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
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
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6语言学、文学概论④830现代汉语、作文招生9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1)综合面试每位考生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专业兴趣、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等。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民族间的交流,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也日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
一、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的主要机构之一。
该校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高校之一。
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藏学、蒙古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等方向。
中央民族大学的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一直名列全国前茅。
二、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国另一所重要的少数民族高校之一。
其在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方面拥有较高的声誉,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藏学、蒙古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等方向。
三、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是藏区高校中的佼佼者,其藏学专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该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藏学、蒙古学等方向,其中藏学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
四、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所重要的少数民族高校,该校的藏语言文学专业和哈尼语言文学专业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五、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高校之一,其在蒙古语言文学和满语言文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该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蒙古学、满语言文学等方向。
六、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是新疆地区重要的高校之一,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突厥学、塔吉克语言文学等方向。
该校在突厥学以及塔吉克语言文学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以上是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的一些介绍,这些高校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为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是指在中国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专业方向之一。
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民俗等内容的了解和研究能力。
在中国,有众多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文学传统。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具备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的能力,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和传承。
专业课程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包括对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口头文学传统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门或多门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人才,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毕业生可以从事相关的研究机构、高校或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从事翻译、教学、出版等工作,也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交流与管理工作。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研究人才,为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4(朝)文学理论④838朝鲜语语法招生7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综合面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等。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1953年,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的发祥地,50余年来教学科研水平始终居国内一流,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领域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1978年在全国率先招收该方向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突厥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后,突厥语族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改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1990年成为本专业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蓬勃向上,学风严谨,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学习要求:掌握哈萨克语言文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以及承担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就业目标:科研、教学单位的基本业务工作人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骨干工作人员,党政机关中较高层次的工作人员,更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合格培养对象。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哈萨克语言学2. 哈萨克文学3. 突厥语文学(现代突厥诸语言及古代文献)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1、导师指导与导师组培养相结合。
导师组对学生的培养负总责。
新生入学一年之内不分专业方向,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集中攻读必修学位课,导师组指定临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新生第一年的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等事宜。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本专业方向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方向注重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文学方向)的综合与比较研究,注重培养民族文学综合与比较研究方面的人才,将55个民族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单一民族文学的研究。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等。
作为重点学科,民族文学越来越受到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重视。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民族文学专业,并设置了民族文学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一些地方社会科学院均设有民族文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工作。
民族文学研究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比较短缺。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6语言学、文学概论④830现代汉语、作文招生9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1)综合面试每位考生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专业兴趣、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等。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2(维)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④836维吾尔语言文学招生7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时间:2017年3月29日下午 14:00-18:00复试地点: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会议室(文西1440)复试内容综合面试:面试考试时间20-30分钟/考生,百分制,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兴趣、科研素养、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本专业方向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方向注重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文学方向)的综合与比较研究,注重培养民族文学综合与比较研究方面的人才,将55个民族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单一民族文学的研究。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等。
作为重点学科,民族文学越来越受到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重视。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民族文学专业,并设置了民族文学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一些地方社会科学院均设有民族文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工作。
民族文学研究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比较短缺。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均留京工作,有的在新华社、《中国日报》及广电部门工作,有的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着力培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方向)的高级人才。
具有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熟悉我国的国情和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现状,有较高的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来阅读及翻译国外相关专业的书籍和资料。
就业目标:从事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胜任相关文化出版部门的编辑、记者等工作。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
2、按教学大纲进行专业课的教学,编写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教材。
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效,重点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本学科的有关学术会议或有关问题的研讨会和报告会,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
鼓励学生积极撰写专题论文,并向有关的专业刊物投稿,发表研究成果。
对学年论文要求要严格,并力争使其同学位论文的选题有一定的联系。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