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的重要岗位,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医生开展妇产科手术、护理产妇及新生儿、管理病房和医疗器械等。

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面临一系列危险和风险。

本文将讨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风险1. 感染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接触产妇和新生儿,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经常接触血液、体液等物质,护士可能面临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此外,在剖腹产手术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同合作,以及快速准确地处理紧急情况,可能会受到手术器械污染的风险。

2. 身体和力量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身体和体力要求较高。

在助产过程中,护士需要移动重物,并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势。

如果操作不当或缺乏运动,护士可能面临背痛、腰痛等问题。

此外,在产妇分娩时,护士需要快速、准确地反应,可能面临受到撞击或推挤的风险。

3. 手术风险妇产科手术风险较高。

如剖宫产、分娩既往难产等,涉及到高风险的手术过程。

护士需要在准确掌握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并且能够做好各种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管理1. 培训医院应该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妇产科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专项培训课程,令护士了解妇产科常见病、常见症、手术常规、新生儿护理等。

2. 操作规范妇产科护理人员需要遵循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手术的风险。

在分娩手术中,预设相关的应对计划,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反应,让产妇和胎儿迅速接受救治。

3. 装备和设施医院要提供最新的设备和器械,让妇产科护理人员安心工作。

同时,还应该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和失灵。

4. 风险评估医院要进行风险评估,在确立风险之后,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让医院有监督地运行。

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较高,对护士的身体、心理以及专业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从人员培训、操作规范、装备和设施、风险评估等方面入手,降低风险,并保障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面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护士们需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护理。

然而,妇产科护理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及时加以管理和防范,可能会对患者和护士自身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就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护理操作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经常进行各类护理操作,如输液、导尿、换药等,这些操作如果不得当,可能会造成患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此外,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保持专注,避免疏忽大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二、患者情绪风险妇产科患者往往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敏感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护士态度的影响。

因此,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冷漠或不礼貌的行为。

同时,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呼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三、工作强度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通常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们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容易导致工作疲劳和身心俱疲。

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士工作强度的监管和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同时,护士们也要自我保护,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超负荷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传染病风险妇产科患者中常常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在接触这些患者时容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因此,护士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需要严格执行隔离措施,佩戴防护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患者家属和访客也需要强调个人卫生意识,减少传染风险,保护患者和护士的健康安全。

五、医疗差错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医生、药师等多个专业团队进行紧密合作,一旦出现医疗差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7T10:55:02.41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曾丽珍单欢[导读]曾丽珍单欢(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回顾性护理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0年10月就诊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并且,将相关的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采用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接受风险管理模式的产妇护理其风险发生率显然低于対照度,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基于风险管理模式下的妇产科护理工作能够较好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且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妇产科护理应用效果观察近年来,妇产科作为医院内较为重要的科室,其患者病情发展相对比较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妇产科科室的护理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人们的医疗需求不断地增长,妇产科属于医患纠纷发生频率较高的科室,其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因此,妇产科这一科室的医护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引入,以此更好地降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探讨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主要随机选取了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0年10月就诊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将相关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患者为50例。

选取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21-48周岁,研究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21.5-49周岁,其中62例顺产,38例剖宫产;选取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年龄20~39岁,平均(27.7±1.6)岁;其中65例顺产,35例剖宫产。

基于护理风险的产科护理管理探究

基于护理风险的产科护理管理探究

基于护理风险的产科护理管理探究【摘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产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104例产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52例。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采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护理管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产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产科;护理产科工作主要具有变化速度快、技术要求高、工作风险大等几大特点,孕妇在入院、分娩、出院的整个在院治疗过程中,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的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1]。

护理风险是一项始终贯穿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产科护理环节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即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护理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2]。

本次研究对104例产科患者应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抽取本次研究的104例产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中初产妇37例,经产妇15例;年龄18至43岁,平均28.2岁;试验组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17例;年龄19至41岁,平均28.8岁。

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主要措施包括:①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照章办事,护理管理者应该不定期的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做到三不放过,即在问题没有查清的时候绝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真正接受教训绝不放过;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改防范措施的绝不放过。

②入院评估:对孕妇婚育史、家族史进行评估,入院评估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孕产妇的隐私,例如未婚先孕、性病史、多次流产等,医护人员应该帮助其做好保密工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孕产妇足够的尊重,以免孕妇及家属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孕期护理、产前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进行妇产科护理工作时,医护人员也需要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比如感染风险、手术风险、心理压力等。

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感染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与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频繁,容易受到各类传染病的感染风险。

尤其是在接触病原体较多的产褥期病人时,更容易受到感染。

而且,产妇在分娩时身体状况较弱,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新生儿由于抵抗力差,也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针对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和防范:1. 做好个人防护。

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时,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患体液,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

一旦发现身体不适或患上传染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传染给产妇和新生儿。

3. 做好环境消毒。

妇产科病房和诊室等环境需要定期进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4. 加强教育宣传。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产妇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手术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参与和协助各种手术操作,比如剖宫产手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等。

而手术风险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不仅需要面对手术本身的风险,还需要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做好手术准备。

在进行手术护理工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准备手术器械、药品等物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规范操作流程。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意外情况。

3. 加强团队合作。

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人员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在医院中经常接触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与其他科室不同,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许多特殊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需要面对许多特殊的风险,如传染病、工作压力、情绪压力等,因此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一、传染病风险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接触到的患者种类繁多,其中可能存在患有传染病的患者。

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疾病在妇产科患者中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在接触这些患者时,护士很容易受到传染病的感染,从而危害自身健康。

针对传染病风险,妇产科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手套、消毒等是常见的防护措施。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也是重要的防护手段。

在接触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时,护士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伤口等情况,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妇产科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尤其是在忙季或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

孕妇分娩时的突发情况、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处理等,都需要护士们高度紧张地面对。

为了降低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帮助护士们排解工作压力。

三、情绪压力妇产科护理工作与生命直接相关,护士们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出现并发症或突发情况时。

这种工作环境下,护士们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长期如此,会导致护士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管理上,可以针对护士的情绪压力提供心理援助。

管理部门可以邀请心理医生定期对护士们进行心理健康的培训和辅导,帮助护士们缓解情绪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职业暴露风险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一些特殊的职业暴露风险,比如放射线、超声波等。

护士在接触这些设备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受到辐射的危害。

从长期来看,这些职业暴露风险可能会对护士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医 护人 员 时 间 和 精 力 , 保证病人安全 , 最 大 限 度 地 合 理 利 用 住 院
床位资源 , 提高工作效率 , 从而满意度提高 , 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
E l i 叶枫 , 李建 , 罗大刚. 六西格 玛在人 院流程优化 中的实践 [ J ] . 中国
医院, 2 0 0 5 , 9 ( 5 ) : 1 4—1 6 .
组: 经阴道分娩 4 5 9例 , 手术 分 娩 2 4 5例 ; 年龄( 3 3 . 0 6 ±0 . 9 4 ) 岁 。2 0 1 2年 7月一 1 2月 收 治 的 产 妇 6 9 5例 为 观 察 组 : 经 阴 道 分 娩4 4 5例 , 手术分娩 2 5 0例 ; 年龄 ( 3 2 . 9 1 ±1 . 8 6 ) 岁 。 两 组 产 妇 年龄 、 文化程度 、 分娩方式 、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等 比较 ,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苏 丽杰 , 于 奎花
S u L i j i e , Yu Ku i h u a ( Fo u r t h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Ha r b i n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0 0 4 0 Ch i n a )
流 程 管理 模式 能建 立 公平 有序 的 急诊 人 院流 程 , 提 高 病 人 满
意度 。
E 2 ] 姜稳妮 , 杜红霞 , 柴雪艳. 六 西格 玛 管 理 在 患 者 入 院 流 程 中 的应 用 E J ] . 中 国误 诊 学 杂 志 , 2 0 0 7 , 7 ( 2 6 ) : 6 2 8 8 —6 2 8 9 .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摘要】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感染风险、误操作风险、工作强度大等。

常见的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主要包括手术风险、放射线暴露、职业暴露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遵守操作规程,同时组织管理措施也尤为重要,包括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等。

建议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组织方也应该提供培训和支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护理质量和工作安全。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工作、风险、管理、风险因素、防护措施、组织管理、建议、提高水平1. 引言1.1 妇产科护理工作概述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妇产科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妇产科护理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技能。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密切关注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母婴的安全。

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家属等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妇产科护理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是一项令人满足的工作,能够为孕妇、产妇和新生儿带来健康和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护士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2. 正文2.1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多种因素,主要涉及到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

妇产科患者的病情特点是影响护理工作风险的重要因素。

妇产科患者可能面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这些病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都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目前医患矛盾和纠纷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中因为护理工作出现问题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也很常见,尤其是产科,护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该文通过查阅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文献,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医院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和产妇以及家属对产科护理风险的认识,规范相关风险的发生。

标签: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产科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对西产科相关的护理工作缺乏了解,随着我国人民维权意思的加强,医院产科成了护理事故纠纷的多发区。

由于近年来产科护理的危险性越来越高,所以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对产妇分娩以及生命安全更加重要。

虽然产科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和水平上都要求比较高,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地遏制部分护理人员产生护理不当的行为以及由于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宣传不到位导致医患矛盾突出的问题。

作为护理人员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做好产前风险宣传,让患者和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这是减少产科护理事故发生率重要方面。

产科护理工作直接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它是一项医疗风险比较高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降低护理风险,这对于遏制医患矛盾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该研究就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如下。

1 产科护理中影响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1.1 护士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自然更加重视。

相对应产科护士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工作压力也在加大。

由于我国仍然采用由原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的医护比例1: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1:0.4来实施,导致长期以来护士都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

另外在产科护理中新生儿不计算在病床数中,因此产科护理的工作比其他科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更加繁重。

很多产科护士常处于疲惫工作状态,精神压力也比较大,这就增加了工作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产科护士工作常出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缺乏专业态度,尤其是产科护理工作相关的相关程序制度没能掌握,在工作中没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突发情况处理不得当,甚至护理记录不规范完整;②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与其他医护人员或产妇及家属的配合不协调,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加,甚至导致护理风险发生;③部分产科护士的服务态度不好,由于产妇与家属精神相对比较紧张,如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态度不好,很容易引发矛盾。

④目前医患纠纷增加,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同样给护士带来不少的精神压力。

1.2 患者与家属因素新生儿的听、视、感、触觉等尚不完全,加大了风险;新生儿本身比较娇弱,没病史可以参照,有些新生儿会对某些药物出现过敏现象,但是家属由于不懂得医疗知识,认为患儿出现问题是护士的护理出现了问题,不但不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有的家属甚至擅自离开医院。

另外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在其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

1.3 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的因素医院作为一个负责患者生命安全的机构,它需要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一个超强的组织管理机构。

首先就是组织职能因素,产科的护理管理、针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已及护理人员职责不清晰,都能带来护理风险发生;其次对产科护士的工作事项、工作步骤未做出规定并做到有效的监督;最后就是未能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考核。

因此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如何在产科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应用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与法律意识要想有效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对产科护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产科护理相关风险意识教育。

只有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本身具有风险意识,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规范培训,尤其是产科护理安全规章和程序的培训,此类教育培训需要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培训的时候,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加强,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积极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要定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讲座,开展相关医疗护理纠纷案例探讨,让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以此来加强产科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针对风险科学的处理能力。

2.2 加强产科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技术和质量目前产科护理之所以具有这么多的风险,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是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医院产科应该完善产科护理基础规范操作规程,明确医护人员的各自职责。

对于实习护士和刚转入产科的护士,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在工作中,老护理人员需要对新护理人员多指导,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产科护理相关的考核工作,尤其是床边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要加强产科护理团队建设,积极组织团队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以护理为基础,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更加有效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2.3 护理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2.3.1 完善好醫院的管理制度,降低护理风险医院应该完善产科护理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完善各项评价指标。

要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产科护理风险的预测与评估,识别产科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同时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定期进行相关的研讨和培训。

为了有效控制产科护理风险管理,需要完善监管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产科用药风险的管理对于产妇的药品使用,是护士的重要工作。

由于孕妇与普通患者的体质不同,所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孕妇不可用药,以及孕妇使用药品的剂量问题,这些方面都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操作规范,不可马虎大意。

另外为了方便医院的用药操作流程,医院需要将一些特别注意的药物贴上容易辨识的标签,对于孕妇集中管理。

2.3.3 急产护理的风险管理随着流产、引产分娩的情况越来越多,产科护理面临的紧急情况也越来越严峻。

由于流产、引产等涉及到很多隐私,一些患者可能会隐瞒一些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仔细检查,同时要多与产妇沟通,了解病情。

还需要对产科护理人员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能够熟练地进行产程观察等。

产科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同时定期进行模拟强化培训,制定科学的急产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对产科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3 讨论目前由于护理引发的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情况。

尤其生孩子是一家的大事,对优生优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产妇和家属对各个环节都比较关注,护理自然成为重要的内容。

产科护理风险不仅对产妇有重要影响,对护理人员,对医院科室都会产生重要的问题。

所以产科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充分考虑产妇的利益,要有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我国目前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还处于初始阶段,各医院应该重视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产科护理质量,系统化、制度化来降低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目前频繁的护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1] 王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264-265.[2] 杨凤翔.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0):195-196.[3] 李建荣,马志敏.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8):245-246.[4] 陈蓉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9):132,136.[5] 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5):221-223.[6] 吴琦.护士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09-110.[7] 马秀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學教育,2016(4):133-135.[8] 朱新霞,刘世清,马春燕.风险管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4):176.[9] 米桂平.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7):248-249.[10] 刘世梅.持续质量改进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147-148.[11] 丁慧丽.妇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47-149.[12] 陈应辉,成沛玉.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76-77.[13] 王世影.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3):31-32.[14] 韦雨宏.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5,7(2下旬版):177-178.[15] 张秀香.妇产科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141-142.[16] 刘艳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40-242.[17] 何春燕.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1,19(2):119-120.[18] 范彩虹.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31-832.[19] 秦学玲,王秀梅,刘雅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9):808-810.[20] 赵慧娟.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右江医学,2012,40(3):435-437.[21] 周丽萍.妇产科病房护理服务中风险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12):5477.(收稿日期:2017-1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