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四幅联测(夏日元)
红原-若尔盖草原地下水水质评价

2021年3月第43卷第2期地下水Ground waterMar. ,2021Vol.43 NO.2D01:10. 19807/j. cnki. DXS. 2021 -02-013红原一若尔盖草原地下水水质评价刘灏,梁明(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红原一若尔盖草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山高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对地下水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本文基于草原48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2018年53组水样测试结果,并参考早期若尔盖草原水文 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成果,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红原若尔盖草原地下水多为HC03- ~Ca〃型水,超出III类的常规指标主要为p 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铝、耗氧量等一般性化学指标和亚硝酸根、硝酸盐、氟化物、砷、铅等毒理学指标。
原生环境状况、畜牧业的发展引起的动物排泄物和植物的腐烂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以期为未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红原^若尔盖草原;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1184(2021)02 -0048 -02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Hongyuan - Zoige grasslandLIU Hao, LIANG Ming(Sichuan Academy of Territorial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Chengdu 610081 , China) Abstract : Hongyuan - Zoige Grassland is loc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 and plateau area in the north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which is rich in groundwater resources. It is the most sensitive area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groundwater change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of 53 groups of water samples from 48 national 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grasslands in 2018 ,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the early Zoige grassland,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 shows:the Hongyuan -Zoige grassland groundwater is HC03_~ Ca2+ water more, beyond I D class main conventional index for pH value, total hard-ness, total soluble solid,iron, manganese, aluminum, oxygen consumption, etc. The general chemical index and nitrite, nitrate, fluoride and arsenic, lead, toxicology indicator.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water quality are the conditions of native environment ,animal excrement and j)lant decay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 Hongyuan - Zoige grassland ; groundwater;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i红原一若尔盖草原概况红原一若尔盖草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山高原区,面积 0.91 x 104km2,主要集中于黄河支流的黑河、白河流域,地下 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白河流域中,下游含水层以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为主,粒径大、含砂量少、富水性好;黑河流域、白河上游以冲洪积——湖沼相堆积为主,颗粒细、含泥重,厚 度薄,富水性较差。
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特点与要求

古岩溶与现代岩溶
➢古岩溶,泛指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岩 溶以区别于现代岩溶(更新世之前、全 新世以后) ➢古岩溶是已经停止作用且被保存下来 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溶 ➢古岩溶与现代岩溶的划分并不是目的, 而在于把握岩溶的历史演化与规律
I,II
峰丛深谷 峰丛山地被深谷切割,切割深度一般大于千米。
峰丛与谷地交错,谷深坡陡,河流呈明流和伏流交替
类峰丛洼地 出现,洞穴、泉、地下河、峡谷、石柱林发育。 基岩为纯碳
I
全 岩
山地 缓峰丛谷地
缓峰丛与沟谷相互配置而成,谷地浅而宽,第四系松散 酸盐岩,洼
堆较普遍。
地、谷地表
侵蚀 -
溶蚀
岩溶山地谷地
➢ 岩溶水为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提供饮用水源,在我国约20 %人口,近三十个大、中型城市以岩溶水为主要供水水源;
➢ 西南岩溶区约1亿人口以岩溶水为主要(或唯一)供水水源。
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一直是水工环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之一
内 容 提要
➢ 岩溶水文地质基础 ➢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 ➢ 南方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点 ➢ 北方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点
浅部岩溶与深部岩溶
➢ 据任美锷(1983)定义,岩溶水的运动受邻近河谷侵蚀基准而 控制的岩溶称为浅部岩溶,不受侵蚀基准面控制的岩溶称为 深部岩溶 ;
➢ 直接在深部形成的岩溶才是深部岩溶,深部油气演化和运移 过程中,其本身就具备了岩溶作用的条件 ;
➢ 深部水流一般受流体动力学的压力和流体静力学的压力影响, 即深部地下水的运动不再取决于岩溶地貌,而取决于区域可 溶性岩层与径流带之间的压力差和地质构造等条件;
1比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前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言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 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8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3 遥感地质调查 .....................................................................................................................14 水文地质测绘 .....................................................................................................................14 地球物理勘探 .....................................................................................................................16 水文地质钻探 .....................................................................................................................18 水文地质试验 .....................................................................................................................20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1 地下水动态监测 .................................................................................................................23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馆藏成果资料目录2004年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馆藏成果资料目录2004年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馆藏成果资料目录(2004年)区域地质?贵州省1∶5万区域地质图说明书:茂兰幅(G49E016001)、普安县幅(G48E014012)、水塘幅(G48E015017)、免街子幅(G48E005009)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宰便幅(G49E015003)、高武幅(G49E015004)四川省1∶5万地质图说明书:横江镇(H48E021010)、泸县(H48E018014)、石燕桥(HE017014)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固增苗族乡幅、博科乡幅(H47E023020、H47E024020)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说明书:金河口幅(H48E017005)、乌斯河幅(H48E017004)1∶5万区域地质联测报告及地质图说明书:那盖幅(148E013005)、阿西幅(148E14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理塘县幅(H47E013018)、濯桑幅(H47E014018)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宝兴幅(H48C002001)、甘孜幅(H47C001003)西藏自治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班戈县幅(H46C001004)、赤布张错幅(146C003003)、拉木幅、巴洛幅、普龙岗幅、班禅牧场幅(H46E014007、H46E014008、H46E015007、H46E015008)、拉孜幅(H45C003003)、琼果幅、曲德贡幅(H46E019007、H46E019008)、日喀则市幅(H45C003004)、萨噶幅、桑桑幅、吉隆幅(H45C003001、H45C003002、H45C001001)、申扎幅(H45C002004)区域化探?四川省成都盆地金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西藏自治区1∶20万地球化学图说明:阿尔下穷幅(12462(25))、兹格塘错幅((12462(31))、黄羊沟幅(12442(5))、顺利达坂幅(12442 (11))、界山达坂、拉竹龙幅、竹庆幅(12472(33))重庆市1∶20万地球化学图说明:涪陵幅(H2482(28))、重庆幅(H2482 (23))区域重力?西藏自治区青藏高原空白区(拉萨地区)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云南省云南滇西地区二级重力基点网联测结果报告;云南省耿马幅F2472(4)1∶20万地球化学图说明矿产资源评价?贵州省贵州右江造山带多金属矿评价西藏自治区西藏波密2八宿2洛隆铅锌多金属矿潜力评价成果报告西藏江孜2隆子金锑多金属矿带资源调查评价地质报告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报告西藏冈底斯北麓中段火山岛弧带金铜多金属矿评价报告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金沙江带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综合信息研究云南省云南德钦里仁卡红坡牛场铅铅锌矿评价地质报告云南上允—南角河银锑金矿评价地质报告云南元江中上游金铅锌多金属评价南秦岭黑色岩系铂族资源调查评价地质报告;重庆市大足县古龙锶矿评价1112005年(3)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馆藏成果资料目录(2004年) 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灾害地质?贵州省贵州省册享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贵州省赤水大同滑坡灾害治理贵州省大方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都匀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金沙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开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凯里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荔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贵州省六盘水钟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六枝特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黔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石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水城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思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思南后街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贵州省桐梓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习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兴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贵州省修文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贵州沿河土空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丹巴县巴底乡泥石流灾害应急及治理方案丹巴县岳扎泥石流应急处理及治理方案四川省道孚县城区泥石流灾害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省南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四川省邛崃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西藏自治区八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边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丁青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布江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芒康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曲松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索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干旱县拉孜县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西藏昌都西路滑坡治理工程竣工文件西藏林芝波密县城九桦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竣工文件西藏山南地质洛扎县城滑坡、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报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泥石流灾害勘查报告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报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全国(西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战略研究报告云南省昆明市小江流域泥石流防治规划报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滇东2攀西片地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云南昌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德钦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凤庆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河口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红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会泽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金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梁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泸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禄春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省澄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省大理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石屏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腾冲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武定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西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新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云南盐津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彝良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云南镇元县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重庆市华蓥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重庆市江津四面山滑坡示范治理项目可行性论证微型桩研究方案重庆市壁山、铜梁等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重庆市城口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重庆市奉节新县城移民迁移建新址三马山小区没有坡勘察报告重庆市綦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重庆市荣昌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重庆市铜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重庆市潼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重庆市万盛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11沉积与特提斯地质(3)。
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标准

附件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二〇〇九年十二月说明一、为加强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资金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制度、办法和规定,结合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管理要求,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制定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概、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有关规定,运用地质勘查预算定额资料按全成本制定。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地区调整系数、税金和利润控制标准、预算标准调整方法四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解译、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
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仅适用于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和其他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勘查工作测量、地质编录、采样、岩矿心保管,除此之外的其他工作均不适用。
七、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
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详细测算依据。
八、有财政事业费拨款的项目承担单位承担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时,预算标准按本标准各章节备注的比例调整后执行。
九、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取得的利润和应当依法缴纳的税金按本标准第十一章规定的控制标准计算。
十、本预算标准可在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同意后,按本标准第十二章规定方法进行调整更新。
十一、本预算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目录第一章地形测绘第一节地形测量一、控制测量(一)工作内容踏勘,选点,埋石,造标,量距,观测,计算,资料整理等全部工作。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置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置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注在图上。
1比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本原理在水系中取其中的冲击物作为样品,对样品的分许结果进行各种统计,之后圈定异常、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建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找矿指示元素(直接和间接)及其伴生元素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圈定异常,并对异常(同生异常)溯源追踪,最终发现异常源(矿体或矿化体),以达到找矿的目的。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及其以下的部分称为区域化探,工作比例尺为1:50000的称为地球化学普查,目前最大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为1:25000。
在地球化学普查或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之后的溯源追踪工作通常是各种方式(1:1万、1:2万或1:2.5万的土壤剖面或土壤测量工作)的土壤测量工作,在黑龙江省最常用的是1:1万土壤剖面(点距20米,线距视异常和地质情况而定)、1:2万(网度200×40—线距200米、点距40米)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设计的追踪异常源的工作主要是1:2万土壤测量工作(面积是18km2),其次是1:2万土壤剖面工作(长度是18km)。
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1、本次矿调按文件要求的采样密度为4~8个/km2,实际工作中的采样密度大多在4~5个/km2,大部分是4个/km2。
按规范要求每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面积在0.125~0.25Km2之间,并且主要布置在一级水系上,二、三级水系视具体情况只布设少量的控制性采样点。
2、关于水系级别:按规范规定在地形图上超过300米的沟谷无论有无水流都为一级水系,两个一级水系会合处的下游为二级水系,同理两个二级水系会合处的下游为三级水系,以此类推可划分出4、5、6级水系。
3、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取样物质是未受污染的冲击物,而不是采样点两侧及周围的塌积物。
为避免于水系不发育的局部地段出现连续的空白区目前的作法是:采用水系沉积物与网格法土壤采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空白区域的出现。
土壤样品采集残坡积层中物质,具体是残积物还是坡积物根据现场确定,不好确定的可定为残破积物。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
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5.06.11
•【文号】2015年第15号
•【施行日期】2015.06.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
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2015年第15号《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DZ/T0283-2015《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Z/T0284-2015《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DZ/T0285-2015《矿山帷幕注浆规范》
2015年6月1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及 四幅联测
夏日元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四月
提纲
一、 工作背景(把握岩溶水资源特点开展调查工作) 二、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要点
1、前期工作阶段(预填图) 2、野外调查阶段 3、探测与试验阶段 4、资料整理与编图 5、报告编写与成果提交
1.1 碳酸盐岩分布与类型
岩溶石漠化分布现状
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
针对不同类型区开发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堵洞蓄水、暗河截流、大泉壅水、 钻井、大口井、斜井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治 理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
拦截地下河形成地下调节水库5 座,地表溶洼成库2处,钻探成井 300多眼,表层岩溶水调蓄20余处, 开挖浅井50多口,解决了100多万 人 饮 用 水 、 50 万 多 亩 耕 地 的 灌 溉 用水问题。
单位 万Km2 万Km2
m 点 km 站 件
完成工作量 66 21
58000 60000
60 80 30000
水文地质调查
完成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21万平方千米
岩溶地质条件与发育 规律;
岩溶水资源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与开发潜力;
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 生态环境条件及其与 水资源关系。
岩溶地下河探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蚀高原
峰丛洼地
深切河谷
峰丛谷地
峰林平原
孤峰平原
岩溶地貌类型多样,控制地下水的分布格局
1.2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特点
水资源特点1
地表水系不发育,浅部涵水调节能力差
因岩溶发育,造成地表渗漏严重。短期无雨,则形成地 表干旱;雨季降水量稍大,因排水不畅,岩溶洼地很快积水 成灾。
岩溶发育的环境条件造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 协调。“地面如筛难以存水、“土在楼上” ,“水在楼下”,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三类示范工程: (1)地下河(大泉)供水示范工程,采取引、提、堵、蓄、凿等方式,开发地下河水作为供水水源,解决 严重干旱缺水问题; (2)机井示范工程,寻找蓄水构造,探采结合,打井供水; (3)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将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防治、 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建立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与保护优化模式。
1.3 存在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社会需求1
西南岩溶区干旱缺水严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 展缺乏水资源保障
西南岩溶区岩溶发育强烈,地表水漏失严重,导致干旱 缺水。旱灾频率为15.87-35.35%,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最大障碍。
西南特大旱灾:
2009年秋至现在,西南地区持续发生严重干旱,仅云南、贵州和广 西有1900多万人饮水困难,1亿多亩耕地受旱,直接经济损失 250多亿 元。
32
云南省断陷盆地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在泸西盆地边缘建成了皮家寨岩溶大泉束流调压壅水 开发示范工程,允许开采量6万m3/d。解决了25660人的饮水 困难和36000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
岩溶大泉束流调压壅水工程技术方案,获得了国家发 明专利。
贵州省巨木地下河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
在地下河出口处 筑坝拦蓄地下水成库, 库容239.2万立方米 地下水库、300立方 米的高位蓄水池、水 轮泵站。
水资源特点2
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高度不均匀性
地表水主要分布于极少数大江、大河中,无法解决区 域性供水问题;地下含水介质则以溶洞、管道和溶蚀孔隙 为主。
岩溶含水介质的多重性
地下河空间分布结构 相当复杂,通过调查和研 究,制定有效开发利用方 案。
贵州省大小井地下河 系统:汇水面积2062平方 千米,长约130千米,有30 多条支流,枯季流量6立方 米/秒,雨季流量30立方米 /秒。
14
水资源特点3
地下水埋藏深,动态变幅大,开发利用 难度大
岩溶地下水的水位变幅可达数十~数百m,流量变 幅达数十~数百倍,属极不稳定型动态变化。
水资源特点4
天然水资源量大,开发利用率低
岩溶水资源允许 开采量为614×108m3/a 。有资料记录的地下 河2763条,总长度 13493千米,枯季总流 量1440m3/s(454亿方 /年),相当于一条黄 河。岩溶水资源开发 利用率为15% 。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346万km2,占陆地面积的1/3. 南方以滇黔桂为中心,北方以山西高原为中心.
西南岩溶分布区
西南岩溶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 广西、湖南、四川、 重庆、湖北、广东 8个省(区、市), 岩溶面积78万km2。
北方岩溶分布区
华北地台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70万km2,包括13个省、区、市。
21
社会需求2
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日趋严重,综合整治势在 必行
石漠化面积/万km2
14
9.09
12
10
8
6
4
2
0
1987年
11.34
1999年 年份
13.64
2005年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年平均增长率为 2.1%。
社会需求3
地下水水质恶化,需要加以保护
近20年来,有30%的地下河水质变差; 岩溶地下水深埋于地下,污染具有隐蔽性,处理难度大。
技术力量配备
水工环调查、研究团队: 300人/年;
产、学、研相结合: 研究所(中心)(4),大学(5),地
调院(水文队)(20); 新技术技术装备:
遥感,物理,洞穴探测,地下水示踪技 术,自动化监测技术,便携式野外调查装备 等。
完成的工作量
序号 1 2 3 4 5 6 7
工作项目 1:25万水文地质编测 1:5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 水文地质钻探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岩溶洞穴探测 岩溶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站 岩、水和土壤分析
社会需求4
岩溶管道堵塞,洼地排洪能力不足,岩溶内涝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4 近几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进展
计划项目: 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1:5万水文 地质调查
综合研 究与对 策建议
开发治 理规划 与示范
工作部署情况
2003-2013年,共设立了104个工作项目,包括四方面: (1)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62项; (2)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示范:15项; (3)地下水动态监测:5项; (4)综合研究: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