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PPT课件

袁 世 凯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独裁复辟和军阀混战的相关 史实。 (2)通过时间轴养成时空观念,通过辩论和材料阅读进行 思考,提高历史解释和史 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认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及违 背历史发展规律终将被历史所淘汰的必然性。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订正预习问题的答案,1 号组织讨论,时间3min,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班级解决。)
1.阅读课本P50-51,划出“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时间、领导人、结果。 2.阅读课本P51-52,划出袁世凯对内对外为复辟帝制所作的准备。 3.阅读课本P52-53,划出护国战争的爆发目的、时间、领导人、结果、胜 利原因,并完成P53第1个“材料研读”。 4.阅读课本P53“军阀割据”相关内容,划出主要军阀、表现,并完成P53 第2个“材料研读”。
外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对外卖国:为复辟 帝制出卖国家利益
学习任务三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 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帝制 称帝
学习任务三 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的护国战争
1、背景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 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学习任务二
二次革命
合作探究:为什么会被袁世凯所镇压?
材料一“赣省独立,总理(孙中山)电令粤省同举,胡都督认为时机未至;
电令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革命派力量涣散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
际控制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学习目标
(1)知道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独裁复辟和军阀混战的相关 史实。 (2)通过时间轴养成时空观念,通过辩论和材料阅读进行 思考,提高历史解释和史 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认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及违 背历史发展规律终将被历史所淘汰的必然性。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订正预习问题的答案,1 号组织讨论,时间3min,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班级解决。)
1.阅读课本P50-51,划出“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时间、领导人、结果。 2.阅读课本P51-52,划出袁世凯对内对外为复辟帝制所作的准备。 3.阅读课本P52-53,划出护国战争的爆发目的、时间、领导人、结果、胜 利原因,并完成P53第1个“材料研读”。 4.阅读课本P53“军阀割据”相关内容,划出主要军阀、表现,并完成P53 第2个“材料研读”。
外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对外卖国:为复辟 帝制出卖国家利益
学习任务三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 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谋正式总统 谋终身总统
谋帝制 称帝
学习任务三 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的护国战争
1、背景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 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学习任务二
二次革命
合作探究:为什么会被袁世凯所镇压?
材料一“赣省独立,总理(孙中山)电令粤省同举,胡都督认为时机未至;
电令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革命派力量涣散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
际控制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3张PPT)

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革命派力量涣散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
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 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英)葛雷《葛雷远东回忆录》
1913年3月,孙中山召集会议,发动二次革命 。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
是——
。
湖口
二次革命形势图
不同北到洋两军个交月战,时南,方国民各党省缺国乏民统党一军指挥队,全只被有袁李军烈 打罪钧候独和,立垮名黄四的,严兴川地失令分的区败通别国人。 缉在 民 采孙 ,湖党取中 被口人观和也望山 迫南做态、 流京了度黄 亡组一。兴 海织些等 外抵抵被 。抗抗,;以稍而“晚其乱一余党些宣”时布
北洋 政府
是指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8年),以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 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民主
独裁
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
1912年宋教仁组成国民党,并在 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 ;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 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破坏责任内阁制 ,建立独裁统治 。
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 1913年春,袁世
时,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党 凯为阻止国民党组
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 织责任内阁,派人
,外交、内务、陆军、海军 、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共29张PPT)

南京(黄兴); 安徽、广东等南方几省相继宣布独立; 结 果:遭到北洋军进攻,革命失败。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 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 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府 袁世凯复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的 辟帝制 黑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暗 统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 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 混战,民不聊生。
随堂演练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C)
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 利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 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北 二次革命
洋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政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
二 的一切特权;
十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
一
和蒙古的权益;
条
”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 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 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 国 战 争 形 势 示 意 图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示 意 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政策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 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 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府 袁世凯复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的 辟帝制 黑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暗 统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 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 混战,民不聊生。
随堂演练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C)
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 利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 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北 二次革命
洋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政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
二 的一切特权;
十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
一
和蒙古的权益;
条
”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 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 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 国 战 争 形 势 示 意 图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用)

岁。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 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结果: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全国各 阶层人士群起反对。1915年底, 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 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 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 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 “南洋”。 清末设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 强地区管理和武备
• 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 编练新式陆军,归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 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 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 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 称为“亡国条约”.
袁世凯为了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日本的条件
革命党人的反抗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1913年 “善后大 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 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 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 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 被北洋军打败。
派系 代表人物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势力范围 江苏 湖北 江西 直隶
陕西 山东 安徽 福建 浙江
东北地区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凸 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要国家支持不同的军 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 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结果: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全国各 阶层人士群起反对。1915年底, 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 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 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 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 “南洋”。 清末设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 强地区管理和武备
• 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 编练新式陆军,归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 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 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 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 称为“亡国条约”.
袁世凯为了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日本的条件
革命党人的反抗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1913年 “善后大 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 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 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 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 被北洋军打败。
派系 代表人物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势力范围 江苏 湖北 江西 直隶
陕西 山东 安徽 福建 浙江
东北地区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凸 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要国家支持不同的军 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916~1918
损失 减少1500多万户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增加92万人
增加5000多万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造成损失简表 (1914~1919年)
时间 1920年7月 1921年7月 1922年4月
1924年9月 1925年10月
军阀混战 直皖战争 湘鄂战二次革命
①时间:
②导火线 : ③领导人 :
④结果:
1913年
“宋教仁案”
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江西)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 、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 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的继续,故称之为二次革命。
修改总统选举法
解散国会 解散国民党
1913年10月 正式大总统
11月 1914年1月 5月 12月
改责任内阁制 为总统制
签订“二十一条”
1915年5月
12月 称帝
人教孙版中八年山级上维册 护共和,高举反袁大旗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 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史实; 2. 掌握孙中山领导的反抗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
战争等斗争史实; 3. 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4. 学习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
导入新课:
(1912年8月,袁世凯会见孙中 山时说)孙君创立民国,功绩赫赫, 垂名后世,予(袁世凯)不肖承乏其 后,窃虑难堪其任,今夕相会,益当 为民国努力,勿背孙君初志。
复辟帝制
损失 减少1500多万户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增加92万人
增加5000多万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造成损失简表 (1914~1919年)
时间 1920年7月 1921年7月 1922年4月
1924年9月 1925年10月
军阀混战 直皖战争 湘鄂战二次革命
①时间:
②导火线 : ③领导人 :
④结果:
1913年
“宋教仁案”
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江西)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 、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 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的继续,故称之为二次革命。
修改总统选举法
解散国会 解散国民党
1913年10月 正式大总统
11月 1914年1月 5月 12月
改责任内阁制 为总统制
签订“二十一条”
1915年5月
12月 称帝
人教孙版中八年山级上维册 护共和,高举反袁大旗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 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学习目标
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史实; 2. 掌握孙中山领导的反抗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
战争等斗争史实; 3. 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4. 学习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
导入新课:
(1912年8月,袁世凯会见孙中 山时说)孙君创立民国,功绩赫赫, 垂名后世,予(袁世凯)不肖承乏其 后,窃虑难堪其任,今夕相会,益当 为民国努力,勿背孙君初志。
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的统治-近代化的起步 优秀PPT课件3

一、袁世凯独裁
善后大借款是1913年袁世凯的北 洋政府向英、法、德、俄、日五 国银行团的一次大借款,款项高 达二千五百万镑,年息五厘,分
47年偿清,以解决政府的国库空
虚问题。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袁世凯独裁 二次革命为什么失败?
1.北洋军力量的强大,帝国 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2.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
民 捍 革命党人 主 卫 共 约法、内阁 和
议会斗争
政党 专权 称帝
护国运动 二次革命
武装斗争
败亡
军阀混战
谢谢观看!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
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 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 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件(15张)

材料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造成损失简表
指标
时间
损失
农户 1人91口4~锐1减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荒地
11经9911济44~~破11坏991188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军费
11战9911事46~~不11断991198
增加92万人 增加5000多万
2.危害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 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 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 争的动乱之中。
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为“拯吾民”维护共和,革命党人展开了哪一斗争? 发动护国战争
贰 · 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
⑴导火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⑵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梁启超、蔡锷离京策划讨袁事宜 ⑶时间:1915年底—1916年6月 ⑷领导人: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⑸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材料二:据统计 , 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
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
。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之下,百业俱废,民生
凋敝,人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
……从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间 , 内阁变
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
场”。
——陈旭麓材《料近三代:中民国国社时会期的军新阀陈混代战谢列》表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外: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图谋日本支持
⑴“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⑵影响:①极大地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 中日矛盾日益加剧; 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 ③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等。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课件)PPT课件

政治上:
• 迁都北京; • 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想办法消弱革命派的力
量; • 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 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公布《中华
民国约法》;颁布《大总统选举法》
2.袁世凯的统治: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 五大民族之同臻乐利。
②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具有对帝 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的特点。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革 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 他国。 •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 开矿等项特权。 •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未经国会审议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 对内 并镇压反抗的革命党人;胁迫国会选举他为
岁。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军阀混战
1.概况:
袁世凯死后,北 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 系军阀、皖系军阀和 奉系军阀三大派系, 它们为争夺北京中央 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 激烈角逐。
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旗为“五色旗” ,寓意“五族共和”。五色旗最早源
• 迁都北京; • 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想办法消弱革命派的力
量; • 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 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公布《中华
民国约法》;颁布《大总统选举法》
2.袁世凯的统治: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 五大民族之同臻乐利。
②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具有对帝 国主义、封建势力妥协的特点。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革 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 他国。 •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 开矿等项特权。 •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未经国会审议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 对内 并镇压反抗的革命党人;胁迫国会选举他为
岁。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军阀混战
1.概况:
袁世凯死后,北 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 系军阀、皖系军阀和 奉系军阀三大派系, 它们为争夺北京中央 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 激烈角逐。
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旗为“五色旗” ,寓意“五族共和”。五色旗最早源