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昆虫的越冬虫态和典型危害状 (2)1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

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
胸背有4条纵纹
碧蛾腊蝉 直角
柑橘粉虱
(一)分布与为害
1.别名 柑桔白粉虱、草粉虱、白粉虱
2.分类 属同翅目,粉虱科
3.分布 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台湾、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4.寄主 还有茶、油茶、咖啡、桃、柿、栀子、 丁香、女贞等植物
柑橘粉虱
5.危害 以幼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粉虱产生分泌 物易诱发煤污病 ,影响光合作用,致发芽减少, 树势衰弱。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年发生代9~15代,在广东有13代,世代重叠、全年有两 个危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 在9-10月;
2.越冬 海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
3.成虫习性 具趋嫩性 只危害嫩梢芽叶; 畏光怕湿 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
篷内转移; 逐日产卵 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
泌蜡质。
三、其他蚧类
1.龟蜡蚧 2.角腊蚧 3.椰圆蚧 4.蛇眼蚧 5.茶梨蚧 6.茶牡沥蚧
其他蚧类
(一)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
雌虫介壳呈椭圆形, 背面隆 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 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 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 雄虫蜡壳长椭圆形,有13个 突起
(Quaintanca)
黑刺粉虱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桔刺粉虱;
2.分类 属同翅目粉虱科;
3.分布 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
4.寄主 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 柿、葡萄等多种植物。
黑刺粉虱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征状与特点 ➢
若虫聚集在茶树叶背刺吸
汁液形成黄斑;
危害状

黑色枝小蠹生物学特性及越冬成虫耐寒性

黑色枝小蠹生物学特性及越冬成虫耐寒性
关键词:黑色枝小蠹ꎻ生物学特性ꎻ过冷却点ꎻ冰点ꎻ耐寒性
中图分类号:S763 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 0886(2022)01 - 0012 - 05
DOI:10. 19688 / j. cnki. issn1671 - 0886 20210036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Xylosandrus compactus and cold tolerance
试ꎻ每个培养皿中放入 10 头ꎬ然后分别放入温度为
2014 年 5 月—2021 年 6 月ꎬ在江苏省( 苏州市、
测定黑色枝小蠹越冬成虫在室内控温条件下的
黑色枝小蠹雌虫ꎬ将其放入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供
( 宁德市、福州市) ꎬ 广东省 ( 广州市、 珠海市、 深圳
0ꎬ - 5ꎬ - 7 5ꎬ - 10 ℃ 的恒温培养箱中ꎬ每个温度设
branches ranged from 0 65 cm to 2 25 cm. There were 16 84 ± 3 84 overwintering adults in each
galleryꎬand the ratio of female to male was 11 ∶ 1. The supercooling points of female and male adults
却点和耐寒抗冻能力ꎬ对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越冬
势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依据ꎮ
实验室ꎬ放入 5 ℃ 低温恒温培养箱 MIR - 254 - PC
5) % ꎬ保存 2 周以上ꎮ
1 材料和方法
1 4 2 低温耐受性测定
1 1 寄主植物
低温持续存活时间ꎮ 在试验开始前ꎬ剥开枝条获取
南京市、常州市) ꎬ浙江省( 杭州市、绍兴市) ꎬ福建省

河北省承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河北省承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河北省承德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B.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D.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2.稗草是稻田中常见的杂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有关水稻和稗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竞争关系B.它们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C.稗草是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D.构成它们的结构层次相同3.科学家研究发现假丝酵母菌可以从小麦体内获取有机物,同时产生含磷、含氮的无机盐供小麦利用,这是生物的共生现象。

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的是( )A.冬虫夏草B.地衣C.枯木与藤菇D.人与肺炎双球菌4.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可划分为草原、森林、荒漠、海洋、湿地、农田、城市等多种类型,其中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A.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5.调查公园生物种类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选择调查的范围②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归类③调查并记录④整理归类好的资料⑤讨论与交流⑥设计每组的调查路线⑦将全班同学分组A.①⑦⑥③②④⑤B.①⑤④⑦⑥③②C.②④⑤①⑦⑥③D.③②①⑦⑥④⑤6.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物的是()A.千山鸟飞绝B.牧童骑黄牛C.城春草木深D.黄河入海流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行驶的汽车B.路边的小草C.珊瑚D.逐渐长大的钟乳石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9.新疆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早熟机采棉品种“中棉113”自甘肃引种到新疆以来,籽棉的抗病性、纤维品质显著提升。

chonghai1

chonghai1

达80%左右时为末期。
三、昆虫的生活习性 1、食性

植食性 肉食性
大多数药用植物害虫 其他动物
寄生蜂、食虫瓢虫,蜻蜓等益虫

腐食性
动、植物的残体或排泄物
有些金龟子幼虫,蝇、蛆等。

植食性
单食性:只危害一种植物,如白术术籽虫; 寡食性:能危害同科或其近缘的多种植物,
如黄凤蝶幼虫危害伞形科植物;
药 用 植 物 虫 害 昆虫的形态特征 昆虫的繁殖、发育 昆虫的生活习性 虫害的表现 虫害的分类
虫害的特点
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常见的虫害及其防治

种类多,主要为昆虫,其次为螨类、蜗牛、 鼠类 也有益虫,如蜜蜂、蚕、寄生蜂、瓢虫、 步行虫。 研究、掌握昆虫发生和消长规律 防治害虫,保护益虫。

卵产在粘叶上;白术术籽虫卵产在
花冠上;叶蝉卵产在药用植物组织

(四)幼虫

昆虫发育的第二个阶段,习惯上指完 全变态类昆虫由卵孵化出来的幼体。


对药用植物的为害主要是害虫的幼虫
幼虫的形态和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 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
(五)蛹

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中 间阶段。 此时大多不食不动,体内进行原有的幼虫 组织器官的破坏和新的成虫组织器官的形 成。


卵、幼虫、蛹、成虫
一生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越冬阶段。
(5) 迁移、群集等习性
四、药用植物虫害的表现


因昆虫的种类而异
黄叶、叶片皱缩,或者落叶、落花、落果 叶片、花瓣、果实、种子缺刻,甚至叶、 花等器官尽失; 植物枝干髓部中空,生长势减弱,或形成 肿大结节和虫瘿,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第三篇 昆虫生物学 - 易尔思网络教学系统——沈阳农业大学

第三篇 昆虫生物学 - 易尔思网络教学系统——沈阳农业大学
虫口密度高时,每3-5d一次,连续喷2-3次方
四、甘蓝夜蛾(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世界性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 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 北方为害严重,是十字花科蔬菜、豆 类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性害虫,除为害十字花科 外,还可为害瓜类,豆类,茄科等30 科,120种植物,主要为害甘蓝和牛 皮菜。
数量的明显增多,据统计蔬菜害虫大约有700余种,重要害
虫60多种。 食叶类:菜粉蝶、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 甘蓝夜蛾、马铃薯瓢虫等。把叶片吃成许多孔洞和缺刻, 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刺吸式口器:菜蚜类、粉虱类等,除直接为害蔬菜,使 蔬菜生长不良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第一节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一、菜蚜类 (属同翅目、蚜科)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 强,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在中、 下部叶背面,块产,50—140粒/块,需补充 营养。 初孵化时集中在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 为害,6龄时食量最大,常暴食成灾,缺乏 食料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入土化蛹,做带 土的茧。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 气候 发育适温18--25℃,RH70—80%,T<15℃或 >30℃,RH<65%或>85%,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 此北方,春、秋在甘蓝,白菜上是发生高峰。 2 食物 成虫期蜜源植物多少对其寿命、产卵量有明 显影响,产虫喜欢产卵在高大密茂的植株上。 3 天敌 寄生蜂,寄生蝇、真菌、细菌及其它捕食性 步甲、虎甲等。
趋橙、黄色强
(三)发生条件 1.气候 温暖干旱比较适宜,湿度过大有蚜疫霉菌寄生。 2.天敌 蚜茧蜂、食蚜蝇、瓢虫等。
(四)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 铲除 杂草。 2.物理防治 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粘性剂 吸引蚜虫并杀灭。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的原理,银灰膜避蚜。

莘县常见林木害虫及防治措施

莘县常见林木害虫及防治措施

莘县常见林木害虫及防治措施作者:姬长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1期姬长风莘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莘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泛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河流有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等,很有利于林木的生长,莘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

近年来,由于林木种植面积扩大和气候等因素,悬铃木方翅网春、美国白蛾、杨尺蠖、杨扇舟蛾等食叶害虫都有较大面积发生。

每年春季,幼虫大量啃食树叶,严重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一、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属于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的一种昆虫。

原产北美,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的叶片危害尤为严重。

在莘县是常见的虫害。

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死亡。

1、形态特征:成虫虫体乳白色,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 3.2至 3.7 毫米,头兜发达,盔状,头兜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足细长,腿节不加粗;后胸臭腺孔远离侧板外缘。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顶部有褐色椭圆形卵盖。

若虫共5龄,体形似成虫,无翅。

2、发生规律。

悬铃木方翅网蝽1个世代大约30天左右,莘县1年可发生4至5代,每个雌虫平均可产卵284个。

群集于树皮内或落叶中越冬。

3、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

秋季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及时收集销毁落叶可减少越冬虫的数量。

该蝽出蛰时对降雨敏感,可于春季出蛰结合浇水对树冠虫叶进行冲刷,也可在秋季采用树冠冲刷方法来减少越冬虫量。

(2)化学防治。

在发生期,对树冠喷施10%吡虫啉600~8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根据为害程度连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二、美国白蛾美国白蛾(Hlyphantriacunea Drury)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重要的世界性园林检疫害虫。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举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惊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要紧为害虫态日子在土壤中,要紧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

2.两查两定:普通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别能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致降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

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日子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浮现的现象。

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细长白XXX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

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群纵线,叫五群虫;3龄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

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四纹丽金龟子 草 蛉
植食性
粪食性
蜣 螂
肉食性
鼠妇
杂食性
(二)趋性 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
凡是向着刺激来源方向运动的称为正趋性, 背避刺激来源方向运动的称为负趋性。
其中趋光性和趋化性在害虫防治上应用较广, 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性诱剂诱杀 等。
频振式杀虫灯应用
用白炽灯、黑光灯、高 压汞灯等灯光诱杀有趋光性的 农作物害虫 ,已有较长的历 史。
成虫

全 天牛
金龟子



视频:变态发育
你知道昆虫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有几种类型吗? 课本分别以哪种昆虫为代表加以介绍?
完全变态

态 发
发育经过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

不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 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P11: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 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家蚕
相同点
不同点
蝗虫
其中趋光性和趋化性在害虫防治上应用较广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性诱剂诱频振式杀虫灯应用用白炽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灯光诱杀有趋光性的农作物害虫已有较长的历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佳多ps一型普通灯一般每4hm2菜田设置1盏杀虫灯以单灯辐射半径120m来计算控制面积将杀虫灯吊挂在固定物体上高度应高于农作物以1315m为宜接虫口的对地距离
烟粉虱生活史
1.卵
2.若虫
4.成虫
1 mm
3.伪蛹
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烟粉虱卵产在叶背面,长椭圆形,具一柄,以柄附着在叶面 上,初产时淡黄绿色,以后颜色逐步加深,孵化前变为黑 褐色,卵期约5d。
烟粉虱若虫淡绿色,1龄若虫具有相对长的触角和足,较活 跃,2~3龄若虫足和触角退化,固定在叶上不动,若虫期 约15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小食心虫昆(桃蛀果蛾)简称“桃小”,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

果树害虫。

为害桃、梨、花红、山楂和酸枣等。

成虫体灰白或灰褐色,雌虫体长5~8毫米,翅展16~18毫米,雄虫略小。

前翅前缘中部有一蓝黑色三角形大斑,翅基和中部有7簇黄褐或蓝褐色斜立鳞毛。

后翅灰白色。

卵椭圆形,深红色。

幼虫体长13~16毫米,桃红色。

蛹长6.5~8.6毫米,淡黄褐色。

越冬茧扁椭圆,质地紧密;蛹化茧纺锤形,疏松。

在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

以幼虫在树干周围浅土内结茧越冬,3厘米深左右的土中虫数最多。

翌春平均气温约16℃、地温约19℃时开始出土,在土块或其他物体下结蛹化茧化蛹。

6~7月间成虫大量羽化,夜间活动,趋光性和趋化性都不明显。

6月下旬产卵于苹果、梨的萼洼和枣的梗洼处。

初幼虫先在果面爬行啃咬果皮,但不吞咽,然后蛀入果肉纵横串食。

蛀孔周围果皮略下陷,果面有凹陷痕迹。

7~8月为第1代幼虫为害期, 8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化蛹,8~10月初发生第2代。

年发生1代地区,脱果幼虫随即滞育,结越冬茧越冬。

中、晚熟品种采收时仍有部分幼虫在果内,随果带入贮存场所。

可在树下撒辛硫磷颗粒剂杀死越冬出土幼虫,在树上喷巴丹或对硫磷杀卵及初幼虫;还可在幼虫化盛期喷洒杀螟松,及时摘除处理虫果,诱杀脱果幼虫等。

桃小食心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枣区和苹果、桃等产区。

分布于中国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果区;也见于日本、朝鲜和苏联。

在中国北方年发生1~2代。

除为害枣外,还可为害苹果、梨、桃、山楂和酸枣等。

幼虫在枣果内枣核周围蛀食为害,被害果内充满虫粪,提前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

形态特征:前翅前缘中部有一蓝黑色三角形大斑,翅基和中部有7簇黄褐或蓝褐色斜立鳞毛。

后翅灰白色。

卵椭圆形,深红色。

幼虫体长13~16毫米,桃红色。

卵壳上有许多近似椭圆形的刻纹,顶部环生2-3圈“Y”状毛刺。

幼虫成龄幼虫体长13-16毫米,头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体背及其余部分桃红色,无臀栉。

蛹长6-8毫米,淡黄色至褐色。

越冬茧扁椭圆,质地紧密;蛹化茧纺锤形,疏松。

茧分冬茧和夏茧,冬茧,扁圆形,茧丝紧密;夏茧,纺锤形,质地疏松。

防治方法预测预报⑴越冬幼虫出土期预测在树冠下5--6厘米深处埋入桃小食心虫茧100个或更多,4月上旬罩笼,每天检查出土幼虫数,预测幼虫出土期。

⑵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性诱芯诱集雄蛾的方法。

每枚诱芯含性外激素500微克,诱蛾的有效距离可达200米远。

成虫发生期前,在枣园内均匀地选择若干株树,在每株树的树冠阴面外围离地面1.5米左右的树枝上悬挂1个诱芯,诱芯下吊置1个碗或其他广口器皿,其内加1%洗衣粉溶液,液面距诱芯高1厘米。

注意及时补充洗衣粉液,维持水面与诱芯1厘米的距离,每5天彻底换水1次,20—25天更换1次诱芯。

每天早上检查所诱到的蛾数,逐一记载后捞出,预测成虫发生期。

⑴树下防治当出土幼虫达5%时,开始地面施药,将越冬幼虫毒杀于出土过程中,常用药剂:800倍48%“天剑5号”(毒死蜱),200倍25%辛硫磷微胶囊剂,200倍50%地亚农乳剂等药液。

在树冠下距树干1米范围内的地面细致喷雾,喷至地面湿透。

亦可将药液喷于50千克细土中,混合均匀,制成毒土,撒于树下。

亦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3%地亚农颗粒剂,亩用7千克,均匀撒于树盘中。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施药后都应浅锄,锄后或盖土、或覆草,以延长药剂残效期,提高杀虫效果。

⑵树上喷药根据测报结果,发现少量成虫时开始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或2000倍天达虫酰肼药液,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杀灭虫卵及初孵幼虫。

⑶保护利用天敌中国齿腿姬蜂和甲腹茧峰等是桃小食心虫的寄生性天敌,白僵菌等是其寄生菌。

在适宜地区自然寄生率可达30%-50%。

另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新线虫和我国山东发现的泰山1号线虫,对桃小食虫的寄生能力都很强,杀虫效果分别为91.8%--95%和70.8%。

,发挥以上天敌的灭虫效益,对防治桃小作用显著。

因此,应注意在枣园中严禁喷洒剧毒农药,以便保护好以上自然天敌。

(4)结合秋施基肥,把树盘半径1米内的表层土壤及落地虫果填入施肥坑底部,可以消灭大量越冬幼虫;4月中旬树盘覆盖地膜,用土压严可阻挡羽化的成虫飞出产卵。

(5)要注意联防,附近枣园和苹枣园等应同时防治,以巩固防治效果。

桃潜叶蛾中文学名:桃潜叶蛾 拉丁学名: Lyonetia clerkella L.界: 动物界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潜叶蛾科 地理分布: 河南、安徽、山东等地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毫米,翅展6毫米,体及前翅银白色。

前翅狭长,先端尖,附生3条黄白色斜纹,翅先端有黑色斑纹。

前后翅都具有灰色长缘毛。

卵:扁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而软,大小为0.33 0.26毫米。

幼虫:体长6毫米,胸淡绿色,体稍扁。

有黑褐色胸足3对。

茧:扁枣核形,白色,茧两侧有长丝粘于叶上。

生活史与习性: 每年发生约7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梨树、杨树等树皮缝内及落叶、杂草、石块下过冬。

来年4月桃展叶后,成虫羽化,夜间活动产卵于叶下表皮内、幼虫孵化后,在叶组织内潜食为害,串成弯曲隧道,并将粪粒充塞其中,叶的表皮不破裂,可由叶面透视。

叶受害后枯死脱落。

幼虫老熟后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5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代,最后1代发生在11月上旬。

主要危害作物 危害桃、杏、李、樱桃、苹果、梨等。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每年发生约7代,以成虫在桃园附近的梨树、杨树等树皮内,以及杂草、落叶、石块下越冬。

第2年桃树展叶后成虫羽化,产卵于叶表皮内。

老熟幼虫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5月上旬发生第1代成虫,以后每月发生1次,最后l 代发生在11月上旬。

[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冬季结合清园,扫除落叶烧毁。

(2)药剂防治。

成虫发生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功夫乳油3000倍液。

金纹细蛾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细蛾科主要危害作物:寄主植物主要是苹果,其次为梨、李、樱桃和桃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5mm ,体金黄色。

前翅狭长,黄褐色,翅端前缘及后缘各有3条白色和褐色相间的放射状条纹。

后翅尖细,有长缘毛。

卵:扁椭圆形,长约0.3mm ,乳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6mm ,扁纺锤形,黄色,腹足3对。

蛹:体长约4mm ,黄褐色。

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被害落叶越冬。

春季越冬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幼嫩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潜叶取食,幼虫老熟后即在泡囊内化蛹,春季发生较轻,进入秋季后逐渐严重。

防治方法(1)清除落叶:果树落叶至第二年春季清除果园落叶,可消灭大量越冬蛹。

(2)成虫发生盛期喷50%敌敌畏1500倍液;25%灭幼脲3号胶悬剂3000倍液。

梨木虱 [ 目 ] 同翅目 [ 科 ] 木虱科 [寄主] 梨树。

为害特点以成、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梢汁液进行直接为害,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造成间接为害、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同时污染果实,影响品质。

特征描述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2.8~3.2毫米,体褐至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

夏型成虫体略小,黄绿色,翅上无斑纹,复眼黑色,胸背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

卵长圆形,一端尖细,具一细柄。

若虫扁椭圆形,浅绿色,复眼红色,翅芽淡黄色,突出在身体两侧。

发生规律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3~5代,在冀中南部区一年发生6~7代。

以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土石缝隙及树皮缝内越冬冀中南部为例,在早春2~3月份出蛰,3月中旬为出其不意出蛰盛期在梨树发芽前即开始产卵十枝叶痕处,发芽展叶期将卵产十幼嫩组织茸毛内叶缘锯齿间、叶片主脉沟内等处。

若虫多群集为害,在果园内及树冠间均为聚集型分布。

若虫有分泌教液的习性,在就液中生活、取食及为害。

直接为害盛期为6~7月份,因各代重叠交错,全年均可为害到7~8月份,雨季到来,由于梨木虱分泌的教液招致杂菌,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发生霉变。

致使叶片产生褐斑并坏死,造成严重间接为害,引起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1)彻底清除树的枯枝落叶杂草,刮老树皮、严冬浇冻水,消灭越冬成虫。

(2)在3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洒菊酯类药剂1500~2000倍液,控制出蛰成虫基数。

(3)在梨落花95%左右,即第——代若虫较集中孵化期,也就是梨木虱防治的最关键时期。

选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1.8%爱诺虫清(齐螨素)2000~4000倍液,3.2%阿维菌素(4号)5000-8000倍等药剂和浓度,发生严重梨园,可在上述药剂及浓度下,加入助杀或消解灵1000倍液,有机硅等助剂,以提高药效。

地理分布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

温度高时虫口密度集中就能形成爆发。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

别名花叶虫、小臭虫等。

几遍全国各棉区。

是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害棉花的多种熔象的优势种。

寄主棉花、桑、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苜蓿、药用植物、花卉、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

叶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

腋芽、生长点受害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

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

棉铃受害黑点满布,僵化落铃。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mm,宽2.2mm,绿色,密被短毛。

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

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

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浅纵纹。

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

足黄绿色,肠节末端、财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

卵长lmm,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

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

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l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

眼灰色。

生活习性北方年生3—5代,运城4代,陕西泾阳、河南安阳5代,江西6—7代,以卵在棉花枯枝铃壳内或苜蓿、蓖麻茎秆、茬内、果树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

翌春3—4月旬均温高于l0℃或连续5日均温达11℃,相对湿度高于70%,卵开始孵化。

第1、2代多生活在紫云荚、苜蓿等绿肥田中。

成虫寿命长,产卵期30—40天,发生期不整齐。

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后6、7天开始产卵。

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茎、叶柄、叶脉、嫩蕾等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卵期7—9天。

6月中旬棉花现蕾后迁入棉田,7月达高峰,8月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至其他寄主上为害蔬菜或果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