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陆上采气实施指南
2020年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XX有限公司MS-CARE-01社会责任及EHS手册(1.0版)制订:审批:2020-1-1发布2020-1-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xx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xx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xx省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xx省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目的。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xx省内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2-2017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2972-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实施指南解读安全生产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实施指南解读1、学习解读GBT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 50493-2019修编主要内容(全文免费下载):1、标准名称由“设计规范”改为“设计标准”;2、有毒气体范围由《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毒气扩大到常见剧毒气体;3、增加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简称GDS)的设计相容性、独立性和可靠性要求;4、增加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简称GDS)应与火灾及消防监控系统分开设置的要求;5、增加了开路式(激光、红外)探测器、噪声探测器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探测器的布点和布置要求;6、增加了常见气体探测器选用指南、GDS配置图等5个规范性标准附录;7、对标准的部分章节和条款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取消了强制性条文。
◆原:名称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现:名称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条文说明:根据国标最新标准,作为规范类文件,必须全部是强制性条文,作为推荐型标准,是没有强制性条文的。
◆原:GB50493-2009 3.0.6: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应采用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性能认证和消防认证的产品。
◆现:GB/T50493-2019 3.0.5:可燃气体探测器必须取得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防爆合格证和消防产品型式检测报告;参与消防联动的报警控制单元应采用取得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型式检测报告的专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国家法规有要求的有毒气体探测器必须取得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安装在爆炸危险场所的有毒气体探测器还应取得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防爆合格证。
◆条文说明:2017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已批准新计量法于2017年12月28日执行。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规范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规范GB XXXXX—XXXX目次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安全要求 (3)4.1 一般要求 (3)4.2 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 (3)4.3 教育培训 (3)4.4 变更管理 (4)4.5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4)4.6 个体防护 (4)4.7 事故管理 (4)4.8 消防和应急管理 (5)4.8.1 消防 (5)4.8.2 应急 (5)5 专项安全 (5)5.1 井控 (5)5.1.1 井控设计 (5)5.1.2 井控装置 (5)5.1.3 处置方案 (6)5.1.4 井控演练 (6)5.1.5 井控处置 (6)5.2 硫化氢防护 (6)5.2.1 一般要求 (6)5.2.2 设计 (6)5.2.3 风险控制 (6)5.3 危险物品管理 (7)5.3.1 采购 (7)5.3.2 装卸和运输 (7)5.3.3 储存 (8)5.3.4 使用 (8)IGB XXXXX—XXXX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活动的安全生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作业、技术服务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722-2014 爆破安全规程GB 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3348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20972(所有部分)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GB 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安全规范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规范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49-2015 气田集输设计规范GB 50350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及释义(总局令第67号)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1.必须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2.必须确保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3.必须严格执行钻井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
4.必须按设计配备井控装备,落实井控防范措施。
5.必须确保在含硫地区配齐硫化氢检测设备和防护用品。
6.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吊装、有限空间作业等内部许可制度。
7.必须使用通过安全论证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8.必须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9.必须严格落实外包工程安全管理。
10.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应急装备和物资配备及应急演练到位。
释义:1.必须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除应取得工商、税务等基本证照外,还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测井等作业的企业还应取得地质勘察资质证、放射性物品使用证;物探等涉爆单位还应取得民用爆炸物品购买、储存、运输、使用许可证等国家法规规定的证照。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属高风险行业,企业应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配套相应考核机制,确保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2.必须确保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建立完善培训管理机制,确保所有岗位人员定期得到安全方面的培训;建立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分层培训机制,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岗位操作师傅带徒弟制度。
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三项岗位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等岗位资格,做到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复训。
3.必须严格执行钻井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
钻井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是钻井作业的重要指导文件。
钻井地质设计为钻井作业人员提供明确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层地质信息,并针对地质录井提出特定的要求,同时提供相关井的复杂情况描述,并针对具体井况提供地质预告。
陆上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

陆上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20〕23号,以下简称国发23号文件)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20〕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石油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国发23号文件和《指导意见》精神,本着规范工作、全面推进的原则,健全完善石油行业标准化建设评审标准体系、评审组织体系和奖励约束体系;促进石油行业实现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推进本质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底前,力争50%的石油行业企业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2020年底前,全区80%石油行业企业达到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力争30%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到2020年底前,所有石油行业企业达到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力争50%的企业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三、健全完善标准化建设工作体系(一)健全完善评审标准体系1.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采用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确定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个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三级为最低。
2.对石油行业分别按照相应的标准化评分办法进行评审,确定达标等级。
(二)健全完善评审组织体系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石油行业生产单位一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工作;自治区安监局负责石油行业生产单位二级、三级标准化(不含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评审组织工作。
2.石油行业生产单位一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石油行业生产单位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单位由自治区安监局确定,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3.自治区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受理、并聘请专家进行审核、向被评审合格的石油行业生产单位颁发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和牌匾等工作。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陆上采油实施规范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油实施规范标准号:AQ 2042-2012替代标准号: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日期:2012-12-1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3-03-01时效状态:实施日期:CAS No:现行AQ 2042—2012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油实施规范前言本标准第1、2、3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包括:1)AQ 2037-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2)AQ 2038-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地球物理勘探实施规范;3)AQ 2039-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钻井实施规范;4)AQ 2040-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测录井实施规范;5)AQ 2041-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井下作业实施规范;6)AQ 2042-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油实施规范;7)AQ 2043-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气实施规范;8)AQ 2044-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海上油气生产实施规范;9)AQ 2045-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道储运实施规范;10)AQ 2046-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苏江、单宝坤、刘志文、邱少林、孙华、裴玉起、郭河静、刘灵灵、延伟。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行业陆上采油单位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陆上采油单位。
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规定安全生产
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规定1、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9、完成行政正职交办的其它安全生产工作。
2、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有几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发布通知,就全面推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通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非煤矿山企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矿山数量明显下降,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更好落实。
意见明确,将综合评估企业固有风险、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和安全业绩等方面的风险因素,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和专家“会诊”结果,将企业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
意见特别明确了应当纳入高风险级别实施重点监管的对象,包括:井下同期作业人数超过30人(含30人)、开采深度超过800米、“三下开采”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或者周边环境复杂的地下矿山;边坡高度超过200米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或者周边环境复杂的露天矿山;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坝高超过200米以及库址地质条件或者周边环境复杂的尾矿库;井口产出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超过20ppm、原油站场储罐容量超过3万立方米、天然气站场净化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天或者周边环境复杂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
此外,意见还对于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存在明显安全的多种情形作了规定,要求直接对其评定为D级企业,依法严厉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隐患;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关闭。
根据意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估的重要内容包括固有风险、设备设施、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人员素质、企业安全业绩等五个方面。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将根据企业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其风险级别,实施动态化评估分级。
在监管方面,还将凸显差异化管理特点,将鼓励A级企业强化自我管理,促进B级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C级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督促D级企业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努力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石油行业陆上采气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1.为规范全国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合理确定评审等级,根据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AQ2037-2012和《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气实施规范》(AQ2043-2012)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评分办法。
2.本评分办法适用于石油行业陆上采气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3.满足下列要求的陆上采气单位方可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审:
――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在评审年度(申请之日起前1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建立并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
4•陆上采气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由7个一级要素、28个二级要素及若干
要求组成。
一级要素分值明细表
标准化评审得分总分为1000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
换算公式如
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评审得分宁标准中的赋分X 100式中:标准中的赋分是指陆上采气单位经营范围内的标准要求项的赋分之和
(即1000-不参与评审项赋分之和);
标准化评审得分是指对应标准中的赋分项评定的得分之和。
5.本评分办法中累积扣分的,均直到该评审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出现负分。
6.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标准化等级最
终由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两个指标共同确定,取其中较低的等级确定最后等级。
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7.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有效期为3年。
在有效期内发
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
事故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取消其安全标准化等级,经整改合格后,可重新进行评审。
石油行业陆上采气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陆上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
应用价值:强调案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推动企业积极采纳和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 理
PART SEVEN
智能化技术将提高采油安全生产的监控能力,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智能化技术将优化采油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智能化技术将促进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数据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技术将推动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识别和评估采油过 程中的潜在危险和 风险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 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和更新,确保与实 际情况相符
对员工进行安全风 险教育和培训,提 高安全意识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定期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预案评估与修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汇报人:
PART SIX
大庆油田:通过实 施安全生产标准化, 实现了采油作业的 安全、高效和环保。
胜利油田:采用先进 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 理模式,提高了采油 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克拉玛依油田:注重 员工安全培训和设备 维护,有效降低了采 油作业的事故发生率 。
华北油田:通过持续 改进安全生产管理, 实现了采油作业的长 期稳定和高效益。
评估指标:包括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 评估流程:自评、申请、评审、整改、公告与复审 评估方式:包括资料审查、现场检查、员工访谈等方法 持续改进: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持续改进
评估结果应用于改进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评估结果用于对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评估结果用于对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评价 评估结果用于对采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反馈和改进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系建设、体系运行、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指南适用于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3 术语和定义《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体系建设概述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实施全员培训等4个步骤。
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可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合并运行,明确各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职责,领导、组织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对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应提出具体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管理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协调、资金保障、培训交流、监督考核等方面制定措施。
可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并制定。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层次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规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
培训教育制度规定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责,规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投入等的制定原则和标准,明确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隐患排查清单的学习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4月1日发布,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2009年6月8日发布并施行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陆上天然气的采集、净化与处理等作业的单位。
3.2
基层队grass roots cr3.3
天然气处理站场natural gas processing station
对天然气进行脱硫、脱水、凝液回收、产品分馏、硫磺回收、尾气处理等的处理站、脱硫站的总称。
——压缩、分离、脱水、脱硫、加热等工艺流程;
——雷电、暴风雨、暴雪、冰冻、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环境;
——所有进入场所的人员、承包商、供应商等。
b)应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组织风险评估,确定出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c)应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采取控制措施。
5.3.1.2采气单位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并登记建档。
——可能接触硫化氢的相关作业人员应参加硫化氢防护等安全专项培训,持有硫化氢防护合格证。
g)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进行安全培训或教育。
5.4.5
5.4.5.1采气单位应建立内外部HSE信息沟通的渠道,主要渠道有:
a)采用会议、文件、电话、传真等方式,及时下达HSE文件、指令;
SY/T 6284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监测、评价规范
SY/T 6779高含硫化氢气田集气站场安全规程
SY/T 6780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安全规程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0号,2010年6月25日发布,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4月9日发布,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c)高含硫气田作业区应配备医务人员。
5.4.3.2采气单位应提供以下物力资源:
a)按规定配备个体防护和劳动保护用品,包括防静电服、耳罩、安全帽等;
b)配备所必需的安全设备设施及附件,包括接地装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等;在可能含有硫化氢、可燃气体的场所,基层队应按要求配置硫化氢气体、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等;
5.3.2
采气单位应至少每年一次对现行的HSE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识别,列出所采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目录,并定期更新与公布。
5.3.3
5.3.3.1采气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建立HSE目标,HSE目标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无人身伤亡、无火灾爆炸、无井喷失控、无环境污染等。
5.3.3.2采气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建立HSE年度指标,层层签订HSE责任书。
GB 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GB 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 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15599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陆上采气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天然气采气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陆上天然气采气作业的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b)领导干部按照安全联系制度与基层队进行沟通,HSE管理部门通过安全生产检查,进行HSE信息沟通与交流;
c)与天然气处理站场、集输管道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络、沟通。
5.4.5.2鼓励员工参与和协商HSE事务,并保存员工参与HSE活动的记录。
5.4.6
采气单位应编制符合SY/T6276要求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体系文件,并建立相应支持性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c)按应急预案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消防器材、正压式呼吸器、应急药箱等。
5.4.3.3采气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费用台账,专款专用。
5.4.4
5.4.4.1采气单位岗位员工应满足以下能力:
a)没有职业禁忌症;
b)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教育、培训经历;
c)具备岗位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c)压缩机、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5.4.7
采气单位应根据文件管理制度,对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使用、修订、废止、销毁等进行管理。
e)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f)岗位员工应按安全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取得国家、行业要求的下列有效证书:
——采气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力考核培训,持证上岗;
——电工、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及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5核心要求
5.1
5.1.1
采气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是:
a)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1.2
采气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有明确的、公开的HSE承诺。承诺的基本内容包括:
a)遵守国家和所在地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b)尊重所在地风俗习惯;
c)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d)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
5.1.3
采气单位应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安全价值观。
4.3对采气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应按下式计算:
标准化得分=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标准中的赋分×100
式中:标准中的赋分是指采气单位经营范围内的标准要求项的赋分之和;
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是指对应标准中的赋分项评定的得分之和。
4.4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周期与安全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周期相一致。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有效期为3年。
SY/T 522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 5719天然气凝液安全规范
SY/T 5922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
SY/T 6137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作业的推荐作法
SY/T 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 6277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定
5.4.2.2HSE管理者代表应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5.4.2.3HSE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企业HSE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工作,及时向HSE委员会报告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5.4.3
5.4.3.1采气单位应配备以下人力资源:
a)HSE管理部门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
b)基层队应设专(兼)职HSE监督或HSE管理人员;
4一般要求
4.1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AQ××××-××××《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导则》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在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采气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4.2采气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实行百分制,总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的单位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总得分大于或等于75分且小于90分的单位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总得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且小于75分的单位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
5.2
采气单位的HSE方针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生产实际,并传达到单位员工。
5.3
5.3.1
5.3.1.1采气单位
a)应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的危害因素辨识活动,具体包括:
——天然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硫磺等介质;
——集输管道、压力容器、起重设备、机泵、供配电等设备设施;
——站场的平面布置、消防、安全防护等;
5.3.4
5.3.4.1采气单位应根据制定的目标指标,制定年度HSE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制定年度HSE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
b)风险辨识、隐患治理、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安全检查等重点工作;
c)针对重点工作的组织保障措施和技术保障措施等。
5.3.4.2采气单位应针对排查确定的隐患,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等,隐患没有消除前应有风险控制措施。
5.3.1.3采气单位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对集气站、天然气处理站场、集输管道等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确定领导干部联系点。领导干部定期到联系点检查并保存记录。
5.3.1.4采气单位应按照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措施,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GB 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T819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AQ 2012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SY 0031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
SY5984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范
1
2
本标准旨在石油天然气采气单位全面落实AQ××××-××××(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导则)要求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