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影评
[饮食男女豆瓣影评]饮食男女影评
![[饮食男女豆瓣影评]饮食男女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e2ab42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4.png)
[饮食男女豆瓣影评]饮食男女影评一:[饮食男女影评]饮食男女影评饮食男女影评篇一: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电影,就好像总也找不到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李安。
与很多人不一样,我看的第一部李安是《断背山》,就如同我所经历的人生,总也比别人慢一拍。
看李安的电影,会时时观望周遭打量自己,会觉得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人某一段经历某一出戏就是生命中生长出的那部分,只不过在现实中,它是个倒序,如梦似幻。
(一)、你的饮食男女,我的烟火人间。
总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放着一样东西,在磁场的影响下会对它充盈周而复始的敬畏,对周遭其他事物多么的漠不关心都不打紧,但对它就是天生的肯俯首称臣,甘愿为奴为婢。
这种感觉就是时尚杂志常写的: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饮食男女》的朱老爷子心底美好的事物大抵就是各种食材,对它们情不知所起的挂念,就好似对亲人对故友对旧居的挂碍。
稍微懂点烹饪的人都知道,电影里那些食物烹调特写镜头饱含复杂情绪:就算它们断断续续甚至没法子拼凑完整,但因此而旁生出的不似声张也便嵌有了不置可否的克制。
“有关于热爱的一百种表达”,《饮食男女》里朱老爷子一家给了大家最精辟的诠释。
(二)、一个不经意的缘起,牵出另一个不知所终的缘灭。
家珍依托信仰对抗俗世不理解的目光,这个人物身上有我所有的理想状态。
会莫可名状的神伤,亦会按捺不住的雀跃。
我始终觉得这个人物心里有团火,同时又有一大缸水。
她的矛盾胶着,她的声嘶力竭,都浅隐着对不完美的抗拒和顾虑。
以至于她不曾也不会主动去表达任何,活在假想中,活在自我里,活在她自认为安全无害的空间里,但始终也忘了连脑海里不可琢磨的假想也是另一种无声无息的存在。
还有家倩,依附于洒脱。
明明看重的人看重的感情,就是不屑于承认,仿佛已承认就输得没了自己。
她没有大姐骨子里的自怨自艾,也没有小妹骨子里不明就里的纯真,她有的是老爷子才有的倔强。
结局一点不超乎想象,一个鳏寡了14年的人,是断然不会屈从与生活的琐碎与凌乱,也断然不会接受有生之年耳根不净的人间悲剧。
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家庭哲学——《饮食男女》影评

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家庭哲学——《饮食男女》影评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家庭哲学——《饮食男女》影评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家庭哲学——《饮食男女》影评【内容摘要】《饮食男女》以呈现一个普通家庭的矛盾,来折射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以及两代人的家庭观。
以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为线索,展现出社会高速发展下,两代人对于家庭的不同理解。
从而引发现代人对自己家庭的思考与反思。
【关键词】饮食文化家庭观人性欲望中西文化《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性中两大欲望:物欲和性欲。
《饮食男女》看似简单描述一个家庭的家庭纠葛,但巧妙地呈现出每个人的欲望,对于家庭、事业、爱情、亲情的不同理解,从而产生家庭矛盾,营造出影片的高潮。
本片是李安于1994年在台湾拍摄的,当时的台湾人有很多是在解放前夕赴台的大陆人,他们虽然当时处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相对开放的台湾,但从小生活在大陆,早已被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所熏陶,保守且重礼,以和为贵,团圆意识强烈的家庭观是他们的家庭追求。
这显然与他们的泛“西化”,崇尚自由的子女的价值观截然不同,这就是本片的主要矛盾之一。
《饮食男女》主要以台湾名厨老朱及其三个女儿为背景,来展示传统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每个女儿都是个性鲜明,与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矛盾。
首先矛盾最鲜明的是女儿们与父亲关于每周回家吃团圆饭的矛盾。
正如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律常常告诫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常常会使社会的分工更细化,社会压力愈加明显。
这必然导致人们在家庭与工作的秤杆上失衡,从而引发家庭矛盾与隔阂。
每个女儿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们希望少些家庭束缚,而每天的家庭聚餐就是一项十分令他们头疼的“工作”。
沉闷的吃饭气氛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女儿们的相继宣布离开家庭,和最终老朱意料之外的举动,这些都使观众惊叹不已。
片中在描述家庭矛盾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
所谓文化,其实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总和,也是人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总和。
《饮食男女》影评

《饮食男女》的影评看了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喜宴》,发现李安导演真的非常有才,把中国式的家庭故事讲的淋漓尽致又憋闷无比,在家庭三部曲里,还有一部《推手》,还未来得及看,却已迫不及待写下这个看上去温柔儒雅骨子里却冷漠刚硬让人抓狂的鬼才导演了!食色,性也。
李安导演在《饮食男女》直接将镜头指向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
饮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在饭桌上解决,其中也包括中国文化中最忌讳的性,虽然过程是非常隐晦的。
朱爸,一个失去了味觉的大师级厨师,爱人很早前就去世了,他有三个女儿,每个女儿都有自己的苦衷。
每到星期天,朱爸就要精心准备一桌子菜,郎雄饰演的朱爸卖力的在厨房打理着一切,洗菜、热锅、翻炒,从鸡鸭鱼肉到生猛海鲜到手工小笼包,不所不能,令人瞠目结舌,我喜欢在厨房慢条斯理的过程,可在这部电影的开篇,却像是看到了一场厨房里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告捷,是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大餐,也总有一个人要宣布自己的决定。
这天,刚准备好饭,朱爸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饭店打来的,叫他去帮忙。
这段拍得非常之酷,朱爸一路往里走,摄像机尾随着他,周围是厨房热气腾腾,厨师佳肴乱作一团的场景。
其中朱爸把自己外衣一扔,哗地穿上厨师装,镜头一转再回来,他已经站在厨师之中,指点江山了。
《饮食男女》中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叙事线就是每周日晚上的家宴。
其中又以二女儿家倩与朱爸的矛盾构成了影片前半部分的多数戏剧冲突在第一次家宴中,朱爸有话要说却几次被家倩打断,这也成了影片的一个悬念。
看完后才知道朱爸难以开口的也许就是他与锦荣的婚事吧在这儿先说一下朱家三姐妹的关系,家珍与家倩的矛盾最深,家珍认为父亲迟早是要跟她的,与家倩矛盾焦点就是谁更了解父母的感情。
其实在这里她们都显现出一种恋父情结。
矛盾的根源也就是这种情结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她们母亲的照片用的正是家倩的形象,也就是说家倩的恋父情结是被动的。
饮食男女影评[范文大全]
![饮食男女影评[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bcc09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4.png)
饮食男女影评[范文大全]第一篇:饮食男女影评提纲一、故事梗概二、主题思想1.爱在心口难开2.人生就像一道菜3.中西文化的对碰三、视听语言分析1.蒙太奇的运用——生命历程的剪切2.音乐——中国风的蔓延3.镜头——我们的角色我们的心4.特写——看,那一张张脸5.悬念的设置——福尔摩斯的细品四、结语题目:人生就像一道菜————试评《饮食男女》一、故事梗概老父亲老朱与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一家四口,靠的是父亲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维系着和睦,吃晚餐也就成为了一家人团聚交流的唯一时刻。
而在每一次的晚餐相聚中,三个女儿与父亲的例行宣布自己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也让每顿饭都充满了意外。
小女儿的未婚先孕,老大的闪电结婚,二女儿买房被骗,父亲的续弦娶妻等等。
故事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家,因为每个人的先后离去,也就像肥皂般的破碎了,反而是最想要逃离开家的二女儿一个人独自的守着旧,继续着父亲以前曾繁忙的厨房,把家凝固起来。
二、主题思想1.爱在心口难开就像老朱对着好友说的,饮食男女,人之所欲。
所以,这部片子到处都充斥着情感,亲情友情爱情。
我甚至觉得这部影片就是在告诉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以及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作为一个单身父亲,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而老朱这个大厨房的“活菜谱”,兄弟眼中深藏对女儿的爱的犟老头,早已把对女儿们的爱化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当女儿一个个离开他的爱护下的老屋时,他仍然精心的做着他的菜,准备着一大圆桌四个人根本吃不完的佳肴,要好好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上一大顿。
或许父爱比母爱更难开口,对于这样一个一个父亲三个女儿的特殊家庭来说,父亲的压力该有多大,他会希望女儿们幸福,愁女儿老不嫁,愁女儿嫁了就走了,既当妈又当爸的。
那么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爸爸,父亲的脊背是不是又弯了些呢,父亲的鬓角是不是也有些发白了呢。
没错,父爱如山,沉稳而宽阔;父爱如海,浩瀚而无边;父爱如那一桌丰富菜肴,美到心田,刻在永恒的记忆之中。
饮食男女影评3篇

饮食男女影评3篇饮食男女影评1今天的民间文学课做了个电影与民俗的专题,讲到饮食与情感,代表电影就有徐老怪的《满汉全席》啦,周星驰的《食神》,李安的《饮食男女》,于是乎老师就放了《饮食男女》来看,会放电影给我们看的老师我最喜欢了,哈哈~~~电影一开篇就是诱人得不得了的美食,烟雾缭绕的厨房里,老朱做着他们家所谓的的家常菜... ...所有同学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大叫着不可思议,总之也让我们过足了眼瘾。
吴倩莲在里面我老觉得不搭调,一直浮现出她那黑衣的小龙女,赵文瑄赵蜀黍的出现着实让我惊喜了一把,于是每当有他的镜头,我就陷入了花痴状态... ...幸好最后吴倩莲没有和他在一起!!看了好一会才看出“老巫婆”是归亚蕾,操着一口湖南腔,我和旁边的舍友诧异着她原来也演过如此“不正经”的角色啊!片中老朱最后和可以当自己女儿的人走在了一起,全班都沸腾了!!我瞬间想起了张爱玲的《心经》,父女之恋,最后父亲却和女儿的好朋友私奔了,这文章曾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李安最后在电影里也来这么个情节,是想怎样啊啊啊老师推荐我们去看《喜宴》和《推手》,以前听说过很多次了,总是提不起兴趣,不过现在我准备要去看了。
我现在才发现李安真是不错,《断背山》原本也是我很喜欢的、鉴于电影中老朱作为五星级饭店厨师的待遇相当不错,所以我决定要让我《模拟人生》里的市民从政府跳槽去当厨师了!饮食男女影评2《饮食男女》是导演李安继《推手》(1992)《喜宴》(1993)后的另一部作品,也是其“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
在其中,导演李安延续了前两部作品的拍摄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眼光表现着家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着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其中父亲这一形象的三种不同对待问题的选择,是对当代父亲的影像表达。
本文从《饮食男女》入手,谈谈对导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个人浅解。
首先要谈的就是题目,一个电影的题目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概括。
对于这部电影的题目,导演将“饮食”与“男女”分别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字体。
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家庭哲学——《饮食男女》影评

中国饮食文化下的家庭哲学——《饮食男女》影评
《饮食男女》这部影片是一部以中国饮食文化为背景的家庭题材电影,在电影里,主人公家庭的每一餐都是一种生活文化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家庭哲学的深刻内涵。
首先,电影中表现出的“孝道”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影片中,主人公家庭的三代人相处融洽,且老一辈的家庭成员对后一代的关爱无微不至。
这种传承的孝道观念让人们相信,无论人们的价值观如何改变,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尊老爱幼、以家庭为重等,将会一直贯穿在每个人的血脉中。
其次,电影中对食物的处理也可看作中国文化中环保与节俭的象征。
电影里的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地做菜,反对大家在外面用餐浪费食材,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戮力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最后,电影中的爱与生命的主题是所有家庭问题的核心。
父亲三十年的沉默、兄弟之间的僵持、儿子与母亲之间的沟通隔阂等等,这一切围绕着爱与生命的价值观展开,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心灵变化都体现着中国家庭哲学中的传统美德,这无疑让这部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中国饮食文化的家庭哲学在《饮食男女》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电影通过饮食及亲情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中国普通家庭。
影片呈现的情感和文化元素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保持家庭与文化传承,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作用。
《饮食男女》影评

《饮食男女》影评二、隐喻的手法“隐喻”在李安的《饮食男女》中无处不在。
不论是镜头作为符号而言,还是故事本身,都有很多精心并精彩的隐喻之处。
叙述表层要给观众留下一个“拟客观”的效果,使人们与故事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而深层上又不能仅仅满足于故事叙事表层的完成,更重要的是注入自己的人文思考,在这种客观表达和深层注入的两难处境下,隐喻成为李安的一个解决途径。
首先,在片头字幕中,“饮食”两个字用的是宋明的印刷体,工整有力,李安说这代表文明,而“男女”两个字就是写小篆,扭扭曲曲,好像欲火在燃烧一样。
饮食在人类的进化中已经很成熟,而“男女”还存在着尴尬,当然,在中国犹是如此。
父亲老朱是一个代表传统,非常压抑的人,味觉的丧失则是这种人格特征的最好隐喻。
影片开头老朱杀鱼时,决定鱼的生死的那根筷子一下子就捅进去了,可当他的好友温师傅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命时,他在杀鱼时停顿了,但下一个镜头带过餐桌时,那只鱼还是被炖好摆在了餐桌上。
大姐由于本身性格的闭塞,故意将一段未曾见光的暗恋描述成了一段被爱人抛弃的经历,而这段经历也成了她日后封闭自己的最好的挡箭牌,而李安为这样一个人物确定了信奉基督教的设定……虽说整部电影除了几个镜头的祷告外并没有过多涉及宗教,但是大姐的性格和基督教的某种“性格”也若有若无地进行了互喻。
李安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小中见大的导演,他往往于细枝末节处精心雕刻一个很完整的影片。
三、仪式化仪式化是李安的一大偏好。
他的仪式有别于张艺谋的刻意经营,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点灯、封灯;《红高粱》中的祭酒和颠轿。
他们所营造的仪式大都是外向张扬的,较多游离于叙述的本体之外,是为了要刻意渲染一个导演想渲染的东西。
李安的仪式化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这是一种含而不露的文化情结,并且融于叙事链条之内,是叙事本身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使其画面即使有了“仪式”的存在,却依然流畅自然不做作,完成一种审美叙事和寓意的结合。
《饮食男女》的几次餐桌聚餐,都已经固化成了一种仪式化的东西。
《饮食男女》评价滋味人生,大爱桌前

《饮食男女》评价滋味人生,大爱桌前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剧本等多种元素,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
而《饮食男女》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食物和饮食文化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和家庭的电影。
电影《饮食男女》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讲述了一位中年厨师的故事。
影片以食物为线索,通过厨师周家的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食物的电影,更是通过食物来表达人生的哲理和情感。
首先,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烹饪和品尝,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食物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
在电影中,周家的三代人通过食物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思念,通过食物来传递父爱、母爱、兄弟情等情感。
无论是父亲对孩子们的呵护和教导,还是兄弟之间的互动和支持,都通过食物的准备和分享来表达。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
其次,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表达了人生的滋味和变化。
影片中的食物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代表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从父亲的传统烹饪技艺,到儿子的创新烹饪方式,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人物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电影中的食物有时甜美可口,有时苦涩难忘,正如人生中的经历和感受一样。
通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观众可以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变化。
再次,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准备和享用,探讨了人的欲望和追求。
电影中的食物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无论是周家三代人对美食的追求,还是其他人物对食物的渴望,都展现了人性中的欲望和对幸福的追求。
通过食物的准备和享用,观众可以思考人的欲望和追求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追求中找到平衡和满足。
最后,电影《饮食男女》通过食物的象征意义,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影片中的食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通过食物的准备和品尝,观众可以感受到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人生就像一道菜————试评《饮食男女》一、故事梗概老父亲老朱与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一家四口,靠的是父亲一手炉火纯青的厨艺维系着和睦,吃晚餐也就成为了一家人团聚交流的唯一时刻。
而在每一次的晚餐相聚中,三个女儿与父亲的例行宣布自己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也让每顿饭都充满了意外。
小女儿的未婚先孕,老大的闪电结婚,二女儿买房被骗,父亲的续弦娶妻等等。
故事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家,因为每个人的先后离去,也就像肥皂般的破碎了,反而是最想要逃离开家的二女儿一个人独自的守着旧,继续着父亲以前曾繁忙的厨房,把家凝固起来。
二、主题思想1. 爱在心口难开就像老朱对着好友说的,饮食男女,人之所欲。
所以,这部片子到处都充斥着情感,亲情友情爱情。
我甚至觉得这部影片就是在告诉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以及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作为一个单身父亲,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而老朱这个大厨房的“活菜谱”,兄弟眼中深藏对女儿的爱的犟老头,早已把对女儿们的爱化成了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当女儿一个个离开他的爱护下的老屋时,他仍然精心的做着他的菜,准备着一大圆桌四个人根本吃不完的佳肴,要好好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上一大顿。
或许父爱比母爱更难开口,对于这样一个一个父亲三个女儿的特殊家庭来说,父亲的压力该有多大,他会希望女儿们幸福,愁女儿老不嫁,愁女儿嫁了就走了,既当妈又当爸的。
那么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爸爸,父亲的脊背是不是又弯了些呢,父亲的鬓角是不是也有些发白了呢。
没错,父爱如山,沉稳而宽阔;父爱如海,浩瀚而无边;父爱如那一桌丰富菜肴,美到心田,刻在永恒的记忆之中。
回家后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夹上那父亲做的菜肴,在他的汤勺之中,对着父亲,说一句谢谢呢?而家倩,应该是老朱最爱的一个女儿,因为她长得最想过世的母亲,因为她的脾气也跟老朱一样像一头犟驴。
一心想逃开这个家,逃开父亲的她,在温伯伯的大病去世之后,突然间就看到了父亲的脆弱与孤寂。
工作痴狂的她辞去了升职远洋的工作,仅仅为的是陪在父亲的身边。
她开始试着与父亲沟通,开始去理解父亲。
最后的一刻,在父亲味觉恢复的时候,父女俩紧握着的手,也终于消融了两代人的心结。
一句“女儿”和“爸”,我想这便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去关心身边的人。
晚辈对长辈的理解与关怀,或许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
爱情在这部影片中的出现总是有点荒诞,或者说是不可思议。
老父亲的老少恋,家珍的闪电结婚,家倩所谓的情人全成为了“朋友”,以及家宁的未婚先孕。
在我看来,这些看似矛盾却也合情理的爱情,或许就是导演想要像我们所述说的,在城市的快节奏文化里,人来人往的世界中,简简单单的爱情,或者不仅仅是爱情,就是亲情的简单沟通,似乎也都成为了奢望。
2.人生就像是一道菜老朱在最后一次把大家聚起来的晚餐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是的,饮食男女,影片中处处不离饮食,也处处不离生活。
老朱的不服老,家珍的自卑孤傲,家倩的聪慧要强,家宁的天真乖巧,锦荣的平俗谈定,梁伯母的呱噪。
酸甜苦辣,嬉笑怒骂,错综复杂,这就是生活。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而不能等到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才开始动工。
朱家父女四人不愿被社会观念所束缚,对爱情的突破,皆表现了这一点。
影片的最后,所有人都有了近似圆满的结局,父女和睦,爱情的归宿,也是导演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吧。
3. 中西文化的对碰总觉得,其实父女的隔阂,也是有着中西文化的对碰的可能。
父亲是操着中国传统食谱的大厨,三个女儿分别是基督教徒的老师,航空公司的副处长,快餐店的员工,这里都有体现。
而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则是通过锦荣母亲梁伯母的行动和嘴巴体现出来的。
一个中国湖南老太太,在美国极度不适应,和美国女婿的僵死的关系,无一处不体现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尴尬与无奈。
三、视听语言分析1.蒙太奇的运用——生命历程的剪切本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镜头。
一开始,导演就用了蒙太奇剪辑来表现出老父亲在厨艺上的精湛,将父亲毕生的手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既表明了他的身份,也表现了老朱作为一个父亲对三个女儿以及这顿晚餐的重视。
而在介绍三个女儿时,则是用的平行蒙太奇,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使它们相互补充衬托对比,又突出重点。
还有一段比较经典的,是发生在家珍身上。
当她一遍一遍的看着那一封封情书的时候,片中关于她的内心和行动变化是很缓慢的;而在两个音箱的下一个镜头后,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红艳艳的口红被迅速的打开了,我们也可以猜到她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于是剧情的发展速度被大大的加快了,也进入高潮,家珍迅速地走向嘈杂的校园中心扩音喇叭前,厉声指责暗地里给她写情书的人,要他们做事敢当,勇敢地站出来,面对自己暗恋的排球教练周明道,她则用热烈地索吻掀开了两人新的未来。
在家人面前态度坚决地宣布了自己的婚事,甚至直接将丈夫带入厅堂。
这一切均是在很短地时间内发生,让人的眼睛目不暇接,让我很难相信这就是那个凡事不多问,有事不外露的虔诚的基督徒所能作的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节奏蒙太奇,人物生命历程变换的速度被大大的提高了。
声音蒙太奇的运用也是收放自如。
在大姐坐在公交上听着磁带时,耳边出现了哈利路亚的教堂音乐,这便是大姐所听到的,音乐突然纠结,这既是磁带出现了问题,也是她内心的烦闷与焦躁。
2.音乐——中国风的蔓延音乐在影片中的运用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就像给这盘大餐画龙点睛。
在影片的开头,随着老父亲的厨艺展示,耳边也出现了极富有中国风的音乐,这也给这部影片定了位,将是一部洋溢着浓厚的中国风格的影片。
在老朱晨跑时,音乐则变为了动感又具有节奏感,充满了活力,将他不服老刚毅的性格也展现了出来。
梁伯母出场时,音乐更是变成了极有喜剧色彩的曲风,这也暗示了她将是一个具有喜剧性色彩的人物。
当家倩发现父亲在医院进行心脏检查时,舒缓悲伤的音乐缓缓飘出,将家倩此刻矛盾难过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温伯伯死后,则是用低沉的古筝乐来体现老朱心中的悲哀。
总之,片中音乐十分丰富,而且都是浓浓的中国风,也是导演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吧。
3.镜头——我们的角色我们的心镜头的运用也是匠心独出。
当大厨房出了乱子,请老朱镇场的时候,导演用广角镜头追踪,后厨烈火烹油,所有人都大汗淋漓,锅碗交错,让人迎接不暇,而老朱虎型健步,镇定自如,就如同踏入战壕的将军,他一出现,镜头马上回复平稳,暗示厨房将恢复秩序,也将老朱这个掌厨多年的大厨风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当家珍第一次收到情书时,则是采用主观镜头,观察身边老师的形态,此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不安、紧张与疑惑。
而到最后晚餐时,先是用一个全镜头将所有人都拍摄进来,之后镜头则是用到特别有趣的三人一组,也暗示后来的人物关系。
在老朱要宣布事情之前,导演则运用了一个长镜头,让我们有种旁观者的心理看待朱家的家事,就像看邻家的家事一样。
当他宣布事情时用了一个小仰拍,表现父亲一家之主的地位,在这个老屋的这个时候他依然是老大。
在李凯出场时的镜头也很有意思,原先本是拍摄的家倩老总的儿子,而在他愤怒的离去时,身后的李凯也就自然而然的凸显出来了,并没有镜头的转换。
4.特写——看,那一张张脸影片中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色,大量的运用了人物面部特写:老朱一人在家努力认真做菜而又充满落寞的脸,梁伯母在搬家爬到一半时满头大汗充满喜剧色彩的脸,家珍在校门口等着体育老师来搭讪时满怀希望又有点无措的脸,锦荣在老朱要宣布自己的事时不安紧张的脸,还有家倩在发现父亲在医院偷偷检查身体时难受的流出眼泪却又要忍住不失声哭出来的脸……在这1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导演给我们展现了一张张不同表情而都具有内涵的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当时各自的心理变化,也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演技。
另外,导演还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描写做菜时的场景,有老朱的,餐厅厨房里普通厨师的,还有家倩的,那种灵活、快捷、细致与认真,加上许多经过细致研究反复练习后才能掌握的技术,不仅仅表现了他们自身的厨艺的高超与喜爱,还有导演自己对中国这个东方古老饮食文化内涵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5.悬念的设置——福尔摩斯的细品影片中最成功的悬念,想必就是老朱和锦荣的恋爱。
一开始,不仔细观察,还会以为导演这么把两个人放在一块十分的牵强,可是细细品味,却又觉得言之有理,拍案叫绝。
导演故意大篇幅的拍摄梁伯母和老朱在一起的画面,不仅仅是观众,就连他的三个女儿也以为最后这个梁伯母会成为她们的妈妈。
可是,为什么导演要将老朱吃锦荣做给女儿难吃的午饭,其实他完全可以倒掉;为什么会故意拍出锦荣跟老朱说不用送午饭的镜头,而且俩人都是神神秘秘的;以及为什么老朱自己会偷偷的跑去做心脏检查,为什么当女儿们提到他身体不行了的时候大发脾气。
一开始,我觉得奇怪却没有细想,等到最后晚餐的时候,老朱宣布这个决定时才恍然大悟,不禁为一开始导演这么多悬念的布局叫绝。
四、结语老实说,在我看来,很难想象这是一部九几年拍的影片,里面的手法与情节,都是如今生活的真实体现。
真正好的电影,是不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而消失的。
导演虽然只是围绕着“家”的这个主题来拍摄,却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情冷暖。
在最后,导演也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暖暖的斜阳落在老朱与挺着大肚子的锦荣身上,家倩与老朱感动的握住双手,消逝了他们多年的隔阂。
这些都是导演留给我们对生活美好的期望。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生活就如这一道道的美食,每一份经历,每一份感情与每一份过往,到有着各自的美味,要我们来细细品尝,甜也好,辣也好。
最后,终将沉淀下来,化成像“你的汤,我尝到了”一样的这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