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氨基酸应用研究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研究进展06

饲料研究
!""# $"%"&$’( )* + !! , "##$
,-
饲料添加剂
在这 样 的 机 制。 反 刍 动 物 的 肝 和 肾能 把 !" # $%& 通 过 中 间 产 物 ’# 酮 基# ( # 甲硫基 # 丁酸 转化为 " # 蛋氨酸。 ( )$*)
使用的 $%& # 7& 样 品, $%& # 7& 它对前 期 肉 鸡 和 后 期 肉 鸡 的 生 物 学功 效 值 都 低 于 88 9 。 这 证 明 $%& # 7& 作为 蛋 氨 酸 在 鸡 的 体 内 没有 611 9 被 利 用。 $%& # 7& 的 生物学效力, 对前 期和 后 期 的 肉 鸡
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刘 摘 要 平 占秀安 浙江大学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 ( !"#) 是一种蛋氨酸添加剂, 现在主要用于反刍动物, 用于肉鸡和 !"# 反刍动物 肉鸡 水产动物 文章编号: (,++’) &++, - ,%&. && - ++&. - +, (&BB) )研 究 发 现, C?DD !"# 可 直 接 通 过 瘤 胃 壁 被 吸 收。 !EEF==GH
!!!!!!!!!!!!!!!!!!!!!!!!!!!!!!!!!!!!!!!!!!!!!!!!!! (上接第 + 页) 善, 这说明, 加酶后提高了肉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 + ;’ 某公司 的 三 黄 肉 鸡 料 日 粮 代 谢 能 降 低 幅 度 在 用率, 改善了鸡只的健康状况, 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性 能, 降低了 饲 料 成 本, 提高了实际生产中的经济效 益。 参考文献 6 ’ + ( 汪 儆 ; 饲 用 酶 制 剂 的 作 用 机 制 ; 饲 料 工 业, ’116 (’’) : 66 耿 丹, 张 映, 赵 燕, 等 ; 粗酶制剂对肉仔鸡消化酶 活性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 ’11+ , +6 86 F 8+ 毕晋明, 王永军 ; 家禽日粮中非淀粉多糖的抗营 养作用机制研究 ; 饲料研究, (+) : ’114 ’+ F ’5 GHIJ0H? @ &, B>K.?>. L M ,=/JH N O ; !> P,?Q>R? S>TU?JQQKJ0,H/? ?T>I J-?>0SE,>. -U ,.K,-,E,.D H,VVR?,>. >0 Q>.P/QE,>. GR0>S/J. ; B>R0.JT >V @T,.,QJT NRE0,E,>., ((’) : 6<<8 +14 F +6’ 5 &..,?>. W, $>RDKJ. X B,MK>YJ? ! Z ; NRE0,E,P/ JQ[ E,P,EU >V ?>TR-T/ 0,Q/ -0J. J0J-,>\UTJ.? ,. -0>,T/0 H,/E? ; (+4) : *0,E,?K X>RTE0U ]Q,/.Q/, 6<<5 (:< F (88 通讯地址: 广东珠海 56<141 添 加 6 AD C E 溢 多 酶 <481 , 均不同 (’1 AB C AD 范 围 内, 程度降低了肉鸡 各 生 长 阶 段 的 料 肉 比, 在代谢能降 低 ’5’ AB C AD 加 酶 时, 小鸡的料肉比显著降低了 这说明, 三 黄 肉 鸡 料 降 能 加 酶 后, 不同程度 < ;’ 9 , 改善了饲料转化率。 + ;+ 添 加 6 AD C E 溢 多 酶 <481 的 三 黄 肉 鸡 料, 其日 粮代谢能降低幅度在 (’1 AB C AD 范围内时, 对肉 鸡 的 成活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且肉鸡全期的成活率极 显著提高了 8 ; ’ 9 。 + ;( 从生物学综合评定结果来看, 三黄肉 鸡 料 日粮 代谢能降低幅 度 在 (’1 AB C AD 范 围 内 时, 添 加 6 AD C E 溢多酶 <481 , 不同程度改善了肉鸡的生产性能。 酶 制 剂 在 养 殖 业 中 的 应 用 现 已 得 到 普 遍 认 可, 既可补充内源消 化 酶 的 不 足, 又可有效消除饲料中 的抗营养因子, 提 高 营 养 物 质 的 消 化 吸 收。 试 验 结 果也表明, 肉鸡日粮降能加酶后, 不仅没有对肉鸡的 生产性能造成不 利 的 影 响, 而且还有不同程度的改
反刍动物的营养代谢特性

反刍动物的营养代谢特性武彦芳【期刊名称】《山东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3页(P11-12,13)【作者】武彦芳【作者单位】山东省昔阳县畜牧兽医中心 04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7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对饲养反刍动物意义十分重大。
用单胃动物的营养观点指导反刍动物的饲养,难免造成饲养管理不当。
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依次为瘤胃、网胃(蜂窝胃)、瓣胃和皱胃(真胃)。
前三个称谓前胃,皱胃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具有胃腺。
前胃的一部分则不具有胃腺,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软化,特别是利用共生微生物将饲草进行分解。
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充分混合唾液,重新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到瓣胃,进行脱水。
然后送到皱胃消化。
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反刍动物还有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
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
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1.1 网胃的功能(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2 瓣胃功能(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
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3 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4 唾液的分泌(1)在采食和反刍过程中要分泌大量的碱性唾液,含有氨、钠、钾、钙、镁、磷等。
唾液的分泌量与采食和反刍的时间成正比,饲料越粗,分泌量越大,唾液中的缓冲盐可以中和挥发性脂肪酸,对以稳定瘤胃pH值很重要。
半胱氨酸在反刍动物饲养上的应用

半胱氨酸在反刍动物饲养上的应用1.半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Cysteine is an important amino acid that is crucial for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uminant animals.2.反刍动物体内缺乏半胱氨酸会导致生长迟缓和免疫功能下降。
A deficiency of cysteine in ruminant animals can lead to stunted growth and compromised immune function.3.通过补充半胱氨酸,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
Supplementing cysteine can improv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ruminant animals.4.半胱氨酸还可以帮助反刍动物更好地利用蛋白质和能量。
Cysteine can also help ruminant animals better utilize protein and energy.5.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半胱氨酸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
Add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cysteine to the feed of ruminant animals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feed.6.大豆粕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饲料原料,可以用于反刍动物的饲养。
Soybean meal is a feed ingredient rich in cystein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feeding of ruminant animals.7.秸秆发酵后富含半胱氨酸,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
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研究进展日期:2010-05-27 14:19编辑:超级管理员来源:查看:75次对于反刍动物,除氨基酸(Amino acid,AA)、肽和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 crude protein,MCP)之外,氨与尿素在氮素整体营养、消化与代谢过程中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氨是蛋白质在瘤胃降解的主要终产物,而瘤胃微生物能利用氨合成MCP,故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可作为反刍动物氮源补充料。
反刍动物能以氨盐或尿素作为其日粮中惟一氮源来满足机体对氮素的维持需要,表明瘤胃微生物具有利用NPN合成所有必需AA的能力。
另外,瘤胃微生物可水解尿素,生成可利用氨,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尿素从血液中再循环至瘤胃,可缓解瘤胃内氮素的缺乏,这使得反刍动物每天要对机体内的尿素进行大量转移或动员。
因此,调控氨和再循环尿素的利用已成为提高日粮氮素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而反刍动物体内氨的产生、吸收与尿素循环,也就成为近年来反刍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
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概述较单胃动物而言,反刍动物对日粮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瘤胃微生物将部分日粮蛋白质转化为氨。
日粮蛋白质常可分为瘤胃可降解蛋白质(Rumen degradable protein,RDP)与瘤胃不可降解蛋白质(Rumen undegradable protein,RUP)。
RDP可转化为MCP,进入小肠后与RUP一起为反刍动物生长或泌乳提供所必需的AA。
RDP主要包括3个部分,即肽、AA和氨,而肽和AA可脱氨基转化为氨,故瘤胃中氨浓度常超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量。
因此,瘤胃内过量的氮素常以氨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再经肝脏代谢成尿素。
在肝脏中合成的尿素,部分被扩散进入瘤胃和肠道,部分经唾液分泌进入瘤胃,被瘤胃或肠道微生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则经肾脏随尿排出。
反刍动物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当日粮蛋白质供应充足时,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氨主要来源于日粮蛋白质的可降解部分,日粮蛋白质的过瘤胃部分和不可消化部分对瘤胃产氨的影响极小。
过瘤胃氨基酸

反刍动物的过瘤胃保护性氨基酸营养添加剂价值评估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反刍动物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可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减少。
因此氨基酸过瘤胃保护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Rumen —Protected Amino Acids,RPAA)是为反刍动物提供理想小肠氨基酸简便、直接而又有效的调控方法,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高产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过瘤胃氨基酸应用的必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对反刍动物的最终生物学价值决定于小肠内出现的供吸收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
为此,英、法、美、德、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北欧及我国学者提出了反刍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虽然各国新体系所采用的主要参数不完全一致,但其共同特点是以小肠蛋白质,即小肠氨基酸平衡为基础。
小肠内可吸收氨基酸主要受制于微生物蛋白质和未降解日粮蛋白质构成的数量和质量。
微生物蛋白质有一个优秀的氨基酸组成,但是研究表明,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达到最大程度,还是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进人小肠,从而不能实现现代高产反刍动物潜在的生产量,因此必须增加进人小肠的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数量。
过去,营养学家们常给反刍动物补充瘤胃非降解蛋白质。
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去毒大豆粉和玉米面筋粉等含有较多的过瘤胃蛋白质,是反刍动物饲料常用的非降解蛋白质源。
但是,单靠提高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并不一定保证反刍动物增产。
许多学者提出使用过瘤胃蛋白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1)使通向小肠的细菌蛋白减少;(2)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可能不容易消化;(3)过瘤胃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易平衡,在满足某些必需氨基酸的同时也会导致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过量,反刍动物必须代谢过量的氨基酸和排除过剩的氮素,不但造成环境染,也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状况;(4)不同来源的过瘤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相互作用,降低了自身的营养价值;(5)瘤胃内环境的改变,微生物合成效率的降低,食糜通过率的加快都会影响过瘤胃蛋白质的功效;(6)不同包被方法处理的过瘤胃蛋白质在小肠内的释放速度也可能有一定差异,因此出现各种氨基酸利用的时间差问题。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1)瘤胃:成年反刍动物旳瘤胃庞大,大型 牛约140-230L,小型牛约95-130L,几乎 占据整个腹腔旳左半部分。约占4个胃总 容积 旳 80%。
⑧苜蓿粉。蛋白质含量13%-20%,具有维 生素K、E、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雏鸡 2.5%-5%,成年鸡2.5-10%。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旳营养特征:
(1)蛋白质含量高,且品质好。CP:20%-50%; 蛋白质主要由球蛋白和清蛋白构成,必需氨基 酸旳平衡性好。但具有蛋白酶克制剂。
(2)粗脂含量变化大。油料子实含量在15%30%,非油料子实只有1%左右,饼粕类脂肪 含量因加工工艺不同差别很大,高旳可达 10%,低旳仅1%左右。所以,该类饲料旳能 量水平不同。
机
物
质
碳
无
水
氮
化
物
合
质
物
粗纤维
半纤维素
无氮浸出物
木质素
矿
物
质
粗脂肪
三、饲料能量在体内旳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消化能(DE)
粪能(FE)
1、未消化饲料; 2、肠道微生物及基产物; 3、进入肠道旳分泌物; 4、消化道脱落细胞;
尿能(UE)
气体:甲烷(CH4)
代谢能(ME)
净能(NE)
体增热(HI)
维持净能(NEm) 生产净能(NEp)
载体 稀释剂
一般性添加剂:酶制剂、益生素、 饲料保存剂、调味剂、 着色剂、粘结剂
药物添加剂:抗球虫药、驱虫药、 抑菌促生剂
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及其应用

论 及 其 应 用 方 面的研 究进 展进 行 了综 述 , 并 对反 刍动 物 体 内不 同组 织 层 次 包括 消化 道 、 肝 脏 和 肝 外 组 织 的氨 基 酸 平衡 调控 的研 究 方 法和 评 价指 标 进 行 了评述 。
模 式 配合 反 刍 动 物 饲 粮 。氨 基 酸 平 衡 饲 粮 的优 化 配 合技 术 是 减 少 动 物 的粪 、 尿 氮 排 出量 , 提 高 动 物
Mi t c h e l l 等 首先提 出了“ 理想蛋 白质 ” 概念 , 随后 由A R C( 1 9 8 1 ) 和F u l l e r 等 进一 步明确 了养 平 衡 理 论及 其 应 用
王 洪荣
( 扬 州大学动物科 学与技术 学院 , 扬州 2 2 5 0 0 9 )
摘
要 : 当前 , 动 物 生产 者 面 临 着提 高 畜产 品 中氨 基 酸含 量 和 改善 畜 产 品 品质 以及 降低 动 物 粪
尿 中氨 氮排放量 的双重任务 。依 照反 刍动物蛋 白质 营养特点 , 通 过对可吸收氨基 酸平衡 的调控 来 降低 饲粮 中蛋 白质饲 料 用 量 , 最 大 限度 地提 高动 物 对饲 料 蛋 白质 的利 用效 率 , 减 少随 粪 、 尿 排
物对饲粮蛋 白质具有降解作用 以及很难 把微生物
合 成 的 蛋 白质 从 饲 粮 蛋 白质 中 分 离 开 来 , 所 以 很 难 准 确 评 定 反 刍 动 物 的 营 养 需 要 量 。另 外 , 不 能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0—2 6
反刍动物对饲草不同加工产品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对饲草不同加工产品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潘晓辉(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人民武装部,新疆喀什844900)摘要:饲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乎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
因此,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常常对饲草进行加工调制以提高其品质和利用率,并制成多种形式的草产品。
文章综述了关于不同饲草产品及反刍动物对其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饲草;加工调制;反刍动物;高效利用中图分类号:S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4)01-0020-05Research Progress on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Products of Forage Grass in RuminantsPAN Xiaohui(Yecheng County People 's Armed Forces Department,Kashi 844900,Xinjiang China)Abstract:The quality of forage grass,as the primary feed source for ruminants,directly impacts the growth,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nimals.Consequently,during animal breeding processes,forage grass undergoes frequent processing and modulation to enhance its quality and utilization,resulting in a wide range of grass products.The advancements made in research on forage grass products and their efficient utilization by ruminants were summarized,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towards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imal husbandry.Key words:forage grass;processing;ruminant;efficient utilization作者简介:潘晓辉(1988—),男,农艺师,研究方向为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量及理想模式的研究进展需要量, 氨基酸, 反刍动物, 进展, 模式反刍动物, 氨基酸, 需要量, 进展, 模式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量及理想模式的研究进展赵发盛林英庭(莱阳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XXXX 266109)摘要:近年来,随着反刍动物营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改进,反刍动物氨基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简要论述了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现状,描述了反刍动物小肠的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理想氨基酸模式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uminant Amino Acid Requirement and IdealPatternAbstract: Inrecent years, The ruminant amino acid research has made obviousprogr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minant nutrition researchmethods. This article briefly elabor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research of the ruminant restrictive amino acid, and described theresearching progress of the ruminant small intestine ideal amino acidpattern.Keywords: Ruminant Restrictive amino acid Ideal amino acid pattern反刍动物能够消化利用低质粗饲料,但对含氮物质利用率偏低,从而降低了日粮整体利用效率,也就是说日粮中大量的蛋白质并没有转化为人类所需求的蛋白产品。
随着世界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的加剧和人类对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者和畜牧业生产者面临着提高动物生产能力、改善畜产品品质和降低日粮成本、减少动物粪尿中氨氮排放的双重任务。
这也是近年来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的热点和生产者所追求的目标。
为此人们围绕反刍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2]。
随着氨基酸分析技术和发酵提取、化学合成晶体氨基酸方法的飞速发展,对氨基酸营养作用的研究已从单纯研究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深入到综合考虑各种氨基酸的平衡与模式上来。
理想氨基酸模式(Ideal Amino Acid Pattern)是指饲粮中各种氨基酸的最佳平衡。
在蛋白质营养中,氨基酸平衡已在畜禽生产中得到应用。
理想氨基酸模式作为评定畜禽饲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方面,也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3]。
1 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来源目前,对反刍动物瘤胃内蛋白质消化和代谢的途径已基本摸清,但对一些氨基酸具体的代谢途径和特点仍在继续研究中[4]。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
一般认为,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寡肽、氨基酸和氨,瘤胃微生物再利用发酵生成的VFA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这部分寡肽、氨基酸和氨连同内源分泌的氨一起又合成微生物蛋白。
这些微生物蛋白连同饲料中非降解蛋白(包括过瘤胃完整蛋白和部分小肽)随食糜流通进入真胃和小肠,然后又被动物分泌的消化液(酶)分解成小肽或游离氨基酸,供动物机体利用[5][6]。
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来源于3个部分,即瘤胃微生物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包括小肽)和内源分泌的蛋白质[7]。
微生物蛋白质是小肠吸收氨基酸的主要来源,奶牛占35%-60%( Clark等,1992)[8],绵羊占60%-90%(Smith,1975)。
瘤胃微生物的氨基酸模式与牛奶蛋白质中的相似,但Met, His, Leu,Val稍低。
此外,微生物氨基酸到达十二指肠的量对于满足高产奶牛是不够的(Stern等,1994)[9]。
Met已经被认为是瘤胃菌体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牛和绵羊饲喂的是半纯合日粮或包含少量UDP日粮,Met和Lys已经被认为是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Richardson和Hatfield,1978;Storm和Orskov,1984;Titgemeyer和Merchen,1990)[7] [26][10]。
不同氮源对反刍动物的瘤胃MCP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MCP的氨基酸组成是否恒定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
Erasmus等(1994)用不同实验日粮测得瘤胃细菌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11],王洪荣(1998)应用豆饼、亚麻饼和血粉3种不同氮源研究发现,3种氮源日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中的多数氨基酸无显著影响,但从表观数值上分析,豆饼日粮和亚麻饼日粮下瘤胃分离微生物的氨基酸组成相近,饲喂血粉日粮绵羊瘤胃微生物中His, Leu, Val, Tyr, Pro比例降低[12]。
可见,不同氮源日粮对瘤胃微生物中某些氨基酸的比例有一定影响,不同日粮下微生物氮中氨基酸氮含量间有差异。
其变化原因可能是因日粮不同引起进入小肠的微生物种类的不同所致,因为瘤胃细菌和原虫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
由于日粮的不同会引起微生物的组成和种属的差异,所以进入小肠的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的不同。
如果要使反刍动物以最佳状态生长发育,单单只由瘤胃微生物来提供氨基酸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添加外源性AA是使反刍动物发挥最大生产性能的必要前提[7]。
要提高肠道内可吸收AA的数量和质量有多种方法,如采用一些物理、化学方法提高瘤胃非降解蛋白质(Crooker 1986,Egil 1999 )[13][14],但是,这并不能确保限制性氨基酸能得到满足。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必须确切了解反刍动物限制性AA的种类和限制顺序,掌握小肠中理想氨基酸的模式以及各种氨基酸在小肠中的吸收利用率,然后通过调整日粮的结构来达到调节进入小肠的AA的数量和质量均符合理想AA的组成要求[15]。
当今,许多单胃动物都有了明确的蛋白质和AA需要量的规定,而反刍动物只有蛋白质需要量,AA需要量至今尚未明确。
因此,这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2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LAA)研究现状限制性氨基酸(LAA)及其组成模式是决定反刍动物体内含氮物质利用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可吸收LAA平衡调控可降低日粮蛋白用量,提高利用率,从而节约资源并能减少环境污染。
AA吸收效率、转运效率、吸收与排出比例是评定LAA顺序的基本方法(NRC 2001)。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结合饲养试验,十二指肠(真胃)AA灌注法和多血管瘘技术[16]初步建立了LAA体系,并一致认为Lys和Met是反刍动物的第一和第二LAA,而对其余AA限制性顺序,学术界仍存在争议。
王洪荣(1998)评定了3种蛋白质饲料的不同LAA顺序[12]。
Greenwood和Tigemeyer (2000)认为生长牛的LAA顺序为Lys,Met,Thr[17]。
McCuistion (2004)认为生长牛的LAA顺序为Lys,Met,His。
董晓玲(2003)研究了XX绒山羊的LAA,根据氮沉积求出各种AA的相对限制性顺序依次为:His (20.45%);Met (29.07%0);Arg(51.76%);Ser (54.25%);Cys (72.17%)。
XX绒山羊的LAA为Met和His[18]。
然而甄玉国(2004)认为Met不是影响羊绒生长的主要LAA[19]。
对于LAA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也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灌注或饲喂瘤胃保护性LAA 可提高泌乳量和改善乳成分(Harrison等2000;Robinson等2000)。
但Bernard等(2004)认为补充瘤胃保护性LAA对乳产量无影响。
NRC (2001)总结了大量研究表明:①乳蛋白含量比产奶量对补充Lvs 和Met的反应更敏感,尤其是产奶高峰期以后的奶牛。
②乳蛋白含量的增加与产奶量无关。
③酪蛋白是乳蛋白中最受影响的部分。
④当可代谢蛋白中其它AA达到或接近估测需要量时,乳蛋白增加对添加Lvs和Met反应最敏感。
⑤在产奶量方面,泌乳早期奶牛比中期和晚期对Lys和Met敏感。
王洪荣和董晓玲(2004)阐述了一些评价LAA的新指标,如分子生物学指标,尿中3—甲基组氨酸(MMH)肌苷比值,限制性氨基酸指数(LAAI),蛋白质周转等[20]。
3 反刍动物氨基酸的需要量及研究方法近年来,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已在猪禽日粮配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降低了日粮中蛋白质的用量,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
但与此相比,反刍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显得相对滞后。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进入真胃和小肠的氨基酸组成和数量具有较大的干扰。
另外,我们不能用纯蛋白质或氨基酸日粮来做平衡饲养试验,加之反刍动物日粮的组成变化极大,很难评估其生物学价值。
致使饲养者无法用日粮原料中氨基酸模式配合反刍动物日粮[21][22]。
随着瘘管技术、灌注技术、血插管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反刍动物营养研究手段的发展,为反刍动物氨基酸平衡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同时在反刍动物对养分的吸收、代谢和分配等方面也取得重大的突破。
尤其是卢德勋(1997)提出了总代谢氨基酸的新概念(即由前胃和肠道吸收进入肝脏门静脉血液的肽和氨基酸的总量),第一次将瘤胃和肠道吸收联系起来,能够更精细地反映整个机体的代谢蛋白质,可作为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整体优化的较为理想的指标[1],为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量的确立提供理论基础[23]。
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饲喂满足生产需要的日粮时,根据真胃或小肠的氨基酸流量和组成分析氨基酸需要量Goedeken等(1990)分别计算了给阉牛饲喂十种不同日粮时小肠的必需氨基酸流量和组成,这些日粮具有相同的基础成分和不同的蛋白质补充料,均使动物实现了最大生产性能[24]。
Willkerson等(1993)根据这些小肠的必需氨基酸流量数据,分析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变异系数,认为变异系数最小的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并估计其需要量为11. 9克/天[25]。
3.2 屠体分析法Block等(1994)注意到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组成上与采食该种蛋白质的动物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大体相似,于是提出了生长动物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由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理论,但由于各组织器官必需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需要用整个动物体的氨基酸组成模式进行预测。
Hogen(1974)[26], McCance和Widdowson (1978), Evans和Patterson(1986)分析了肉牛选定肌肉组织的EAA组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