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对于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合集下载

管理学第一章知识点

管理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活动及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二、管理的职能本书讲述的管理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五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它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对一个有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各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对此图可作如下理解:(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管理者在行使其它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它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管理者所扮演的四种决策者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管理学》 题目及答案及《管理学家》:企业史大师钱德勒

《管理学》 题目及答案及《管理学家》:企业史大师钱德勒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填空题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成果,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5.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7.控制等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_______。

8.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_,又具有________属性。

9.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二、选择题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人际角色 D.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2.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3.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4.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信息技能5. 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6. 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诊断技能B.人际关系技能C.概念性技能D.技术技能7. 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基本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目标,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

《管理学》 题目及答案

《管理学》 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填空题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成果,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5.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7.控制等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_______。

8.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_,又具有________属性。

9.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二、选择题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人际角色 D.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2.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3.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B.干扰应对者角色C.资源分配者4.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信息技能5. 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6. 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诊断技能B.人际关系技能C.概念性技能D.技术技能7. 管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基本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目标,不属于管理职能范畴的是()。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学》PPT课件
1.提出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理论的“一般性” 3.奠定了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不足之处: 一般管理理论在概念的界定方面还欠缺清晰性 对管理活动组成要素的概括,只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在管理规律的揭示上,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着矛盾性
四、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 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探索
(二)X理论和Y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是两组关于人性的假设
X理论“代表的是传统的指挥和控制观点”,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 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活动更呈现出大生产的特点,过去那种大量生产,以产定销的 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1980年孔茨把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11个学派,即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 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孔茨分析了学派林立 的原因,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活动。
3.管理的一般原则
• (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原则; •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 • (7)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化原则; • (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的稳定原则; •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原则。
1864年,马克斯·韦伯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 的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性。泰罗把科学引入管理实践,用科学研究和方法代替纯粹的个人经验,把传统管理中的感性上升为理性,冲破了人们几千年形成的管理是不可传的艺术,是天赋才能”的神话,使管理成了一门可供研究和传授的科学。泰罗思想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理论是对他自己和前人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的内在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经受了管理实践的检验,因而是科学的。他在《在美国国会听证词》中,曾谈到人们之所以把他的理论称为科学管理,最初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的各种效率措施,他的差别计件工资制是严格科学实验的结果。泰罗认为这并不是主要的,他的理论之所以配享有这样的名称在于它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他把这一原理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管理人员把过去工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传统知识、技能、诀窍集中起来,编成表格,然后概括为规律和守则甚至数学公式,再在全厂工人中实行。第二,科学地选择和不断培训工人。一方面研究每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和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个工人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并且逐步地、系统地训练,帮助和指导每个工人,为他们提供上进的机会。这样,使工人在雇用他工作的公司里,能够担任最高的、最有兴趣的、最有利、最适合他能力的工作。”[6]第三,把科学和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出来的工人结合起来,强制性地使双方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方法。让工人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第四,工人与管理方面保持不断的和亲密的合作,形成一种令双方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此外,在具体管理方法上,他也非常讲究科学,主张在科学的工时研究和动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工作定额;主张对工人的工作和环境进行科学研究,以确定标准化的工具、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对工人的劳动和休息时间进行科学搭配,使工人不用增加劳动而能增加工效”。他认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数据不单是标准和制度的基础,而且也是企业和睦协作的基础。工人和资方和睦协作的最大障碍,在于资方对此事的无知,即构成每个工人一天合理工作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他认为管理缺乏科学性是工人磨洋工”和企业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呼吁在管理的各个方面用科学方法代替旧的个人判断或个人意见。泰罗管理思想的科学性还表现为它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泰罗把其管理思想运用于米德维尔钢铁厂和伯利恒钢铁厂的管理实践,指导了福特公司的管理变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在不延长劳动时间的情况下,工人平均产量增加了一倍多,工资增加30%100%,工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思想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他们更爱学习,更珍惜劳动成果,更易合作,工作更愉快。因此,即使在罢工频繁的年代,这些工厂也没发生过一次罢工事件。泰罗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在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工厂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管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选、填★★★)(1)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性善论,倡导:“内圣外王”,追求中庸之道,主张仁政德治,强调以德治国,以仁治国。

(2)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人性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不作为,先有为而后无为)、顺其自然,柔性管理。

(3)法家思想:性恶论,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变法,主意法制刑治,强调以法(王法)治国(不同于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兵家思想:《孙子兵法》,兵法经营。

2.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选、填★★★)(1)亚当·斯密(英国)被称为“自由经济之祖”,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和劳动分工学说,著有《国富论》《道德情操论》;(2)马萨诸塞车祸(美国)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职业经理人,横向管理分工开始出现,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产生;(3)欧文(英国)的人事管理,被后人眷为“人事管理之父”,人是“活的机器”是“环境的产物”,开始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但仍是经济人。

(4)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被后人眷为“计算机之父”。

(5)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代替了(公司)利润分享制度,实质是按某一部门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

(6)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给予工人“保证工资”+超额奖金。

(7)丹尼尔·表卡勒姆,建立严密而明确的规章制度。

3.古典管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组织类型为机械式/无机式组织)内容(选、填★★★★★)古典管理论包括科学管理论和组织管理论。

其中,泰罗(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标志着管理学形成,科学理论的诞生,有三大著名实验,金属削切实验、搬运生铁块(工作定额原理)和铁锹实验(工作标准化原理),其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均为1895)《科学管理原理》(1911)《在美国国会上的证词》(1912)。

而组织管理理论又包括法约尔(法国)的一般管理理论(或管理过程理论)(五大职能+六大基本活动十四条原则)、韦伯(德国)的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以及巴纳德(美国)的组织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泰罗

泰罗

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简介: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又译作: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

泰勒1856年出生于美国费拉德尔菲亚(philadelphia)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

青年时代的他因眼疾中途退学,进入一个小机械厂当学徒工,从事机械式和模型制造工作。

1878年进入费拉德尔菲亚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到1890年是,从普通的工人升至工程师。

1890-1893年间,在一家制造纸板纤维的制造投资公司任总经理。

后来独立创业,从事管理咨询和科学管理的推广应用工作。

泰勒从小喜欢思考和钻研问题,对任何事情都想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期间,他感到当时的管理阶层不懂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工人缺乏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了改进管理,从1880年起,他开始试验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后来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坏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泰罗主要管理思想:A 工作定额原理(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由于普遍实行经验管理,由此造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资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嫌工人干活少,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管理学试卷

管理学试卷

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这个管理的定义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A。

从工作任务角度; B。

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C.从管理所产生的组织效果的角度;D.从文化的角度。

2、职能制的优点是: ( )A。

权力统一B。

命令统一C。

解决主管负责人对专业指挥的困难D.决策讯速3、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建立控制标准B。

分析偏差原因C。

采取矫正措施D。

明确问题性质4、在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一般不用的指标是:()A。

产品成本B。

利润C。

销售额D。

投资额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管理的一般环境考虑的因素: ( )A.政治法律B.科学技术C。

社会文化D。

竞争对手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所提出的组织原理包括职能化原理和()A。

彼得原理 B.人本原理C。

整分合原理D。

例外原理7、在布莱克和穆顿创立的管理方格理论中,最好的领导方式是:()A。

1•1B。

9•1 C.1•9D。

9•98、以下哪些因素不利于分权:( )A。

组织规模的扩大B。

专制的领导C。

下级能力强D.采用新的高效沟通方式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

亨利•法约尔B。

马克斯•韦伯C。

泰罗 D.德鲁克10、假如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当企业出现以下事件需要同时做出决策时,你应把精力放在哪件事上? ()A。

某项业务标书的撰写B.生产计划的制定C。

上月奖金的分配D。

研究在美国设立分公司的可行性11、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强调无论是哪项改革或措施,都应该不仅包括实施过程,还要有监督、反馈过程,这反映了管理的哪项原则:()A.管理的整分合原则B。

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C。

管理的能级原则D。

管理的动力原则1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A。

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对于管理学的形成与发长祈祷了怎样的作用?
答: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是费雷德里克?泰罗,他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

其次是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应用友好的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双方应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那他们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

所以,他从1880 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进行了长期的管理实验,总结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将它系统化,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找到最合适的工作雇员, 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 3)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就是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 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 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甚至使他们得不到基本的日工资。

(4) 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明确划
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 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
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 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 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 , 进行有效的控制工作。

至于现场的工人, 则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 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 从事实际的操作, 不得自行改变, 即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论的产生对于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一下的作用:(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就方法。

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挂你时间开辟了新局面。

(2)由于采用了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的需要。

(3)由于管理职能与
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虽然反映了人类管理实践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实践条件,不同国家有不同历史文化传统。

我们今天所处环境与泰罗时代相去甚远,不可能完全照搬。

况且,泰罗也一贯认为没有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固定的管理模式,理论必须随实践
发展而不断创新。

照抄别人,不知创新,只能永远落后。

在借鉴并实
践中创新,使得美国一些企业长期得以发展,这也是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之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大国,甚至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就在于它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习别人的理论包括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