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磨课记录完整版.doc

合集下载

教研活动磨课过程记录(3篇)

教研活动磨课过程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2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磨课”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评课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磨课过程1. 集体备课(1)确定磨课主题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各备课组针对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确定了磨课主题。

本次磨课主题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田园》”。

(2)分工合作各备课组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如:主备教师负责撰写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负责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等。

(3)研讨交流在备课过程中,各备课组成员积极发表意见,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针对教学重难点,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案。

2. 课堂展示(1)教师自评主备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后,进行课堂展示。

课后,主备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分析教学效果。

(2)同行评课听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评课研讨(1)总结优点在评课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磨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

主备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指出不足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听课教师提出了以下建议: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好。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3.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改进措施针对评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主备教师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2.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教师们对教材、学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语文教研活动磨课记录

语文教研活动磨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磨课活动。

本次磨课活动以《春》这篇课文为例,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磨课、反思等环节,提升教师对课文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磨课: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反思:展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 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加。

首先,教师们对《春》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研讨教学重难点时,教师们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是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磨课本次磨课由张老师主讲。

张老师以“春的赞美”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课堂上,张老师通过以下环节展开教学:(1)导入:播放春天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新课讲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4)拓展阅读: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反思张老师在课后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收获:(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语文教研组活动磨课记录

语文教研组活动磨课记录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语文课堂实效性”的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活动准备1. 主题确定:本次活动以“提升语文课堂实效性”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

2. 教材选择:选择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草原》一文作为磨课内容。

3. 教师分组:将教研组成员分为备课组、听课组和评课组,分别负责教学设计、课堂观摩和教学反思。

4. 资料准备:收集与《草原》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案例等,为磨课活动提供参考。

三、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 备课组首先对《草原》一文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

- 结合新课标要求,制定了教学设计,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活动、总结等环节。

-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难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

2. 课堂观摩:- 由备课组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担任听课者。

- 课堂展示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反思:- 听课结束后,评课组对课堂展示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优点,指出了不足。

- 教师们针对课堂展示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

1.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草原》一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 存在问题:- 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把握不够准确,课堂节奏掌控不够灵活。

- 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有待加强,学习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

3. 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研读,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 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教研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研组活动课前磨课记录

教研组活动课前磨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研组定期开展课前磨课活动。

本次磨课活动由语文教研组负责组织,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评课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果。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首先由主备人介绍本次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随后,全体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2. 课堂展示主备人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评课交流课堂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交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磨课记录1. 集体备课本次磨课内容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

主备人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强调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燕子形象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3)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经过讨论,教师们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1)在课文导入环节,可以加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燕子在飞翔、筑巢、育雏等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环节,可以采用分组朗读、男女生分组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在课堂活动中,可以设计“小小燕子”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2. 课堂展示主备人进行了课堂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以下是课堂展示中的亮点和不足:亮点:(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课堂节奏把握得当。

(3)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性高。

不足:(1)部分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挖掘。

语文教研课磨课记录(3篇)

语文教研课磨课记录(3篇)

第1篇一、磨课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课磨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方式,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磨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磨课地点我校录播教室四、磨课内容本次磨课内容为《荷塘月色》一课,由我校语文教师张老师执教。

五、磨课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张老师首先向教研组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

随后,教研组成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经过讨论,教研组达成共识,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荷塘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形式,深入理解文本。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等。

(4)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 课堂观摩张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了课堂教学。

以下是课堂观摩记录:(1)导入环节:张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新授环节:张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形式,深入理解文本。

在讲解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等。

(3)巩固环节:张老师设计了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4)总结环节: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 评课议课课堂观摩结束后,教研组成员进行了评课议课。

以下是评课议课记录:(1)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课堂效率较高,完成了教学任务。

(2)不足:1)部分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节奏较慢。

语文教研组活动磨课记录(3篇)

语文教研组活动磨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磨课活动。

本次磨课活动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为载体,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反思改进等环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效果。

二、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主备教师结合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随后,其他教师围绕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经过集体备课,主备教师结合大家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具体如下:(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桂林山水》,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桂林山水。

(3)教学过程:①导入: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新课导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③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④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桂林山水。

⑤总结: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

3. 课堂实践主备教师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践。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课后,教研组对课堂实践进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

4. 反思改进课后,主备教师结合课堂实践和评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

其他教师也针对课堂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活动总结本次磨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体会:1.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 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磨课记录word精品

磨课记录word精品

时间:2014年11月4日地点:方兴小学会议室参会人员:方兴小学领导及全体语文老师会议主题:“三备两磨”第一次磨课主持人:吴凤霞内容:主持人:我校有两位语文教师参加2 0 14年国培,根据“三备两磨”与校本研修的要求,今天我们进行校内的第一次磨课。

首先请李娜、王元攀两位老师对她的备课进行阐述,再请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她们的教学设计提出宝贵的意见。

李娜:我准备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搭石》,这是一篇记叙文。

本课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的感情。

这篇课文截取了村生活中的几个平常、平凡的镜头,用质朴的语言凸显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情景导入,弓I出搭石2•围绕风景,感悟美3.深入体会,品味搭石4•升华情感,深悟写法吴凤霞:1.用复习引入较好,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又理清了课文结构,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2.在“感悟美”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美,深入感悟村民的心灵美。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胡琴:板书设计过于繁杂,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朱立新:教师的教态不够自然大方,缺乏亲和力。

多微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孙宣容:课件图片太多,应根据教学设计适当删减一些。

课件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上课教师不能让课件牵着走。

黄校长: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重、难点时间:2014年11月6日地点:方兴学会议室参会人员:方兴小学教务主任、全体语文教师、永兴组国培学员会议主题:“三备两磨”第一次磨课主持人:吴凤霞内容: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国培小组的成员来到方兴小学进行了“三备两磨”与校本研修的活动。

首先请今天上课的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再请各国培小组的成员依据你手中所持的观察单对课堂进行评析。

最后请在座的所有同仁、老师对该堂课进行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

语文磨课教研记录(3篇)

语文磨课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2年9月15日开展了语文磨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磨课活动,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活动内容1. 磨课环节本次磨课活动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主持,共有三位教师进行磨课。

以下是三位教师磨课的内容:(1)第一节课: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授课教师:张老师本节课以“观察爬山虎的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

(2)第二节课: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授课教师:李老师本节课以“窃读记”为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第三节课: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下的凤尾竹》授课教师:王老师本节课以“月光下的凤尾竹”为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 评课环节在三位教师磨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评课。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1)肯定优点①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②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③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

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提出改进意见①加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②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④加强板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研活动总结本次语文磨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我们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品质、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教研组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后续工作1. 教研组将继续开展磨课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学静:课文导入可以这样,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查到了有关香港的哪些资料?
高珺珺: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三、二备教案 ( 时间: 4、14 )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1898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99年的飘泊和欺凌。听,是什么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钟声)这是1997年7月1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99年的钟声。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翟纯芬: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堂课上,于老师多媒体展示诗歌内容,效果较好。建议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香港回归的现场录像资料,无形之中,把学生们带到了那庄严、盛大、激动的场面中,学生随着解说员那激情澎湃的演讲而情绪高涨。录像看完,鼓励学生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受。然后再理解诗歌内容,效果会更好。
翟纯芬:朗读是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作为诗歌更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于老师对于这首诗的朗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初步感知后由学生自由朗读,在理解了某段文字后由学生们对比着读。
蒋学静
读中升华,以悟促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更好的体会诗句,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更佳。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2.教师范读。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4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4、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磨课记录
主备人
于志鹏
地点
办公室
课题
16、最后一分钟
参加
人员
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
一、激趣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六、板书设计
16.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 祝福情
二、研讨过程 (时间: 4、6 )
于志鹏:《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高珺珺:老师没有过多技巧的指导,只有感情的渲染。略显不足之处是,老师如果能从诗句中抓住那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来切入,引领,可能学生的感触会更深刻。
五、上课实录( 时间:4、14 )
一、开课:
师:我们在四单元已经学了三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
生:四单元前面的课文都是讲历史方面的。
师: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 4 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五、作业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
16.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祝福情
四、评课研讨 ( 时间:4、14 )
于志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环节二:自由读诗,感知内容。环节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环节四读中升华情境表演(1)全班参与,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诵读中升华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