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体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研究和治疗疾病的新方向。

随着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Nucleic Acid Adaptor Technology, NAAT)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其准确性和效率,为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利益。

一、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原理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是一种依赖于纳米粒子的生物荧光探针,它是由核酸序列和适配体组成的。

适配体是一种异氰酸铵基团修饰的化合物,它可以与靶分子结合,发生生物荧光反应并实现生物检测。

在基因编辑中,适配体的基本作用是有效识别和准确捕捉目标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二、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CRISPR/Cas9系统和TALENs系统,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更高的精确度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因为它可以更准确地锁定目标DNA序列,避免无意识地改变非目标DNA序列。

因此,它比其他技术更安全和可靠,能够避免错误的基因编辑导致的突变或损伤。

2. 更广泛的适用性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为它不仅能够编辑基因组DNA序列,还能编辑R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从而实现更多的生物功能调控。

3. 更高的效率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在基因编辑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它可以更快地识别和捕捉目标DNA序列,从而减少基因编辑的时间和成本。

三、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1. 编辑细胞基因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已经应用于编辑细胞基因,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和表达。

例如,在肝癌治疗中,研究人员已经成功使用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编辑了多个关键基因,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治疗遗传疾病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可以用来治疗遗传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和镰状细胞贫血。

在这些疾病中,病因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通过使用新型核酸适配体技术,可以精确地修复基因突变,从而治疗疾病。

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化学领域的相关应用

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化学领域的相关应用

202学术论丛核酸适配体及其在化学领域的相关应用王致浩青岛17中摘要: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种,根据其相关规律的研究和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物质的科学。

化学能够充分融入到各种先进的学科当中,并且对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本文根据对核酸适配体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其在化学领域当中的重要应用,及其相关应用成果。

关键词:化学领域;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引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的应用与创新,都在不断推动着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其中相关学者在化学领域的有关应用,也在不同程度地促进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的科学完善。

例如,核酸适配体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核酸适配体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其在化学领域中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核酸适配体概述核酸适配体,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

Aptamer(核酸适配体)通常情况下是由10-100个碱基(Base)组成,在与靶标进行适当的结合时,会通过Base配对之后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例如Hairpin、G-四聚体等,在此类结构中Base也是促进靶标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材料还表明,Aptamer的作用与靶标的作用并不是单纯的同一种作用力,而是有多种不同的作用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

二、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一)传统筛选方法受先进科学研究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对核酸适配体的研究和筛选方式也逐渐成熟。

其中传统的核酸筛选方式,究其根本,是以构建较大容量Aptamer文库为基本原理,之后通过靶标与Aptamer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先进的科学分离方式将Aptamer中与靶标结合或未结合的分子互相分离,之后洗脱收集,最后进行光电导继电器反应,成就核酸适配体指数富集。

在重复多次操作之后,最终得到具有有效的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靶分子结合核酸适体[2]。

(二)改进筛选方法基于传统的筛选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最终得出改进的Aptamer筛选方式,这种方式是根据具体应用目的和相关要求进行的适当改进。

适配体的应用及其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

适配体的应用及其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

适配体的应用及其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有关适配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

适配体是一种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在DNA或RNA 文库中筛选得到单链DNA或RNA,能够与小分子、蛋白质和细胞等靶标特异性结合。

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治愈疾病的关键,然而某些疾病可能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导致假阴性延误治疗时机,增加治疗失败的风险。

此外,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对疾病治疗至关重要。

由于具有高特异性、低免疫原性和低成本等特点,适配体已在药物递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适配体的特点和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适配体的发展和特点1.1适配体的发现与筛选自20世纪80年代Cech等发现RNA具有催化作用以来,研究者们对核酸识别并作用于特定位点的功能探索也随之兴起。

1990年,Tuerk在研究T4噬菌体DNA聚合酶(gp43)与编码mRNA间的相互作用时发现,gp43在与该mRNA5'端一个8个核苷酸的发夹结构及Shine-Dalgarno序列结合时,可以抑制该mRNA转录的开始以进行自我调节。

为探究这一相互作用,Tuerk开发了SELEX技术,即通过构建一个随机的RNA文库,利用硝酸纤维素膜筛选出与gp43有亲和力的RNA序列,对其进行扩增并进行下一轮筛选,如此往复,最终获得2个能特异性结合gp43的RNA序列。

同年,Ellington等通过类似方法,开发出能与对应靶标特异性结合的核酸片段,并将这种片段命名为“aptamer(适配体)”。

适配体在与靶标结合时,会形成茎、环、发夹、突起、假结和G-四链体等结构,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碱基堆积力、静电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等与靶标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结构。

随着技术进步,SELEX技术也不断得到革新和发展。

适配体 粒径

适配体 粒径

适配体粒径
适配体(Adapter)是在生物实验中使用的一种分子或化合物,用于连接或适配不同的实验物质或系统,以促进其相互作用、反应或检测。

适配体在实验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使不同的实验组分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粒径(Particle Size)是指颗粒或微粒的尺寸或直径。

在生物学研究或材料科学中,粒径通常是通过测量颗粒的尺寸来描述的。

在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适配体的粒径和形状对其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适配体粒径和其应用示例:
1.微米级适配体:通常,微米级适配体指的是直径在1-100
微米范围内的颗粒。

例如,微米级的磁性微珠适配体常用
于生物分离、免疫沉淀和细胞捕获等应用。

2.纳米级适配体:纳米级适配体指的是直径在1-100纳米范
围内的颗粒。

纳米级适配体常用于纳米药物传递、细胞内
标记、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

例如,金纳米颗粒适配体可
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以及药物载体等应用。

3.分子级适配体:分子级适配体通常是指小分子化合物或特
异的抗体分子。

它们的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以下。

例如,
荧光染料适配体可以与特定蛋白质结合以进行免疫染色和
细胞成像。

需要根据实验的需要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适配体粒径。

适配体的粒径和形状可以影响其穿透力、固定性、检测灵敏度、细胞毒性等特性,因此在设计和选择适配体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验要求和材料特性等因素。

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的应用课件

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的应用课件
通过比对大量序列,发现共有的模式和变异,推断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基因组学
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相互关系。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6
相关技术及研究方法介绍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方法简介
基因克隆技术
通过该技术,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中,进 而转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
反转录PCR
以m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酶和特异性引物进行 PCR扩增,获得特定基因的cDNA。
生物信息学在核酸适配体研究中的应用
序列比对
核酸适配体的纯化与鉴定
纯化
通过色谱技术(如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合成的核酸适配体进行纯化,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 的原料。
鉴定
使用光谱技术和质谱技术对核酸适配体的序列和结构进行鉴定,以确保其质量和活性。
核酸适配体的稳定性与活性
稳定性
核酸适配体在溶液中应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以保持其结构和功能。影响其 稳定性的因素包括pH值、温度、离 子强度等。
详细描述
核酸适配体能够识别生物样品中的目标物质 ,并将其富集或去除杂质,从而提高检测的 准确性和灵敏度。例如,在血清样本中,核 酸适配体可以结合目标蛋白质或核酸,用于 疾病标志物的富集和检测;在食品样本中, 核酸适配体可用于有害物质的识别和去除,
保障食品安全。
CHAPTER 04
核酸适配体在检测领域的应用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荧
详细描述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可定量分析
核酸适配体可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信号的输 出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同时操作简便,可实现快速、便捷的检测。此外, 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还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定量分析。

适配体作为识别因子的例子

适配体作为识别因子的例子

适配体作为识别因子的例子适配体是一种可以识别不同分子并与其结合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或细胞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免疫系统中识别并与病原体结合,或是在细胞内传递信号。

适配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它可以通过序列或结构上的特征与目标分子特异性地结合。

它们的结构通常由域构成,这些域可以通过结合小分子、肽链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形成配体识别面。

最著名的适配体之一是抗体。

抗体可以识别许多不同的抗原(例如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并将它们归为一类。

它们具有高度多样性和特异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抗原。

抗体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主要手段之一。

除了抗体之外,一些其他的适配体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癌细胞上的特定抗原,从而杀死癌细胞。

此外,一些适配体也被用于药物筛选和分子诊断等领域中。

总之,适配体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可以识别不同分子并与其结合。

它们的特异性和高度多样性使它们在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适配体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开发更高效的治疗方法。

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适配体是一类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来的可对特定靶分子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识别性的单链短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序列。

以下是适配体筛选的简要过程:
1. 构建随机寡核苷酸文库。

2. 将文库与靶分子孵育,使文库中的寡核苷酸序列与靶分子结合。

3. 通过特定的分离手段,将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与未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开。

4. 经过多轮重复上述过程,富集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识别性的寡核苷酸序列,得到适配体。

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适配体通常与其他可以产生信号的材料如纳米金、量子点等构成复合探针,或与电化学电极等构成传感器,用于检测食品和环境中的农兽药残留。

此外,还有基于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段的SELEX或非SELEX筛选方法。

其中,基于毛细管电泳(CE)的SELEX具有高效分离选择性特点,使筛选的效率大大提高,一般仅需2\~4轮即可达到SELEX 8\~15轮的富集效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核酸适配体技术和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核酸适配体技术和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核酸适配体技术和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核酸适配体技术(Nucleic acid aptamer technology)的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

核酸适配体技术是指利用单链寡核苷酸从众多核苷酸序列中筛选出具有特定亲和力的分子配位体,从而达到识别、结合、干预和控制特异分子的目的。

当前,基于核酸适配体技术研发的药物已然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癌症、肝炎、心血管疾病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一、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原理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核心是筛选出具有亲和力的核酸寡链分子。

它可以高度特异性检测和识别某种分子并与之结合。

核酸适配体技术首次被报道于199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应用逐渐为人所熟知。

具体而言,核酸适配体技术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筛选和化学合成。

在筛选的过程中,针对目标分子的核酸库中的核酸适配体与该分子互相竞争结合,并不断筛选出具备高亲和力的寡核苷酸序列。

而在化学合成的过程中,则针对筛选出的核酸适配体序列进行人工合成。

通过这两个步骤的相结合,可以得到拥有高度亲和力的核酸适配体。

二、核酸适配体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核酸适配体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开发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药物。

目前,许多核酸适配体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例如,一款名为Pegaptanib sodium的药品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核酸适配体药物之一。

该药品是一种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抗VEGF核酸适配体。

它能够可靠、有效地抑制VEGF,从而减缓AMD症状进展。

此外,核酸适配体技术还在抗癌药物的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Z-guggulsterone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核酸适配体药物。

它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从而减缓或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三、核酸适配体技术的优势和前景相对于蛋白质识别技术和筛选技术,核酸适配体技术拥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核酸适配体技术具有出色的特异性,可以针对具体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其次,核酸适配体技术的开发成本和时间均远低于蛋白质识别技术和筛选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e demonstrate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potassium ion detection against excess sodium ions in water,by modul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quadruplex-forming molecular beacon aptamer (MBA) and cationic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 (CPE). •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5′-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with the MBA containing an ATP-specific aptamer sequence is also demonstrated using the same sensor scheme.
展望
1
2
3
简单化
可视化
高灵敏度
适配体传感器及 其应用
TextΒιβλιοθήκη 1Text2
适配体传感器简介
适配体传感器原理及其特点
Text
3
适配体传感器相关文献
Text
4
展望
适配体传感器简介
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ELEX 体外筛选得到的一类能够与靶分子特异结合 的寡核苷酸序列
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SELEX
适配体传感器原理
适配体传感器特点
高选择性
高灵敏度
目标分子 范围广
稳定性好
适配体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金属离子
药物分析
疾病检测
适配体传感器 应用
多重检测分析
蛋白质分子
靶向治疗
Designed Signaling Aptamers that Transduce Molecular Recognition to Changes i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 We have engineered aptamers that contain fluorescent reporters and that signal the presence of cognate ligands in solution.
S. Jhaveri, R. Kirby, R. Conrad, J. Am. Chem. Soc. 2000, 122(11), 2469-2473 .
• Sensors for adenosine and cocaine were constructed, both of which can produce a color change within seconds at room temperature.
Liu, J. W.; Lu, Y. J. Am. Chem. Soc. 2006, 45(1), 90-94 .
Structure-Switching Signaling Aptamers
• we report on the preparation of several structure-switching reporters from two existing DNA aptamers.
Nutiu, R.; Li, Y. F. J. Am. Chem. Soc. 2003, 125(16), 4771-4778 .
Kim, Boram.; Jung, In Hwan. J. Am. Chem. Soc. 2012, 134(6), 3133-3138 .
Fast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Adenosine and Cocaine Based on a General Sensor Design Involving Aptamers and Nanoparticles
Structure-switching signaling aptamers: transducing molecular recognition into fluorescence signaling
R. Nutiu, Y. Li, Chem. Eur. J. 2004, 10, 1868-1876.
Ho, H. A.; Leclerc, M. J. Am. Chem. Soc. 2004, 126(5), 1384-1387 .
Cationic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s-Triggered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Molecular Beacon Aptamer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Potassium Ion Detection
Optical Sensors Based on Hybrid Aptamer/Conjugated Polymer Complexes
• we describe here the use of a water soluble cationic polythiophene as a “polymeric stain” that can specifically transduce the binding of an aptamer to its target into a clear optical (colorimetric or fluorometric) sign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