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闭环管理
临床输血闭环管理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源自明显。I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见细菌监测报告
单)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摘自《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
第三十五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 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 上报医务处(科)。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重点★)
【C】
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第三十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 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 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 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六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 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 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
型
无误。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 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一、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医生部分) 二、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输血科部分) 三、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护士部分)
临床用血闭环管理制度(3篇)

第1篇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的重要环节,涉及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血液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2. 科学合理:遵循科学用血原则,合理使用血液。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用血流程。
4. 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组织架构1.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监督实施,协调解决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临床用血管理部门:负责临床用血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临床用血制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3.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供应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
4. 临床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具体实施,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制度。
四、管理制度1. 血液采集管理(1)严格执行《献血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献血者自愿无偿献血。
(2)献血者需进行健康检查,符合献血条件。
(3)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血液采集安全。
2. 血液检验管理(1)血液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检验项目包括:血型、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梅毒、艾滋病、乙肝等。
(3)检验结果异常的血液,应及时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3. 血液储存管理(1)血液储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
(2)血液储存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血液储存安全。
(3)血液储存期限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4. 血液供应管理(1)血液供应部门应定期检查血液库存,确保血液供应充足。
(2)血液供应时,严格执行血液配型原则,确保患者安全。
(3)血液供应过程中,注意血液运输安全,防止血液污染。
5. 临床用血管理(1)临床科室在用血前,应进行患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患者安全。
输血闭环管理的流程

输血闭环管理的流程第一篇嘿,亲!今天咱们来聊聊输血闭环管理的流程哈。
你知道吗,这输血可马虎不得,从一开始就得认真对待。
医生得先评估病人的情况,看看是不是真的需要输血,可不能随便就下决定。
要是确定要输血啦,那就得去验血。
这就像是给血液做个“身份检查”,看看血型对不对,有没有啥毛病。
找到合适的血源也不容易呢,得保证血是安全干净的。
这时候血库的小伙伴们就得忙起来啦,把血准备好,还得仔细核对各种信息。
输血的时候,护士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可认真啦,反复确认病人的信息,一点都不能错。
而且还得时刻盯着,看看病人有没有啥不良反应。
输完血也不是就结束了哦,还得观察观察病人的情况,看看输血有没有起到作用,身体有没有啥变化。
这整个流程就像是一个环,每一步都紧紧相扣,一点都不能出错。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让病人能快点好起来呀!第二篇亲,来啦,咱们接着唠输血闭环管理的流程哟!一开始呀,医生就像个侦探,仔细琢磨病人的病情,判断是不是非得输血才能解决问题。
这可得有真本事,不能瞎搞。
等决定输血了,那验血这关可重要啦!就好像是给血液办个“身份证”,血型啥的都得搞清楚,不能有半点含糊。
输血的时候,护士们那叫一个小心谨慎,病人的名字、血型,反复确认好多遍,就怕出岔子。
而且他们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盯着病人的反应。
输完血,也不能松口气哟!还得继续观察病人,看看这血输进去效果咋样。
要是有啥不对劲,得赶紧想办法。
整个流程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斗,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大家齐心协力,就是为了让病人能顺顺利利地好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呀?所以呀,输血闭环管理真的太重要啦,每一步都充满了责任和关爱呢!。
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

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第一章:引言近年来,输血事故不断发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性,防止输血事故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包括输血的定义及原则、输血的风险和安全措施、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的构建等方面。
第二章:输血的定义及原则输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输注新鲜血液或血制品,来替代或者增加患者本身的血液成分,达到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输血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输血适应症明确: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确定是否进行输血,不得盲目使用。
2. 输血品质高:输血品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能使用潜在感染的血制品。
3. 输血用血安全:必须确保输血用血来源可靠,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4. 输血过程安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输、错输、漏输等错误。
第三章:输血的风险和安全措施输血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血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输血反应:包括输血后热、寒、寒战、荨麻疹、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
2. 输血传染病:输血过程中可能传播各种病毒、细菌等疾病。
3. 输血事故:包括误输、错输、漏输等操作失误引发的不良事件。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医疗机构需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严格执行输血程序:包括术前准备、标本对照、签字确认等环节。
2. 注重术中监测: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3. 加强质控管理:建立健全的输血质控体系,确保输血品质和安全。
第四章: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的构建为了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的闭环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输血的申请和审核环节:在患者需要进行输血时,必须经过医师的申请和审核,确保输血适应症明确。
护理六级电子病历中智能输血“闭环”管理的临床应用

护理六级电子病历中智能输血 闭环 管理的临床应用1)刘 辉,郑豫珍,杨丽萍,秦亚玲,代 静摘要:介绍护理六级电子病历中智能输血 闭环 管理的临床应用,将输血的操作规程进行流程再造,环节包括采样登记㊁血袋接收㊁输血确认㊁输血执行㊁输血过程巡视㊁输血结束,完成一个环节,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真实的时间记录并同步到护理电子病历的护理记录中,实现了智能输血的闭环管理㊂关键词:电子病历;智能输血;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748.2014.07.04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07064101 临床安全输血保障包括血源㊁血制品管理和临床安全输血管理㊂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在临床治疗和抢救中起重要作用㊂同样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其安全性㊁规范性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重视㊂因此,加强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强化输血质量控制,对于保障安全输血㊁免或减少输血差错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㊂据报告,英国1996年 2003年间输血过程中错误发生率为1︰16500,其中50%以上为错误输血,另50%是在输血过程中多个环节出错,包括贴错标签㊁标本错误㊁忽视核对㊁错误的输血处方等[2]㊂作为临床输血的执行者,护士在输血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的完成质量对安全输血至关重要㊂我院在推进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中,护理六级电子病历的建设致力于病人安全屏障的构建,并将输血的操作规程进行了流程再造,实现了智能输血的闭环管理㊂现介绍如下㊂1 智能输血的运行环境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 I S )㊁采用客户与服务终端(c l i e n t/s e r v e r ,C /S ),主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 i n d o w s 2003,客户终端为个人数字助理(p e r s o n a l d i g i t a l a s s i s t a n t ,P D A ),W i n d o w sX P ,W i n d o w s 2000,W i n7等㊂2 智能输血的闭环设计及管理2.1 采样登记 护士登陆P D A 系统后选择病区和病人,点击采样登记,先扫描病人腕带二维条码,再扫描试管条码进行核对,如果该试管和病人不配对,会提示核对失败;如果核对成功,背景会变成黄色,同时显示出执行人和执行时间㊂2.2 血袋接收 接受血库送达的血袋时扫描送至的血袋条码,可批量扫描所有血袋,然后扫描接收者工牌号,再扫描送血者工牌号,信息录入完整后系统提示接收成功㊂2.3 输血确认 血液的确认过程需要扫描两人的工牌号进行双人核对,确认过的血袋再次扫描确认时,会弹出 请勿重复核对血袋 的提示㊂2.4 输血执行 在血液输注开始时首先扫描血袋条码,根据系统提示,扫描病人腕带,核对正确后,再扫描操作者工牌进行双人核对㊂扫描完成后系统将提示 核对正确,可以执行㊂2.5 输血过程巡视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进行巡视,先扫描血袋号,点击"巡视"按钮,填写输注的点数,若无不良反应,点击保存即可㊂若有不良反应选择 有不良反应 ,系统直接弹出不良反应症状的记录界面,护士每次的巡视记录㊁不良反应登记都可自动插入到护理记录中㊂2.6 输血结束 输注结束后护士需要做输注结束的操作,首先扫描血袋条码,点击 输血结束 按钮,系统将提示 此袋输血结束 ㊂在以上输血的各个关键环节中,护士必须完成一个环节,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有真实的时间记录,并同步到护理电子病历的护理记录中㊂3 小结临床输血病历及管理模式是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输血的临床应用,流程的规范不仅使病人的安全保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由于输血的每个操作环节,能够同时被真实的记录在护理记录中,既保障了输血操作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又节省了护士书写病历的时间㊂我院运用护理技术与信息化的高度结合,通过对输血操作的闭环管理,既保障了病人安全,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体现了护理管理的科学化㊁专业化和精细化㊂参考文献:[1] 张钦辉.临床输血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43.[2] 王佳,任芙蓉,庄辉.加强安全输血的保障体系[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17.作者简介 刘辉,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郑豫珍㊁杨丽萍㊁秦亚玲㊁代静单位: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925)(本文编辑王钊林)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342128㊂㊃146㊃全科护理2014年3月第12卷第7期(总第316期)。
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移动护理为基础,联合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及护理信息小组成员,以PDA手持终端为平台,在移动护理程序中共同开发了输血模块,对输血过程及血袋的规范处理进行全程监控。
结果:护士用PDA核对患者身份和输血相关信息,提高了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管理系统;闭环管理;信息化管理;输血【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98-02输血治疗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稍有疏忽即会给病人造成巨大的身体及精神伤害,甚至危急病人生命。
文献报道,输血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差错占输血相关差错的50%[1]。
随着医院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确保病人输血安全,成为医务人员及IT专业人员共同的愿望。
2017年9月,我院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标准,在原有移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设计、新增了输血模块,实现了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经过6个月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块的设计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及护理信息小组成员,以PDA手持端为平台,在移动护理程序内开发了输血模块。
操作时护理人员通过工号和密码登陆进入移动护理系统,PDA移动护理系统记录整改操作流程,所有记录信息与PC端互通。
PDA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便捷[2]。
输血闭环流程图:2.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的临床应用2.1 采血根据护士工作站核对发送的医嘱信息,PDA上自动生成未采集的标本任务清单,责任护士采集血标本时,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确认,再扫描相应的试管条码,如果相匹配则自动记录执行,不匹配的则报警提示信息错误。
交叉配血、血型鉴定医嘱一人扫描核对无误后自动跳出双人核对提示框,经第二人扫描核对后方可执行,杜绝了标本采集错误的发生。
2.2 审签血标本采集后PC端扫描确认标本采集时间、患者姓名及标本类型,核对无误后审签自动记录标本送检时间,交于外勤人员送输血科。
现代化医院如何建设闭环输血管理系统

现代化医院如何建设闭环输血管理系统陈佩婷(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更新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医院作为重要的公众场所,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针对当前医院血液管理工作现状,并对其具体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善,建设合理用血闭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平台时间的数据实时共享,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该管理系统可对输血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与管理,可追责到个人,严格规范化医护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闭环系统;输血管理;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6-0067-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背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事业当中,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管理系统是当前各大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规划工作内容,其能够有效简化整个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针对当前输血闭环工作流程及要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输血闭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与集成平台之间的数据信息实时共享以及互联互通,从而加强对整个输血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能够追溯到不同环节的具体操作地点、时间、工作人员,并对其加强监管,使得医护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化,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医患纠纷以及输血工作差错,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从而不断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2闭环输血管理系统的具体流程建设临床输血工作是医院运行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血液制品的正确合理使用,输血操作的规范化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同时也关乎着整体医疗卫生管理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很可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对医院造成严重的后果与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对血液制品的输注与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输血全流程闭环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根据输入条件得出各个科室的用血量按科室、医生多条件统计,显示上月同期、上年同期、环比、同比等信息,可显示饼状图、柱状图等)
输血前检测比例
可以更直观的分析出输血病人在输血前各项目的检测比例按科室、医生多条件统计,显示上月同期、上年同期、环比、同比等信息,可显示饼状图、柱状图等)
输血前检测指标
扫描标本条码签收标本、自动记录签收时间、签收地点、签收人等信息。
版本管理功能
新版本上传后客户端自动下载功能
消息管理
1.用血申请临床核准签发消息发送到输血科;
2.开具申请单前,是否签署同意书提醒
3.输注记录与不良反应单发送后消息发送到输血科;
4.用血输血后评价单后消息发送到输血科;
5.输血科审核申请后消息发送到临床;
5.输血科针对临床输注记录与不良反应,查看、核对、以及给出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输血效果评价
1.临床医师可以针对每一个或多个输血申请相应的输血情况,结合输血后血液分析结果,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并对输血效果作出评价。
2.支持相应的评价信息模版录入;(依据不同血液成分)
3.用血评价单打印和发送到输血科管理系统。
3.能否采用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方式:贮存式、回收式、稀释式)
4.输注血液品种、血型、数量;(输血申请)
5.支持拟实施方案模版录入、打印
6.支持急诊原因录入、打印
用血申请单
1.临床医师填写用血申请,电子申请发送输血科。
2.申请页面智能判断或显示既往输血史、输血反应史、病人血型、数学适应症结果、传染病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症状等等。
患者输血比例
该统计可以统计出一段时间内,不同血液成分在各个科室的输血人数,以及输血人数比例。按科室、医生多条件统计,显示上月同期、上年同期、环比、同比等信息,可显示饼状图、柱状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6
第十五条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 (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 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12
第三十六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 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 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ppt
1
一、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医生部分) 二、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输血科部分) 三、临床安全输血闭环管理 (护士部分)
精选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
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
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
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摘自 《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
精选ppt
9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
集血样。
第十三条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11
第二十九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 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三十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 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 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
识明显。I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见细菌监测报
告单)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精选ppt
摘自《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
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
型
无误。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
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第二十条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
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3
4.19.5.1 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重点★) 【C】 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
4
第二十一条
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 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 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5
配血与用血六级功能 本级标准的基本原则是用血过程记录完
整,输血管理部门不但能共享患者的基本医 疗信息还能够在配血管理、血型复核、发血 等环节中加入用血安全监控,系统自动智能 警示。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10
第二十四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
取血。 第二十五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
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 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 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精选ppt
7
第三十五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 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 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 上报医务处(科)。
摘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精选ppt
8
4.19.4.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重点★)
【C】
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 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5.有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B】符合“C”,并
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请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