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傻傻分不清楚的上位学习VS下位学习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最易混淆的知识点导语:在教师招聘的工作中,《教育综合知识》最易混淆的十大知识点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考试易混淆的知识点,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习需要&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影响学习期待的因素:(1)父母对子女的要求(2)学生原来的学习成绩(3)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
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舒服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三、从众&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知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四、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如跳健美操。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例如,计算、阅读与记忆。
五、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例如,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香蕉”、“橘子”等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2020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汇总六《综合应用能力D类》

2020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汇总六《综合应用能力D类》一、单选题1、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同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组合学习2、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中。
是指能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A.算法式方法B.启发式方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爬山法3、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A.学绩测验B.量化指标C.教学目标D.常模参照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
A.期望B.能力C.知识D.人格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普通高中以()。
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活动课程为主D.经验课程为主6、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
A.学校约束B.教育行政部门规定C.学生监督D.教师自律7、某市兴民县朝阳中学初二(4)班学生在下体育课时,突然倒塌的篮球架致1名学生受伤,经鉴定为轻微伤。
学校处理该事故后,还应当书面报告()。
A.县人民政府B.市教育行政部门C.市人民政府D.县教育行政部门8、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是()。
A.《大教学论》B.《雄辩术原理》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9、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10、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利特二、多选题1、下列关于无意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有()。
A.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B.适时地呈现直观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C.教室内部布置简朴整洁D.教师的服饰要适宜2、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有()。
A.樱桃小嘴B.白日做梦C.发明家设计将要发明的工具D.根据描写,头脑中呈现阿Q形象3、下列关于小学生情感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考试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的快速判断技巧

精品文档使用文档考试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的快速判断技巧考试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的快速判断技巧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一直是同学们难以区分的要点,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是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进行的划分。
1、下位学习 ( 类属学习 ) :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比方说已经有了“羊”的概念,后学习了“山羊”的概念,这时将“山羊”归属到原有的“羊”的概念之下,这就是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 总括学习 ) :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比方说新学到了一个命题:“羊是吃草的动物。
”这时将个体在学习前已有的另一个命题:“山羊是吃草的动物。
”这一命题包含在其中,这就是下位学习。
我们从两个例子中发现,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都具备两个特征:1、都存在概念或命题的高低层级关系;2、都存在已知的旧观念和新获得的新观念。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画图的形式,结合这两个特征对上下位的关系进行快速判断。
具体流程可以参考如下:①先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概念或命题放于上面( 较高) 的位置,较低概念或命题放于下面( 较低) 的位置 ; ②再从已知的旧的概念或命题画箭头指向新获得的新观念; ③根据箭头的方向判断上、下位学习即可,箭头向上即为上位学习,箭头向下即为下位学习。
比方说用刚刚的例子:先学习了“羊”的概念,后学习了“山羊”的概念。
具体操作如下:①“羊”的概括程度较高,“山羊”的概括程度较低;②由已有的旧概念“羊”为起点画箭头指向新概念“山羊”;使用文档③直观看出“先学习了‘羊’的概念,后学习了‘山羊’的概念。
”这是一种下位学习。
下面我们用一道考试真题来尝试验证一下:例: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猪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放入到前者的类中。
2020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汇总五《综合应用能力D类》

2020年玉溪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汇总五《综合应用能力D类》一、单选题1、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态度D.性格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6岁儿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
A.自主感对羞怯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以下不属于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是()。
A.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B.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C.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十分重要D.学习的成效影响后继学习4、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学习子过程。
A.注意、保持、生成、动机B.注意、保持、生成、反思C.模仿、亲历、保持、动机D.模仿、生成、动机、反思5、周末,小明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后,被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
这种强化方式是()。
A.负强化B.正强化C.消退D.惩罚6、“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凛实而知礼节。
”这句话反映人的需要具有()。
A.自然性B.层次性C.选择性D.动力性7、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8、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是()。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小红在做数学习题时,能把各种解法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
小红的这种解题的方法属于()。
A.归纳式B.启发式C.算法式D.推理式10、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参与式B.监督式C.放羊式D.控制式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A.深刻性B.灵活性C.敏捷性D.流畅性2、学生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时,教师可采取的措施有()。
A.运用积极的言语调控B.合理运用惩罚C.运用非言语手段调控D.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3、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
2020云南保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与并列组合学习

2020云南保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与并列组合学习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之间的结构关系,将知识的学习分为了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可以理解为皮亚杰的同化的概念,即新知只是旧知的一个正例。
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可以理解为皮亚杰的顺应的概念,即需要修正已有的知识,才能纳入新知识,不断使得旧知更加精确化的过程。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不论是上位学习还是下位学习,新旧知识间一定存在包含或者被包含的关系。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如,学习路程的概念的时候,必须要一起学习时间和速度,他们之间并没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有必须将这几个知识点放在一起学习,这一过程就是并列组合的学习过程。
【考题在现】1.学生已经有“四边形”的概念,现在要学习“平行四边形”,这是一种( )。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组合学习【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新知识是平行四边形,旧知识是四边形,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且旧知与新知之间构成了下位关系,可以排除C和D选项,而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属于四边形的一个正例,故本题选A。
玉溪市各区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行为规范学习D.态度与情感学习E.气质迁移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下位学习E.命题学习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B.动作的外显性C.执行的内潜性D.运用的闭合性E.结构的简缩性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教学设计策略E.学校领导策略5.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创造性的问题D.认知性的问题E.一般性的问题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E.道德行为7.抑郁症的表现是()。
A.情绪消极B.消极的认识倾向C.动机缺失、被动D.躯体上疲劳、失眠E.生活的压力8.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B.提示教学目标C.变化教学情境D.评定学习结果E.配合学生经验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B.口头约定的规范C.约定俗成的规范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1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A.案卷分析B.标准化成就测验C.观察D.情感评价E.自编测验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分。
2.专家型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__________与__________来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3.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一的交叉学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3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32(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A.内部动机外部动机B.普遍型学习动机特殊型学习动机C.合理动机不合理动机√D.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解析: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行为对象的广泛性,可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特殊型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
2.温斯坦从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角度出发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信息加工策略、辅助性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和( )。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解析:3.时间是一种不可回收的资源,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进行统筹安排,高效利用最佳时间,这属于哪一种学习策略?(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基础策略解析: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环境设置策略、工具的利用策略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其中时间管理策略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统筹安排学习时间;二是高效利用最佳时间;三是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因此,正确答案为C。
4.小明在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时,总是会与汉语拼音的发音混淆,导致经常出现错误。
这种现象是产生了学习的( )。
A.正迁移B.逆向迁移C.零迁移D.负迁移√解析: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零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既不产生积极影响,也不产生消极影响。
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题干中小明在学习英语字母时,和汉语拼音的发音混淆,导致经常出现错误,这明显是产生了负迁移。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试卷2(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SSS_SINGLE_SELA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 对活动的影响C 对记忆的促进D 对智力的影响分值: 2答案: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时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 ) SSS_SINGLE_SELA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 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分值: 2答案:A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的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可以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懂得了(a+b) 2展开,就会解(2a+3b) 2等,属于( )SSS_SINGLE_SELA 顺应迁移B 同化迁移C 重组迁移D 逆向迁移分值: 2答案:B解析: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4.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作( )SSS_SINGLE_SELA 正迁移B 负迁移C 水平迁移D 垂直迁移分值: 2答案:B解析: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5.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产生的影响是( )SSS_SINGLE_SELA 特殊迁移B 正迁移C 负迁移D 普遍迁移分值: 2答案:D解析: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推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6.(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SSS_SINGLE_SELA 奥苏贝尔B 桑代克C 贾德D 格式塔心理学分值: 2答案:C解析: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7.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 )SSS_SINGLE_SELA 具有积极作用B 具有消极作用C 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作用D 没有作用分值: 2答案:C解析: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傻傻分不清楚的上位学习VS下位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提出三种同化方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一、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考试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例如,掌握了苹果、葡萄等概念,再学习“水果”这个上位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二、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考试,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考试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考试的意义。
例如,学生学习了“金属”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金属,而后学习铁、铜的知识,把“铁、铜”同化到“金属”的概念之下,就属于一种下位学习。
当然,下位学习里又分成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
派生类属指的是:要学习的新概念或考试整合到认知结构的适当观念中,新观念只对原有观念起支持或证实作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结果新观念获得意义,而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
例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时已经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
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考试纳入或归属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新的考试很快获得意义,学生立即能够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
这一新的考试被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学生理解了新考试(新考试获得了意义)。
新考试对原有的观念只起证实作用,完全可以从原有的观念中派生出来。
相关类属学习的关键在于要学习的新概念或考试被整合到认知结构的适当观念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其结果新观念获得意义,而原有观念被扩充、精确分化、修改或限制。
与派生类属作用不同,虽然新旧观念之间仍有类属关系,但新观念不能单纯从原有观念中派生出来。
举例说明:学生学习了升国旗唱国歌是一种爱国行为,后面再学习了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爱国行为,对原有的爱国行为概念进行扩充。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这两者的区别只有一个: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三、并列组合学习
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考试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
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学生在各门自然学科、数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学习的许多新概念都可以作为组合学习的例子。
如水果和蔬菜、金属和液体等。
四、小小技巧
首先,先看题干,区分出大概念和小概念,把大概念写在草稿上,小概念写在大概念下面;其次,再读题干,看题干是先学大概念还是先学小概念;最后,按照学习顺序画下相应的箭头,箭头往下就是下位学习,箭头往上就是上位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
【考题再现】
1.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接受学习
D.并列组合学习
【答案】B。
解析: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的概念之下,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2.学生们将新学的铅笔和橡皮纳入已学习的文具的范围内,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答案】B。
解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具的概念,新学的是铅笔和橡皮,把铅笔和橡皮同化到文具的概念之下,属于下位学习。
3.小学生学习了正数知道它们都是数,再学习了负数,知道了数原来也分正负,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相关类属
D.派生类属
【答案】C。
解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概念,再把正数归到数的大概念中,属于下午学习,但是,后来又学习了负数,导致对数的概念进行修订和扩充,所以应该是下位学习中的相关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