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1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论》课件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味归 经和功效主治。
中药学的发展历史
秦汉时期
中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张 仲景《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 作问世。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温病学 派等学术流派。
先秦时期
中药学的起源,出现《神农本 草经》等早期本草著作。
唐宋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等本草巨著。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中药所 含的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以评价其质量。
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01
有效性
评价中药是否具有治疗疾病的 功效,主要指标包括生物效价
、有效成分含量等。
02
安全性
评价中药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主要指 标包括毒性成分含量、重金属
坏严重。
03
中药资源质量标准不统一, 市场混乱,影响中药产业的
健康发展。
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法规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收 购、运输、加工等管理制度

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推广中药资源保护意识和技 术,提高中药企业和农户的
资源保护能力。
调整阴阳平衡等。
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02
部分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03
中药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对免疫相关疾病有治
疗作用。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禁忌
临床应用
如解表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 表证;清热药用于治疗热证、火 证等;补虚药用于治疗虚证等。

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学ppt课件
特点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药学ppt课件-2024鲜版

完整版中药学ppt课件-2024鲜版
34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04
中药方剂与剂型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中药方剂的组成
中药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 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
中药方剂的分类
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功效可以分为解表方、泻下方、补 益方等;按照中药的种类可以分为单味药方 和复方方等。
中药剂型的种类与特点
02
中药制剂工艺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改进中药 制剂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03
中药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实现中药质量可控、可追溯 。
04
中药研发创新
鼓励中药新药的研发,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型中药 。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1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份额,尤其在亚洲地区有较 大影响力。
02
中药药材与炮制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
总结词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 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对 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采集中药材时,需要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 和季节进行采收,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 含量最高。同时,鉴别药材的真伪也是非 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气 味、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别。
反应。
05
中药临床应用与实践
中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
中药治疗需全面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 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方法。
治未病思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在疾病初期尽早干预, 以防止病情恶化。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
将中药称为“本草”。
❖ (2)本草学:

记载中药得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 (3)中草药:

实则就是指中药与草药得混称。
❖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得区别,为避免混 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得概念中。
❖ (4)民族药:
❖ 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得药 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 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 【目得与要求】 ❖ 1、了解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主药本草著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 【教学时间】 ❖ 2学时。
一、中药得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 书记载与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原 始社会人类得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与早期 得医疗实践。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得药学专著。
❖ 汉初年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 载药数目:365种。
❖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按药物功效得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 “三品分类法”。
❖ 因此可以说,中药得起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得结果,故有“药食同 源”之说。
二、中药学得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得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宋代】
❖ 1、国家药局得设立: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22
二、中药学的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六)明代 ❖ (七)清代 ❖ (八)民国时期
❖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精选ppt
精选ppt
18
2.氏族社会初期:
❖ 由于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人们进入渔猎时 代,开始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 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掌握 了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这就是早 期动物药的发现。
精选ppt
19
3.氏族社会后期:
❖ 进入农业、畜牧业时代,由于种植、饲养业 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药物,随着采矿和冶 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矿物药。
精选ppt
3
绪论
❖ 【目的与要求】 ❖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草药的概念。 ❖ 2.了解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
药的概念。 ❖ 【教学时间】 ❖ 0.5学时。
精选ppt
4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 1.中药的概念: ❖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中国传
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 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的药物。
精选ppt
8
❖ (4)民族药:
❖ 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 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 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 (5)中成药:
❖ 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 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 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 法规定的药物。
❖ (1)本草:

因为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
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
类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
故历代将中药称为“本草”。
❖ (2)本草学:

记载中药的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 (3)中草药:

实则是指中药和草药的混称。
❖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 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 【教学时间】 ❖ 2学时。
精选ppt
16
一、中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 古书记载和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 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实践和 早期的医疗实践。
精选ppt
17
1.原始时代:
❖ 据医史学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用以 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早发 现的也是植物药。
精选ppt
9
二、《中药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该课程是中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 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 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 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精选ppt
10
1.学习要求:
❖ 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 药 学》
精选ppt
1
总论
❖ 绪论 ❖ 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精选ppt
2
❖ 第四章 药性理论 ❖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23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 1.人工酿酒和汤液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 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 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后世用酒加工炮 制药物也是常用辅料之一。
❖ 由于汤剂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并可降低药物的毒 副作用,所以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剂型,留传至今, 同时也促进了复方药剂的发展。

精选ppt
5
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①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 产于中国。
❖ ②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 ③以天然原生药为主及少数人工合成的药物。 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 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精选ppt
6
❖ 2.草药的概念:
❖ (4)注意特殊药物的用量用法:
❖ 如有毒的药物、矿物及介壳类药物以及需 要特殊煎煮法的药物等。
精选ppt
13
【课后复习题】
❖ 1.何谓中药、中药学? ❖ 2.何谓本草?
精选ppt
14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 一、中药的起源 ❖ 二、中药学的发展 ❖ 复习自测题
精选ppt
15
❖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主药本草著
❖ ②掌握128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 功效、主治、配伍及某些特殊用法。
❖ 熟悉88余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 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 ③具备识别常用中药原植物(原动物、原 矿物)及药材饮片的一般知识。
精选ppt
11
2.学习方法:
❖ (1)打好基本功,弄通性味、归经、升降浮 沉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精选ppt
20
❖ 故《帝王世纪》有“伏羲氏……画八 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
❖ 《淮南子·休务训》有“神农乃教民播种五 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 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 芽的实践过程。
精选ppt
21
❖ 因此可以说,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故有“药食 同源”之说。
❖ 系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 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 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 3.中药学的概念:
❖ 是指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 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 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 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选ppt
7
4.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
❖ (2)全面学习,重点掌握,抓住主要矛盾。 ❖ ①抓住重要章节: ❖ ②突出重点药物: ❖ ③突出药物功效: ❖ ④突出主要功效:
精选ppt
12
❖ (3)注意药物的功用对比。
❖ ①注意同章节药物的归纳对比:(归纳比 较)如麻黄与桂枝。
❖ ②注意性效极相近似药物的对比:(前后 联系)如苍术与白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