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分析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及应用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及应用从近年来电力设备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来,变电站建设正向工厂预制式模块化发展,简单的现场组装式变电站形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模块化的基本方式和技术特点,提出了各模块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市场调查对变电站模块化的目前市场状况进行了整理,并对未来市场情况作了相应预测。
标签:模块化变电站;新模式;比较;技术特点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而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规划,要把城市建成为绿色城市、花园式城市、生态环保城市,有的还提出更高要求,要建成为智能化城市。
而城市建设重中之重的基础设施,自然而然是要建设一个高可靠的供配电系统。
因此研究高可靠性、占地面积小、安装施工简便的新型变电站模式的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模块化变电站概述模块化变电站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建设的新模式,它是将变电站划分为高压模块、主变压器模块、中压模块、综自模块、配套模块五个功能模块。
1)高压开关功能模块为进出线采用拔插式电缆接头连接的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2)主变压器模块的变压器高压进线采用拔插式电缆接头结构,中压出线采用多股电缆或全绝缘封闭母线桥架方式;3)中压开关模块内采用一体化预装式开关室;4)综合自动化模块采用一体化预装式控制室;5)中压配套装置模块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等配套设备。
6)中压开关柜、综合自动化、中压配套设备等模块中的主要设备均安装在非金属箱体中。
以上各功能模块在工厂中预制并调试完成,现场安装时只需将高压模块、主变压器模块、中压模块、配套模块四个功能模块采用一次电缆连接,综自模块与其他模块采用二次电缆及通讯线路进行连接,最后整体进行整体调试即可完成变电站建设。
二、变电站模块化技术的特点分析2.1 高压(进线)模块各种封闭式组合电器可以作为进线模块的基础,如果进出线采用工厂预制的整体式电缆套管及可插拔式电缆插接头将更能体现模块化的特点,可更方便于安装及运行中的维护。
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分析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分析与应用摘要:智能变电站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电能输变技术,它将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在一起,搭建了一种新型的管理平台。
本文从这一技术出发,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结构和技术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以及关于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应用智能变电站技术遵循效率高、能耗低的原则,融入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数字化通信技术。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大减少了日常维修管理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变电站电力资源的稳定可靠运行。
1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从物理层面上讲,智能变电站分为三部分:站控层、设备层、间隔层。
智能变电站以电流和电压技术以基础,采用电子式互感器,组网框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架空系统。
这三个部分分别有自己的作用:站控层的作用是采集信息,设备层的作用是电能输入,间隔层的作用是设备连接。
(1)站控层。
站控层是变电站的控制中心,主要由主机、路由器、人际交互设备构成。
站控层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变电站进行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警报。
一旦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出现了技术问题,那么计算机就能够对电能的异常进行数据记录,经过数据分析提出处理措施。
最终,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控制中心,为变电站应对问题做好基础。
(2)设备层。
设备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控制柜和电能的接收设备、输入设备,它的工作核心是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复合型传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使用,能够完成电压的测量和数字化输出。
复合型传感器是一种智能化的检测和监控设备,能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除此之外,设备层还有变压器等设备,通过电流的中转完成输电和配电功能。
(3)间隔层。
间隔层是处于站控层和设备层的中间架构,由测控设备、继电器、母线保护单元三个部分组成。
间隔层的主要作用是将站控层和设备层连接在一起,并对重要的设备进行监控和保护。
在变电站转换电能的过程中,电能通过间隔层的时候,测控单元会把信息记录下来并传输至站控层。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传输、配电和转换任务。
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运行成本高、人力资源浪费等。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也逐渐成为了变电站管理的趋势。
本文将就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进行探讨。
一、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智能变电站是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化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变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新型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包括全面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可靠性高等。
智能变电站将传统的变电站从人工操作、机械设备控制,转变为自动控制、远程监控,为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二、智能变电站的优势1、提高运行效率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运行。
智能化的设备通过网络之间的通信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2、优化维护管理智能变电站能够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提供精准定位和诊断。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3、提升安全性智能变电站能够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保护和监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响应,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节约能源资源智能变电站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能够实现对电能的有效管理和节约,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三、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1、智能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首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开关、智能终端装置、智能传感器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
2、监测系统的建设建设完善的监测系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基础。
监测系统包括设备监测、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通过监测系统能够及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探讨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迭代更新,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智能化技术与现代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线路和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就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及特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以智能化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自动化技术,对变电站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控、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数据集成: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变电站的各个设备、线路等进行数据采集和集成,实现对变电站全面数据的获取和整合。
2. 智能决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决策,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远程监控: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不需要人员现场操作,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管理。
4. 自动化控制: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动调控。
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成果。
在国外,比较典型的应用案例有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变电站采用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国内,也有一些变电站开始尝试应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面临着一些关键技术和挑战。
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远程监控和控制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功能,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对变电站设备的监控和控制,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
4. 安全可靠性技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的安全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
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

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的转变逐渐成为现实。
目前国内已经有陆续的各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智能变电站的建成投运,可大幅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设备运行可靠性,实现无人值班和设备操作的自动化,提高资源使用和生产管理效率,使运行更加经济、节能和环保。
本文将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测试技术。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原理;测试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智能变电站是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依托,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全站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的数字化统一应用平台,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它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可通俗理解为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状态监测、一体化的建模及通信技术(IEC61850),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传统的变电站基本各个子系统是一个信息的孤岛,相互之间并没有充分的联系,但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及 IEC61850统一规约的应用,将各种应用以统一的规约通信方式交互到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因此智能变电站包括了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传输规约,将一、二次状态信息统一应用到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中去,实现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2、智能变电站的特点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节点,智能变电站是指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站内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实现测量监视、控制保护、信息管理、智能状态监测等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全站信息数字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等重要特征。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关键技术分析摘要:电力是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用电的保证,同时也是社会最基本的能源,因此国家对电力上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而智能变电站就是电力行业发展至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种东西。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较,其由于受到电脑系统加成而具有极高的集成度,智能变电站主要是由一系列智能设备组成,借助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变电站变得更加高级,从而使得电力管理变得一体化,能够使电力信息集中处理并共享变电站信息资源。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分析引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指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对电力设备进行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运行要求,而智能变电站的继电器因为其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因此也成了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核心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电网的工作状态。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智能化设备与综合服务系统”为特点,从专业的设计到整体的综合设计,从一次设备到一次智能的转变,是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将相关的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并且合理利用这些数据的特性,以便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测。
1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智能变电站是将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变电站。
同时,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统变电站的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发展,其优点也将日益显现。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和生产中,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为的错误,达到无人值班的目的。
通过对电网的操作进行分析,发现常规变电站一般都是由继电器和控制设备组成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微机、PLC等设备的出现,可以实现对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控和保护,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可以说,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架构体系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它是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的执行单位,它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
智能变电站技术解决方案

智能变电站平台
提供统一的平台,实现变电站 的监控、控制、保护、计量等 功能。
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
智能变电站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包括电压、 电流、功率等参数。
数据处理
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电网运行状态 监测、故障诊断和预警等功能。
智能变电站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环保 等特点,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
智能变电站定义
技术特点
技术优势
01 提高运行效率
智能变电站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减少人工干预, 提高运行效率。
02 增强安全性
智能变电站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 的安全隐患,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03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运维成 本
智能变电站减少了 人工干预,降低了 运维成本,提高了 经济效益。
促进绿色发 展
智能变电站采用环 保技术和节能措施, 有助于减少能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促 进绿色发展。
06
智能变电站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方向
智能化升级
智能变电站将向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字化转型
谢谢
智能变电站技 术解决方案
目录
01 智能变电站概述 0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03 智能变电站系统架构 04 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 05 智能变电站应用案例 06 智能变电站发展趋势
01
智能变电站概述
定义与特点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 技术,实现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信息 化和互动化。
04
智能变电站解决方案
电力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

电力电力系统的新技术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等构成的系统,负责为社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新技术和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管理和运行,从而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变电站具备如下特点: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运行成本低、运维效率高等。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灵活。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风电技术风电技术是指利用风能发电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推进,风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利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向电网输送电能。
风电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清洁环保、可再生、低耗能、稳定性高等。
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电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清洁发电。
三、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智能电网具备如下特点:智能化程度高、动态优化控制、能量互联网等。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的分布式生成、储能和管理,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新能源储能技术新能源储能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化学技术和材料技术,将电力转化为化学或物理形式的能量,以实现储存和释放电力能量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储能设备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钠硫蓄电池等。
新能源储能技术具备如下特点:高效储存、快速释放、环保等。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能源储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内燃机发电的低效率和污染大的问题,从而推动电力行业向清洁能源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是采用较为先进的智能设备,并实现了智能化和共享化的发展模式,从而能建立了更为智能的发展模式和信息的搜集体系。
通过对相应信息和设备的调整和发展实现了更为有效的设备运行和发展的模式。
从而能建立一体化,以及标准化以及互动化的发展体系。
通过智能化的变电站涵义的了解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从而实现了相关的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设计和发展。
标签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分析
智能变电站能实现了先进可靠和集成环保的智能设备,从而实现了全站的信息数字化以及信息通信的平台以及信息的共享发展的标准化的基本设计和要求。
从而建立了信息的采集和控制保护等计量的标准和基本的功能体系,同时还能根据具体的需要建立持续的电网控制以及智能调节和分析决策等具有扩展功能的变电站。
从而使智能的变电站系统建立在IEC61850 标准基础之上,形成和体现了集成一体化、信息标准化、协同互动化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应在数字变电站的发展基础之上构建更为全面发展和更为智能化的发展模式,从而体现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运行的模式,由此在更大的程度上建立了科学有序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体系。
1 数字化变电站涵义
智能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依次按照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层的结构体系分层构建形成了数字化的变电站系统,从而能在建立符合国际化标准的IEC61850的通信规范基础之上实现变电站内全站之间的电气设备之间的信息采集和共享以及互相控制和操作的现代化的变电站的发展体系。
数字化的变电站能通过对站内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处理以及输出等过程实现了模拟信息向数字信息的转化,从而能在信息的交互之间建立信息的通信网络。
数字化的变电站突出了信息传递的数字化,而智能化的电网则是在数字化的电网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实际上是在数字化的变电站的发展基础之上形成了智能化的电网设计和发展。
2 智能变电站内涵
智能变电站的规划和设计、施工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设计和建设原则,应按照DL/T1092 三道防线的要求,满足DL/T755 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满足GB/T14285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的要求;遵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通过建立的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了高压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从而能在信息的发展和传递过程中实现对高压功能设备的保护,同时也能建立相关行业的运行标准。
建立包含电网实时同步运行信息、保护信息、设备状态、电能质量等各类数据的标准化信息模型,由此保证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信息通讯网络采集的变电站数据不仅包含实时稳态、暂态、动态数据,还要有信息模型、设备在线监测、视频等数据。
智
能变电站是比数字化变电站更先进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特征体现为“智能性”,即设备智能化与高级智能应用的综合。
3 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
3.1 智能变电站的分层体系结构
智能变电站系统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层次体系。
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促进了变电站的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的实现。
根据国网相关导则、规范的要求,保护应直接采样,对于单间隔的保护应直接跳闸,涉及多间隔的保护宜直接跳闸。
智能组件是灵活配置的物理设备,可包含测量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计量单元、状态监测单元中的一个或几个。
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由此实现了间隔数据的使用以及相关设备功能的实现。
也就是建立了与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的通信体系。
智能变电站的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对变电站中的信息数据测量和控制,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监控、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3.2 智能一次设备
高压设备是电网的基本单元,高压设备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传统电网的主要标志之一。
利用传感器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而实现电网设备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是智能设备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高压开关设备智能化技术条件》、《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智能化技术条件》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做了相关规定。
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进行功能一体化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智能一次设备将传感器或/和执行器与高压设备或其部件进行一体化设计,以达到特定的监测或/和控制目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将互感器与变压器、断路器等高压设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智能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还能在智能组件中,将相关测量、控制、计量、监测、保护进行一体化融合设计,实现智能变电站中的一、二次设备的融合。
3.3 智能设备与顺序控制
智能变电站在相应设备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的高压设备操作过程中,宜采用顺序控制的方式,从而能有效满足无人值班及区域监控中心站管理模式的要求;同时还可接收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当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建立了监控中心和调节中心的信息沟通模式,并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符合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从而能使智能化变电站自动生成不同形式的的主接线以及不同的运行方式状态下的的典型操作票;建立自动投退保护软压板;当设备出现紧急缺陷时,具备急停功能。
从而通过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综合管理和顺序控制实现了更为有序运行的电网运行模式。
3.4 智能变电站应实现的拓展功能
智能变电站应实现的高级应用功能包括:设备状态监测、基于多信息融合技术的综合故障诊断、防误功能扩展应用、智能告警及事故信息综合分析决策、智能操作票系统等。
智能变电站设备首先应实现广泛的在线监测体系功能的构建,从而建立更为稳定可行的设备运行的状态。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中,可通过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数据获取、各种智能电子装置的故障和动作信息及信号同路状态等的搜集和数据的获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监测体系。
从而能建立具有全面发展和经济效益并行的监测管理体系。
信息的融合技术实现了多角度的信息处理和综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起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潜在规律,从而建立优化的信息发展模式。
通过多角度的信息综合也能实现对站内设备的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治理。
防误功能建立了更为智能的逻辑监测管理体系,从而能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和有效发展。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能通过信息的处理和决策实现了站内事故的处理措施,建立综合决策的管理和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孟超, 王允平, 李献伟, 王峰, 蔡卫锋. 智能变电站及技术特点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18).
[2]王明俊. 智能电网热点问题探讨[J]. 电网技术, 2009,(18) .
[3]徐俊杰,许先锋,杜红卫,赵京虎. 电网智能操作票管理系统[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11) .
[4]王修庞,罗虎,李朝阳. 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J]. 继电器, 2008,(08) .
[5]赵珊珊,张东霞,印永华. 智能电网的风险评估[J]. 电网技术, 2009,(19) .
[6]卢永,甘德强,John N.JIANG. 美国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发电重点方向的调研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