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颜回》的全文翻译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
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
”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译文】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早早就死了。
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我的弟子们关系日益亲密。
”颜回以品德操守高尚闻名,孔子称赞他仁爱。
【原文】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语言著名。
事齐为临淄①大夫,与田常为乱②,夷其三族。
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③,其在宰予。
”【注释】①临淄:春秋时为齐国都城。
在今山东淄博。
②与田常为乱:田常:即陈恒,春秋时齐国人。
曾事齐简公,后弑简公而立平公。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左传》无宰我与田常为乱的记载,而有一叫阚止的人字子我,被田常所杀。
此作辛我事,恐有误。
③利病:利弊,利害。
【译文】宰予,字子我,鲁国人,有口才,以能言善辩著名。
他在齐国做官,为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一起犯上作乱,被夷灭了三族。
孔子以此为耻,说:“这样的结果,不在于有什么利弊,而在于宰予参与了这件事。
”【原文】端木赐,字子贡,卫人。
少孔子三十一岁。
有口才,著名。
孔子每诎①其辩。
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
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
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②,衍然③有自得之志。
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
”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
吾贫也,非病也。
”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
子贡行贩,与时转货④。
历相鲁卫而终齐。
【注释】①诎:贬退。
②并日蔬食:两日吃一日粮。
③衍然:快乐的样子。
④与时转货:买贱卖贵,随时转货。
【译文】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有口才,很著名。
孔子经常阻止他的能言善辩。
他的家庭非常富有,常驾着马车或骑着马,去看望原宪。
原宪居住在茅草屋中,与子贡谈论古代先王治国的道理。
原宪穿着破旧的衣服,两天才能吃一天的饭,但仍然很快乐,有自己的志向。
子贡说:“太过分了,你怎么会病成这样?”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身体力行叫做病。
孔子哭颜回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
孔子生而圣明,博学多才,为后世所称颂。
颜回,字子渊,鲁国曲阜人,孔子弟子之佼佼者。
孔子与颜回,师徒情谊深厚,如父子般亲密。
颜回早逝,孔子悲痛不已,哭颜回之文,感天动地。
孔子哭颜回之文,曰:噫!吾徒颜回,不幸早亡,吾心何忍?回也,生而聪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吾尝教之《诗》、《书》、《礼》、《乐》,回皆能通其意,知其道。
吾谓回,才德兼备,堪为吾之后继,岂料天妒英才,竟使回命丧黄泉!回也,吾之爱徒,吾之知己。
吾与回,虽为师徒,情同父子。
回之聪明,吾知之;回之忠诚,吾知之;回之仁义,吾知之。
回之死,吾心何忍?回也,吾之挚友,吾之精神支柱。
回既逝,吾如失臂之鹰,失翼之鸿,悲从中来,难以自抑。
回也,吾教之《诗》,诗言志,回能识其志;吾教之《书》,书载道,回能明其道;吾教之《礼》,礼束心,回能守其礼;吾教之《乐》,乐养性,回能养其性。
回之才,吾知之;回之德,吾知之。
回之死,吾如丧家之狗,心乱如麻。
回也,吾之同门,吾之良友。
回与吾,虽为师徒,情同手足。
回之孝顺,吾知之;回之友爱,吾知之;回之谦虚,吾知之。
回之死,吾如断弦之琴,残缺不全。
吾尝与回论道,论及生死,回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吾心知回,视生死如无物,然回之死,吾实难以承受。
回也,吾之挚爱,吾之灵魂。
回之死,吾如断弦之琴,残缺不全;吾如失翼之鸿,无法飞翔。
回之死,吾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回也,吾之同门,吾之良友,吾之挚爱,吾之灵魂,皆随回而逝。
噫!吾徒颜回,不幸早亡,吾心何忍?回也,吾之爱徒,吾之知己,吾之同门,吾之良友,吾之挚爱,吾之灵魂,皆随回而逝。
回之死,吾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回也,回也,吾之挚友,吾之精神支柱,吾之灵魂,皆随回而逝。
孔子哭颜回之文,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孔子与颜回之情谊,如父子、如兄弟、如朋友,令人叹为观止。
颜回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孔子之教诲,将永存于世。
孔子哭颜回,哭出了师生之情,哭出了人间之痛,哭出了天地之哀。
颜回文言文及翻译

颜子名回,鲁国人也。
生而颖悟,幼承儒教,聪慧过人。
孔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
”夫以夫子之圣,犹云非助,其德可知矣。
回之学,以仁为本,以礼为末,虚心若愚,好学不倦。
孔子赞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此言回之仁心,固守不渝,其学问亦广博深厚。
颜回虽贫,而志行高洁,不以贫贱而改其操。
孔子与之论学,屡有妙论,使夫子叹服。
尝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孔子尝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颜回之仁,如秋水之明净,无丝毫尘埃之染。
孔子谓回:“仁者如水。
”水之性,柔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居善地。
回之仁,亦如水之性,无所不容,无所不至。
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颜回之学,以礼为末,而以仁为本。
孔子教之,以礼待人,以仁待物。
回能身体力行,故其行无不正。
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回之贫也,其心不忧;回之富也,其心不骄。
孔子谓回:“贫而乐,富而好礼。
”回之乐,非世俗之乐,乃道德之乐也。
回之好礼,非世俗之礼,乃仁义之礼也。
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颜回之才,虽不及孔子,然其德行足以比肩。
孔子尝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回之学,以仁为本,以礼为末,虚心若愚,好学不倦。
孔子赞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此言回之仁心,固守不渝,其学问亦广博深厚。
颜回之德,孔子称之为“德行”。
回之才,孔子称之为“才学”。
德行与才学,相辅相成,回能兼而有之。
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夫回之心,专一而不杂,故能如此。
回之学,以仁为本,以礼为末,虚心若愚,好学不倦。
颜回好学翻译文言文

原文如下:子曰:“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翻译如下:孔子说:“颜回非常好学,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的是,他寿命短暂,早早去世了!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了颜回这样的好学者。
”在这段文言文中,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好学精神。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具体翻译和分析:1. 子曰:“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这句话中,“子”指的是孔子,“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好学著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颜回非常好学,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好学”一词在文言文中表示勤奋学习、热爱学习。
颜回好学,意味着他勤奋刻苦,对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迁怒”指的是颜回不会把愤怒发泄到别人身上。
这表明颜回具有高尚的品德,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个人情绪而伤害他人。
“不贰过”表示颜回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说明颜回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2. “不幸短命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幸的是,颜回寿命短暂,早早去世了。
“不幸”表示遗憾、惋惜,表达了对颜回早逝的悲痛之情。
“短命”指的是寿命短暂,说明颜回英年早逝。
3.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了颜回这样的好学者。
“今也”表示现在,“则”是连词,表示转折,“亡”表示消失、不存在,“未闻”表示未曾听说过。
这句话表达了对当时人们好学精神的缺失的遗憾,同时也强调了颜回好学精神的可贵。
总之,这段文言文展现了颜回好学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发扬颜回好学的精神,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及译文顏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益親.」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閔損,魯人,字子騫,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焉.冉耕,魯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有惡疾,孔子曰:「命也夫.」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於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著名.端木賜,字子貢,衛人,有口才著名.冉求,字子有,仲弓之族,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仲由,弁人,字子路,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言偃,魯人,字子游,以文學著名.卜商衛人,無以尚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讀史志曰:「問諸晉史果曰己亥.」於是衛以子夏為聖.孔子卒後,教於西河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焉.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資質寬冲,博接從容自務居,不務立於仁義之行,孔子門人友之而弗敬.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齊嘗聘欲與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參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取妻.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已,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於非乎.」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歲,有君子之姿.孔子嘗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以諾為名,仕魯為大夫也.高柴,齊人,高氏之別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歲,長不過六尺,狀貌甚惡.為人篤孝而有法正,少居魯,見知名於孔子之門,仕為武城宰.宓不齊,魯人,字子賤,少孔子四十九歲.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孔子大之.樊須,魯人,字子遲,少孔子四十六歲,弱仕於季氏.有若,魯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六歲.為人強識,好古道也.公西赤,魯人,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束帶立朝,閑賓主之儀.原憲,宋人,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歲.清淨守節,貧而樂道,孔子為魯司寇,原憲嘗為孔子宰.孔子卒後,原憲退隱,居于衛.公冶長,魯人,字子長,為人能忍恥,孔子以女妻之.南宮韜,魯人,字子容,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洿,孔子以兄子妻之.公析哀,齊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於大夫家者,是故未嘗屈節人臣.孔子特歎貴之.曾點,曾參父,字子皙,疾時禮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論語所謂浴乎沂,風平舞雩之下.顏由,顏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學於闕里而受學,少孔子六歲.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特好易,孔子傳之志焉.漆雕開,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孔子曰:「子之齒可以仕矣,時將過.」子若報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悅焉.公良儒,陳人,字子正,賢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車五乘從.秦商,魯人,字不慈,少孔子四歲.其父菫父,與孔子父叔梁紇俱力聞.顏刻,魯人,字子驕,少孔子五十歲.孔子適衛,子驕為僕,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出,而令宦者雍梁參乘,使孔子為次乘,遊過市,孔子恥之.顏刻曰:「夫子何恥之?」孔子曰:「詩云:『覯爾新婚,以慰我心.』」乃歎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司馬黎耕,宋人,字子牛.牛為性躁,好言語,見兄桓魋行惡,牛常憂之.巫馬期,陳人,字子期,少孔子三十歲.孔子將近行,命從者皆持蓋,已而果雨.巫馬期問曰:「旦無雲,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問何以知之?」孔子曰:「昨暮月宿畢,詩不云乎:『月離於畢俾滂沱矣.』以此知之.」梁鱣,齊人,字叔魚,少孔子三十九歲.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謂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過.」從之,二年而有子.琴牢,衛人,字子開,一字張.與宗魯友,聞宗魯死,欲徃弔焉,孔子弗許,曰:「非義也.」冉儒,魯人,字子魚,少孔子五十歲.顏辛,魯人,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歲.伯虔,字楷,少孔子五十歲.公孫寵,衛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曹卹,少孔子五十歲.陳亢,陳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歲.叔仲會,魯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歲,與孔琁年相比,每孺子之執筆記事於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見孔子而問曰:「此二孺子之幼也,於學豈能識於壯哉?」孔子曰:「然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秦祖,字子南.奚蒧,字子偕.公祖茲,字子之.廉潔,字子曹.公西與,字子上.宰父黑,字子黑.公西減,字子尚.穰駟赤,字子從.冉季,字子產.薛邦,字子從.石處,字里之.懸亶,字子象.左郢,字子行.狄黑,字哲之.商澤,字子秀.任不齊,字子選.榮祈,字子祺.顏噲,字子聲.原桃,字子籍.公肩,字子仲.秦非,字子之.漆雕從,字子文.燕級,字子思.公夏守,字子乘.勾井疆,字子疆.步叔乘,字子車.石子蜀,字子明.邽選,字子飲.施之常,字子常.申績,字子周.樂欣,字子聲.顏之僕,字子叔.孔弗,字子蔑.漆雕侈,字子歛.懸成,字子橫.顏相,字子襄.右件夫子七十二人,弟子皆升堂入室者.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_孔子家语的意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_孔子家语的意思【原文】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
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
”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翻译】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早早就死了。
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我的弟子们关系日益亲密。
”颜回以品德操守高尚闻名,孔子称赞他仁爱。
【原文】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语言著名。
事齐为临淄①大夫,与田常为乱②,夷其三族。
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③,其在宰予。
”【注释】①临淄:春秋时为齐国都城。
在今山东淄博。
②与田常为乱:田常:即陈恒,春秋时齐国人。
曾事齐简公,后弑简公而立平公。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左传》无宰我与田常为乱的记载,而有一叫阚止的人字子我,被田常所杀。
此作辛我事,恐有误。
③利病:利弊,利害。
【翻译】宰予,字子我,鲁国人,有口才,以能言善辩著名。
他在齐国做官,为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一起犯上作乱,被夷灭了三族。
孔子以此为耻,说:“这样的结果,不在于有什么利弊,而在于宰予参与了这件事。
”【原文】端木赐,字子贡,卫人。
少孔子三十一岁。
有口才,著名。
孔子每诎①其辩。
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
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
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②,衍然③有自得之志。
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
”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
吾贫也,非病也。
”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
子贡行贩,与时转货④。
历相鲁卫而终齐。
【注释】①诎:贬退。
②并日蔬食:两日吃一日粮。
③衍然:快乐的样子。
④与时转货:买贱卖贵,随时转货。
【翻译】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有口才,很著名。
孔子经常阻止他的能言善辩。
他的家庭非常富有,常驾着马车或骑着马,去看望原宪。
原宪居住在茅草屋中,与子贡谈论古代先王治国的道理。
原宪穿着破旧的衣服,两天才能吃一天的饭,但仍然很快乐,有自己的志向。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原文七十二弟子解【原文】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
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
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译文】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早早就死了。
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我的弟子们关系日益亲密。
颜回以品德操守高尚闻名,孔子称赞他仁爱。
【原文】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语言著名。
事齐为临淄①大夫,与田常为乱②,夷其三族。
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③,其在宰予。
【注释】①临淄:春秋时为齐国都城。
在今山东淄博。
②与田常为乱:田常:即陈恒,春秋时齐国人。
曾事齐简公,后弑简公而立平公。
据《》司马贞索隐,《左传》无宰我与田常为乱的记载,而有一叫阚止的人字子我,被田常所杀。
此作辛我事,恐有误。
③利病:利弊,利害。
【译文】宰予,字子我,鲁国人,有口才,以能言善辩著名。
他在齐国做官,为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一起犯上作乱,被夷灭了三族。
孔子以此为耻,说:这样的结果,不在于有什么利弊,而在于宰予参与了这件事。
【原文】端木赐,字子贡,卫人。
少孔子三十一岁。
有口才,著名。
孔子每诎①其辩。
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
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
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②,衍然③有自得之志。
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
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
吾贫也,非病也。
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
子贡行贩,与时转货④。
历相鲁卫而终齐。
【注释】①诎:贬退。
②并日蔬食:两日吃一日粮。
③衍然:快乐的样子。
④与时转货:买贱卖贵,随时转货。
【译文】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有口才,很著名。
孔子经常阻止他的能言善辩。
他的家庭非常富有,常驾着马车或骑着马,去看望原宪。
原宪居住在茅草屋中,与子贡谈论古代先王治国的道理。
原宪穿着破旧的衣服,两天才能吃一天的饭,但仍然很快乐,有自己的志向。
子贡说:太过分了,你怎么会病成这样?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身体力行叫做病。
孔子颜回文言文翻译

《论语·颜渊》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回闻言,敬问:“何为克己复礼?”孔子答曰:“克己者,非己之欲,皆去之。
复礼者,还于周公之礼也。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译文:颜回向孔子请教仁的内涵。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公的礼制,这就是仁。
一旦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公的礼制,天下便会归于仁。
”颜回再问:“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孔子回答:“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是不去追求那些非己之欲。
恢复周公的礼制,就是要回归到周公制定的礼制之中。
一旦能够做到这一点,天下便会归于仁。
”《论语·颜渊》又载:“颜渊问为政。
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回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闻之,微笑曰:“善哉!回也,可谓仁矣。
”译文:颜回又问如何为政。
孔子说:“政,就是正。
你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谁还敢不正?”颜回说:“君子的品德如同风,小人的品德如同草。
草上之风,必然随风倒。
”孔子听后,微笑道:“好啊,颜回,你可谓仁人了。
”解读: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揭示了仁与政的深刻内涵。
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它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归周公之礼,以达到天下归仁的理想境界。
政,即正,是指政治的根本在于正己正人,以身作则,使天下归正。
颜回的提问和回答,展现了其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智慧,孔子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孔子与颜回的对话,不仅是对仁与政的阐述,更是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君子以德行为本,如同风一般,能够引导世人;而小人则如草一般,随风倒,缺乏坚定的道德品质。
孔子以此告诫世人,要努力修身养性,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君子。
总之,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既是对仁与政的探讨,也是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
它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要学习孔子和颜回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实现天下归仁的理想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家语颜回》的全文翻译
《孔子家语颜回》的全文翻译
2010-01-20 19:04:42| 分类:语文教学 |字号订阅
《孔子家语颜回》的全文翻译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地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翻译: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
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
”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
”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
”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
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
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
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
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
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
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
我凭这知道。
”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
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
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
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
不值得去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