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翻译理论共18页文档
杨宪益翻译理论

Main works
Li Sao《离骚》 Records of a Historian《史记》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红楼梦》 The Scholars《儒林外史》 Selected Stories by Lu Xun《鲁迅选集》 Homer's Iliad《伊利亚特》 Odyssey 《奥德赛》 Pygmalion《卖花女》
例3 子兴冷笑道: “亏你是进士出身, 原何不通”。 "For a palace Graduate you are not very smart."Zixing chuckled. 例4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5 远水解不了近渴。 Distant water can't quench a present thirst
杨宪益夫妇简单地调整了一下语序,重置主语, 以便能使句子的结构顺序 符合英语语言的要求, 做到通顺。但是从句子的外在形式和语义上却是和 原句完全对等的, 做到了忠实。
例2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 吃了多少药, 花了多少钱。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and medicine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number of Chinese classics to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In 1968, he and Gladys were arrested and held without news of each other or the outside world for four years.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杨宪益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成就 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成就上, 还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传播 。他们与外国作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多个高校翻译专业的教授和导师,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VS
提高翻译质量
杨宪益认为,提高翻译质量是提高文化交 流水平的关键。因此,他主张在翻译过程 中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包括对 原文的理解、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对文化 背景的了解等。同时,他也主张在翻译过 程中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以确保译 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4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观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翻译要与时俱进
杨宪益认为翻译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语言变化 ,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的精髓。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认为培养翻译人才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应该 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05
杨宪益的文化交流贡献与影 响
杨宪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他翻译 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 声誉。
03
杨宪益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摘要: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从生态视角研究翻译的范式,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 发,阐释杨宪益译作中所体现出的生态翻译学思想。杨宪益的译作在宏观方面的翻译生态环境和微观方面的译文 多维度适应选择两个方面都表现出生态翻译学中适应与选择的思想。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生态环境;杨宪益;翻译思想;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18(2019)04-0080-04
一、理论基础
二、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东方生态智慧 和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3]也可以 理解为从生态学视角或者从生态学途径来研究翻 译[4],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诞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视 角与焦点,例如生态范式、生态理性、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选择、三维转换、译者中心等。[3]生态翻译学涉 及翻译学和生态学,其核心内容是翻译适应选择论。 译者需要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翻译的 生态环境既是制约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因素集合,又 是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依据。[5]翻译生态环 境指的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世界,即 由 语 言、文化、交 际、社 会 等 生 态 环 境 系 统 和 作 者、读 者 、委 托 者 等 生 物 群 落 系 统 所 共 同 构 成 的 。[6]本 研 究以生态翻 译 学 中 的 适 应 选 择 论 为 理 论 基 础,从 翻译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生物群落系统两方面进行 探讨。翻译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适应与选 择表现为两方 面:一 是 “适 应”———译 者 对 原 始 翻 译生态环境的 适 应,二 是 “选 择”———译 者 以 翻 译
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有层次性的,包括“大环境” 和“小环境”。“大环境”指的是不同国家的社会政 治、自然经济、语言文化政策及环境等,“小环境”指 的是以译者为代表的翻译群落的思维活动、教育背 景,个人的兴趣爱好、翻译理念、实践方向及不同的 审美观等。[7]在翻译活动进行之前,译者处于“大环 境”下,所表现出的是个人的受动性,并没有发挥个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译者处 于翻译的“主体地位”,即“译者中心”,此时译者在 “小环境”下表现出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适应翻 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译者的翻译活动是在客观性 与主观性统一基础上的适应与选择。[9]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81

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又来至蘅芜院,更是香草依然,门窗掩闭。
转过藕香榭来,远远的只见几个人在蓼溆一带栏杆上靠着,有几个小丫头蹲在地下找东西。
宝玉轻轻的走在假山背后听着。
只听一个说道:"看他上来不上来。
"好似李纹的语音。
一个笑道:"好,下去了。
我知道他不上来的。
"这个却是探春的声音。
一个又道: "是了,姐姐你别动,只管等着。
他横竖上来。
"一个又说:"上来了。
"这两个是李绮邢岫烟的声儿。
宝玉忍不住,拾了一块小砖头儿,往那水里一撂,咕咚一声,四个人都吓了一跳,惊讶道:"这是谁这么促狭?唬了我们一跳。
"宝玉笑着从山子后直跳出来,笑道:"你们好乐啊,怎么不叫我一声儿?"探春道:"我就知道再不是别人,必是二哥哥这样淘气。
没什么说的,你好好儿的赔我们的鱼罢。
刚才一个鱼上来,刚刚儿的要钓着,叫你唬跑了。
"宝玉笑道:"你们在这里顽竟不找我,我还要罚你们呢。
"大家笑了一回。
宝玉道:"咱们大家今儿钓鱼占占谁的运气好。
看谁钓得着就是他今年的运气好,钓不着就是他今年运气不好。
咱们谁先钓?"探春便让李纹,李纹不肯。
探春笑道:"这样就是我先钓。
"回头向宝玉。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10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 "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
杨宪益翻译理论

Thank you !
杨宪益生平简介
•
•
•
• •
1915年 生于天津 1936年 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1940年 回国,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贵阳师范 学院、成都光华大学、重庆及南京编译馆工作 1953年 担任外文出版社(中国外文局前身)翻译 部专家 1980年 担任《中国文学》杂志社总编辑 2009年 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最高荣誉“翻译文 化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给予 翻译家个人表彰的最高荣誉。
• 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 》,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 本《石头记》一幵成为西方世界最 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 《红楼梦》三卷本全文英译工作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坎坷,在 70年代完成幵陆续出版,引起中外 文化界和学界轰动,成为最受中外 学者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作 ,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赢得了更加广 泛的国际影响。
•
在这个问题上,杨宪益等一些老一代翻译家是有清醒认知的。所以杨宪益在 翻译《奥德修纪》和《牧歌》时多采用意译,译文有很强的中国味,另一种 文化的陌生感被减至了最弱,而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的却多为直译手 法。在这点上,杨宪益先生显示了界的第一人 • 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 蓝本 • 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与英国两位汉学 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 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 他还翻译了《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 牡丹亭》、《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 •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 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 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 》、《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 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 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 代文学作品。
传情达意 巧夺天工——试论杨宪益《红楼梦》译作中汉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传情达意巧夺天工——试论杨宪益《红楼梦》译作中汉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杨宪益《红楼梦》译作中汉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杨宪益,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译著家,他的译作《红楼梦》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部杰作,也是中国著名文学作品的一个经典译本。
他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一些原则和方法,使得译作不失原著的精髓,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首先,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精准翻译”的原则,即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意义,尽可能精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他把汉语习语的翻译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他认为,汉语习语的翻译是文字翻译的核心,他在翻译汉语习语时,要求译文尽可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有任何偏差。
其次,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创造性翻译”的原则,即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性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他认为,翻译汉语习语时,不但要求译文尽可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且要求译文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以便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再次,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比较翻译”的原则,即把汉语习语与英语习语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汉语习语的翻译。
他把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汉语习语的翻译,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最后,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灵活翻译”的原则,即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灵活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他认为,翻译汉语习语时,要求译文尽可能灵活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以便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总之,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精准翻译”、“创造性翻译”、“比较翻译”和“灵活翻译”的原则,使得译作不失原著的精髓,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由此可见,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了一些原则和方法,使得他的译作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部杰作,也是中国著名文学作品的一个经典译本。
Yang Xianyi'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Idiom Translation in His Translation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Yang Xianyi,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and translator in the 20th century, is known for his masterpiece translation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 classic version of a famous Chinese literary work.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he adopted som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make sure that the translation would not lose the essence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could better express the author's intention.First of all, Yang Xianyi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accurat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at i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o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He regarded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s an important link. He believed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as the core of textual translation, and he required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 and there should be no deviation.Secondly, Yang Xianyi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creativ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at i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while express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as creatively as possible. He believed that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idioms, not only should the translation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as possible, but also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able to better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so as to better convey the author's intention.Thirdly, Yang Xianyi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at is, to compare Chinese idioms with English idiom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He compared Chinese idioms with English idiom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nd to better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Finally, Yang Xianyi adopted the principle of "flexibl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at i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while express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as flexibly as possible. He believed that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idioms,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as flexible as possible to better convey the author's intention.In conclusion, Yang Xianyi adopted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te translation", "creative translation", "comparative translation" and "flexible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making sure that the translation would not lose the essence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could better express the author's inten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Yang Xianyi adopted som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ranslat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making his translation a masterpie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a classic version of a famous Chinese literary work.。
《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对照--39

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想是你怯上,我和周大娘送你去。"说着,同周瑞家的引了刘姥姥往贾母这边来。
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
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
贾母最胆小的,听了这个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
王夫人等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说"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贾母足的看着火光息了方领众人进来。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 "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
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
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
平儿道:"明儿一早来。听着,我还要使你呢,再睡的日头晒着屁股再来!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
宝玉听说,心内虽不乐,也只得罢了。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