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作业设计方案《机械运动》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以及其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实现特定的运动功能。

2. 要求:a.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图纸和制作物品的实物,确保机械装置可以正常运转。

b. 机械装置需要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

c. 学生需要在设计图纸中注明每个部件的功能,以及整个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d. 学生需要在设计图纸上标注材料清单,确保需要的材料齐全。

e. 学生可以在班级内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并向同学们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三、作业设计步骤1. 第一步: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第二步:布置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图纸和制作物品的实物。

3. 第三步: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过程,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第四步:收集学生作品,并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四、作业评价标准1. 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包括每个部件的功能、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材料清单。

2. 制作物品的质量和工作效果:确保机械装置可以正常运转,达到预期的运动功能。

3. 学生的表现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五、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1. 引言在现代工程设计中,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提供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任务主题的指导。

2. 机械运动方案的概述2.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的物理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转动运动和复合运动等多种类型。

2.2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意义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或完成某项工作而对机械运动进行计划和设计。

良好的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和提升产品品质。

3.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1 可行性原则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必须基于可行性原则,即设计方案必须能够在技术、经济和生产条件下实现。

3.2 安全性原则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在运动过程中不受伤害。

3.3 可靠性原则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应考虑到环境条件、材料质量和运动部件的设计等因素。

3.4 经济性原则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和生产方式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

4.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步骤4.1 方案需求分析在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之前,需要对方案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4.2 方案设计思路确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包括选取适当的运动方式、结构和传动装置等。

4.3 方案设计细化和优化将确定的方案思路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包括运动部件的具体设计、材料的选择和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等。

4.4 方案实施和验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5.1 系统性和整体性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必须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各个运动部件之间应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机械系统。

5.2 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应考虑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修理,同时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方便后续的系统升级和改进。

5.3 材料选用和加工工艺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结合合适的加工工艺,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机械原理 第8章 机构创新设计

机械原理 第8章 机构创新设计
Ⅱ级机构
8.机构创新设计
例 试确定图示平面高副机构的级别(构件1为原动件)
Ⅱ级机构
8.机构创新设计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 机构结构分类的依据:
根据机构中基本杆组的级别进行分类。
◆ II级机构
指机构中基本杆组的最高级别为II级的机构。
◆ III级机构 指机构中基本杆组的最高级别为III级组的机构。
◆Ⅰ级机构 只由机架和原动件组成的机构称为Ⅰ级的机构。 (杠杆机构、斜面机构)
机架和原动件与从动件组分开: 从动构件组自由度为零。
可以再拆成更简单的自由 度为零的杆组
◆基本杆组:把机构中最后不能再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称为机构的基
本杆组。
8.机构创新设计
◆ 基本杆组的分类
对于全低副的杆组: n个构件、pl个低副
n和pl为整数 n=2,4,6…
F= 3n -2 pL = 0 或 n = (2/3 ) pL
8.机构创新设计
• (5)加工制造方便,经济成本低
• 尽可能选用低副机构,并且最好选用以转动副为主构成的 低副机构,
• 在保证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结构简单的机构; • 尽可能选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元器件。
8.机构创新设计
• (6)机器操纵方便、调整容易、安全耐用
• 在拟定机械运动方案时,应适当选一些开、停、离合、正反转、 刹车、手动等装置,可使操作方便,调整容易。
根据n的取值基本杆组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n=2, p l= 3 的 杆组:又叫Ⅱ级杆组 常见Ⅱ级杆组的形式为
8.机构创新设计
(2)n=4, pl = 6 的杆组,又叫 Ⅲ级杆组 特征为杆组中具有一个三副构件。
常见的三种形式为

第八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第八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2)圆周式工作循环图
(3)直角坐标式工作循环图
(1)直线式工作循环图
绘制方法:将机械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各运动区段的 起止时间(或转角)和先后顺序,按比例绘制在直线轴上,形 成长条矩形图,如图所示
特点:绘制方法简单,能清楚地表示出一个运动循环内各执行 构件间运动的先后顺序和位置关系。但由于不能显示各执行构 件的运动变化情况,只有简单的文字表述,使运动循环图的直 观性较差。
2) 原动机的运动参数 回转运动 电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
往复直线运动
往复式油缸或汽缸
•各执行构件间的协调配合 (1)总传动比i=原动机的转速/执行构件转速 (2)各执行构件间互相有关,须严格配合包括 a)运动速度的配合
b)动作的配合
动作次序
3机械的工作循环图-----机械的运动循环图
表明机械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的运动配合关系图 该图是将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按同一时间(或转角) 比例尺画出的循环图,并且以其某一主要执行构件的工作起 点为基准来表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相对于该主要执行机 构而动作的先后次序,既可以达到互相协调的目的,又最大 限度地缩短运动循环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常见的机械的运动循环图有: (1)直线式工作循环图
一、概 述
1、机器设计制造的一般过程 (1) 机器的使用功能要求-----用户市场需求决定 (2) 机器的使用功能原理设计 (3) 功能原理实现与分解----机构选型与运动协调
(4) 机构设计-----性能分析与尺寸优选
(5) 零件设计-----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 (6) 工艺设计-----加工过程与工装设计 (7) 制造与装配-----加工, 装配, 调试
(2)圆周式工作循环图 绘制方法:以原点O为圆心,作 若干个同心圆环,每一个圆环代 表一个执行构件。由各相应圆环 分别引径向直线表示个执行构件 不同运动区段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如图所示。 特点:因为机械的运动循环通常 是在主轴或分配轴转一周的过程 中完成的,因此,能直观地看出 各执行机构中原动件在主轴或分 配轴上所处的相位,便于各执行 机构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但当 执行构件较多时,因同心圆环太 多而不够清晰,同样也不能显示 执行构件的运动变化情况。

第8章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第8章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四杆机构(连杆曲线)
开式链机构
4、点到点的运动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凸轮机构
5、位到位的运动机构
热处理炉炉门开闭机构
飞机起落架机构
8.3 机构的组合
一、机构的串联组合
为了实现执行机构的运动形式、 运动参数以及运动协调关系, 或者为了改善机械的动力特性, 需要将选定的各种机构组合在 一起。
前一个机构的输出,作为下一个机构的输入, 依次串联。 5 一般串联组合: II 4 1 2 ω1 I 后一级机构的主动件固连 3 在前一级机构的一个连架 ω1 杆上。 s3 s4 I II 特殊串联组合: 后一级机构的主动件串接在 前一级机构的一个连杆上。
牛头刨床
8.1.1 运动方案设计的必备知识
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环境信息
必须了解有关学科在运动方案设计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充分了解并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基本知识; 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动力源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必须熟悉对设计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周围环境
的信息; 充分重视其他学科的技术应用。
8.1.2 运动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
4. 如何拟定一个产品的总体方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吸取, 有关内容可参阅日本机械学会编著的《新型品開發つ成功要因》一 书(日本:三田出版会出版,1991)。
工件(铆钉) 外圆车刀 棒料 主轴 挡 倒角刀 板 切断刀
凸轮轴 III
放松(送料) 凸轮I 凸轮II 挡料 车外圆道角 凸轮III 0 90˚ 180˚ 270˚ 360˚ 夹 紧 切断 凸轮 转角
II
I
(4)有运动形式配合要求
左图所示搅拌机除了E点按曲线运动外,还要 求搅拌釜作自旋运动,但两者无速比要求。 如右图磨床中的主轴回转、砂轮回转、工件进 给也属于运动形式上的配合。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简介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针对特定的需求和目标,设计出适合的机械运动方案。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技术。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机床的运动方案设计决定了机床的加工能力和精度;在机器人领域,机器人的运动方案设计决定了机器人的动作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因此,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对于实现特定的运动需求和优化机械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过程机械运动方案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运动需求: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确定机械系统需要实现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参数。

例如,确定机床的加工速度和精度要求,或者确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和运动速度要求。

2.运动分析:根据运动需求,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运动分析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进行。

3.结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设计机械系统的结构和零部件。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械系统的刚度、稳定性和重量等因素。

4.动力传递设计: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和结构设计的要求,设计机械系统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传动轴、联轴器和传动装置等。

动力传递设计需要考虑到传动效率、传动比和扭矩传递能力等因素。

5.控制系统设计: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和结构设计的要求,设计机械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等。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等因素。

6.性能评估和优化:通过实际测试和仿真分析,评估机械系统的性能,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性能评估和优化可以包括加工精度、工作效率、能耗和噪声等指标。

7.制造和调试:根据设计结果,制造机械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制造和调试过程需要考虑到材料和工艺等因素。

设计原则在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和准则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械系统。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械系统通常由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机构与控制部分等组成。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主要内容就是:根据给定机械得工作要求,确定机械得工作原理,拟定工艺动作与执行构件得运动形式,绘制工作循环图;选择原动机得类型与主要参数,并进行执行机构得选型与组合,随之形成机械系统得几种运动方案,对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与选择;对选定运动方案中得各执行机构进行运动综合,确定其运动参数,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械得运动性能与动力性能分析.一、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步骤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一般过程如下:构思机械工作原理,针对设计任务书中得规定得机械功能,构思实现该功能所采用得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即机械得工作原理;由工作原理进一步确定机械所要实现得工艺动作,复杂得工艺动作可分解为几种简单运动得合成,选用适当得机构实现这些运动就就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得主要任务。

二、绘制机械工作循环图(又称运动循环图)针对机械要实现得工艺动作,确定执行构件得数目,为了实现机械得功能,各执行构件得工艺动作之间往往有一定得协调配合要求,为了清晰地表述各执行构件运动协调关系,应绘制机械得工作循环图。

机械工作循环图也就是进行机构得选型与拟定机构得组合方案得依据。

三、选择执行机构类型根据执行构件得运动形式与运动参数,选定实现执行构件工艺动作得执行机构,并将各执行机构有机得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机械得整体工艺动作.在进行执行机构选型时,应首先满足执行构件运动形式得要求,然后通过对所选机构进行综合、组合、变异与调整等,以满足执行构件得运动参数与运动特性等要求。

一般来说,满足执行构件工艺动作得执行机构往往不就是一种,而就是多种,故应该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用。

四、绘制机械运动示意图依据机械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等,合理选取原动机类型;原动机得运动与动力经传动系统得传递与转化后,驱动执行机构得主动件,使执行机构实现预期得工艺动作.根据机械得工作原理、执行构件运动得协调配合要求,与所选定得各执行机构,拟定机构得组合方案,画出机械运动示意图,这种示意图就表示可机械运动配合情况与机构组成情况,代表机械运动系统得方案,对于运动情况比较复杂得机械,机械运动示意图还可以采用轴测投影得方法绘制出立体得机械运动示意图.五、执行机构得尺度综合根据各执行构件与主动件得运动参数,以及各执行构件运动间得协调配合要求,同时考虑执行机构得动力性能要求,确定各执行机构中构件得尺寸与几何形状(如凸轮廓线)等.六、绘制运动机械简图针对各机构尺度综合所得结果,进行机构得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并从运动规律、动力条件、工作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机构其它相关尺寸。

第8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第8章  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组合以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刻字、成形机构,由自由度为 2的四杆四移动副机构作为基 础机构,两个自由度为1的凸 轮机构作为附加机构,经并联 组合而形成的凸轮-连杆组合 机构
两组径向凸轮机构的组合
圆珠笔芯线上的自动送料机构
2. 实现复杂运动规律 例:五杆机构(F=2) 槽凸轮机构(F=1)
凸轮的轮廓曲线→滑块3的复杂运动
x1 sin cos x cos sin x1 cos sin y sin cos y y1 1


通过以上6个步骤即得到所求的凸轮的理论廓线和实际廓。
i
H 12
例:
1 H z2 2 H z1
z2 1 ( 2 H ) H z1

当凸轮的某段廓线满足:
z2 H ( 2 H ) z1

在这段时间内从动轮1停歇
◆凸轮—齿轮组合机构
基础机构:自由度为2的差动轮系 附加机构:自由度为1的凸轮机构
1. 根据给定的运动轨迹大小选定 5R机构的活动构件的尺寸,机架与连 架杆之间的转动副的位置及凸轮轴心O 的位置; 2. 建立坐标系,o-xy为固定坐标 系,o-x1y1为与凸轮相固联的动坐标系;
3. 确定给定运动轨迹的运动方程式。假定P点的起始坐标为 P(X0,Y0), P点的轨迹方程如下:
x p x0 x( ) y p y0 y ( )
i
1 52'
z 5 z 2' z 2' 5 1 2 z5 z5

改变杆长和z5、z2’ ω5可获得不同的运动规律
这类组合机构多是自由度为2的差动轮系作为基础机构,自由度为 1连杆机构作为附加机构组合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1 500 y2 550 y3 80 x1 200 x2 580 x3 90
要求执行构件4(蘸油辊5)和供油辊2 满足的运动规律y4=y4(j1)和y2=y2(j1) 如图所示,
即原动件1在转一周的周期内,由下极 限位置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顺时针 转过27.4°至上极限位置,然后停歇不 动,最后又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返 回至下极限位置。
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楔块机构、螺旋机构、气动、液压机构等。 2往复摆动: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 构、空间连杆机构、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
间歇运动: 1间歇转动: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 运动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
2间歇摆动:特殊形式的连杆机构、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齿轮-连 杆组合机构、利用连杆曲线圆弧段或直线段组成的多杆机构等。
2 机器的使用功能原理设计
功能原理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机械预期实现的功能要求,构思出所 有可能的功能原理,加以分析比较并根据使用要求或者工艺要求,从中 选择出既能很好的满足功能要求,工艺动作又简单的工作原理。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第一步。实现同一功能要求 可以选择许多不同的工作原理,相应的,执行系统的方案就必然不同。
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的作用有:
1)保证机器能按工艺动作要求协调工作; 2)反映机器的生产节奏,可作核算机器生产率 的依据; 3)指导机器各执行机构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4拟定运动方案的基本要求 选机构 —— 组合安排—— 机构运动简图 (1)运动链短——结构简单,效率高,精度高 (2)效率高——使主传动链具有较高效率 (3)机构的排列顺序要合理
不同原理实现方式----得到不同原理的机器----原理创新 如何实现? 实现功能的要求-------物理化学原理 -------专业与行业特点------学科交叉
切削机床-----去除金属的物理化学原理
裁剪机---------切割布料的物理化学原理 相应的整台机器的机械功能(动作与外观)
动作--------运动与力 外观--------造型
(2)圆周式工作循环图 绘制方法:以原点O为圆心,作 若干个同心圆环,每一个圆环代 表一个执行构件。由各相应圆环 分别引径向直线表示个执行构件 不同运动区段的起始和终止位置, 如图所示。 特点:因为机械的运动循环通常 是在主轴或分配轴转一周的过程 中完成的,因此,能直观地看出 各执行机构中原动件在主轴或分 配轴上所处的相位,便于各执行 机构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但当 执行构件较多时,因同心圆环太 多而不够清晰,同样也不能显示 执行构件的运动变化情况。
(2) 回转运动
连续转动
间歇转动 往复摆动
转/分
次/分,动/停 次/分, 摆角大小,行程速比系数
(3) 直线运动 往复直动 行程数/分,行程大小,行程速比系数
带停歇往复直动 次/分 停歇位置, 时间 行程 速度 带停歇单向直动 进给量/分
(4)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 机构的原始运动参数 1) 执行构件的运动参数
供油辊2在蘸油辊5同其接触中转过 60°,以何种运动规律转过60°无特殊 要求。
设计思考
1).执行构件4有往复运动规律要求,因此 应选择一个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2).供油辊2有单向间歇转动的要求,且有 较长时间的停歇,因此应选择一个间歇运 动机构。
3).因为给定原动件固定铰链O1的位置距 执行构件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每条机 构系统需要选择一个以上的机构。 4).由于是印刷机械,带动执行构件运动 不需要机构去克服大的载荷,故机构类型 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运动要求为主。 基于以上几点思考,拟定出以下三种可 行的机构系统运动方案供分析、比较。
系统运动方案一 ↗ 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 平行双摇杆机构
原动件1
方案分析:
↘ 曲柄摇杆机构 → 平行双摇杆机构 → 棘轮机构
a.机构最简单,运动链较短。 b.两条机构系统中均采用了平行双摇杆机构,
使凸轮机构的摆动从动件EA和曲柄摇杆机构的
摇杆GH均为两执行构件所要求的运动规律。这 样方便了下一步的机构尺寸设计。
下面举一例子:让我们看一下,自动运送料板装置的功 能原理的构思。实现自动送料可以有摩擦传动原理、机械 推拉原理、气吸原理、磁吸原理等五、六种原理之多。
在进行机械的功能原理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使用 要求,对各种可能的功能原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既能很 好的满足机械预期的功能要求,工艺动作又可简便实现的 最佳工作原理。 摩擦传动原理 机械推拉原理
二 设计步骤
1. 对使用功能进行功能与工艺动作分解—专业知识 运动与力 的要求-----执行构件的生产阻力, 运动参数
2. 工艺动作的运动设计-----机构选型与参数设计
原动机----传动路线(机构)---执行机构 (1) 原动机的运动参数 回转运动 往复直线运动 电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 往复式油缸或气缸
4. 实现同一运动规律,可以采用不同的机构形式,从而得到不 同设计方案。掌握执行机构形式的设计原理,学会运用选型 和构型的方法进行执行机构型式的创新设计。
5. 了解执行机构协调设计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机械运动循环图 的绘制方法。 6. 了解方案评价的意义,评价准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学会 根据具体的产品设计问题,确定方案的评价准则和选择合适 的评价方法,对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
基本要求:
1. 了解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具体内容。
2. 实现同一功能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从而得出不 同的设计方案,学会根据机械预期实现的功能要求,进行功 能原理的创新构思。 3. 实现同一工作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动作分解方法,从 而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学会根据工作原理提出的工艺动 作要求,创造性地构思出合适的运动规律。
(3)直角坐标式工作循环图
绘制方法:以横坐标轴代表机械 的主轴或分配轴的转角,以纵坐 标轴代表各执行构件的角位移或 线位移,如图所示,实际上就是 各执行构件的位移线图。为简明 起见,通常忽略实际的运动规律, 将各运动区段用直线连接,只反 映出各个执行构件间运动的协调 配合关系即可。 特点:形象、直观,不仅能清楚 地表示出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先后 顺序,还能表示出执行构件的运 动状态及运动变化情况。并能作 为下一步机构几何尺寸设计的依 据,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3
功能原理实现与分解
实现整台机器物理化学原理的机械功能 如何实现相应的机械功能
机械功能-----工艺动作------复合机械动作
复合动作-----运动, 力和外观
复合运动的分解-----分解为简单 动作(运动与力)
简单运动: 回转运动, 移动
简单运动的实现: 机构选型
简单运动的合成-------运动协调 外观--------造型
机 构、轮系、谐波传动机构、摆线针轮机构、摩擦轮传动机构、挠性传动机 构等。 2变传动比匀速:轴向滑移圆柱齿轮机构、混合轮系变速机构、摩擦传 动机构、行星无级变速机构、挠性无级变速机构等。 3非匀速:双曲柄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单万向连轴节机构、
非圆齿轮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 往பைடு நூலகம்运动:
1往复移动:曲柄滑块机构、移动导杆机构、正弦机构、移动从动件凸
2) 原动机的运动参数 回转运动 电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
往复直线运动
往复式油缸或汽缸
•各执行构件间的协调配合 (1)总传动比i=原动机的转速/执行构件转速 (2)各执行构件间互相有关,须严格配合包括 a)运动速度的配合
b)动作的配合
动作次序
3机械的工作循环图-----机械的运动循环图
表明机械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的运动配合关系图 该图是将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按同一时间(或转角) 比例尺画出的循环图,并且以其某一主要执行构件的工作起 点为基准来表示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相对于该主要执行机 构而动作的先后次序,既可以达到互相协调的目的,又最大 限度地缩短运动循环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常见的机械的运动循环图有: (1)直线式工作循环图
(2)圆周式工作循环图
(3)直角坐标式工作循环图
(1)直线式工作循环图
绘制方法:将机械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各执行构件各运动区段的 起止时间(或转角)和先后顺序,按比例绘制在直线轴上,形 成长条矩形图,如图所示
特点:绘制方法简单,能清楚地表示出一个运动循环内各执行 构件间运动的先后顺序和位置关系。但由于不能显示各执行构 件的运动变化情况,只有简单的文字表述,使运动循环图的直 观性较差。
一、概 述
1、机器设计制造的一般过程 (1) 机器的使用功能要求-----用户市场需求决定 (2) 机器的使用功能原理设计 (3) 功能原理实现与分解----机构选型与运动协调
(4) 机构设计-----性能分析与尺寸优选
(5) 零件设计-----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 (6) 工艺设计-----加工过程与工装设计 (7) 制造与装配-----加工, 装配, 调试
——复杂运动形式的机构放在末端,靠近执行构件
(连杆、凸轮、间歇机构) ——摩擦传动放在高速端,锥齿轮放在高速端 (4)合理分配传动比 齿轮传动 i>8-10两级,i>30 两级以上
减速器中
i1<i2<
...ik
带传动很少有两级以上
(5)运转安全
连续转动:
常见运动特性及其对应机构
1定传动比匀速:平行四杆机构、双万向联轴节机构、齿轮
3实现往复移动和往复摆动的机构 凸轮机构——高副、受力不能太大,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 便于与其它机构协调配合 连杆机构——低副、运动规律难以实现,行程大 螺旋机构——传动比大、行程大、平稳、噪音小
齿轮齿条——功率大、适合高速、行程大的场合
四、选择机构类型, 拟定机械运动方案举例
印刷机构件1的转速为30r/min 供油辊2和蘸油辊5的 直径D均为60mm。各固定铰链的相对位置及有关尺寸列于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