锦
本章节主要内容
• • • • • • • • • • • 一 人体体格测量和检测 1 体格测量的标准和标准化 2 营养检测概念 3 各人群体格测量和监测 二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1 血/尿/便的收集和保存 2 血/尿中营养相关指标的判断 3 头发营养分析指标的判断 三 社区营养工作的主要内容(三级394页) 四 社区营养管理和干预 五 个体营养状况综合评价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可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 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和腹部分别可代表个体四肢、 躯干和腰腹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
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以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 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公式见p79
3、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校准 压力符合规定标准 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
下组织捏起,右手握住皮褶计测量距离左手拇指捏 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 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充分夹住皮 褶。 在皮褶计指针迅速回落时立即读数。 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 结果。
1、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的使用
卧式标准测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工 具,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测量 指标的测定。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 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 成,使用时婴幼儿仰卧于量床上,头顶着一 端头板,移动滑动板与婴幼儿的臀部或脚跟 紧贴住,从滑动板与围板接触处读取刻度尺 上的读数,即分别为婴幼儿的身长、顶-臀长。
我国1~5岁儿童上臂围13.5cm以上为营养良 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 以下为营养不良。
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较好的指标。
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 男性分别为小于10mm、10~40mm和大于40mm, 女性分别为小于20mm、 20~50mm和大于50mm.
工作程序:
程序1 准备(测量工具:体重计、身高测量仪、 标准化表格、笔和记录用表)
程序2 填表 程序3 测量 程序4 计算监督员测量数据 程序5 数据计算 程序6 比较 程序7 评价 程序8 标准化的使用
实验室检查包括什么(一)

实验室检查包括什么(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在医学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体液、组织样本或其他生物材料,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医生判断疾病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包括常见的五个大点: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正文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检查之一。
在血液检查中,通常包括以下小点:1.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2.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3.白细胞计数和分类4.血细胞沉降率测定5.血常规指标的测量,如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对尿液样本进行的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尿液检查的常见小点:1.尿液的外观和颜色观察2.尿液比重和pH值的测定3.蛋白质、糖分和酮体的检测4.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的计数5.尿液沉渣的显微镜检查三、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生化指标检查小点:1.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的测定2.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测量3.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4.电解质(如钠、钾和钙)的检测5.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的检测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
以下是常见的免疫学检查小点:1.抗体检测,例如抗核抗体和抗体滴度等2.免疫球蛋白(Ig)测定,如IgA、IgG和IgM3.细胞免疫功能检查,例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4.血清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5.过敏原检测,例如皮肤过敏原测试和特异性IgE测定五、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包括对细胞和组织样本的检测,以评估细胞形态和疾病诊断。
以下是常见的细胞学检查小点:1.细胞学涂片的制备和染色2.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3.细胞核DNA的测定4.组织切片的制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细胞遗传学检查,如核型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总结:实验室检查的内容涵盖了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五个大点。
2014年营养师复习材料要点

《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学习指南第一章营养调查与评价第一节食物摄入量调查营养调查: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
方法:询问法 (24小时回顾法、膳食史法)、称量法(或称重法)、记账法、化学分析法和食物频率法五种。
一、24h回顾法1.适用范围: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的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可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可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
一般选用3天(其中允许有1天假日)连续调查方法。
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大型全国膳食调查、小型的研究课题均采用24h回顾法来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近年来,我国全国性的住户调查中个体食物摄入状况的调查均采用这种方法。
2.原理: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者回顾和描述调查时前24h内摄入的所有食物的数量和各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价。
3.优缺点:所用时间短,一般15~40min内完成,应答者不需较高文化,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
缺点是应答者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不然易出偏差。
4.膳食回顾调查表的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应包括①食物名称②原料名称③原料编码(适用于计算机编制)④原料质量⑤进餐时间和地点。
应记住被调查者的住址和联系电话。
5.人日数的计算与换算: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1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人日)。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二、记账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适用于家庭,托幼机关、中小学或部队食堂间有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的调查。
可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适用于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缺点是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记账法的基础是膳食账目,一般要求被调查单位的伙食账目完善,数据可靠。
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调味品包括油、盐、味精等的摄入量,可结合食物频率法来调查这些调味品的消费各类和量。
营养师技能学习笔记

1、掌握食物频率法调查表的设计流程答:程序1确定食物频率法调查目的。
(1)选择定性食物频率分析还是定量食物频率分析。
(2)是进行综合膳食分析还是特殊食物摄入分析。
(3)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膳食回顾的时间间隔。
程序2确定食物频率表中的食物名称。
(1)列出各类经常摄入的食物大类。
(2)列出常吃的小类,同类食物不宜选择太多。
(3)考虑目标人群状况,具体的食物名称可以根据《食物成分表》核查。
程序3确定各种食物的食用频率。
可以将次数分成多个选项以供选择。
程序4设计表格。
表格简明,具有对比鲜明、表达力强、便于计算和分析等优点。
程序5说明和注释。
表达和说明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为使用者统一方法提供方便和质量保障。
程序6修改和完善。
对表格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或预实验。
完善后印制。
2、掌握应用食物频率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膳食调查的方法答:(1)调查对象的确定。
根据调查目的选取某范围的人群。
(2)签署知情同意书。
解释调查目的、内容、过程,告知其在调查中权利,由调查对象自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3)询问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条件、婚姻状况、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等。
(4)询问膳食摄入情况——定性表\定量表。
①按问卷的主辅食表询问食物种类,不要有遗漏。
②询问各类食物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
(5)调查结果的核查。
初步核对食物名称、食用频率和食用量是否填写等。
(6)结束访谈,致谢,调查人员签名并填写调查日期,联系电话等。
3、掌握个体食物频率法调查表资料的计算答:程序1 计算个体在过去一年的食物消费种类,评价食物消费的多样性。
程序2 计算个体在过去一年的食物消费频率,定性评价食物消费的多少。
程序3 评价与建议。
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介绍的食物种类作为参照标准,综合调查个体摄入食物的种类和频率,对食物摄入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4、掌握使用膳食计算软件进行群体营养素摄入量计算的方法答:程序1调查数据录入。
公共营养师

3.能解答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
4.能进行体力活动和能量消耗评估 1.膳食状况询问评估和建议原则
2.生活方式询问和评价原则
3.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知识
4.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5.有关运动与能量消耗基础知识
2.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对策
(二)营养与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 能制定营养与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管理相关知识
(三)营养干预方案设计和实施 1.能设计随机对照(或双盲)方案
2.能设计横断面调查和干预方案
3.能设计回顾性调查方案 1.随机对照(或双盲)试验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2.横断面调查应用范围和设计要点
2.卧式量板、量床使用方法与原则
3.皮褶计使用方法与原则
4.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解剖定位知识
(二)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1.能对尿液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
2.能对粪便样品进行收集、保存和处理 1.尿液样品收集和保存知识
2.尿液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3.粪便样品收集保存知识
(三)营养状况和体征判别 1.能识别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基本体征并做出评价
2.能进行乳母产褥期膳食咨询和建议
3.能进行老年人的膳食咨询和建议 1.母乳和奶粉产品相关知识
2.产褥期膳食和营养需要相关知识
3.老年人营养问题和改善措施相关知识
4.营养素补充剂知识
(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教 1.能撰写科普文章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能进行科普知识演讲
3.能编制餐饮卫生科普宣传资料 1.科普文章编写原则
2.能确定低能量、低胆固醇、低脂肪3.种食谱营养素需要量 1.高钙、高蛋白、食物来源
专业实验室评估指标说明及要求(供参考)

专业实验室评估指标说明及要求(供参考)评估标准体系分为六项32条目,其中重点条目(带*号)12条,一般条目20条。
评估要按各条目逐条评估。
所有评估条目全部合格的,该实验室即为评估合格。
如有2条以下重点条目或累计4条以下的为限期整改实验室,如有3条重点条目或累计5条一般条目不合格的,即为不合格实验室,需要认真整改,待下一年度重新申请评估。
评估合格有效期为五年。
为便于操作,对评估标准体系六项32条目,按照序号、评估内容、评估标准和实施要点分析四项内容依次叙述:一、体制与管理1-1实验室的建立1、其要点是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强调实验室的建制权在学校。
2、评估时检查以学校名义正式发布的批准或确认本实验室或文件。
缺少的可在评估前补上。
1-2管理机构 *1、本条目是重点条目,本条目要点是学校有主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长,有主管实验室工作的管理机构。
2、评估时检查学校正式公布的校领导的分工文件和主管机构的职责分工文件,以确认有主管校长和主管机构。
1-3实验室体制1、本条目的要点是各实验室不能隶属于教研室,而应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其目的是提高实验室地位,减少重复设置。
2、评估时检查实验室属校、院两级管理的文件,或通过现场检查实验室的任务、人员、仪器等能说明已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记录,确认该实验室是由校、院管理。
1-4建设计划1、本条目的要点是学校要有实验室建设计划及被评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或近期工作计划。
2、评估时要检查学校近期建设规划中有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部分、被评实验室制定的建设规划或近期工作计划以及执行记录。
没有的可在评估前补。
1-5管理手段1、本条目的要点是实验室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2、评估时检查实验室的计算机数据库。
查看“仪器设备数据库”“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数据库”、“实验项目数据库”等。
3、未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实验室,查看校级实验室主管处的关于被评实验室的相关数据库。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三级技能)

3.皮褶厚度计的使用方法 (1)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 (2)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10g/cm2) (3)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 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计测量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 1cm处的皮褶厚度。 (4)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充分夹住皮 褶。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 (6)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右手移 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数,保留小数 点后一位. 侧头顶至臀长时,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 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 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数,保留小数 点后一位. 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的生长有关,主要用来反 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习单元2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
•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道有无炎 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 可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 况;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 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进行营 养代谢实验.
1.粪便收集的种类 (1)常规粪便标本 一般取约拇指大小的即可 (2)浓缩粪便标本 24h内排出的所有粪便收集于同一容器送检
(3)婴幼儿体重测量 一般采用专门的婴幼儿体重磅秤,如没有婴 幼儿体重秤,也可采用成人体重计测量, 需要采用减差法。
学习单元3 上臀围和皮褶厚度的测量
• 知识要求 1.上臂的解剖学结构 (1)肩峰 肩膀的最高点 (2)鹰嘴 肘部骨性突起是尺骨鹰嘴 (3)肱二头肌 (4)肱三头肌
2.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
(3)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 中点,水平围绕一周,测量并读取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传 送及检查时均需要保温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粪便的保存
• 需要连续收集1天甚至几天的粪便标本,若 地方偏远无条件立即检测时,需要根据不 同检测目的采取以下保存措施:
• 1、固定保存 • 2、冷藏保存 • 3、运送培养基保存 • 4、0.05mol/L硫酸保存 • 5、冷冻保存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 目标 • 掌握用于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24h尿液样品
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 了解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尿液的种类
• 任意尿 • 晨尿 • 餐后尿 • 白昼尿及夜间尿 • 3h 尿 (准确留取早晨6时至9时的全部尿液) • 负荷尿(服用某种药品或者营养素后某段时间内收集的
• 4、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必须掌握正确的 收集方法,及时送检。
• 标本不新鲜、受到污染、收集量不够等因 素,都可以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
• 尿标本收集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发生细菌繁 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
•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 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无机盐及 水等组成
尿液)
• 24h 尿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尿液的保存
• 1、冷藏于4°C • 2、加入化学防腐剂
• 1)福尔马林 40%或37%的甲醛溶液,每升尿中加入5ml • 2)甲苯 每升尿中加入5--10ml • 3)麝香草酚 每升尿中小于1g • 4)浓盐酸 可用于尿中17-酮类固醇、17-羟类固醇、儿
茶酚胺、肌酐、羟脯氨酸、尿钙、尿素、氨、总氮量等定 量测定 • 5)碳酸钠 尿中卟啉测定的特殊保存剂 • 6)氯仿 煮沸驱除氯仿后作尿糖检测 • 7)混合防腐剂
入防腐剂。 • 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进行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应尽快送检: • 1)冷藏 放置在4°C冰箱保存 • 2)加防腐剂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意事项
• 1、收集容器要求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 有较大开口以便收集;
• 无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 入
• 容器上有明显标记,如被检者姓名、编号、 收集日期等,必须粘帖在容器上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 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矿物质及 水等组成
• 粪便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 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
• 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可间接地判断胃 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 进行营养代谢实验,如测定人体蛋白质、 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的需要量
品混匀,称总重量 • 根据测定指标的要求打碎或匀浆,取粪便
的全部或部分送检 • 每天的样品要放在冰箱内,并做上标记,
作为部分粪便样品取舍的依据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学习目标
• 掌握正确收集人体粪便样品的方法 • 了解粪便保存方法 • 了解粪便用于营养学研究的意义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粪便收集的种类
• 一般来说,核桃大小(20--40g)的成形粪 便或5--6汤匙的水样便可用来常规检查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注意事项
• 2、应留有足够的标本,任意一次尿标本至 少留取12ml,其余项目最好超过50ml
• 如果收集的是定时尿,则容器应该足够大, 并加盖,必要时加防腐剂
• 尿液应放置在阴凉避光处,防止阳光的照 射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注意事项
• 3、如需进行尿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 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 盛装尿液的容器需放置在温度为4°C的冰箱保存。 24h内每次收集瓶或尿杯中的尿液需要及时倒进 盛装尿液的容器中
• 收集完24h 尿液后,测量总体积,并将尿液混匀 • 取出约60ml于棕色瓶内并在送检单上写明总尿量,
从速送检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工作程序——尿液的保存
• 收集24h尿液样品时,需及时将尿液保存在 温度为4°C的冰箱中,无冰箱且气温高时需加
• 1、工作准备 • 1)收集容器 • 收集24h 尿液需要能容纳500ml的收集瓶或
尿杯和盛装2L以上的容器 • 2)冰箱与防腐剂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工作程序——24h尿液的收集
• 在收集容器上贴上标签,写上被检者的姓名、性 别、年龄
• 要求被检者清晨8时排空小便但不收集,收集此后 至第二天清晨8时的所有尿液。包括排大便时排出 的尿液也必须收集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尿液检测的意义 • 用于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谢实验 • 用于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实验和研究水溶性
维生素的需要量 • 用于评价矿物质的代谢 • 用于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 用于研究人体矿物质(Ca、Fe、Zn等)的需要量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24h 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粪便用于营养学研究的意义
• 1、常规粪便标本
• 自然排出的粪便,取1小块粪便放在纸盒内送检即可
• 2、浓缩粪便标本
• 应将24h内排出的所有粪便收集于同一容器中送检,注意 防止小便的混入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粪便的保存
• 粪便本身含有大量细菌、水分、食物残渣、 消化道分泌物等,粪便中的有形成分、阿 米巴滋养体等容易分解破坏,粪便中致病 菌也容易被优势菌群的过度繁殖所掩盖, 因此要求粪便标本应尽快送检。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 尿液主要可作水溶性维生素耐受实验、肌 酐测定、维生素和矿物质代谢实验、蛋白 质代谢和骨代谢实验指标的测定
•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及盐类 • 不同时间内收集的尿液成分可能会有很大
的不同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粪便检查的目的
• 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等
• 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可间接地判断胃 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 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 • 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传染病 • 进行营养代谢实验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营养代谢实验粪便收集
• 收集时间较长,至少3天 • 每天的样品要称重和记录,最后将所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