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观后感
《饮食男女》 给生活加点料

《饮食男女》给生活加点料《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影片以台湾的饮食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厨师父亲和他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电影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台湾饮食元素让观众领略到了丰盛的台湾饮食文化,同时也表现了家庭、爱情和美食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饮食男女》中汲取一些启示,给生活加点料。
一、拥抱传统文化《饮食男女》中,父亲是一位具有很高鉴赏水平的厨师,他对食材的认知和烹饪技艺都非常的精湛。
他的三个女儿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对台湾传统的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观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的台湾菜肴,比如红烧肉、卤肉饭、小笼包等。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道道香喷喷的菜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电影中的一场场饮食场景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往往更加追求新奇、时尚的东西,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度却逐渐降低。
我们不能忘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饮食男女》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拥抱传统文化,努力去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延续。
二、用心对待家庭在《饮食男女》中,父亲是一位热爱美食的厨师,他把对食材与烹饪的用心执着融入到了家庭生活中。
尽管在工作上他非常忙碌,但在家庭里他也总是尽心尽力地对待自己的三个女儿。
他不仅亲自下厨为女儿们准备美食,还会不厌其烦地聆听女儿们的心事,给予她们悉心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小圈子,它承载着我们的成长与情感的历程。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都市中,由于生活的忙碌和工作的压力,很多人都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家庭。
《饮食男女》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生活有多忙碌,我们都应该用心对待家庭,给家人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可以在周末亲自下厨,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可以陪伴孩子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只有用心对待家庭,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和满足感。
饮食男女观后感80

饮食男女观后感80《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该片以台湾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三个女儿之间的故事。
影片以饮食为线索,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百态。
影片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台湾饮食文化的深刻刻画而备受好评。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中对饮食文化的描绘非常细腻。
在《饮食男女》中,饮食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情感的媒介。
影片中的饮食场景非常丰富多彩,从家庭聚餐到街边小吃,再到餐馆的烹饪过程,每一幕都展现了台湾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通过这些场景,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台湾饮食文化的魅力,还能深刻体会到饮食对于家庭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性。
其次,影片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饮食交流展现了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影片中,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厨师,他通过烹饪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怀。
而三个女儿则分别面对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问题。
通过饮食的交流,观众可以看到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的矛盾和和解,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这种情感的交流让影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最后,影片通过对饮食文化的描绘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人生百态。
在《饮食男女》中,家庭成员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问题,他们在饮食的交流中表达着自己的欢乐、忧愁和挣扎。
影片通过这些情感的展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复杂和多样性。
同时,影片也通过对饮食的描绘,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家庭和情感的重要性,要珍惜和家人共享饮食的时光。
总的来说,李安的《饮食男女》以其对饮食文化的细腻描绘和对家庭情感的深刻刻画,成为了一部经典的家庭题材电影。
通过对饮食的交流,影片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百态,让观众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台湾饮食文化的魅力,也让观众对家庭和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饮食男女观后感

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是由李安导演于1994年拍摄的一部经典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位中国家庭的故事,旨在通过展示人与饮食之间的关系,探索家庭、爱情和传统文化等主题。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深情的叙事、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所震撼。
以下是我对《饮食男女》的观后感。
首先,该片以饮食为线索贯穿整个剧情。
通过丰富多彩的食物和烹饪场景,观众从不同角度领略了饮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影片中的每顿饭都是一种仪式,象征了家庭的凝聚力和感情的传递。
特别是长辈们传授烹饪技艺给年轻一代的场景,使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其次,剧情中探讨了家庭关系和爱情的纠葛。
影片展示了一个多代同堂的中国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矛盾、分歧和亲情。
尤其是男女主角的爱情线,既有温馨的小幸福,也有感情的摩擦和磨合。
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引发了我对家庭和爱情的深思,让我认识到家庭和爱情需要经营和付出,同时也带给我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与此同时,电影还巧妙地将饮食与人物性格和心理描绘相结合。
通过四位主要角色的烹饪方式和对食物的态度,我们可以窥探到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周姨的烹饪手法细致入微,彰显了她对家庭的呵护和关爱;而豪爷则倾向于追求刺激和自由,他喜欢与众不同的美食和烹饪方式。
这种将人物与食物融合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加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饮食男女》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情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从年夜饭到传统节日的庆祝,再到小康之家的礼仪和家训,影片呈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传统价值观念。
同时,李安导演还巧妙地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强调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这种文化对话的形式,使得观众既能从中感受到熟悉的东方风味,也能发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交流。
总之,《饮食男女》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作品。
通过饮食文化、家庭关系和爱情问题的描绘,影片引发观众对传统与现代、家庭与个人,乃至中西文化之间的思考。
《饮食男女》评价滋味人生,大爱桌前

《饮食男女》评价滋味人生,大爱桌前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剧本等多种元素,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
而《饮食男女》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食物和饮食文化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家庭的电影。
电影《饮食男女》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讲述了一位中年厨师的故事。
影片以食物为线索,通过厨师周家的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食物的电影,更是通过食物来表达人生的哲理和情感。
首先,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烹饪和品尝,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食物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
在电影中,周家的三代人通过食物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思念,通过食物来传递父爱、母爱、兄弟情等情感。
无论是父亲对孩子们的呵护和教导,还是兄弟之间的互动和支持,都通过食物的准备和分享来表达。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
其次,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表达了人生的滋味和变化。
影片中的食物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代表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从父亲的传统烹饪技艺,到儿子的创新烹饪方式,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人物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电影中的食物有时甜美可口,有时苦涩难忘,正如人生中的经历和感受一样。
通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观众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变化。
再次,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准备和享用,探讨了人的欲望和追求。
电影中的食物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无论是周家三代人对美食的追求,还是其他人物对食物的渴望,都展现了人性中的欲望和对幸福的追求。
通过食物的准备和享用,观众可以思考人的欲望和追求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追求中找到平衡和满足。
最后,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象征意义,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影片中的食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通过食物的准备和品尝,观众可以感受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饮食男女》美食与家族的爱与痛

《饮食男女》美食与家族的爱与痛《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该片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一位厨师的故事,通过美食与家族之间的纠葛,展现了爱与痛的复杂关系。
影片以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情感描绘了人们在饮食和家庭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让观众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也深思家庭的意义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影片以主人公朱家的三代人为线索,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男主角,展现了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对美食的追求。
影片的开头,我们见到了朱家的老祖父,他是一位极富传统观念的人,对于饮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将饮食视为人生的一部分,通过烹饪来表达对家人的爱。
这种传统的观念在朱家代代相传,影片中的父亲和儿子也都是厨师,饮食成为家族的纽带和情感的表达。
然而,美食并不仅仅是家族的爱,它也是家族的痛。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朱家的父子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压力,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复杂。
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家族的事业,但儿子却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种矛盾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束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之间的冲突,这让人感到痛苦和困惑。
影片中的美食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它还是情感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通过食物的制作和品尝,人们之间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和表达。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父亲用饮食来表达对儿子的爱,儿子通过烹饪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美食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桥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食物来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和思念。
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美食都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除了美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影片还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与他的女友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他与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
这些关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让人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通过这些情节,影片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需要经营和维护的,它们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关心,才能得到回报。
李安的《饮食男女》观后感(通用5篇)

李安的《饮食男女》观后感(通用5篇)李安的《饮食男女》观后感(通用5篇)《饮食男女》是“家庭三部曲”或者是“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集大成之作。
下面是《饮食男女》观后感,快来围观吧。
李安的《饮食男女》观后感篇1人生的意义在于吃饭,而吃饭又绝不是全部的人生。
这个构成了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将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渲染倒极致,这又绝对是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到的事。
这样的聪明人,李安算一个,《饮食男女》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
它可以淡到与无,没有激烈冲突的情节,甚至淡到只剩下吃吃喝喝的生活,但这样的淡,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色。
生活本来的样子,通过饮食来展现,并做到淋漓尽致,果然是李安了。
他后来在好莱坞的成功,不可以说是浪得虚名。
《饮食男女》是“家庭三部曲”或者是“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集大成之作。
一个丧失了味觉的大厨,而且是台北最好的饭店圆山饭店最好的大厨,就像丧失了听觉的贝多芬一样,仍然在做着最精美的食物,在饭店里,也在自家的餐桌上。
大厨朱先生(郎雄)有三个女儿,她们对于生活各自怀有抱负,而对于父亲的理解已成隔代。
大女儿(杨贵媚【《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那个感动人无数的妈妈】)年龄见长,感情一直没有着落,生活在自己编造的爱情故事里,而且渴望着爱人能够出现。
二女儿(吴倩莲)在航空公司里就职,前程似锦,只是在理财上投资失败,买了一栋烂尾的楼房。
三女儿(王渝文)尚未毕业,但爱上了一个朋友的男朋友,并怀了孕。
而朱先生自己,一边照顾着三个女儿,每周为他们烧上一桌好菜,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和谐家庭的气氛,一边也没有将心死掉,而在寻觅着自己的生活。
终于,最小的女儿,先离开父亲而去,跟男朋友一起同居。
接着,大女儿也终于将自己成功嫁出,也搬家而去。
只剩下最先想离开大家庭的二女儿,留下来陪着父亲。
二女儿本来与父亲之前的关系最僵,一直拗着。
但父亲一直以来,其实最爱的恰恰是这个女儿,而她也在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是代沟将其彼此隔阂了起来。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

《饮食男女》电影观后感《饮食男女》观后感在电影的世界中,《饮食男女》宛如一部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人生乐章。
它以饮食为表象,以男女之情为脉络,细腻地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爱情在人们生活中的复杂纠葛。
影片中,“饮食”与“男女”这两个元素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饮食”部分,朱爸(郎雄)和锦荣(张艾嘉)的结合,尽管缺乏足够的铺垫,但却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展现了生活中的喜剧色彩。
而朱家三个女儿的婚恋故事,则生动地呈现了日常态的爱情。
家宁(王渝文)运用小伎俩抢走女友的爱人,这并非卑鄙之举,而是爱情角逐中的常态。
爱情并非高尚之物,它关乎一己之私,世俗的情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
家倩(吴倩莲)独立摩登,事业有成,却在情感上陷入困境,她渴望在亲近的男人那里找到依靠,却最终失望。
自我颠覆的痛苦与维护自尊的挣扎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家珍(杨贵媚)的爱情则是一场悲喜交加的闹剧,她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为了不存在的爱情心碎。
然而,当爱情真正降临,她如少女般心动、失措、慌张,这些情感让所有经历过爱情的人感同身受。
日常态的爱情是世俗的,它源于生活的琐碎与真实。
我们在爱情中追逐着温暖的眼神、飞机起飞前的挽留、雨中的誓言,但这些美好的瞬间往往只是爱情的点缀。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迷失,在琐碎的快意与痛楚中挣扎,用自以为聪明的方式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
我们都难逃爱情弱智的诅咒,在其中品尝着酸甜苦辣。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在爱情与家庭的纠葛中展现出真实而复杂的人性。
朱爸在厨艺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锦荣则在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
三个女儿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与追求,她们在爱情中经历成长与痛苦,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影片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它既展现了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又传达了对爱情与家庭的坚定信念。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在饮食与男女之间,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也找到了与他人相互依存的温暖。
《饮食男女》不仅是一部关于爱情与家庭的电影,更是一部对人性与生活的深刻洞察。
饮食男女观后感

饮食男女观后感《饮食男女》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饮食文化的故事。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展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电影中的餐桌成为了家庭成员交流和沟通的场所。
每一顿饭都是一次家庭团聚的机会,成员们通过共进晚餐来表达爱和关心。
电影还展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和烹饪方式,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味的食物,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电影深入探讨了家庭关系与饮食之间的紧密联系。
饮食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电影中的家庭成员通过烹饪和分享美食来表达对彼此的情感。
他们的关系和沟通通过饮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使观众们意识到饮食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此外,电影还揭示了现代社会对饮食的改变。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快餐文化与外卖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饮食的主流。
相较于电影中传统的家庭聚餐方式,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忙碌生活使得更多人选择了速成食品和简便的餐饮方式。
电影通过对现代饮食文化的触动,提醒观众们要重视饮食的品质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最后,电影还在细节上巧妙表达了人与食物之间微妙的关系。
每一道菜品都隐藏着一段故事,每一次的烹饪都是对食材的尊重。
电影中用镜头对细节的把握,使得观众们忍不住垂涎于电影中的美食。
同时,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食物来源、食品安全以及餐桌文化的思考。
综上所述,《饮食男女》这部电影触动了我对饮食的思考,让我更加关注饮食的质量和与家人团聚的重要性。
它通过真实而情感充沛的故事,向观众们展示了饮食文化所承载的温情和力量。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并提醒我要通过饮食来传承家庭和文化的价值观。
我相信,只有在家庭团聚和温暖互动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饮食的魅力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男女》观后感
李安的这部《饮食男女》是在影视作品鉴赏课上看的,主要讲叙的是国厨老朱老年时的生活,丧偶的他独自抚养大三个女儿,他每周都会准备一桌极为丰盛的晚餐让一家四口团聚在一起,但因为晚年味觉的丧失,已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三个女儿虽然各忙各的但还是很为父亲的晚年考虑,一直想给父亲找个伴,但不料父亲早已开始了黄昏恋,在三个女儿的极力反对下他还是跟大女儿差不多大的同学在一起了,而且味觉也恢复了,最欣慰的应该是二女儿继承了自己的厨艺。
作品的开场就是老朱在自家厨房为三个女儿准备晚餐,中国菜的做法,蒸、煎、焖、炖等一一呈现,老朱熟练的手法和操作以及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实在是令观众叹为观止啊,发出哇哇的叫喊声。
尽管因为自己味觉丧失无法做出让女儿满意的晚餐,但他还是坚持每个礼拜都做满满一桌,因为这算是家里的团圆饭,可见他虽然独自一人把三个女儿拉扯大但还是很放心不下这三个老大不小的女儿啊,体现了为人父母的不容易。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酒店因为有人办宴会需要做很多道菜,把经理弄得焦头烂额,最后叫来了老朱,在老朱的不慌不忙中顺利解决了。
镜头里是老朱穿过一道道充满人的长廊找到经理,我猜想李安导演是想通过这个场景来表达当代中国像有老朱这样的厨艺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表达了中国饮食文化正在走向末路。
说实在的,或许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由的快起来,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好好做几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加上西式快餐的冲击,让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远离我们。
我们是时候该警醒了,又或许你会觉得这没什么,只不过是吃的,又不是关乎科技经济,但我想说,就是因为我们的不在乎,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被韩国人掠夺,他们还理直气壮说这是他们的节日,如果什么都不在乎,到头来你在乎的你也很难争取地到了吧因为你没有争取经验。
各忙各的三个女儿也很为父亲的晚年考虑,都想着给他找个老伴,但其实父亲暗地里早已开始了自己的黄昏恋,跟自己大女儿的同学在一起,这在当时的中国当然是难以被接受的,但父亲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立场,跟她在一起了,还老来再得子,应该是感情的公开,和二女儿关系好转吧,父亲压抑的内心得以释怀,他的味觉恢复了,尝到了二女儿的手艺,这是三个女儿中唯一继承自己厨艺的,想必这也让他很是欣慰。
剧情看起来好像很戏剧,实则在开场中的那个电话和从洗衣机里拿女儿的缠在一起的内衣裤时那个忧郁的表情是有所透露的,那个电话其实就是跟大女儿同学的通话,但我们会以为是跟女儿的对话可能是镜头调度问题吧。
李安导演的作品特点就是中西结合,这在这部作品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式菜和人们对老朱黄昏恋的不认同就是中国的传统,而老朱的大胆坚持自己的恋情可以说是西式。
总的来说就是中为主西为表感,而《饮食男女》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戏剧,但确实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