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赛课导学案_8
部编人教版(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最终确立、3、火车与铁路(1)19世纪初,差不多有人开始修建“”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2)1825年,由设计蒸汽火车问世,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万千米的铁路网。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国家。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及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阅读教材,说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开始,原因是什么,出现了哪些重要发明?任务三:【合作探究】1、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考虑归纳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
2、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说出世界上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火车的发明有什么义?任务四:【合作探究】阅读史料,分析归纳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一: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然而,英国控制着100万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变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假如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纳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依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精讲点拨总结归纳】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检测提升巩固新知】1、(2019河北邯郸一模)《大国崛起·英国》中写道:“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儿得到如此的信息:‘不管您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您必须想方法发明,在工业中您们大有可为、。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课题: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2.能够理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自主学习】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的改进和的发明。
二.进程1.导火线:1733年,凯伊发明了提高了织布速度。
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年,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标志性发明:改进蒸汽机。
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工厂制度的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替代, 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1.发明:1825年,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的交通,使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水平,人类进入“”。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4.工业革命范围扩大:从18世纪后期起,、、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需要发明一种“万能”动力机。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赛课教案_0

教学设计课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一、 教材分析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意再强调“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又分散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
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所以,工业革命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比如已经掌握了对历史事件要素归纳的方法,养成了查找、收集资料及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可以有目的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感性思维、理性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迁移等能力,教师可通过引导和示范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第一个环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教材;第二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历史的能力和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等;第三个环节,根据学生要帮助他们理解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需要,在复习中教给学生方法,以扫清学习障碍,提升学习能力。
针对这种特点,教师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比如引用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拓展教材,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有何重大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有何重大影响?工业革命的启示与警示。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标志;工业革命成果;工业革命影响。
2.能力目标:从课本中归纳工业革命成果,认识工业革命影响,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授课过程上课伊始,学生阅读材料:“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_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学习发明家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学情分析
师:请用箭头说明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顺序)
2.现代工厂制度
师:人类拥有了自己创造的动力——蒸汽动力,使手工工场转变为大工厂,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表格,学生进行比较)
师:工场是手工劳动,工厂是机器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所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师:什么是工业革命?哪位同学来试着给工业革命下个定义?(提示从时间、地点、事件的内在联系、特点等方面来分析)
(二)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一、探源工业先声
1.兴起
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何时何地?最早在哪一生产部门展开?
生: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
2.原因
情境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英国商人,你想办一个棉纺织厂,需要做些什么准备?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呢?
讨论: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在英国发生?请同学们结合图片、教材,讨论回答。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的学习,明白这些事件有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光荣革命的学习,理解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过程。但对史实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对史料的解析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率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瓦特改良蒸汽机。
35分钟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听了课前演讲,同学们对第一次世博会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中国和这次盛会也有着历史渊源。英国为什么能举办这样的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博览会?英国又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科技奇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近第七单元,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部编版九上历史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学习目标】:快速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1’1、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简述发明火车机车的基本史实。
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而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叙述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2、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发明、意义、特点。
难点:工业革命的特点。
三、【课前导学】请看教材自学,将下列“知识提炼”中要求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并填写在下列空白处。
(约8’)一、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2)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二、发明及成就。
(一)纺织技术革新①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命名为“珍妮机”的纺纱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①投入使用: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厂正常运转。
不久,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
②意义: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确立①原因: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使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规模也变得更大。
②确立: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时代①火车:1825年,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首运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②铁路建设: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建设铁路的热潮,到1851年时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③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系变得更加密切。
三、扩展:从1 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导学案_2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进程;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促使学生初步感受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
【教学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进程【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及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通过设计问题“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办工厂,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来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了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明确:政治前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要条件:资本、原料、市场、劳动力二、工业革命的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领域及原因。
领域:棉纺织业(轻工业)原因: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2.出示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学习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及进程。
明确: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序幕1785年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1825年斯蒂芬森火车——铁路时代的开始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归纳工业革命影响。
积极: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②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消极:①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②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
【拓展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明确:①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他国;②开始于棉纺织(轻工业)部门;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工业革命(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2)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知识点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3.瓦特改进蒸汽机(1)概况: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工厂制度的确立(1)背景: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
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2)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知识点3火车与铁路5.铁路(1)概况: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2)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6.工业革命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7.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课导学案_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一、课标要求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
教材构建了一个按照时序发展的知识体系:工业革命起始于英国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和应用,发展于瓦特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终结于工厂产生制度的确立,扩展于铁路运输业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已经知道西方“步入近代”在精神层面和制度方面的巨大变革,尤其对于英国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教科书前后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性认识不足。
学生虽然对现代机器、工厂、铁路等比较了解,但对于发生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动因、历史条件、技术变革的顺序性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及其带来的影响,培养其“技术创新同样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的历史意识;2、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图片、相关文字、视频资料的研读,培养其史料实证的意识;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构建14-18世纪年代尺,引导学生回忆步入近代以来西方在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巨变的史实。
接着出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言论:(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师:恩格斯所说的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于英国的、平静而有威力的变革指的是?[设计意图]通过年代尺复习导入,即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又将工业革命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下,为接下来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深刻动因、历史条件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主题:历史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七单元第20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串联在一起。
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这时期机器动力主要是使用人力、风力、畜力、水力,这使得机器的工作效力受到限制,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随之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
因此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从手工操作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发明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等基本史实。
2.阅读教材,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原因,并说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重点)
3.结合视频与教材,分析归纳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说出史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的概括;(重点)
4.结合史料,分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教学重点
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
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评价任务
任务一: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原因,并说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任务二:结合史料,分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现在人们的远距离出行早已离不开火车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由谁发明的吗?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发明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等基本史实。
教师解释:名词解释: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及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1.制度: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
2.市场:市场的大量需求;
3.原料:三角贸易为英国提供了廉价原料;
4.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技术;
5.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阅读教材,说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开始,原因是什么,出现了哪些重要发明?
生1:部门:棉纺织业
原因: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
生2: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师: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
飞梭是织布工具,他在机梭底下装上轮子,织工只要拉动牵引梭子的细绳,就能使机梭飞快地穿过织机下方的木板,把棉线从这头带到那头,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
到了1765年,经过几年心血的研究,纺织工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这台机器为“珍妮纺纱机”。
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它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第一台机器,工业革命以此为起点开始了。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1.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思考归纳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师: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用“W”表示。
在他的讣告中,有这样的赞项:“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人使用。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佣1000多人。
进人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师解释:概念理解: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2.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说出世界上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火车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生:时间:1825年
人物:史蒂芬森
意义: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阅读史料,分析归纳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变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它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总结归纳。
影响:
积极: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消极: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加紧对亚非拉等落后地区的殖民掠夺,加快
了这些地区的半殖民地化进程,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
(3)课堂小结
工业革命实质上是近代工业化的第一个浪潮,是欧美各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最初阶段。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欧美同时期发生的政治革命相呼应,一起推动着欧美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画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课后作业
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检测—《第一次工业革命》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