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普通话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其音调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根据这四个音调的不同,汉字的发音也会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音规则,比如轻声变调、连读变调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一、轻声变调1、轻声前有标调字轻声前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一、四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二声。
比如“我⼀共去过两次”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过”是四声,所以“我”要发二声。
“他⼀共⼀个⼀”中,“⼀”是一声,所以“⼀”要发二声。
(2)轻声前有三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我去了⼀趟北京”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了”是三声,所以“我”要发⼀声。
“她出了⼀⼀书”中,“⼀”是三声,所以“⼀”要发⼀声。
2、轻声前无标调字轻声前没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心情”、“理解”、“学习”、“不⼀⼀”等。
这些词汇中的“心”、“理”、“学”、“不”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词或短语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2)轻声前只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单音节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她⼀便⼀个男⼀的⼀具”,这句话中,“便”、“八”、“个”、“的”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音节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二、连读变调在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连读的时候,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连读时发生⼀同⼀音的漾变时,主要包括下列情形:一、连读时发生去声的变声时。
如:⼀不当得当-⼀⼀典当,木屋门上-木⼀同上。
二、连读双轻声出现的地⼀:天都免费-天⼀免费,三⼀干扰⼀家-三⼀干扰人。
(2)连读时发⼀两同一音合成的嬲变时。
如:三把不东西-三八上東西,又长又胖的人-又放又⼀⼀⼀。
二者连读时发⼀ 同一音合成的集变时。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三、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 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声调的影响, 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 。 普通话的变调的基本类型:
(一)上声变调
(二)“一”、“不”变调
(三)去声变调
(四)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为什么汉语会出现变调? 首先是语音的美学要求,语音美是语言的 客观要求。另一个原因是语言常常要表达一 定的人类感情,而人的感情是有程度和发展 变化趋势的不同的,也就是说,句子要经常 有感情语气的变化。 与“变声”的辨析——
关于儿化韵
目前普通话儿化韵的地位其实并不很明确, 《汉 语拼音方案》中的39个韵母也不包括儿化韵,儿化韵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反映,呈现着一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状态。 但是儿化韵又是北京语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甚 至它在广大的北方话区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音、词 汇现象,尽管儿化词条并不完全一样。儿化韵本身所 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 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 有可能扩大使用面。 因此,重视对儿化韵运用的研究,确定普通话吸 收儿化词的比较明确的范围,十分必要。
普通话中多数轻声词语,同词汇、语法有密 切联系,并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约。 常见应读轻声的情况有: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如:“我的、勇敢地、喝得(好)” ②时态助词“着、了、过” 如:“忙着、来了、看过” ③语气助词“吗、呢、吧” 如:“是吗、他呢、走吧” ④名词后缀“子、头” 。 如:“桌子、木头” ⑤用在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面、 边” 。 如:“墙上、地下、屋里、正面、南边”
儿化的作用(二)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5.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大一现代汉语音变的知识点

大一现代汉语音变的知识点对于学习汉语的大一学生来说,掌握现代汉语的音变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言学中,音变是指语言中音素发生变化的现象。
了解这些音变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理解和表达汉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探讨大一现代汉语音变的知识点。
一、声母音变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
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上,有些声母会发生一定的音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浊音的变化。
1.1 清浊音交替:在某些音节位置上,清辅音会变成浊辅音,例如p、t、k分别可以变成b、d、g。
例如,“平板电脑”中的p变成了b,“通话”中的t变成了d。
1.2 浊音变清浊音:在某些音节位置上,浊辅音会变成清辅音。
例如,“话”读作(huà)时,原本是(z)的音变成了(w)。
二、韵母音变韵母是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
在不同的音节环境中,韵母的音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2.1 元音韵母的音变: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上,元音发生以下音变:- [i],在后接[j]的音节中,会发生韵尾同化,即变成[j]。
例如,“起来”读作(qǐlái)时,后面的[i]变成[j]。
- [u],在后接[w]的音节中,会发生韵尾同化,即变成[w]。
例如,“走了”读作(zǒule)时,后面的[u]变成[w]。
- [ü],在后接[j]的音节中,会发生融合,即变成[y]。
例如,“月亮”读作(yuèliang)时,后面的[ü]变成[y]。
2.2 韵尾音变:在某些情况下,韵尾的音变也很常见。
- [aɪ],在某些韵尾为[i]的音节中,会发生音变成[aɪ]。
例如,“怀疑”读作(huáiyí)时,[i]变成[aɪ]。
- [o],在某些韵尾为[u]的音节中,会发生音变成[o]。
例如,“去”读作(qù)时,[u]变成[o]。
三、声调音变声调是汉语特有的语音特征之一。
在不同的音节环境中,声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汉语拼音的音变

一、口语的变调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⑤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⑦创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⑧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⑨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⑾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⑿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是一种将汉字音节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拼写方法,方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标注。
然而,汉语拼音中存在着音变和变调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汉语拼音的音变和变调,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音变1. 韵尾音变韵尾音变是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之一。
在普通话中,韵尾音/s/和/n/在发音时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s”在发音时会变成“sh”,而字母“n”在发音时会变成“ng”。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前后音素的影响。
2. 声母音变除了韵尾音变外,声母音变也是汉语拼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字母“z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j”,字母“ch”在发音时可能会变成“q”。
这种变化是由于发音时舌位的不同造成的。
二、变调在汉语拼音中,还存在着音调的变化。
汉字的拼音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实际发音中,有时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1. 语气变调在汉语拼音中,当某个字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不同的语气时,声调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字母"ma"在第一声和第二声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而在句子中的语气变化时,可能会将本来应该是第一声的发音变成第二声。
2. 语调变调此外,句子的语调也可能会导致汉语拼音中的变调现象。
在汉语中,整个句子的语调起伏和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到拼音的发音。
例如,当句子中存在强调词或感叹词时,可能会导致字母的声调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法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时遇到的音变和变调问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解决:1. 注重模仿学习者可以多听多模仿标准的汉语发音,尤其是与音变和变调有关的发音。
通过模仿,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
2. 多练习多进行汉语口语的练习,特别是针对音变和变调的音素。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准确的发音方式。
3. 借助教材和工具使用一些专门针对汉语拼音音变和变调问题的教材和学习工具。
汉语拼音变调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汉语拼音音变

⒈变调变调是指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音节相连时,有时音调往往会发生变化,与原来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前一个或前两个变得近似阳平。
如:指(zhǐ)引(yǐn)—→指引(zhí yǐn)书写时,一般只标字的本调,不标变调。
如:指引(zhǐ yǐn)②“一、七、八、不”的变调:“一”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一路(yílù)一批(yìpī)“七、八”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阴平声。
如:八次(bácì)八斤(bājīn)“不”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不累(búlèi)不仅(bùjǐn)⒉轻声轻声是指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无声调的音节”。
轻声不标声调。
有时轻声能起到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大意(dàyi)几种情况下,读轻声:①词尾:子、儿、头、们、么……,如:老头子俺们……。
②方位词:里、上、下、边……,如:相片里在高山之上……。
③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如:站起来……。
④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或中间的“一”“不”,如:瞧瞧、想一想、走不走……。
⑤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呢、吗、啊……,如:握着鼠标、写得很好、多好啊……。
⑥还有一些双音节的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妈妈、清楚、萝卜、衣服……。
⒊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加上个卷舌动作,带出个“儿”的尾音。
儿化的结果使得音节里的韵母发声多少有点变化,即儿化韵。
儿化韵是普通话里的一种重要音变现象。
在词义、语法、语气上有一定的作用。
①表示小、少的意思:一点儿。
②表示喜爱的意思:小孩儿。
③一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盖儿、尖儿。
④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儿。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

关于汉语拼音的音变汉语拼音是为了方便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而产生的一种音译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拼音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音变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拼音的音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声母音变汉字拼音系统中的声母音变主要涉及到声母的读音发生变化。
以“b”为例,当“b”与a、o、u连用时,其读音为“b”;当“b”与i连用时,其读音为“p”;当“b”与e联用时,读音为“f”。
这种音变是由于不同的声母组合会影响到声音的产生和发音。
二、韵母音变汉语拼音中的韵母音变主要体现在起始韵母和结束韵母上。
例如,“ian”韵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yan”,“in”韵母在某些情况下读作“yin”。
这种音变也是由于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造成的。
三、声调音变汉字拼音中的声调音变是指声调的发音发生变化。
例如,“一声”是高又低又短的声调,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中音或低音的发音。
这种音变是由于语音环境的影响导致的。
四、音变的原因汉语拼音的音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不同的拼音组合方式会导致声母和韵母发生变化。
例如,“i”与声母“b”的组合会使“b”的发音发生变化。
其次,语音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声调和声母的音变。
语音环境包括前后的音节和语调等因素。
最后,语音的历史演变和方言的影响也会对拼音系统造成音变。
由于汉语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因此汉字拼音的音变也会因地区而异。
五、音变的影响汉语拼音的音变对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学习者需要在学会基本拼音的基础上,了解一些音变规则,并不断练习,以准确地发音。
此外,由于不同方言的存在,有时候不同地区的人对于音变的感知和理解也会不同。
因此,在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中,需要对音变进行统一的解释和规范。
六、结语汉语拼音的音变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学问。
通过了解和掌握音变规则,我们能更准确地学习和使用汉字拼音系统。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汉语拼音的音变有所帮助。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拼音的音变是一门动态的学问,可能会随着语言和语音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1.1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 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 o 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实验语音学从语图和听辨实验证明,前字上声、后字上声构成的组合与前字阳平、后字上声构成的组合在声调模式上是相同的。
说明两个上声相连,前字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变调调值描写为214 35。
例如:(上声+上声)=35+214懒散lǎnsǎn手指shǒuzhǐ母语mǔyǔ海岛hǎidǎo旅馆lǚguǎn广场guǎngchǎng首长shǒuzhǎng简短jiǎnduǎn古典gǔdiǎn粉笔fěnbǐ小组xiǎozǔ减少jiǎnshǎo(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个上声音节相连,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未尾音节一般不变调。
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i)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的“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上声+上声+上声)=35+35+214手写体shǒuxiětǐ展览馆zhǎnlǎnguǎn管理组guǎnlǐzǔ选举法xuǎnjǔfǎ洗脸水xǐl iǎnshuǐ水彩笔shuǐcǎi bǐ打靶场dǎbǎchǎng勇敢者yǒnggǎn zhě(ii)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的“单双格”,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为211,中间音节则按两字组变调规律变为35。
例如:(上声+上声+上声)=211+35+214党小组dǎng xiǎozǔ撒火种sǎhuǒzhǒng冷处理lěngchǔlǐ耍笔杆shuǎbǐgǎn小两口xiǎoliǎngkǒu纸老虎zhǐlǎohǔ老保守lǎobǎoshǒu小拇指xiǎomuzhǐ1.1.2“一”、“不”的变调普通话还有“一”“七”“八”“不”的变调,由于普通话中“七”“八”已经趋向于不变调,学习普通话只要求掌握“一”“不”的变调。
“一”的单字调是阴平声55(yī),“不”的单字调是去声51(bù)。
“一”、“不”在单念或处在词句末尾时,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例如:第一;不,我不。
当它们处在其他音节前面时,声调往往发生变化。
“一”有两种变调:(1)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以下“一”字标变调)例如:(阳平+去声)=35+51一半yíbàn 一旦yídàn 一定yídìng一度yídù 一概yígài 一共yígòng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即在非去声前,调值变为51,跟去声的调值一样。
例如:(阴平前)(去声+阴平)=51+55一般yìbān一边yìbiān 一端yìduān一经jīng 一瞥piē一身yìshēn一生yìshēng 一天yìtiān 一些yìxiē(阳平前)(去声+阳平)=51+35一连yìlián 一齐yìqí一如yìrú一时yìshí一同yìtóng 一头yìtóu一行yìxíng 一直yìzhí一群yìqún(上声前)(去声+上声)=51+214一举yìjǔ一口yìkǒu一览yìlǎn一起yìqǐ一手yìshǒu一体yìtǐ一统yìtǒng一早yìzǎo一准yìzhǔn当“一”作为序数表示“第一”时不变调。
例如:“一楼”的“一”不变调,表示“第一楼”或“第一层楼”,如果念变调的话表示“全楼”。
“一连”的“一”不变调表示“第一连”,而变调则表示“全连”,副词“一连”中的“一”也变调,如“一连五天”。
“不”字只有一种变调。
当“不”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35(bú),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以下“不”字标变调)例如:(阳平+去声)=35+51不必búbì不变búbìan 不便búbìan不测búcè 不错búcuò 不待búdài不要búyào 不但búdàn 不定búdìng当“一”嵌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要轻读,属于“次轻音”。
例如:听一听tīng yi tīng学一学xuéyixué 写一写xiéyixié看一看kànyikàn 穿一穿chuān yi chuān逛一逛guàngyiguàng谈不谈tánbután 买不买mǎi bu mǎi去不去qùbuqù会不会huìbuhuì缺不缺quēbu quē好不好hǎo bu hǎo看不清kànbu qīng起不来qǐbulái 拿不动nábuldòng打不开dǎbu kāi记不住jìbuzhù 听不懂tīng bu dǒng由于“次轻音”的声调仍依稀可见,当“一”和“不”夹在两个音节中间时,不是依前一个音节变为轻声的调值,而是当音量稍有加强,就依后一个音节产生变调,变调规律如前。
例如:听一听、看一看、会不会。
1.1.3轻声在普通话里,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之外,有些词里的音节或句子里的词,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音节叫轻声。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由于长期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例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
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轻声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
固定读轻声的单音节助词、语气词也不例外,它们的实际轻声调值也要依靠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
绝大多数的轻声现象表现在一部分老资格的口语双音节词中,长期读作“重·最轻”的轻重音格式,使后一个音节的原调调值变化,构成轻声调值。
轻声不是普通话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只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比原来又轻又短。
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变调。
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特点,轻声说不好,普通话就说不地道。
南方方言中一般没有轻声现象,所以轻声是南方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
难在发音和识别。
因此,要学好轻声,一是要掌握轻声的读法,二是要清楚哪些词语读轻声。
1.1.3.1 轻声的特点和读法从声学上分析,轻声音节的能量较弱,是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综合变化的效应,但这些语音的要素在轻声音节的辨别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
语音实验证明,轻声音节特性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构成的。
从音高上看,轻声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调值,变为轻声音节特有的高形式,构成轻声调值。
从音长上看,轻声音节一般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甚至大大缩短,可见音长短是构成轻声特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尽管轻声音节音长短,但它的调形仍然可以分辨,并在辨别轻声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轻声音节的音色也或多或少发生变化。
最明显的是韵母发生弱化,例如元音(指主要元音)舌位趋向中央等。
声母也可能产生变化。
例如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变为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等。
轻声音节的音节变化是不稳定的。
语音训练只要求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字典、词典已收入的)。
例如:助词“的”读de,“了”读le,词缀“子”读zi,“钥匙”读shi,“衣裳”读shang。
实验语音学认为,音强在辨别轻重音方面起的作用很小。
在普通话轻声音节中音强不起明显作用。
轻声音节听感上轻短模糊,是心理感知作用。
由于轻声音节音长短,读音时所需能量明显减少,但音强并不一定比正学重读音节弱。
轻声音节的音高、音长、音色、音强都发生了变化。
但轻声最主要的语音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轻声音节的音长一般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
二是轻声音节的调值(音高形式)已经改变,与原有声调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轻声调值。
根据轻声的语音特点,在练习轻声词时可以适度拉长前面的重读音节,尽量缩短后面的轻声音节,读出类似于附点音符的前长后短的节拍。
如果只是缩短音节时长,听起来仍然是怪怪的,并不是标准的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