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基础_(张永瑞_著)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第2版)第02章.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第2版)第02章.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2.1 误差 2.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3 误差的分类 2.4 随机误差分析 2.5 系统误差分析 2.6 系统误差的合成 2.7 测量数据的处理 小结 习题2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2.1 误 差
2.1.1 误差的概念
1. 真值A0 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 值称做它的真值。 要想得到真值, 必须利用理想的量具或测量仪器进行 无误差的测量。 由此可推断, 物理量的真值实际上是无法 测得的。
测得值分别为100 μA、 80 μA、 20 μA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各不相同, 分别为
x1
Δx x1
100%
Δxm x1
100%
1 100
100%
1%
x2
Δx x2
100%
Δxm x2
100%
1 100% 80
1.25%
x3
Δx x3
100%
Δxm x3
100%
1 100% 20
5%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4. 标称值 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由于制造和测量精度不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标称
值并不一定等于它的真值或实际值。 为此, 在标出测量器具 的标称值时, 通常还要标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等级。
例如, 某电阻标称值为1 kΩ, 误差±1%, 即意味着 该电阻的实际值在990~1010 Ω之间。 又如, XD7低频信号发 生器频率刻度的工作误差≤±3%±1 Hz, 如果在额定工作条 件下该仪器频率刻度是100 Hz, 那么这就是它的标称值, 而 实际值是100±100×3%±1 Hz, 即实际值在96~104 Hz之间。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_(张永瑞_著)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_(张永瑞_著)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一章緒论1.8答:分辨率=V mVμ11999920=1.9答:偏移的数4.250120=格 1.10答:①理论值:V U 5.253030300=⨯+=②R V =130K Ω,V U 2.25120//3030120//300=⨯+= R V =10M Ω,V U 5510//303010//30770≈⨯+=第二章测量误差和处理2.1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瞧大小或真实数值。

实际值:在实际测量中,不可能都直截了当与国家基准相比立,一般是逐级比立传递到日常工作仪器,而用日常工作仪器测量的值称实际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修正值:测量误差的反号值。

2.2答:等精度测量:在维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一次又一次测量过程称为等精度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一次又一次测量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种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

2.3答:尽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2.4讲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答:〔1〕系统误差:在一次又一次等精度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尽对值和符号维持不变,或当条件改变时按某种规律变化的误差。

产生的缘故有仪器设计原理和制作的缺陷;测量时环境的碍事;近似方法和近似公式的碍事;测量人员的读数估量偏差等。

〔2〕随机误差的特点:①小误差出现的机率比大误差多;②正负相等的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③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随机误差的尽对值可不能超过一定界限;④随机误差可用平均值加以消除;⑤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3〕粗大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测的值明显的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2.5答:对C 1来讲,%2%100200040±=⨯±,因此C 1电容误差小。

2.6答:dB U U i1.20lg 2001-=⇒mV U 8.9801= dB U U i 9.19lg 2002-=⇒mV U2.10102=2.7答:V V 18.060.542.5-=-=∆,%32.342.518.0-=-=kγ,%21.360.518.0-=-=A γ2.8答:Ω→=⨯+→⨯-=K R 6.124.11%51212%512122.9答:%4.2485011005.2=⨯⨯=γ,合格。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习题二2.1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含义: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测量误差、修正值。

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指定值:由国家设立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实际值:实际测量时,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作相对真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值。

2.2 什么是等精度测量?什么是不等精度测量?答: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的多次测量过程称作等精度测量。

如果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重复测量中,不是所有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样的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或不等精度测量。

2.3 按照表示方法的不同,测量误差分成哪几类?答:1、绝对误差:定义为:Δx=x-A0 2、相对误差?x?100% A?x(2)示值相对误差: rx=?100%x(1)实际相对误差: rA=(3)满度相对误差: rm=?xm?100% xm(4)分贝误差: Gx=20 lgAu(d B) 2.4 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的主要特点。

答: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③ 抵偿性。

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2.5 有两个电容器,其中C1=2000±40 pF,C2=470 pF±5%,问哪个电容器的误差大些?为什么?解:r1=?40?100%=?2% 因为r1<r2 ,所以C2的误差大些。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_(张永瑞_著)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本社 课后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_(张永瑞_著)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本社 课后答案

第一章 緒 论1.8答:分辨率=V mV μ11999920= 1.9答:偏移的数4.250120=格 1.10答:①理论值:V U 5.253030300=⨯+= ②R V =130K Ω,V U 2.25120//3030120//300=⨯+= R V =10M Ω,V U 5510//303010//30770≈⨯+=第二章 测量误差和处理2.1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实际值:在实际测量中,不可能都直接与国家基准相比较,一般是逐级比较传递到日常工作仪器,而用日常工作仪器测量的值称实际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修正值:测量误差的反号值。

2.2答:等精度测量: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称为等精度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种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

2.3 答: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2.4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答:(1)系统误差:在多次等精度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当条件改变时按某种规律变化的误差。

产生的原因有仪器设计原理和制作的缺陷;测量时环境的影响;近似方法和近似公式的影响;测量人员的读数估计偏差等。

(2)随机误差的特点: ①小误差出现的机率比大误差多;②正负相等的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③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④随机误差可用平均值加以消除;⑤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3)粗大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测的值明显的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2.5答:对C 1来说,%2%100200040±=⨯±,所以C 1电容误差小。

2.6答:dB U U i1.20lg 2001-= ⇒ mV U 8.9801= dB U U i 9.19lg 2002-= ⇒ mV U2.10102=2.7答:V V 18.060.542.5-=-=∆ ,%32.342.518.0-=-=kγ ,%21.360.518.0-=-=A γ2.8答:Ω→=⨯+→⨯-=K R 6.124.11%51212%512122.9答:%4.2485011005.2=⨯⨯=γ,合格。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中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中

习 题 五5.1 试述时间、频率测量在日常生活、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中有何实际意义?答: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离不开计时,几点钟吃饭、何时上课、几时下班、火车何时开车都涉及到计时。

工程技术、科学研究中时间、频率测量更为重要,科学实验、邮电通信,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的导航定位控制,都要准确的测量时间与频率测量。

5.2 标准的时频如何提供给用户使用?答:标准的时频提供给用户使用有两种方法:其一,称为本地比较法。

就是用户把自己要校准的装置搬到拥有标准源的地方,或者由有标准源的主控室通过电缆把标准信号送到需要的地方,然后通过中间测试设备进行比对。

其二,是发送—接收标准电磁波法。

这里所说的标准电磁波,是指含有标准时频信息的电磁波。

5.3 与其他物理量的测量相比,时频测量具有哪些特点?答:(1)测量的精度高; (2)测量范围广(3)频率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比较容易并且精确度也很高。

5.4 简述计数式频率计测量频率的原理,说明这种测频方法测频有哪些测量误差?对一台位数有限的计数式频率计,是否可无限制地扩大闸门时间来减小±1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答:是根据频率的定义来测量频率的。

若某一信号在T 秒时间内重复变化了N 次,则根据频率的定义,可知该信号的频率f x 为:f x =N /T测量误差主要有:±1误差:11x N N N f T∆±±== 标准时间误差:C Cf T T f ∆∆=- 不可无限制地扩大闸门时间来减小±1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

一台位数有限的计数式频率计,闸门时间时间取得过大会使高位溢出丢掉。

5.5 用一台七位计数式频率计测量f x =5MHz 的信号频率,试分别计算当闸门时间为1s 、0.1s 和10ms 时,由于“±1”误差引起的相对误差。

解:闸门时间为1s 时: 6110.2105101x N N f T -∆±±±⨯⨯⨯-6=== 闸门时间为0.1s 时: 6110.2105100.1x N N f T -∆±±±⨯⨯⨯-5=== 闸门时间为10ms 时:63110.2105101010x N N f T -∆±±±⨯⨯⨯⨯-4-=== 5.6 用计数式频率计测量频率,闸门时间为1s 时,计数器读数为5 400,这时的量化误差为多大?如将被测信号倍频4倍,又把闸门时间扩大到5倍,此时的量化误差为多大?解:(1)11 1.85105400x N N f T ∆±±±⨯-4=== (2)119.2910454005x N N f T ∆±±±⨯⨯⨯-6=== 5.7 用某计数式频率计测频率,已知晶振频率的相对误差为Δf c / f c =±5×10-8,门控时间T =1s ,求:(1)测量f x =10MHz 时的相对误差;(2)测量f x =10kHz 时的相对误差;并提出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复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张永瑞版)第二章课后复习题答案

习 题 二2.1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的含义:真值、实际值、标称值、示值、测量误差、修正值。

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指定值:由国家设立尽可能维持不变的实物标准(或基准),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

实际值:实际测量时,在每一级的比较中,都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通常称为实际值,也叫作相对真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测量误差:测量仪器仪表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值。

2.2 什么是等精度测量?什么是不等精度测量?答: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的多次测量过程称作等精度测量。

如果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重复测量中,不是所有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样的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或不等精度测量。

2.3 按照表示方法的不同,测量误差分成哪几类? 答:1、绝对误差: 定义为:Δx =x -A 0 2、相对误差(1)实际相对误差: 100%A xr A ∆⨯= (2)示值相对误差: 100%x xr x∆⨯=(3)满度相对误差: 100%mm mx r x ∆⨯=(4)分贝误差: G x =20 lg A u (d B ) 2.4 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的主要特点。

答: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③ 抵偿性。

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2.5 有两个电容器,其中C 1=2000±40 pF,C 2=470 pF±5%,问哪个电容器的误差大些?为什么? 解:140100%2%200r ±⨯±== 因为r 1<r 2 ,所以C 2的误差大些。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18章张永瑞第二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18章张永瑞第二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18章张永瑞第二版目录习题一 (1)习题二 (6)习题三 (16)习题四 (24)习题五 (30)习题六 (35)习题七 (37)习题八 (46)习题一1.1 解释名词:①测量;②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如: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

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

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

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

如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如用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子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4)电子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精品文档-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第二版)-第09章

精品文档-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第二版)-第09章

若有两个均方根值分别为σ1和σ2的噪声信号x1(t)和x2(t),
则它们之和[x1(t)+x2(t)] 的均方根值σ等于
12
2 2
(9.2-9)
第9章 噪声测量
3. 功率谱表示一个信号的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功率在频谱内 的分布情况。 对于周期信号, 因具有离散的频谱, 故每一 频率分量的功率大小为幅度谱的平方, 单位是V2, 如 图9.2-3(a)所示。 图中, T为周期信号的周期; f0=1/T为基 频。 信号的总功率等于每一频率分量的功率之和。
P
f2
S( f )df
f1
(9.2-10)
第9章 噪声测量
4. 功率密度谱告诉我们信号能量在频率上是如何分布的, 但是它不包含信号的幅度变化和相位变化的信息, 因而不能
概率密度函数p(x)是表征噪声在时域内波形信息的统计 参数, 它与功率密度谱无关。 典型的概率密度函数为高斯 (正态)分布, 即
E[x(t1)]
lim
N
1 N
N
xk (t1)
k 1
(9.2-2)
显然, 在不同的时刻随机过程具有不同的期望值。 也
就是说,
如果一个随机过程的总体平均与时间无关, 即对任意
时刻t1及t2, 有
x(t1) x(t2 )
(9.2-3)
则该随机过程称为平稳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 真正的平稳 过程是很少遇到的, 但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 可以作为平 稳过程来处理, 例如随机噪声大都可以近似看做平稳过程。
来等效, 而将实际输出的噪声电压Uno等效到无噪声放大器 的输入端, 如图9.3-1所示。 图中, Us和Rs分别为信号源 的电压和内阻; Uso为信号源的输出电压。 设放大器的电压 传输系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緒 论 1.8答:分辨率=V mV μ11999920=1.9答:偏移的数4.250120=格1.10答:①理论值:V U 5.253030300=⨯+=②R V =130K Ω,V U 2.25120//3030120//300=⨯+=R V =10M Ω,V U 5510//303010//30770≈⨯+=第二章 测量误差和处理2.1答:真值:一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

实际值:在实际测量中,不可能都直接与国家基准相比较,一般是逐级比较传递到日常工作仪器,而用日常工作仪器测量的值称实际值。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示值: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修正值:测量误差的反号值。

2.2答:等精度测量: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称为等精度测量。

非等精度测量:在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测量条件都维持不变,这种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

2.3 答: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2.4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答:(1)系统误差:在多次等精度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当条件改变时按某种规律变化的误差。

产生的原因有仪器设计原理和制作的缺陷;测量时环境的影响;近似方法和近似公式的影响;测量人员的读数估计偏差等。

(2)随机误差的特点: ①小误差出现的机率比大误差多;②正负相等的误差出现的机率相等;③在一定的条件下,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界限; ④随机误差可用平均值加以消除; ⑤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3)粗大误差:在一定条件下,测的值明显的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2.5答:对C1来说,%2%100200040±=⨯±,所以C1电容误差小。

2.6答:dB U U i1.20lg 2001-= ⇒ mV U 8.9801=dB U U i9.19lg2002-= ⇒ mV U 2.10102=2.7答:V V 18.060.542.5-=-=∆ ,%32.342.518.0-=-=k γ ,%21.360.518.0-=-=Aγ2.8答:Ω→=⨯+→⨯-=K R 6.124.11%51212%51212 2.9答:%4.2485011005.2=⨯⨯=γ,合格。

2.10答:②%0.1101.0==kγ,%0.19.91.0==A γ ③仪表精度等级为最大相对误差%4.01004.0==γ ,由与没有0.4这一级,则取它相邻较低一级。

④灵敏度为1mv 。

2.11答:∵允许误差=±1%(读数值)±0.01%(满量程值)读数值为1PF 时,绝对误差:PF C 021.01100001.0101.0=⨯+⨯=∆ 相对误差:%1.21021.0==γ读数值为10PF 时,绝对误差:PF C 111.01100001.01001.0=⨯+⨯=∆相对误差:%11.110111.0==γ读数值为100PF 时,绝对误差:PF C 011.11100001.010001.0=⨯+⨯=∆相对误差:%011.1100011.1==γ2.12答:①V U A 6.91220520=⨯+=②V U A 81220//20520//20=⨯+=, V U 6.16.98-=-=∆,%2086.1-=-=γ③V U A 5999.9129996.1959996.191210//20510//2066=⨯+=⨯+=V U 00001.06.95999.9-=-=∆,%0001.05999.900001.0-=-=γ2.13答:绝对误差不随测量值改变:A x I m m m μγ1100%1=⨯==∆ 相对误差随测量值改变:%25.1%100801%1008080=⨯=⨯∆=x I m γ%5.2%100401%1004040=⨯=⨯∆=x I m γ2.14答:①绝对误差:V V U μ3.1001010319999210012.0%025.047±=±⨯±=⨯±⨯±=∆--示值相对误差:%3.8%1000012.03.100±=⨯±=VVμγ②绝对误差:V V U 4441061010519999219888.1%025.0---⨯±=±⨯±=⨯±⨯±=∆示值相对误差:%03.0%1009888.10006.0±=⨯±=γ2.15答:无电压表和电流表是输出电压为E ,①图a 输出电压:ER R R R R R R R E R R R R R U VS V A S A VSV S A VSa++=+=//// 绝对误差:E R R R R R R R R R R E E R R R R R U VS V A S A V A S A V S A V S a+++-=-+=∆)(////示值相对误差:%100⨯+-=∆=VS VA S A a a R R R R R R U U γ 图b 输出电压:ER R R R R R R E R R R U SV A V S V A V S A a +++=+=//)( 绝对误差:ER R R R R R R R R R E E R R R R R R R U SV A S V A V S V A S V A V S V A a++---+=-+++=∆示值相对误差: %100⨯+---+=VS V A SV A V S V A R R R R R R R R R R R γ2.16答:①10V档,绝对误差:V U 15.0101005.1=⨯=∆示值相对误差: %87.1815.08==∆=U γ ②50V档,绝对误差:VU 5.0501000.1=⨯=∆示值相对误差: %25.685.08==∆=U γ, 可见10V 档精度高。

2.17答:9V电压表的绝对误差:V U 009.09%1.0=⨯±=∆取0∽1V 电压档,有方程:%5.011009.011±≤⨯+±=⨯+∆s s U ,解出4.0=s ,取相近较高精度,2.0=s2.18答:当指针指在最大位置时,测量电阻误差最小。

2.19答:总电阻Ω±=±+⨯±=8.01204.0100%22020R 相对误差: %67.01208.0120=±=∆=U γ2.20答:①V U 075.05%5.1=⨯=∆,%76.126.4075.0==a γ,%78.119.4075.0==b γ②U ab 的绝对误差:V 15.02=∆⨯U , 相对误差:%6.213136.2065.1071.10178.019.426.419.40176.019.426.426.4==+=-+-=γ2.21答:∵231/R R R R x =, ∴%1.0100011001.01001.0231±=±-±±=-+=γγγγ2.22答:%0.3%5.0%5.1%22±=±-±±=-+=R t U γγγγ2.23答:对半径d要求准确度高。

2.24答: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25答:因为此题压是求和运算,相对误差不积累,所以电压表的准确度为2级。

2.26答:]1.01.0[1.01.0⨯++⨯+-⨯-+⨯-=BA B BA A BA B BA A γ2.28答:86.3,8.91,3.17,0.00316,59500 第三章 信号发生器3.1按频段分:超低频、低频、视频、高频、甚高频和超高频信号发生器。

按信号波形分:正弦波和非正弦波,非正弦波又可分:矩形波、锯齿波、阶梯波、钟形波、三角波和数字脉冲波等。

3.2答:正弦波发生器的指标:频率范围,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失真度,输出阻抗,调制特性和有温度、电源、负栽引起的频率变化。

3.3答:利用放大、稳幅、正反馈和选频几部分组成,将一个噪声信号经放大、选频产生成一个正弦信号。

3.4答:热敏电阻3R 、4R 应为负温度系数。

3.5答:由可变频率振荡器产生频率1f 和固定频率振荡器产生频率2f ,进行混频生成21f f f -=,在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再经放大输出。

缺点:电路较复杂,准确度和稳定度都较差,波形失真大。

优点:易做到在整个低频段内频率连续可调而不用更换波段,输出电平较均匀。

3.6答:∵dB V V X⨯⨯=lg 20,∴2010⨯⨯⨯=指示值V V X,最后通过放大输出。

产生锯齿波,只要将二极管并接在可变电阻R 上,以改变积分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即可。

3.8答:4RP 调节积分器的输入量,2RP 调节输出信号幅度大小。

3.10答:调谐信号发生器通常为LC 振荡器,根据反馈方式又分为变压器反馈式、电感反馈式和电容反馈式。

振荡频率LCf π210=,一般粗调调电感,细调调电容。

3.11答:2f 与1f 成倍数关系。

频率变化范围KHz MHz f f 10100110101min 2==⨯=MHz MHz f f 100110010101max 2=⨯=⨯=3.12答:频率合成:是把一个或几个高稳定度频率源f 经过加、减、乘、除及组合运算,以产生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频率间隔的一系列离散频率的信号发生器。

相干式频率合成:只用一个石英晶体产生基准频率,然后通过分频、倍频等使加入混频器的频率之间是相关的,称为相干式频率合成。

非相干式频率合成:若用多个石英晶体产生基准频率,产生的两个基准频率之间相互独立,就叫非相干式频率合成。

3.13答:点频法:被厕网络接入正弦输入信号,从低频到高频不断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信号不超过被厕网络的线性区,用测量仪器测出各频率点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振幅之比和相位之比,以频率为横坐标,振幅之比为従作标,得出频率特性曲线。

扫频法:将振幅不变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作周期性重复变化的正弦输入信号加入被厕网络的输入端,由于调谐放大器的增益随频率而变,故U 0的振幅也随频率变化,U0的包络就反映该网络的频率特性。

扫频法的优点:①可实现网络的自动和半自动测量,特别是电路测试,人们在调节元件参数的同时可观网络的测频率特性。

②由于扫频信号是连续变化,测量得到的频率特性曲线也是连续变化的,不会出现漏掉频率点情况。

③点频法是人工逐点改变输入信号频率,速度慢,得到的是网络稳态时的测频率特性曲线,扫频法是得到网络动态时的测频率特性曲线,后者更接近实际情况。

3.14答:扫频仪中的扫频信号产生方法很多,教中图3.5—4,利用锯齿波电压改变线圈中电流来改变高频磁芯M ,从而改变振荡器中的电感量,达到改变振荡频率,完成扫频信号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