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轻声变调)

合集下载

汉语拼音轻声规则

汉语拼音轻声规则

汉语拼音轻声规则轻声是汉语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汉语拼音轻声规则,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汉语拼音轻声规则在阴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在阳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但和阴平后的轻声相比略有不同);在上声后,念半高平调(或是略升的声调),似轻短的阴平;在去声后,念低降调,似较短的去声。

轻声的发音特性:将汉语中的音节弱化之后,声调会变得又轻又短,此种音变即为轻声。

轻声的调值需要根据前一个音节决定调值,所以轻声音节不可能独立存在。

汉语拼音的简介: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

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

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普通话什么时候要读轻声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如“走吧”“是吗”“说啊”“好了”;2.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读轻声,如“我的”“轻轻地”“唱得好”“同学们”“去过”;3.名词后缀“头、儿、子”等读轻声,如“甜头”“这儿”“桌子”;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5.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如“回来”“出去”“走出来”“跑进去”。

汉语拼音中特殊的声调——轻声

汉语拼音中特殊的声调——轻声

汉语拼音中特殊的声调——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一般不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读轻声要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头”“方”“服”单独读时都有自己原来的声调,读“tóu fāng fú”,而在词语“木头(mù tou)”“地方(dìfang)“衣服(yīfu)”时都变成了轻声,要去掉声调,变成轻声。

1.重叠轻读。

如,妈妈爸爸爷爷、哥哥、弟弟、平平、星星2.助词轻读。

语气助词——“吗、啊、呀、哇、呢、哩”;时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地、得”。

走吧(ba)、吃过(guo)饭、跑得(de)快。

3.方位词轻读。

如,“地上、灯下、屋里”中的方位词。

4.趋向动词轻读。

如,“走过来、下去”等。

5.语气词轻读。

如,“呢、吗、啊、吧”等。

6.双音单纯词。

如,“葡萄、萝卜、石榴”词中的后一个字轻读。

7.词缀。

如,带“子、儿、头、们、么”等的词中,词缀轻读。

影子、房子、茄子、木头、我们、他们、你们、什么、怎么、这么、那么8.区别词性。

如,“大意”本是名词,如果“意”轻读了,就成了动词。

“报告”本是名词,“告”轻读了,词就成了动词。

9.区别词义。

如:“老子”是古代的一人名。

“老子”中“子”轻读,就成了“父亲”了。

还有一些其他例外情况,如“豆腐”“太阳”等词的后一字在北京方言中也都轻读,普通话也都吸收了。

10.单纯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如,萝卜(bo)。

11.“ABAB”形式的动词重叠词中的“B”都读轻声。

如,研究研究(jiu)。

附录:小学常见轻声词阴平肮脏巴结巴掌扒拉扳手帮手包袱包含槟榔抽屉出落出息窗户聪明撮合耷拉褡裢答理答应耽搁叨唠灯笼掂掇差事掺和抽搭干净干系甘蔗姑娘骨朵儿玻璃苍蝇风筝干巴东西兜肚嘟噜嘟囔嘟哝多么多少哆嗦风水高粱膏药疙瘩胳臂胳膊跟头工夫工钱公家呱嗒官司归置规矩哈欠花哨叽咕饥荒家伙奸细将就缰绳交情街坊勾搭估摸拉拢邋遢结巴结实精神磕打窟窿宽敞宽绰亏得拉扯眯缝摸索拍打篇幅欺负千斤(顶)敲打亲戚烧卖身份身子生日生意牲口尸首师父师傅疏忽舒服舒坦摔打说法说合说和私房思量提防添补挑剔温和窝囊窝棚稀罕虾米先生兄弟休息烟筒胭脂央告秧歌吆喝妖精衣服扎实张罗招呼招牌招惹折腾针脚真是支吾芝麻知道知识周到庄稼消息歇息心思薪水腥气作坊斯文松动松快踏实踢腾师爷收成衣裳冤家冤枉约莫糟蹋收拾书记叔伯罗嗦没关系阳平白天荸荠便宜别致财主裁缝残疾柴火长处成分除了船家茨菰嘀咕狐狸胡琴葫芦糊涂格式蛤蜊蛤蟆寒碜合同和气和尚核桃横竖黄瓜馄饨活计活泼节气觉得咳嗽来路牢靠累赘篱笆莲蓬凉快粮食滑溜迷惑棉花苗条菱角萝卜麻烦麻利玫瑰眉毛门路门面迷糊明白模糊磨蹭蘑菇难处难为能耐泥鳅年成年月黏糊娘家奴才挪动名堂名字衙门神甫牌楼盘缠盘算朋友皮匠皮实枇杷疲沓琵琶神气神仙什么石榴时候拾掇俗气随和随着抬举笤帚停当铜匠头发妯娌头里徒弟王八王爷鞋匠行当行家行李玄乎学生学问牙碜严实阎王姨夫意识油水云彩匀称匀净匀溜匀实杂碎折磨直溜值得脾气婆家葡萄人家牙口上声摆布摆设本钱本事比方扁担补丁打扮免得打手打算打听点拨点心点缀懂得耳朵火候伙计讲究搅和考究口袋打点打发打量打磨苦处喇叭懒得老婆老实老爷了得马虎买卖笔杆子。

什么是汉语拼音规则

什么是汉语拼音规则

什么是汉语拼音规则汉语拼音是用拉丁字母表拼写汉语音节的一种正音字母拼写法,是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汉字的发音而发展起来的。

汉语拼音规则是指在拼写汉语拼音时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原则,确保拼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语拼音规则的几个方面。

一、声母规则1. 声母是指汉语音节中在元音之前的辅音,汉语拼音共有21个声母,它们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2. 部分声母只能用于一些字母,比如j, q, x只能用于a, o, e, i, ü;zh, ch, sh只能用于a, o, e, i, u;r只能用于a, o, e, i;y只能用于i 或ü;w只能用于u。

3.包含浊音的声母(b,d,g,z)后面只能跟有声调的韵母。

二、韵母规则1. 韵母是指声母以及声调之后的音,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汉语拼音共有37个韵母,分为六类:单韵母a, o, e, i, u, ü;复韵母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n, uang, ueng;儿化韵母er。

2.若是单韵母或复韵母出现在一个音节中,他们的轻声发音是弱化的或省略的。

3.韵母的发音与声调是分开的,声调以数字1-4表示,标在韵母的最后。

三、声调规则1.汉语拼音共有四个声调,分别用数字1-4表示,声调的存在决定了词义的不同。

声调的位置通常在韵母的后方。

2.若一个字的拼音中没有声调标记,那么默认数字5表示,即轻声。

四、声调变调规则1. 对于带有声调的的韵母i, u, ü,若后面是声母j, q, x, y,那么韵母的发音会发生变化,i变成y,u变成w,ü变成yu。

2.一些多音字在拼音中的发音和词义有关,需要根据具体的词义来判断声调的位置。

轻声到底是不是变调

轻声到底是不是变调

关于汉语声调中的轻声——“例外”说对于汉语拼音中轻声的概念,不同的语言学家都各有见地。

有的坚持轻声是声调中的第五种,有的则坚持轻声是音节原调发生的变调。

事实上,语言和语法规则中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对于语音或语法规则来讲,总有例外存在。

用某一条规则来包罗相关所有的语言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轻声也是如此。

汉语拼音中轻声词的绝大部分,都是原调发生的变调。

比如称谓词词尾:妈妈、爸爸、叔叔、婶婶等等。

这些词的第二个音节都发轻声,属于原调的变调。

还有一些名词词缀,比如桌子,椅子,鞋子,袜子,刀子,尺子,石头,上边,下边,等等。

当然还有那些习惯轻声的词,比如,衣服,习惯,等等。

形容词:漂亮、厉害、大方、小气、苗条、舒服、凉快、暖和、等等。

动词:糊弄、习惯、喜欢、打量、考虑等等。

这些词语中的轻声音节都是原调的变调。

再有一部分词就是特有的轻声词了,它们的原调就是轻声,但它们仅限于个别的结构助词和语气词,比如结构助词“的”。

在“我的电脑”“干净的衣服”“我昨天买的面包”中,“的”就是轻声,类似的还有“着”。

还有“吗”“呢”“么”“咯”等语气词,这些词的原调也是轻声。

但是这两类原调是轻声的词相对变调产生的轻声词来讲,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把这些轻声词归为变调的例外。

之所以不便将轻声列为第五个声调,笔者想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轻声音节不像人们所熟知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升、去声)那样清晰地传递出声调的存在感。

轻声很难单独体现,也就是说很难脱离其他的词而单独存在。

当一个轻声音节单独存在的时候,人们无法确切感受它的发音。

只有在一定的不少于两个音节的词、短语或句子中,人们才能相对清晰地感知轻声的概念和存在。

比如,单独发结构助词“的”的音,我们只能发成类似“dē的音,音强和音长相对第一声的de 又弱又短而已。

但是在短语或者句子中,我们却能够感受到轻声,因为它们需要存在于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环境中。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完美整理)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完美整理)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完美整理)拼音是用于标注汉字发音的一种方法。

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指的是拼音字母与音调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研究和使用汉语拼音时,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读音并准确地表达意思。

单音节的变调规则在拼音中,单音节就是只包含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的音节。

单音节的变调规则如下:- 如果拼音中没有标注音调,一般默认为声调平稳,即第一声调。

-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由于语言的需要,某些音节的读音会发生变化。

例如,从降调变为平调,从升调变为入声等。

多音节的变调规则多音节音节是由两个或更多音节组成的。

多音节的变调规则如下:- 在多音节中,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音调,且音调之间一般相对独立。

- 标注在第一个音节上的音调会影响整个多音节的音调走向。

如果第一个音节带有一个儿化音或鼻音韵母,其音调会变为轻声。

- 第一个音节后的音节的音调变化相对独立,不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

儿化音的变调规则在汉语中,一些音节后面的儿化音会使原本应该有的声调发生变化。

儿化音的变调规则如下:- 当一个音节后面跟着儿化音时,其原有的声调会变为轻声,即不带音调。

- 儿化音指的是由儿音(例如"r")和后面的韵母组成的音。

例如,"er"、"ar"等。

总结了解汉字拼音音节变调规则对于准确地学习和使用汉语拼音非常重要。

单音节和多音节的变调规则、儿化音的变调规则都需要我们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正确地掌握这些规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读音和表达汉字的发音。

(精品)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

(精品)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

儿化 阴平
高高儿 gāogāor
gāogāor
慢慢儿 mànmànr mànmānr
好好儿 hǎohǎor
hǎohāor
快快儿 kuàikuàir kuàikuāir
不儿化 原调 红红 hónghóng 矮矮 ǎiǎi
粗粗 cūcū
2.ABB 阴平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
什么调值,都念成阴平55。例如:
盖 (动词) 盖儿(名词) 堆 (动词) 一堆儿(量词)
(4)表示某些附加意义 A表细小、轻微 细丝儿 门缝儿 针尖儿 眼儿
碴儿 针鼻儿 心眼儿 核儿
办事儿
B表亲切或喜爱 小孩儿 金鱼儿 小狗儿 大婶儿 苹果脸儿 鲜花儿 小马儿 说说话儿 来玩儿
C表轻蔑和鄙视 小偷儿 芝麻官儿 瘪三儿 光棍儿 光杆儿 红眼儿病 冒牌儿 找茬儿 邪门儿
洗脸/水 选举/法 草稿/纸 两把/锁 展览/馆
4.多个上声相连时,先按结构分组,再按2、3条规律 变调。如:
我 卖 // 五 百 / 匹 // 好/母 马。
35 214 35 35 214 21 35 214
5.上后非上前半上 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上声的调
值由214变为21。在由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 情况也相同。例如:
主意 等等 讲讲 想起(214+轻 35+轻) 嫂子 姐姐 毯子 你的(214+轻 21+轻)
3.三个上声连读时,应根据词语内部结构的不 同进行变读。
单双格的读作半上、阳平和全上,调值变为 21+35 +214。如:
小/老虎 好/领导 很/勇敢
马/厂长 武/馆长
双单格的读作阳平、阳平和全上,调值变为 35 +35 +214。如: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1.1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只有在单念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调,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火ng ōngzhǐj警钟 chē车huǒ=211+35(上声+阳平)u oyóǎgu祖国zǔó旅行lǚxíng 导游d ochéig 朗读lǎngdú考察kǎá改革gǎ(上声+去声)=211+51tiǎozhàn tǎolùn 讨论挑战nd广大guǎà稿件gǎojiàn感谢土地tǔdì gǎnxiè211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

例如:(上声轻声)=211+0+ nǎinai奶奶fǔzi 矮子ǎizi斧子lǎopo老婆 wěiba尾巴 jiějie姐姐.耳朵ěrduo 马虎mǎhu 口袋kǒu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汉语拼音变调

汉语拼音变调
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声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单独也是轻声)⑵助词“的、地、得、着、了、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单独也是轻声)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花儿。

(单独用时有声调的。


⑷后一个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单独用时有声调的。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单独用时有声调的。


⑹叠字名词后一个字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单独用时有声调的。


⑺有些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是约定俗成的。

(单独用时有声调的。

)如:月亮风筝玻璃衣服喇叭漂亮休息朋友姑娘狐狸骆驼麻烦石榴萝卜蘑菇枇杷菠萝高粱脑袋胳膊耳朵嘴巴指头指甲马虎吓唬力气钥匙灯笼……(这是一些简单、常用的,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主要看学生的语感,要多读多记)
“一”、“不”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第一声。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四声。

“一、不”在四声节前面,变为二声。

如:一次、一个,不但、不是……“一、不”在一、二、三声前面时变为四声。

如:一张、一群、一把,不好、不同……
“一、不”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

如:看一看、想一想,好不好、行不行……
标声调,是按照单韵母a、o、e、i、u的顺序来标的,谁排在前就标在谁的头上,i、u并列标在后。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