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期刊指导目录(排版1214)讲解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规范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7713.1-2006)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申请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与格式。
一、基本要求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并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二、语言种类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教育硕士除外)可用相应语种撰写,但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
三、字数要求理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1.5万,文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5万,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
四、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封面独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学前置部分中英文摘要位目录论文引言形正文式主体部分结语结参考文献构注释附录附录部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后记(包括致谢)五、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1.学位论文封面及首页(1)学校代码:我校代码为10203;(2)研究生学号:填写研究生学号;(3)分类号: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标注;(4)密级:根据实际情况和导师意见在“无、内部、秘密、机密、绝密”中选择其一填写;有保密要求不宜公开的论文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提交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备案。
保密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保密期后自动承认使用授权声明,并予以公开;(5)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英文题目以反映中文题目内容为限,力求精练;用中文撰写的论文,中文题目居上,英文题目居下;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英文题目居上,中文题目居下;(6)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指导教师姓名与职称中间空一个字符;(7)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硕士、高校教师填写二级学科专业名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填写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和翻译硕士可填写到领域,例如:学科教学(物理)、英语口译等);具体内容以我校研究生招生目录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为标准;(8)硕士学位类型:按照所学专业,在“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同等学力硕士、高校教师”中选择其一填写;(9)论文提交年月:指论文上交到授予学位机构的日期,应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格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格(2009年2月修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原国家标准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规格,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排版与装订要求1、页面设置论文开本大小:21cm×29.7cm;版芯:页面左边距为3cm,上边距、下边距和右边距分别为2.5cm。
2、行距全部采用1.5倍行距。
3、页码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编写,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正文以前包括摘要的页码用大罗马数字,一律每页下端居中。
4、页眉全部不加页眉。
5、结构顺序及分页总体结构顺序为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各部分都应分页排版。
6、页面大小全部采用A4纸。
7、装订一律左侧装订。
二、论文封面1、总要求学位封面颜色及纸质要求:①博士学位论文封面的颜色为淡粉色,纸质180-200g/m2;②硕士学位论文封面的颜色为米黄色,纸质180-200g/m2。
论文封面和书脊的式样在我校校园网研究生处网页中下载。
2、分类号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
3、密级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型论文则留空。
4、题目学位论文题目要精炼,起画龙点睛的效果,其字数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
5、作者姓名在“作者姓名”栏输入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前不要加“学生”或“作者”等字。
6、指导教师封面上须注明指导教师的姓名及职称。
所列出的指导教师,一律以批准为本人的导师(我校在岗指导教师)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变动。
指导教师职称应用全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不能用“高工”等简称,副教授不能写“付教授”。
7、专业名称按国家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名称填写。
8.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和学位授予日期按实际的日期填写,写到月份即可。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实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规范化与统一化,特制定本规范。
一、内容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封面学前置部分中英文摘要(博士论文还需另提交简略本)位目录论文引言格正文式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结构附录后记(包括致谢)附录部分原创性声明(一)前置部分1.封面:采用研究生部下发的统一格式样张,封面上填写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类号)、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以及密级(分公开、内部、秘密或机密)。
2.题目:应在20字以内,能简明、具体、确切地表达论文特定内容。
必要时,可以使用副标题,中文、外文题目应一致。
3.中英文摘要:摘要应是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简单明了,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
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过程、主要结论。
注意突出论文中具有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部分。
注明论文关键词(3—8个)。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的内容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4.目录:目录作为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二)主体部分1.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文献综述),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创新性。
2.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正文、图、表格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
3.结论和建议: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该精练、完整、准确。
着重阐述自己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的见解、发现和发展。
以及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意义。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情况列全,附于文末。
(三)附录部分1.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部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植物学报
中国植物学会
181
土壤学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82
微生物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183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184
农业机械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185
遗传学报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86
植物生理学报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87
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
188
植物保护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189
病毒学报
中华医科大学
269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270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医学会
271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272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中国医科大学
273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医学会
274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275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学会
276
临床儿科杂志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
10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09
信息与控制
中国自动化学会
110
软件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111
计算机学报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12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13
建筑学报
中国建筑学会
114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115
建筑结构学报
中国建筑学会
116
中国物理学会
19
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及格式规定

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为规范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现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要求: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学位论文原则上应使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撰写(外语专业除外),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3~5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6~10万。
学位论文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全文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二、学位论文的组成及撰写要求学位论文由三部分组成:学位论文前置部分、学位论文主体部分、学位论文附录部分(论文格式见图1)。
学位论文格式简图附录部分(必要时)图1 学位论文格式简图1.学位论文的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页、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摘要、目录、 图表清单、注释表。
1.1 封面封面 题名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目录 图表清单(必要时) 注释表(必要时)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A 附录B前置部分 主体部分封面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
1.2 题名页包括中文题名页和英文题名页。
题名页的内容主要有: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名称、申请学位级别、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分类号、密级、UDC、编号(10299+学号)等。
其中,学位论文中文题目可分为1~2行居中打印;英文题目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附件1: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为使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化,现将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如下,望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学位论文的规范化要求:Array1.论文的打印和印刷纸张的规格标准为A4。
2.论文封面的要求(1)颜色:浅色(白、浅黄、浅绿、浅蓝);(2)封面的字体、字号和排版要求见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封面格式;(3)封面的论文题目需要中、英文,英文题目在中文题目之下。
3.论文书脊的要求(如右图)(1)在论文的书脊以紧排依序打印中文:论文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XXX、厦门大学(2)字号字体:小五号宋体。
4.论文封面后依序加《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5.论文目录的要求(1)中英文各一份;(2)至少要示明“章和节”的标题、页码;(3)章的标题的字号:四号黑体加重;(4)节的标题的字号:小四黑体加重;(5)目的标题的字号:小四宋体。
6.论文摘要的要求(1)文字:中文和英文各一份;中、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分别各置一页内;字号小四宋体;(2)字数:中文600 字左右;英文 3500 字符左右;(3)内容:重点概述本文研究的问题、意义、创新之处和主要观点、结论。
7.论文关键词的要求(1)关键词数量:不超过3个,能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符合学术规范;(2)每个关键词字数:不超过5个字;(3)字号字体:小四号宋体;(4)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5)格式例示:关键词:资产重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Key Words: Capital Reorganization; Market Reaction; Empirical Study.8.论文正文排版的要求(1)字体字号:小4号、宋体;(2)行距:1 1.5;(3)每页须加“页眉”和“页码”。
9.论文中的标题格式和排版的要求(1)章的标题:小3号加重黑体;(2)节的标题:4号加重黑体;(3)目及子目以下的标题:小4号加重黑体;(4)标题一般要简明扼要,体现阐述内容的重点,无标点符号;(5)全文各部分或章节的题目的“编号”要尽量一致。
北航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规定(2009年7月修订)学位论文是标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和创新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的、作为申请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规定》。
第一章论文的基本要求及内容1.1 论文的基本要求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数据可靠。
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叙述准确、文字简练、文图规范。
对于涉及作者创新性工作和研究特点的内容应重点论述,做到数据或实例丰富、分析全面深入。
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论文的学术水平应满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要求。
1.2 论文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依据及意义;文献及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及设计方案、试验方法、装置和试验结果;理论的证明、分析和结论;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曲线及相关分析;必要的附录、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等。
对于合作完成的项目,论文的内容应侧重本人的研究工作。
论文中有关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部分以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都要明确说明。
第二章论文的主要结构及装订顺序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3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1)封面(中、英文)(8)主体部分(2)题名页(9)参考文献(3)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10)附录(4)中文摘要(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英文摘要(6)目录(12)致谢(7)图表清单及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13)作者简介第三章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3.1 论文的文字及书写3.1.1 论文的文字除英文封面、英文摘要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其余部分都应该用中文撰写,以下两种情况除外:(1)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题名页、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硕士研究生专业论文分类号中图法标准规定分类表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分类号中图法标准分类表中图法分类简表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F0 经济学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3 农业经济F30 农业经济理论F301 土地经济学F301.0 土地政策F301.1 土地制度F301.11 土地改革F301.12 土地国有化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F301.22 土地行政管理F301.23 土地规划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F301.3 地产经营F301.4 地租F301.5 土地统计F302 农业计划与管理F302.1 农业计划工作F302.2 农业管理体制F302.3 农业系统工程F302.4 农业经济信息F302.5 农业数学、农业统计学F302.6 农业财务管理、经济核算F302.7 农业固定资产管理F303 农业建设与发展F303.1 农业基本建设与投资F303.2 农业技术发展与技术革新F303.3 农业现代化建设F303.4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F304 农业生产F304.1 农业部门结构与综合开发F304.2 农业商品生产与价格F304.3 农产品经营与农产品市场F304.4 农业资金、农业投资F304.5 农业生产布局、农业区域规划F304.6 农业劳动力利用与转移F304.7 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劳动生产率F304.8 收入分配与农业劳动报酬F306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F306.1 农场F306.2 农机站F306.3 农业试验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科学园区 F306.4 农业合作组织F306.5 农工商联合企业F306.6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F307 农业部门经济F307.1 种植业F307.11 粮食作物F307.12 经济作物F307.13 园艺作物F307.2 林业F307.3 畜牧业、饲养业F307.4 渔业、水产业F307.5 农家副业、农产品加工工业F31 世界农业经济F310 农业经济政策F311 土地问题F312 农业经济概况F312.1 发展中国家F312.2 发达国家F312.5 社会主义国家F312.7 资本主义国家F313 农业建设与发展F316 农业部门经济F316.1 种植业F316.11 粮食作物F316.12 经济作物F316.13 园艺作物F316.2 林业F316.20 经济政策F316.21 经济概况F316.23 林业建设与发展F316.25 林业企业组织F316.29 林业经济史F316.299 林业经济地理F316.3 畜牧业、饲养业F316.4 渔业、水产业F316.5 农家副业、农产品加工工业[F318] 农民生活状况F319 农业经济史F319.9 农业经济地理F32 中国农业经济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F320.1 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F320.2 农村经济改革F320.3 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F321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F321.1 土地问题F321.2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F321.21 互助组F321.22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F321.23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F321.3 农业所有制F321.31 全民所有制F321.32 集体所有制F321.33 个体所有制F321.4 农业合作形式F321.41 生产责任制F321.42 经济联合体F321.5 农村雇工F322 农业计划与管理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F323.0 农业发展速度与部门间比例F323.1 农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F323.2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F323.21 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F323.24 国土整治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F323.4 集约耕种、多种经营、综合开发 F323.5 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F323.7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F323.9 农业资金、农业投资F324 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F324.1 农场F324.2 农机站F324.3 农业试验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中心 F324.5 农工商联合体F324.6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F324.9 其他F325 农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F325.1 生产组织F325.11 生产大队、生产队F325.12 联合组织、经济联社F325.14 专业户F325.15 个体农民F325.2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F325.21 生产计划F325.22 劳动组织[F325.24] 财务管理、经济核算[F325.25] 固定资产、耕畜利用及管理 F325.27 增产措施[F325.3] 乡镇企业F325.4 农村干部、乡镇干部F325.7 各地农村生产组织情况调查F326 农业部门经济F326.1 种植业F326.11 粮食作物F326.12 经济作物F326.13 园艺作物F326.2 林业F326.20 林业方针政策及其阐述F326.22 经济结构与体制F326.23 经济建设与发展F326.24 生产与经济效益F326.25 林业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326.27 地方林业经济F326.29 林业经济史F326.299 林业经济地理F326.3 畜牧业、饲养业F326.4 渔业、水产业F326.5 农家副业、农产品加工工业F326.6 农村生产服务业F327 地方农业经济F327.8 少数民族农业经济F327.9 特区农业经济[F328] 农民生活状况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F329.0 各时代史F329.1/.7 各地区史F329.9 中国农业经济地理F33/37 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02 运输业计划和管理体制F503 运输业建设与发展F505 运输价格、成本与利润F506 运输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51 世界各国概况F53 铁路运输经济F54 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 水路运输经济F56 航空运输经济F57 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 旅游经济F6 邮电经济F7 贸易经济F8 财政、金融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S-0 一般性理论S-01 农业科学研究方针、政策及其阐述S-02 农业哲学S-03 农业科学研究方法S-09 农学史S-1 农业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S-3 农业科学研究、试验[S-9] 农业经济S1 农业基础科学S11 农业数学S11+1 线性代数在农业上的应用S11+2 微分方程在农业上的应用S11+3 概率论在农业上的应用S11+4 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S11+5 运筹学在农业上的应用S11+6 控制论在农业上的应用S11+7 系统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S11+8 农村实用计算方法S11+9 其他S12 农业物理学S121 物理学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S122 声在农业上的应用S123 光在农业上的应用S124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S124+.1 辐射技术的应用S124+.2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S124+.3 活化分析技术的应用S124+.9 其他S125 电在农业上的应用S126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S127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S129 其他物理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S13 农业化学S131 农业化学研究与实验法S131+.1 田间试验法S131+.2 室内试验法S131+.3 试验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评价S132 农业化学分析方法S14 肥料学S14-3 肥料学研究方法、工作方法S14-31 肥料调查S14-33 肥料分析和实验S14-35 肥料试验网S14-9 肥料志S141 农家肥料S141.1 人粪尿S141.2 厩肥(圈肥、栏肥、埘肥)S141.3 禽肥、鱼肥、海肥S141.4 堆肥、沤肥S141.5 糟肥、饼肥S141.6 泥炭、污泥、土肥、灰肥S141.7 屠宰废物S141.8 工业废水及垃圾在肥料中的利用S141.9 其他S142 绿肥S142+.1 豆科绿肥S142+.3 非豆科绿肥S142+.5 水生绿肥S142+.9 其他绿肥S143 化学肥料{S143-01} 农业化肥化S143.1 氮肥S143.1+1 天然矿肥S143.1+2 铵态氮肥S143.1+3 硝酸态氮肥S143.1+4 酰铵态氮肥S143.1+5 缓效氮肥S143.1+6 氮肥增效剂S143.1+9 其他S143.2 磷肥S143.2+1 难溶性磷肥(天然磷肥)S143.2+2 水溶性磷肥(酸制磷肥)S143.2+3 枸溶性磷肥(热制磷肥)S143.2+4 偏磷酸盐S143.3 钾肥S143.3+1 天然钾肥S143.3+2 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钾、硝酸钾S143.3+9 其他S143.4 二元复合肥料S143.4+1 氮磷肥S143.4+2 氮钾肥S143.4+3 磷钾肥S143.5 三元复合肥料S143.58 多元复合肥料S143.6 有机无机复合肥料S143.7 微量元素肥料S143.7+1 非金属微量元素肥料S143.7+2 金属微量元素肥料S143.7+3 玻璃肥料S143.7+9 其他[S143.8]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延缓剂S143.91 间接肥料S143.92 农药肥料S143.93 土化肥S144 微生物肥料(细菌肥料)S144.1 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细菌肥料)S144.2 抗生菌肥料S144.3 根瘤菌肥料S144.5 固氮菌肥料(固氮菌微生物肥料)S144.9 其他S145 肥料剂型S145.2 液体肥料S145.3 气体肥料S145.4 固体肥料S145.5 颗粒肥料S145.6 时效肥料S145.7 示踪肥料S145.9 其他S146 肥料的选择与管理S146+.1 选择S146+.2 鉴定、质量评定S146+.3 贮存S146+.4 运输S147 积肥技术、调制与施肥效益S147.1 积肥与保肥S147.1+1 肥料性质S147.1+2 造肥、保肥S147.2 施肥S147.21 施肥标准及制度S147.21+1 肥料分配S147.21+2 施肥计划S147.21+3 施肥标准S147.21+4 经济施肥S147.22 施肥量S147.23 施肥时期S147.24 施肥位置S147.3 施肥方法S147.31 施基肥法S147.32 施追肥法S147.33 施种肥法S147.34 混合施肥S147.35 各种条件的施肥方法S147.4 肥料调制S147.5 肥效[S149] 施肥机具S15 土壤学S151 土壤形成及演化S151+.1 土壤风化、土壤进化S151+.2 土壤形成条件S151+.21 成土母质(土壤母质)S151+.22 生物S151+.23 气候S151+.24 土壤年龄S151+.25 地形S151+.3 各地区土壤形成与演化S151.9 土壤分析S151.9+1 野外观测S151.9+2 土壤的物理分析S151.9+3 土壤的化学分析S151.9+4 土壤的生物学分析S151.9+5 土壤分析方法S152 土壤物理学{S152.1} 土壤矿物S152.2 土壤构造及形态{S152.2+1} 土壤形态{S152.2+2} 剖面发育{S152.2+3} 土壤分层{S152.2+4} 土壤颜色S152.3 土壤机械组成(质地){S152.3+1} 比表面积、内面积{S152.3+2} 粒级(粒组){S152.3+3} 质地S152.4 土壤结构{S152.4+1} 结构形成因素{S152.4+2} 气象因素{S152.4+3} 化学因素{S152.4+4} 生物因素{S152.4+5} 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S152.4+6} 形成速度{S152.4+7} 结构稳定性{S152.4+8} 各种结构{S152.4+81} 团聚体{S152.4+82} 团粒结构{S152.4+83} 片状结构{S152.4+84} 核状结构{S152.4+85} 块状结构{S152.4+86} 柱状结构{S152.4+87} 棱柱状结构{S152.4+88} 单粒结构{S152.4+9} 土壤结构与植物S152.5 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S152.6 土壤空气S152.7 土壤水分S152.7+1 土壤持水性(保水力、土壤湿度)S152.7+2 土壤透水性(渗漏性、渗水性、渗透性)S152.7+3 土壤蒸发S152.7+4 土壤水分类型S152.7+5 土壤水分与植物S152.8 土壤温度和热流S152.9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土壤力学)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S153.1 土壤化学研究法S153.2 土壤电化学、土壤磁学S153.3 土壤胶体化学S153.4 土壤反应(土壤酸碱度)S153.5 土壤溶液S153.6 土壤成分S153.6+1 无机成分S153.6+2 有机成分S153.6+21 有机质S153.6+22 腐殖质S154 土壤生物学S154.1 土壤生态学S154.2 土壤生物化学S154.3 土壤微生物学S154.31 土壤微生物演化S154.32 土壤微生物遗传S154.33 土壤微生物形态S154.34 土壤微生物生物物理、生化与生理S154.3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S154.37 土壤微生物区系S154.38 土壤微生物分类S154.38+1 细菌S154.38+3 放线菌S154.38+4 藻类S154.38+5 原生动物S154.38+6 线虫S154.39 土壤微生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S154.4 土壤-植物系统S154.5 土壤动物学S154.6 土壤昆虫学S155 土壤分类学、土壤类型S155.1 土壤分类学S155.2 发生学分类S155.2+1 冰沼土S155.2+2 灰化土(灰色森林土)S155.2+3 棕壤、灰褐土、褐土S155.2+4 黄壤、黄褐土、黄棕壤S155.2+5 红壤、红褐壤S155.2+6 白浆土S155.2+7 黑土S155.2+8 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S155.2+91 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S155.2+92 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S155.2+93 盐碱土S155.2+94 高山土壤S155.3 土壤系统分类S155.4 农业土壤分类S155.4+1 菜园土壤S155.4+2 水田土S155.4+3 旱田土S155.4+4 灌溉土壤S155.4+5 山地土壤S155.4+6 园艺土壤S155.4+7 草原土壤(牧草田土壤)[S155.4+8] 森林土壤S155.5 其他分类S155.5+1 机械组成分类S155.5+2 母岩种类分类S155.5+3 母质来源分类S155.5+4 气候条件分类S155.5+5 土壤成分分类S155.5+6 土壤地带分类S155.5+7 成土因素分类S155.5+8 地形气候分类S155.9 各国土壤分类S156 土壤改良S156.1 水文地质条件S156.2 土壤改良剂S156.3 粘土改良S156.4 盐碱土改良S156.4+1 盐渍化过程、动态及改良S156.4+2 滨海盐渍土改良S156.4+3 黄淮海盐渍土改良S156.4+4 盐渍土综合改良S156.4+5 种稻改良盐渍土S156.4+6 水利改良盐渍土S156.4+9 其他改良方法S156.5 砂荒改良S156.6 红壤、黄壤改良S156.7 沼泽地改良S156.8 洼地、低湿地改良S156.91 滩地改良S156.92 旱地改良S156.93 薄地改良S156.99 其他土壤改良S157 水土保持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S157.3 农田改良土地措施S157.3+1 梯田、坝地S157.3+2 地埂S157.3+3 截水坑S157.3+9 其他S157.4 农业技术措施S157.4+1 施肥S157.4+2 耕作S157.4+3 种植S157.4+31 作物配植S157.4+32 改进种植方法S157.4+33 种植作物[S157.5] 森林改良土壤措施[S157.6] 水利改良土壤措施S157.9 其他水土保持措施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S158.1 土壤熟化和退化S158.2 土壤肥力测定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S158.4 土壤肥力与毒性S158.5 土壤肥力控制与调节S158.9 土壤肥力图S159 土壤地理、土壤调查S159-3 土壤调查方法S159.1 世界土壤地理、土壤调查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S159.3/.7 各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S159.9 土壤图S16 农业气象学S161 农业气象要素S161.1 日照、辐射S161.2 温度(气温)S161.2+1 植物-土壤-大气系统的热量交换S161.2+2 气温的变化S161.2+3 气温的地区分布S161.2+4 气温与地形S161.2+5 农业气候热量保障指数S161.3 湿度S161.3+1 湿态的表示S161.3+2 湿度的变化S161.3+3 湿度的地理分布S161.3+4 地表空气层中湿度随高度的变化S161.4 蒸发与蒸腾S161.4+1 环境与蒸发、蒸腾S161.4+2 蒸发、蒸腾的周期变化S161.5 云雾S161.6 降水、降雪S161.6+1 降水的非周期的变化S161.6+2 降水的水平分布S161.6+3 地形与降水S161.7 风S161.9 其他S162 农业气候S162.1 农业气候指标S162.2 农业气候区划S162.3 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评定S162.4 农田小气候S162.4+1 保护地小气候S162.4+2 大田、旱地、水浇地小气候S162.4+3 菜地、果园小气候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S162.5+1 气候与栽培S162.5+2 气候与管理S162.5+3 气候与粮食作物S162.5+4 气候与经济作物S162.5+5 气候与园艺S162.5+6 气候与其他作物S162.5+7 气候与种植制度S162.5+9 气候与其他S162.8 气候与收获S163 农业气象观测与仪器、设备S163+.1 观测网的组织与布局S163+.3 观测方法S163+.4 统计方法S163+.5 观测仪器S163+.7 农业气象站S164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S165 农业气象预报S165+.1 预报网的组织S165+.2 各种预报S165+.21 物候预报S165+.22 灌溉期和灌溉预报S165+.23 播种期预报S165+.24 生物季节预报S165+.25 灾害性天气预报、其他预报S165+.26 收获期预报S165+.27 产量预报、年景预报、农业气象产量模式S165+.28 病虫害气象预报S165+.29 其他预报S165+.3 预报的运用与核对[S166]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S167] 森林气象学[S168] 畜牧气象学[S169] 水产气象学[S17] 农业地理学S18 农业生物学S181 农业生态学S182 农业微生物学S183 农业生物物理学S184 农业植物学S185 农业动物学S186 农业昆虫学S187 农业蜱螨学S188 农业生物工程[S19]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1.水利与环境学院
所涉及学科:0815 水利工程;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080104 工程力学
学术型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时,需公开发表1篇本领域学术论文,论文级别应为《三峡大学科研项目与成果分类评价办法(试行)》(三峡大学术〔2014〕1号)中界定的D级及以上期刊。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2.土木与建筑学院
所涉及学科:0814土木工程;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本领域其他外文期刊、SCI源刊;
2、本目录期刊。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3.机械与动力学院
所涉及学科:0802机械工程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源刊;
2、EI和SCI源刊;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4.材料与化工学院
1、EI和SCI源刊;
2、本目录期刊。
注:挂靠机械工程学科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5.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所涉及学科:0808 电气工程;08110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不含扩展版)收录期刊;
2、EI、SCI源刊;三大检索收录学术会议论文;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6.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所涉及学科: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5软件工程
1、北大中文核心、CSCD期刊;
2、SCI、SSCI、A&HCI、EI源刊;
3、CCF认定的国际会议论文;
4、本目录期刊。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7.经济与管理学院
所涉及学科:1202工商管理;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中文核心、CSCD、 CSSCI源刊;
2、《SCI》、《SSCI》、《A&HCI》、《CPCI-SSH>、《EI》源刊;
8.医学院(含临床医学院)
1、1001基础医学(含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0706药理学: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EI源刊、SCI源刊;
2、1002临床医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EI源刊、SCI源刊;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9.文学与传媒学院
所涉及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0401 教育学
1、北大中文核心、CSCD、 CSSCI期刊;
2、《SSCI》、《A&HCI》源刊;
3、普通本科院校学报(增刊除外);
4、本目录期刊。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10.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涉及学科: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2政治学
1、中文核心、CSCD、CSSCI期刊;
2、SSCI、A&HCI、《CPCI-SSH》源刊;
3、本目录期刊。
注:中共党史为政治学二级点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11.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1、北大中文核心、CSCD、CSSCI期刊;
2、SSCI、A&HCI源刊;
3、本目录期刊。
注:挂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点
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12.理学院
所涉及学科:0702物理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01数学
1、北大中文核心、CSCD期刊;
2、EI、SCI源刊;
3、三峡大学其他与理学院相关学科认可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
4、本目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