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发展史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尿素发展史

中国尿素发展史

中国尿素发展史中国尿素发展史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史诗。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尿素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再到引领世界的重要变革。

以下是关于中国尿素发展史的详细描述。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尿素生产技术尚不成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然而,中国政府坚定地意识到尿素作为重要化肥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引进国外技术。

1958年,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尿素生产装置在南京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尿素行业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尿素行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产能扩张。

随着国内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尿素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中国尿素产业的蓬勃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尿素产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进入21世纪,中国尿素行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国内农业持续增长,对尿素的需求稳步攀升;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尿素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新型工艺、高效设备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为中国尿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中国尿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凭借着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中国尿素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和消费国,还是重要的出口国。

尽管中国尿素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对中国尿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尿素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国际合作,以实现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回顾中国尿素发展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产业的重要性。

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尿素行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尿素行业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中国化肥发展史

中国化肥发展史

中国化肥发展史一、引言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

本文将从中国化肥的起源开始,梳理出中国化肥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起源与初期发展中国化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有机肥料已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农业需求。

因此,中国开始探索化学肥料的制造和应用。

最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化肥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始了化肥厂的建设。

随着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中国逐渐掌握了化肥生产的核心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化肥,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三、迅速发展与技术进步上世纪70年代,中国化肥产业迅速发展,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

中国化肥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肥料选择。

此时,中国化肥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

在技术方面,中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并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中国化肥产业在生产工艺、设备改进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化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四、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化肥产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市场逐渐开放,国外化肥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竞争。

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中国化肥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化肥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

他们积极引进和研发环保型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中国化肥企业还加大了研发投入,开发了一系列高效、特种化肥产品。

五、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肥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化肥产业逐渐向绿色化肥转型。

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进,中国化肥企业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肥料产品。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化肥企业开始推行循环经济,利用废弃物资源生产有机肥料。

化肥的发展史

化肥的发展史

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 茂盛,叶色浓绿。 茂盛,叶色浓绿。 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 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 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 增多,籽粒饱满。 增多,籽粒饱满。
钾肥能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 利进行、促进作物生长、 利进行、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 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 元素, 元素,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 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有效成分高。 有效成分高。
钾Cl
复合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二氢铵: 肥料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磷酸氢二铵:
硝酸钾: 硝酸钾:KNO3
L0GO
CO(NH2)2
Ca(H2PO4)2 和CaSO4
K2SO4
(NH4)2HPO4
NH4HCO3
企业的SOLOGEN 企业的SOLOGEN
钙和镁的 磷酸盐
化肥的出现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世 年 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维勒的研究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 之间的绝对界限。 之间的绝对界限。但当时人们尚未 认识到尿素的肥料用途。直到50多 认识到尿素的肥料用途。直到 多 年后, 年后,合成尿素才作为化肥投放市 场。 1838年,英国乡绅劳斯用硫酸 年 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 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成为世界上 第一种化学肥料。 第一种化学肥料。 李比希还在1850年发明了钾肥。 年发明了钾肥。 李比希还在 年发明了钾肥 劳斯又发明出最早的氮肥。 劳斯又发明出最早的氮肥。解决了 氮肥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氮肥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中国氮肥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氮肥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2019年12月化肥工业11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郭俊师蓉张巍颜坤中国氮肥工业发展易程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氮肥工业处于萌芽时期,仅有几家工厂生产少量的氮肥。

1949年我国化肥实际产量仅 6 000 t (折纯),而同期美国、前苏联、日本、印度产量分别 为4 260、1 240、620、20 kt,严重落后于欧美等强国。

1中国氮肥工业的萌芽时期中国氮肥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按时间顺序如下。

(1)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吴蕴初先生于1934年1月发起成立天利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前身单位之 一),引进美国杜邦公司合成 氨中试装置和法国卡登巴许公司空气法制硝酸设备。

1935年8月至10月,液氨、稀 硝酸和浓硝酸装置先后投产。

抗战爆发后,部分设备内迁,工厂被日本帝国主义抢占,成为东亚电化工业株 式会社第一工场⑴;新中国成立后,经公私合营,到1956年,天利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 海天原化工厂天利部分,以液氨、氨水、稀硝酸、浓硝酸、氧气为主要产品。

(2) 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满洲化学工业株式 会社于1935年在大连投产,主要生产合成氨、硫 酸、硫酸鞍等化工产品[2]o 1945年,前苏联关东工业管理局接管了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将大 部分机械设备和化工成套装置拆走,工厂几近停产。

1947年,我国政府收回该厂,定名为大连化 学工厂;1957年与大连碱厂合并为大连化工厂,I960年更名为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3) 1934年春,近代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 在南京卸甲甸开始筹备兴建中国最早的化工基 地、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钮厂,首任厂长为侯德 榜。

1937年1月硫酸厂首先开工出货,接着合成氨厂也开工出货,1937年2月硫酸镀也跟着出货,但运行还不到半年,因日寇大举侵华而不得不 拆迁部分设备西撤。

1952年7月,经过公私合营 更名为永利宁厂。

1959年3月,在永利宁厂的基础上,与南京磷肥厂、建筑公司、华东设计分院合 并组建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

我国化肥发展历史

我国化肥发展历史

我国化肥发展历史哎呀呀,说起我国化肥的发展历史,那可真是一段了不起的历程呢!以前呀,咱们的老祖宗种地可没有化肥这玩意儿。

他们就靠着天然的肥料,像什么农家肥呀,辛苦地种着庄稼。

那时候,粮食产量可不高,大家都盼着能有啥好办法让地里多产点粮食。

后来呢,慢慢地,咱们国家开始引进一些外国的化肥技术啦。

就好比一个饿了很久的孩子,突然发现了新的食物一样,大家都兴奋极啦!化肥一用上,庄稼好像一下子有了力气,长得比以前好多啦!这难道不让人高兴吗?再后来,咱们国家自己也开始研究化肥啦!科学家们可努力啦,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搞研究。

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终于研究出了适合咱们自己土地的化肥。

记得有一次,村里的王大爷用了新的化肥,那庄稼长得绿油油的,麦穗沉甸甸的。

他高兴地逢人就说:“这化肥可真是好东西,让我的地变成了金土地!”周围的人都羡慕得不行,纷纷也去买这种化肥。

还有啊,化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有让庄稼长得壮的,有让果子更甜的,各种各样,就像一个大超市,啥都有!这就好比给庄稼们开了个专属的“营养餐厅”,它们想吃啥就有啥。

不过呢,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有的人用得太多啦,结果土地都被“喂坏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吃太多好吃的,反而把肚子吃坏了一样。

但是,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合理使用化肥啦。

现在呀,化肥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不仅效果好,还更环保呢!咱们的土地因为有了合适的化肥,长出了更多更好的粮食和蔬菜。

这化肥的发展,不就像一辆不断加速的火车,带着咱们的农业一路向前跑吗?我觉得呀,化肥的发展历史就是咱们国家农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它让咱们能吃饱饭,还能吃得更好。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让农业变得更强大!。

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历史沿革与基本现状

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历史沿革与基本现状

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历史沿革与基本现状一、我国化肥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化肥管理体制包括化肥的生产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三个有机统一的内容。

我国化肥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的。

从整个发展历史看,国内化肥管理经过三个大的阶段。

(一)严格的计划管理阶段(1952~1982年)。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当长时期里,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内化肥资源长期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国家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对化肥生产、流通采取了严格的计划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供销社农资流通系统专营和 一主两辅即[供销社农资公司为化肥流通的 主渠道,农业 三站(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和生产企业为辅渠道]等主要阶段。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即统一计划、统一收购(包括进口)、统一销售,具体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的各级农资公司负责化肥经营,在供销社系统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县及基层供销社四级批发、一级零售的比较完整的农资分配流通网络。

与此相适应,对化肥价格也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各环节价格均由国家统一制定。

在价格水平上,由于把化肥看作支农 物资而不是 商品,对化肥价格实行 低价薄利政策,只要生产经营企业有点利润国家就降价,有时没有利润也降价,企业因降价而发生的亏损由财政补贴。

由于多次连续降价及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化肥生产经营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二)计划和市场管理相结合的 双轨制阶段(1983~1998年)。

1 化肥价格实行 双轨制(1983~198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化肥不是商品的认识逐步改变,在化肥价格管理方面停止了片面降低价格的做法。

并且随着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按照使化肥生产经营保本微利的原则,逐步理顺化肥价格。

1983~1984年,国家先后三次提高了国产和进口化肥各主要品种的出厂和销售价格。

1985年初,随着能源、原材料计划内、外价格 双轨制的实行,国家对化肥价格也开始实行 双轨制,即计划内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计划外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史

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史

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史
一、起源阶段
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化肥开始被引入中国。

当时,化肥主要用于水稻种植,以增加粮食产量。

由于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化肥行业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化肥使用。

这个时期,国家通过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化肥生产体系。

同时,国家还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使用化肥。

这个阶段,化肥的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化肥行业也开始转型升级。

这个阶段,国家加大了对化肥产业的环保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化肥生产的监管。

同时,国家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以提高化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个阶段,化肥的品种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绿色肥料、高效肥料等新型肥料逐渐成为主流。

总之,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曲折和奋斗的历史。

从起源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转型升级阶段,化肥行业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发展。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肥料的四个阶段

我国肥料的四个阶段

我国肥料的四个阶段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我国的肥料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阶段:手工制肥时代在我国农业起步阶段,人们使用的是手工制肥的方法。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经验来进行农作物的施肥,肥料多来自于家庭的农业废弃物,如稻草、畜禽粪便等。

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知识和手段,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第二阶段:化肥代替手工制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肥料逐渐取代了手工制肥的方法,成为主要的施肥手段。

化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且使用方便、效果明显。

这个阶段是我国肥料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广泛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三阶段:绿色肥料的兴起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健康的施肥方式。

于是,绿色肥料应运而生。

绿色肥料主要是指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它们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不含化学合成物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绿色肥料的兴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精准施肥的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科学的发展,精准施肥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精准施肥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特性,精确计算和调整施肥剂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肥效果。

精准施肥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我国肥料的发展经历了手工制肥时代、化肥代替手工制肥、绿色肥料的兴起和精准施肥的时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和意义,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寻找更加环保和高效的肥料施用方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26
米泔水
2020/9/26
鸡粪 、驴粪
2020/9/26
明清两代,肥料种类更多,至少已有上百种。这时已较多地施用 骨粉和骨灰。施用的饼肥也扩大到了菜籽饼、乌桕饼和棉籽饼, 豆渣、糖渣和酒糟之类也用作肥料。绿肥种类更加广泛,有大麦、 蚕豆、绿豆、大豆、胡麻、油菜苗、萝卜苗等10多种。作为无机 肥料利用的有砒霜、黑矾、硫磺、盐卤水等。杂肥种类比宋元时 期增加了三倍多,包括家禽、家畜、草木落叶、动物杂秽及各种 脏水、死猫、死狗等。
肥料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劳动人良就已经知道落叶腐烂可以肥田,并且开 始利用泥粪。泥粪是一种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包括淤泥、塘泥、河 泥、湖泥,以及其他肥泥。
2020/9/26
战国末期,人们认识到在高温多雨的夏季除草,可以利用象热汤一样的水,把 杂草浸死,沤烂肥田。西汉时的《汜胜之书》已记有:用腐熟的人粪肥田,用蚕 粪拌种,用兽骨汁作肥,以及种植稗和小豆喂猪,以猪粪肥田。
2020/9/26
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利用的肥料有畜粪、厩肥、蚕粪、缫蛹汁、骨汁、草 木灰、旧墙土、食盐等许多种。这时土地利用面积大量增加,畜牧业又不发达, 所以人们不但利用野生绿肥,而且有意识地栽培绿肥。这时的绿肥有心子、绿豆、 小豆、胡芝麻等。
2020/9/26
隋唐宋元的700年问,已用麻饼、豆饼作肥料,并开始施用石灰、 石膏、硫磺等无机肥料。这时施用的肥料还有鼠粪、蝙蝠粪、鸡 粪、驴粪、槽水、鸡鹅毛、鱼骨头汁、洗鱼水、米泔水等。据统 计,这时的肥料共有60多种。
死去的猫狗
2020/9/26
砒霜、黑矾和硫磺
2020/9/26
我国解放以后,肥料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不但有含单一营养元素的氮、磷、钾肥, 还有作物吸收量较少的微量元索肥料,含有多 种肥分的复合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农药肥 料等等。农家肥料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多。同时, 随着化肥种类、施用量的增加其负面的影响也 随之而来。
钙镁磷肥 活化磷肥、硅钾肥
C、化学抑制型缓释肥
尿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D、基质复合与胶粘型缓/控释肥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纤维素和木质素、改性草炭和风化煤与化 肥胶结、键合改变养分的释放速率。如腐植酸尿素,腐植酸磷肥;
2、生物肥
生物肥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极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 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
微肥
6、中微量元
来源:化工产品,工业废渣;
使用方法:叶面肥、多元素复合肥、BB肥、冲施 肥、包裹尿素;
特点:生产成本低,效果好,不污染环境; 效果: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化肥用量,防病。 品种:固氮-根瘤接种剂、溶磷、解钾;
PGPR促生防病:可抑制多种植物病害,特别是土传 病害。
新型秸杆腐熟剂、土壤环境修复菌剂。
产量:全世界年产量超过计划1000万吨。
3、工厂化商品有机肥
5、多功能肥料
提高水分利用率:保水复合肥,滴灌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
多元素复合肥、全水溶性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生物黑炭,土壤调理剂 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硅肥 、 含硅BB肥,含硅复
合肥、水溶性硅肥; 防治杂草:复合肥﹢除草剂; 抗病虫害:药肥合一,壮秧剂,植物源农药﹢中
新型肥料的开发是保证肥料提高单产的重要手段,新型肥 料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农业高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
一、发展新型肥料的目的
1、化肥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问题:
土壤板结 肥料利用率下降 农产品品质下降 环境污染严重
2、发展新型肥料的目标
1、提高肥料利用率 2、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农作物健康水平 4、提高农产品品质 5、方便农民使用 6、有利于环境保护 7、减少碳排放
3、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1. 高效化:不仅有效地满足作物需要,而且还可省
时,省工,提高工作效率。
2. 复合化:无机复合,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有机复
合,农药、激素、除草剂复合;
3. 长效化:一季只用一次肥。 4、多元化:大、中、微量元素;
5、功能化:改土、促根、抗倒、壮秧、返青、缓控、
除草、杀虫、灭菌;
A、包膜缓/控释肥
美国研究成功 硫包衣 1967年 美国研究成功 树脂包膜 20世纪80年代 以色列、德国 研究用木质素、草炭、聚合物包裹尿
素 我国开发以肥包肥新技术,包裹剂有:钙镁磷肥、硅钾肥、腐植酸、
硼泥等
B、合成型微溶态缓释肥
尿甲醛 养分释放速度受土壤水分、PH、微生物影响较大,且售价高, 需求量下降。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 趋势
背景
肥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保持和提高地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停止使用化肥,全球 作物产量将减产50%。
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 总产的唯一途径。
发达国家的化肥消费比例下降,占总产量30%,发展中国 家化肥消费比例上升占总产量70%;
城市污泥:填埋、焚烧发电、有机肥,存在问题:
重金属含量超标,脱水成本高;
工业废渣:造纸废液废渣、发酵菌渣、淀粉废渣、
废酒糟;
农作物秸杆:发电,制取生物黑炭,经腐熟作有
机肥,秸杆还田;
草炭、风化煤:用于生产腐植酸系列肥,有机无
机复混肥;
4、有机无机复合肥
集合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点 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是今后复合肥发展的方向
优点:培肥地力,改善作物品质,养分全; 缺点:体积大,养分浓度低,脏臭;
有机肥提供养分的比例
1949年 99。9% 1980年 49。0% 目前 30%
有机肥的资源:蓄禽粪便、城市污泥、工业废渣、农 作物秸杆
目前的处理状况:
蓄禽粪便:沼气,发酵除臭,腐熟灭菌, 脱水烘
干;土壤所的快速发酵连续烘干脱水技术。
6、低碳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新型肥料的品种
世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经历了3次变革:
20世纪60年代前 单质低浓度肥料;
20世纪60-80年代 发达国家发展高浓度化 肥和复合肥;
最近20年
发达国家重点研究缓/控 释肥、生物肥、有机复 合肥、功能性肥料;
1、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的最大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 ,主要有四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